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過去兩日,書香依然不散。聞別人的香,不如翻翻自己身邊的書。
凡有書處,皆彌香氣,皆藏誘惑,跨進去,就會忘懷,就會迷失又洞開。再平庸的書,都能掘出一二亮片,及至精本,那就是一腳落進了繁星滿天之境,像極了我初見銀河,黑天暗地裏,無我無他,言語不能。讀書,是不是就是尋找我們心中的星星,來照亮我們蒙昧的角落?
小時候翻父親的書櫃,大了著迷圖書館和書店,日後夢想有自己的藏書閣。記得小學成績好的獎勵就是給買小人書,達到一個裏程碑,拿了零錢撒丫子就跑書店,飯也不吃。攢下的小人書現在還剩下高爾基的三件套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留在妹妹家中。媽媽曾經管過學校的資料室,我們常有機會去看書和借書回家。她要是知道了我和妹妹睡覺了還在被窩裏打手電看《苦菜花》,一定不會再借書回來。大學寒暑家回家,能看的書都看過,隨意翻父親的工具書,一聲不響好幾日。有一年回國,居然背了本5磅重的《辭源》回來,有枕頭厚,枕書心安也,嗬嗬。清平的學生生涯,雖然常常泡圖書館,多為學業所累,不敢放肆,閑書幾頁而已。同學私下傳書,往往催得緊,讀書便囫圇吞棗,沒有生出多少樹材和綠芽,可惜了豐沃年華。那時侯女生傳愛玲和瓊瑤,男生傳尼采和金庸。瓊瑤阿姨賺過我幾滴女兒淚,以後我就不買賬了---- 我打小不愛哭,長大了誰讓我哭我記恨誰。真正愛上書和書有關的地方,是不惑之後,人生的過山車讓我對書中的智慧有了許多共鳴,那股沉緬顏如玉,或者麵若皓,還有黃金屋的少年心不再。看書,自然成了生活一部分,是尋找真知灼見的手指和腳步。久不碰書會恐惶,尤如心裏積塵,要拿雞毛撣子出來撣一撣。
• 圖書館 || Library
說起書,不能不說圖書館,於我是一角神聖方寸。在那裏,書要輕拿輕放,腳步和聲音也要放軟了壓輕了,不可驚了他人的白日夢。高過好幾個人頭的書架要小凳子爬上去,造訪束之高閣的書與刊,好比見到叟翁,也許是精彩的篇章,或是絮絮叨叨的常談,永遠不得而知,直至開卷。這樣走迷宮,有趣。在西花田居住的十幾年,幾乎每周去圖書館,停車場總是滿滿的。一年三次賣舊書,更是人滿為患。看完了捐掉,下一撥人接著讀。平日裏,那裏靜悄悄,明亮整潔,書,不就是該這樣幹淨清爽的麽?一根發絲的淩亂,或者牆角結網,迂腐便會浮上來,心底的寧靜和沉著便會蕩然無存。我們一家人都在圖書館做過義工,我的那份先是整理書架,按書號分門別類,一晚上也隻能理出三小層來。前一天理得筆直,過幾天就亂了,重來。原來我們抽書出架,然後隨便插回去多麽不負責啊,以後記得物歸原處,一絲不苟。後來做數據錄入,才看到圖書館員的工作內幕,哈,能有多亂就有多亂!也知道了他們的辛苦,圖書館不光是藏書之所,隻有大家來讀才是意義所在,五花八門的活動就是吸引居民來讀圖書。作者見麵會,書評小組,青少年讀書談曆史,音樂講座,國外圖書館交流活動,書與烹調,幼兒故事會,暑期有獎家庭讀書。。。對書的敬意也延伸到與書有關聯的工作人員身上,為他人做嫁衣,隻有十分熱愛,才能做下去。
• 書店 || Bookstore
還有一處必提的,就是書店。書店不在大小,新舊也無關。我見過極其擁擠淩亂的舊書店,隻有一個轉身的空間,照樣有人席地而坐。 舊書基本不循規矩,大致分類之後,撞到誰就是誰,天上的流星,落入你眼中,不是福氣就是命。我買過的最厚的書《大地之子》Earth’s Children係列就是從舊書裏一本本淘來的,打定主意隻要第一版本的精裝大開本,決不去亞馬遜取巧,毀了我淘寶之樂,目前尚缺後兩本。獨立書店是另一番味道,非主流卻入流。主人站櫃,和書人近距離接觸,更能觸到脈搏。凡人文氣息濃密的地方獨立書店必有一席之地。密西根的安娜堡有許多這樣的書店,隨性特立,頗有雅皮之風。記得一家叫Crazy Wisdom,釋道基督,哲學雅書,另類文學,香鼓齊鳴。二樓是咖啡點心店,還有桌椅沙發,到了周末有獨立音樂人演唱,小費隨意。安娜堡來來往往的學子學師,在夜燈玲瓏的街上,拐進來小聚棲息,東西人家,書店的味道就這樣悄悄改變了。連鎖的大書店也不得不變,開始有咖啡角落,賣紙品,甚至小皂。我和先生常常飯後散步,走到離家一英裏的書店Barnes & Noble坐下歇腳,墨香和著可可香,怡心養神。自取三、四本雜誌,無非是攝影,旅遊,家居或者武器類,各據綠方桌一角,翻完繼續走路。店裏,咖啡機、麻將聲倒是一道風景。軟布沙發三二,誠然邀人,一交陷下去,真的會起不來。
進入數碼時代、網絡時代,看書的時間看書的人大為減少了,我也不太買新書了,書櫃裏舊書居多。新書是拿來飽眼福的,舊書才是用來養心的:-)一手拿著自家做的包子,一手翻著曾經他家之書,無一處毛孔不舒展。舊書常常故事之外有故事,扉頁小字,一個字片,或者簽名日期,能讓下一位讀者生出許多遐想。有一位讀者甚至留下了地址,閱畢扶額之餘,真想去叩門。2011年買的小開本精裝《廊橋遺夢》,尾頁空白一段手書,自喻Robert和Francesca,令人唏噓。如玉在外,真是更勝書中顏。讀與書,在舊書裏可以交織成兩個世界,豐富神秘。過心的書都是好書,都不舍得扔,彩色紙條滿頁貼,列清單,做筆記,寫讀後感,不亦樂乎。發現有眼疾後,逐步增加了聽書的時間,利用上下班的路也聽了二十來本。電子閱讀器Kindle也買了,紙書依然不舍,因為紙書能摸得著墨,聞得到香。
何不妨找一個角落,慢慢讀一本書。
***圖文皆為原創,版權所有,歡迎全文轉發,轉發請注明作者和出處。禁止不經授權轉載以及部分摘抄。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嗬嗬,博主有所不知,這城裏的時空是可以穿越的,就像你的文章一樣。:- )無論是不是同一天,都祝博主生日快樂!
剛看了你的“ 英文的性與格和人的品與名”,學到不少東西,隻歎人與人之間差距有點大,從今日起我必須要腳踏實地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啦:- )~
因每個城市圖書館網站不同,無法提供step by step的介紹,大致是差不多的。好的資源,希望和大家分享,祝聽書愉快!
不敢指導。我中英文各半桶水晃蕩。
我是準備來偷師的。我人品好:),明著偷。回頭告訴你看上什麽了,哈哈。
我小時候也是極愛讀書,新華書店、圖書館都是最幸福的地方~
我就猜到歸舟有微信公眾號:)
發現你也用英文寫,回頭慢慢來讀。
嘻嘻,我從小就不愛哭,不到傷心不流淚,有點男孩子心氣。
不是編輯啊,但是工作上需要做網頁、圖形或文字編輯。文學城的字體不讓換,苦惱。
寫得一如既往地好!把一個書迷對書的癡愛描繪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