正文

中國公務員擁有世界相對最高工資

(2013-07-09 17:27:41) 下一個
文章來源:

王霄

今天網絡上很集中地介紹最近一期的《人民論壇》雜誌組織的一個專題討論,專題的名字很是聳人聽聞:“如何解決低薪和繁重工作引發的公務員心理失衡”。雜誌的導語極富煽動性地說:“縣委書記權力巨大,工資卻多在3000-5000元,加上獎金、福利,年工資僅有8-10萬元;而縣城經商的個體老板一年能收入10萬以上,更不用說國企老總和企業CEO了。低薪和愈益繁重的工作任務日益引發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失衡。”

這個專題和主持者的話讓人驚詫,因為現在社會上已經普遍形成了官員獲得了超國民待遇的結論,它卻反過來為官員鳴不平。那麽,到底是社會上的看法不對呢,還是這個專題的主持者胡說八道呢?

其實這根本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唯一感到吃驚的是這個雜誌的無恥和無懼。不過,我願意再費一點口舌,來駁斥這種胡說八道。

一、中國公務員擁有世界相對最高工資

中國公務員的工資實際上包括兩塊:

一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現金形式支付的工資和津貼。這裏不同地區和不同單位會有一些差異,主要是由於經濟發達程度不同而在國家規定的幅度內,由地區自行決定執行哪個標準的差異,它基本體現在職務和崗位津貼上。這一塊又叫“名義工資”;

二是各地區各部門在國家規定之外自行增加的工資性津貼,一般經過地方或單位某種正式的決策程序的批準。這一塊加上上一塊,又叫“實際工資”。

注意:這裏我們隻討論工資和列入工資的、以現金形式支付的津貼性福利,至於公務員超國民待遇的養老福利和其他未以現金形式出現的高福利還不在此討論之中。

依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8年我國機關公務人員年均工資33869元,既高於事業單位的29758元,也高於企業的28359元。

公務員的工資之高並不能隻從統計數字看,如果加上各種名目的津貼和年終的獎勵(這些一般並不在統計之內),公務員的實際工資更高。而企業的平均工資,是一個極不準確的、高算的數字,它一般隻統計了國企,而將民企和外企甩下。2003年人代會討論公務員加薪時,中國青年報一篇評論文章寫道:公務員的名義工資雖然低,但其實得年薪大致比一般產業工人高出2.5到4倍。

係統研究了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含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3個地區)工資製度的劉植榮先生告訴我們:“工資高低是在一個參照係內對比出來的,這個參照係就是人均GDP,也就是說,工資標準要由國家的富裕程度來決定。在人均GDP排在世界100來位的中國,任何行業、任何職位的人都不能與西方發達國家比工資絕對值,隻能在自己的人均GDP的參照係內比較。”

大體上,世界上公務員工資的參照係有兩個,一個是本國平均工資或者最低工資,一個是本國私營部門平均工資。在這種比較下中國是什麽情況呢:

中國平均工資或者平均收入,中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字有嚴重的缺漏,比如它隻統計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人員的收入,而將農民、民營企業、個體勞動者和外資企業人員收入未列入統計,後者大概占全國勞動者的85%。在這種缺漏下,它給出的全國平均收入是嚴重偏高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能以最低工資做為參照。劉植榮經過計算給出的結果是:

中國最低工資是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為58%;中國最低工資是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中國公務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6倍,世界平均為2倍;中國國企高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98倍,世界平均為5倍;中國行業工資差高達3000%,世界平均為70%。

那麽,如果與私營企業比,世界是一個什麽情況呢?

數據顯示,法國、挪威、芬蘭、丹麥等國家的公務員工資與私營企業持平,瑞典、新加坡、德國等國家的公務員工資明顯低於私營企業雇員的工資,有的甚至沒有建築工人工資高。如2009年新加坡公務員工資為235475元/年,而工資水平排在第100位的築路打樁工的工資為286848元/年,公務員工資不如修路工人高。2008年瑞典政府機關和軍警的平均工資是28900元/月,而建築業平均工資是29400元/月,公務員工資同樣沒有建築工人高。

美國法律規定……公務員工資標準參照私企,且不得高於同類地區私企工資;公務員工資每年的微調增幅不得超過工資成本指數,公務員工資的漲幅必須小於私企[1]。

劉植榮的結論是:中國公務員的工資在世界上相對是最高的。

劉植榮說:公務員工資過高,隻能造成公務員隊伍隻進不出,造成政府的臃腫和腐敗,產生更多的政治脂肪,帶來的不是效率,而是累贅。效率需要精幹,需要減肥[2]。同時,公務員的工資高是以勞動人民的工資低為代價的。劉植榮指出,非洲人均GDP超過中國的隻有十幾個國家,可他們的最低收入卻有32個國家超中國,這說明中國最低工資定得過低,說明中國人的勞動價值沒有非洲人的高[3]。中國的貧富差距過大,以及用工荒,經濟效率低下,都是有著這種分配不公因素。

二、中國官僚階級為自己漲薪厚顏無恥

中國官員工資除了相對世界最高外,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它自行決定自己的工資標準並多次為自己漲工資。每次漲工資既沒有公示,也沒有聽證,更未經人大審議批準,也就是沒經過人民的同意,悄悄漲薪,而且幅度是GDP增幅的2倍。這在世界絕無僅有。一些國有壟斷企業的高管(他們也是官僚階級的成員)最高工資高出同企業最低工資幾十倍上百倍,也沒有經過所有者即人民的同意,使人民財富大量流失到少數人手中,造成嚴重的分配不公。民謠說:敲鑼打鼓,漲一百五,不吭不哈,漲一千八。前者說的是企業退休幹部漲薪,後者說的是官員漲薪。

中國官僚階級的工資原來並不太高。在文革前,由於毛澤東的多次批評,官僚集團的工資大體上與事業單位的人員相等,低於企業。官僚階級工資的超國民待遇,起自改革開放後。在社會勞動者收入特別是工資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GDP增長速度的同時,公職人員的工資出現剛性增長。自1997年以來,國家先後五次給全國公務員加薪。2001年,時任國家總理朱鎔基承諾,國家將為全國公務員連續加薪3年,讓公務員的薪水在3年後翻一番。此後,公務員加薪的勢頭不能遏製,不但各地區競相攀比、輪番上漲工資性津貼,而且在2006年的又一次行政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中,官僚階級終於將實行了50多年的參照行政單位工資製的事業單位一把甩開,一騎絕塵,獨領了工資最高的風騷。

劉植榮指出:

美國法律規定,公務員無權自己給自己漲工資,必須經過國會批準;……公務員的任何工資變動必須報國會批準,並進行公示,公示在先,加薪在後;所有公務員的工資必須透明,並且所有公民隨時可以查閱公務員的工資標準[4]。

而中國官僚階級為自己漲工資,並不總是悄悄進村,而且表現得相當的理直氣壯。2010年6月,在全社會對分配不公強烈不滿、官僚階級不得不將推遲了8年的分配改革提上日程的時候,一位官方學者楊誌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政府的作用在於率先增加公務員工資,並帶動企業等社會階層向政府部門看齊。這等言論的“公然”,再次證明了這個階級無恥和殘暴。

劉植榮的結論是:

公務員擾亂了中國的分配秩序。在“高薪養廉”這個混賬邏輯驅使下,公務員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工資漲到世界之最,可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卻原地踏步,工資漲幅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率。國有壟斷企業看到公務員漲薪,為找心理平衡,都跟進漲薪,向公務員看齊。公務員覺得自己有特權、高人一等,不想使自己的工資與企業持平,於是,新一輪的漲薪就開始了。吃皇糧的攀比漲薪引發通貨膨脹,這可苦了沒有話語權的百姓[5]。

一個政府一旦墮落成一個自利型政治集團,其結果必然是放棄承擔社會公共責任。從這點出發觀察中國政府行為,就不難理解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推出的社會福利政策與工資政策為何會向政治集團的成員全力傾斜。

官僚階級對於自己成員的工資保障,有時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比如有官員已經被判刑,工資還被保留著。前幾年許多地方規定官員提前退“二線”可以漲工資3級以鼓勵。

三、公務員內部的分配不公

一些官員特別是基層的官員,也在網絡的相關討論中為自己鳴冤叫屈,說工資不高。確實,官僚工資的不合理性也體現在內部分配的不均。這裏麵最突出的是地區差別極其巨大。在經濟發達的南方沿海地區,公務員們工資奇高,比如深圳,公務員的起薪就是7000元一個月,在上海,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公務員的工資更近8000元[6],而這相當於西部省級幹部的名義工資。在北京,北京市公務員的工資普遍高於國家機關,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其中的關竅就是各種地區性的津貼。地方政府由於有賣地的預算外收入,因此顯得格外財大氣粗。發達地區的公務員的工資津貼獎金,更是達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甚至,許多地區已經效仿企業,在年終向官僚發放紅包,而這個紅包其實才是真正的大頭,一般在10萬元以上。在這些地區,地方增加的津貼和工資性福利超過工資並非罕見。而在經濟不甚發達的邊疆地區,公職人員則隻有國家規定的工資單上的收入。

當然,不同單位公務員的工資也有很大差異。1993年公務員薪資製度改革時,為使收入分配適應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國家提出建立“地區津貼製度”,各地可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製定自身的“津補貼”。之後,國家並未出台統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發放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名目逐漸失序。《人民論壇》報道,有關調研機構對11個省、直轄市約2萬多名公務員進行的薪酬福利調查發現,一些單位的福利性補貼多達十幾、二十幾項。這恐怕還是少算了。複旦大學博士孫琳曾專門研究過中國的公務員薪酬問題,據其不完全統計,各地擅自發放的津貼補貼名目達到300多項[7]。中央國家機關某單位僅通訊費一類補貼,就設置了“住宅公務電話包幹費”、“無線通訊工具補貼”、“通訊補貼”、“特殊通訊費”4個補貼項目。

除了津貼補貼,各地區還有名目繁多的獎金,這是公務員收入中很重要的一塊。天涯社區曾經就公務員工資高低進行過討論,一名叫高空皓月的網友在討論的附貼中談到:他所在的縣:

縣委、政府兩辦每年獎金計4000元,縣屬烤煙、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等三到四項考核,交3000元風險金,年終每項按三倍比例返還,計3.6萬元,市委、市政府年終兌現經濟發展考核獎勵,共計獎金400萬到500萬元,縣委書記、縣長規定可提6%,計24萬元,合每人12萬元。

基層公務員工資以本人為例,小副科,工作14年,每月工資3224元,扣除各類保險計3000元,年終部門獎金4000元,每個一個傳統節日部門發100元,每年總收入為40600元。在鄉鎮的公務員,與本人類似的,工資相同,獎金每人每年2500元,每月下鄉補貼30元,總計39000元[8]。

四、灰色收入

定義灰色收入有一定困難,在廣義上,我們可以將所有非法定、非正式的收入都歸為灰收;在狹義上,我們可以隻將各種陋規、人情往來和各單位自行確定的或者小金庫中發放的獎金、資金、津貼等歸為灰收。

高空皓月談到了縣級公務員收入中已成定規的年終孝敬錢:

基本上一個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一些管事的常委,每年年終各局各單位孝敬的錢也不低於5~8萬。算一算一個縣委書記的工資帳,本人未看見過清單,但替其領過工資、交過黨費,2008年以前為2800多一點,工資改革後為5400多一點,交各保險後約5000元/月,一年計6萬。年終25個大局,每局最低孝敬5000元,計12萬元,綜上所述,一個縣委書記或縣長,在不貪不占的情況下,每年總收入可達30萬以上。

這裏提到的諸如年節下屬對長官、地方官對京官的孝敬,有一個專有名詞:官場陋規。它在中國有長久曆史,如清朝的三節兩敬[9]。陋規在第改革開放後的複活,已經是一個基本上沒有官員能夠抵擋得住的事實。一位我認識的曾經的縣委書記向我慨歎:如果想要拒收年節時各鄉鎮委辦局的紅包,如果沒有高層的強硬後台,即使他是縣委書記,也是不敢的,因為必然傷眾,在縣裏幹不好,也幹不長。所謂“規”者,說明它已經普遍存在,並且以一種規則的形式存在,犯規者必須出局。當初送禮,還不過是好酒好煙,後來就變成了金錢。而且按官論價,按權力論價,各下級單位事先都商量好,大家都送得一致,公平合理。

因此,在計算縣級公務員收入的時候,這一塊不能不計算。

作為另一個案例,一篇佚名網文同樣介紹了一個縣委書記一年大概的正常收入:

一個縣委書記一年能撈多少錢,除了人民給他發工資外,其它的收入不同的縣有著不同的收入,在這裏,不拿特別富裕的縣也不拿特別貧窮的縣做比較。我們取一個中等水平的縣,所謂中等也就是人口、土地、財政收入、人均收入、經濟發展處於中等位置。算算一個縣委書記一年能撈多少錢?

一年的工資一個月按3000元計算(王霄注:這是工資改革前的標準,當然現在已經達到6000元以上),充其量能掙40000元左右,但這隻是一個小數。如果隻能掙這些,恐怕誰也不會擠破腦袋往上鑽了,因為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其他收入,而其他收入具有巨大的誘惑力:

1、提拔幹部:一年提拔一次幹部屬正常,全縣平均一年提拔幹部40人也不例外,一個人平均送1-5萬元屬正常行情,這樣隻提拔幹部這一項就可撈取100萬元。

2、工作安排: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幹部子女需要安排工作(機關下屬事業編製、公務員要招考的),可是,這也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如果想安排的工作好一點,就需要送3~5萬元,差一點的也需要1~3萬元,而這些人事安排權一般由縣委書記掌握,我們這樣計算,一個中等縣一年至少要安排幾十人。這一項可撈取100萬元。

3、節日受禮:一年三個節日要收禮,它們是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一個縣要有鄉局級單位100左右,肥一點的鄉局級單位一個節日要送5000~10000元,清一點的單位一個節日也要送1000~3000元,三個節日保守一點估計,一年該有100萬元。

4、工程回扣:在當前要求顯現政績的情況下,各縣都要搞什麽形象工程、招商工程、房地產開發、拍賣等等,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些運作上都是暗箱操作,成了名副其實的撈錢工程,一個中等縣一年上3~5個項目很正常,一年下來,也可撈取幾十上百萬很正常。

5、工作費用:30萬元的車和一個司機,一年出差、旅遊、招待朋友等,起碼也要50萬元。

6、生活費用:到了縣委書記這個級別,吃飯基本全部由全縣人民負擔。喝酒基本都是五糧液以上了,平時的生活費用基本上都是要全縣人民給他報銷。一天離不開二百元費用,一年這一項也要7萬元左右。

7、其它費用:以上說的都是人們常見的幾種撈錢的方式,並且計算的數字都是很保守的,一些高明的縣委書記可能還有更高明的方式。比如,老人去世、子女結婚、生病住院、在黨校進修、出國考察、喬遷等等,隻要有由頭,錢會源源不斷送來,而且還會象文強所說:“是正常人情來往。”請問,普通官員有人給他送嗎?

這樣計算下來,一年一個縣委書記就會很正常的撈取全縣人民的血汗錢幾百萬元[10]。

在上述七項中,按照我的定義,2、3、6、7項大概可以算為灰色收入。其實官員的灰收,並不限於上述幾種,比如人們也時常提到的“出場費”、“剪彩費”、“題字費”、“打牌費”、“授課費”、“形象代言費”等。在某些官員的眼裏,這筆費用不過正常的人情往來,或者是理所應得的酬金,雖不名正言順,但也約定俗成。一些領導之所以逢請必至,樂此不疲,一個心照不宣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紅包”的誘惑。那些喜好為人家題字、題詞、題匾的領導如胡長清,潤筆費也是很豐厚的。當然發展下去,就如領導同誌打麻將必須贏錢一樣,灰收就向黑收轉化。

普通老百姓對官員的灰色收入有明顯體會。比如《半月談》雜誌曾經報道:張先生是西部省份某縣的正科級幹部,其所工作的城市人均GDP將近20000元,全市財政供養人員的人均收入是20000餘元/年。即使手中無權可利用,但仍能找到“在職消費”的機會,一輛公車一月就能給張先生帶來數千元的收入。另外,參加活動、評獎、宴請、旅遊等也是“灰色收入”的重要來源,這些收入,有時為數不少。公款吃喝其實也是灰色收入的重要來源。吃飯時不僅吃了喝了,而且隨手帶走好酒好煙,有時人人有份[11]。

灰收中更為隱形的那一部分,往往不大引人注目。如官員的子女被人資助去外國讀書、就業、任職,或者在國內升學、就業得到特殊照顧,官員及其家屬被資本家請去旅遊、度假、美容、按摩、打高爾夫,受贈各種價值不菲的會員卡。甚至,這種灰收可以表現為在官員退休後,按照當年的約定去某國企或民企擔任董事、顧問,拿一份幹薪。當然,如果他拿了幹股,一般就算腐敗了。在前10幾年,還曾流行一陣給官員送保姆,如地方“跑部前進”向中央官僚家中送一個小保姆,以解決這些領導的後顧之憂,保姆工資都由地方發給,也是很人情很體貼的孝敬。當然,如果不是保姆,而是二奶,或者保姆兼二奶,似乎也就應該歸入腐敗之列。

小結:中國公務員或者官僚,工資收入已經不低,其他各種名堂的收入更是不少。在國人公務員熱的背景下,為中國公務員鳴不平說收入少,地球人都笑了。

[1]劉植榮:《世界工資研究報告與借鑒》。新浪博客,2010-3-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904e310100gufv.html?tj=1

[2]劉植榮:《解決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新浪博客,2010-3-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904e310100h17v.html

[3] 同上。

[4]劉植榮:《世界工資研究報告與借鑒》。新浪博客,2010-3-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904e310100gufv.html?tj=1

[5]劉植榮:《工會沒力量,集體談判是扯淡》。博客中國,2010-5-31。http://www.blogchina.com/authorEdit/articleCommentAll.php?id=945929

[6]Taicctvle在《凱迪網絡貓眼看人》曾曬出一位在上海城市建設管理處剛入職的普通公務員的工資,每月實發合計數:7927.46元。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633917&page=1&1=1#6633917

[7] 《厘清公務員“合法收入”》,瞭望新聞周刊,2011-3-31。

[8]選自高空皓月在堂吉訶缺德《駁公務員工資偏低嗎!!!——一個基層公務員的心聲》後的加貼。天涯社區,2010-6-19。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23239.shtml ;

[9] 三節是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兩敬是冬天的炭敬和夏天的冰敬。

[10]《腐敗的縣委書記一年能撈多少錢》。人民網強國博客,2010-9-18。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08968321

[11]南方農村報社論:《鏟除灰色收入寄望政改》。南方農村報,2010-9-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