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房事

買房賣房科普知識,老百姓自己的房事,酸甜苦辣鹹。寓教於樂。曾經是金庸迷,很多故事借用了武林背景,算是我的特色吧。
正文

抑鬱及兒童心理父母教育

(2013-07-10 08:05:47) 下一個

偶然看到一個人的博文講敘抑鬱與兒童心理,父母教育。自己近距離接觸過抑鬱症患者,甚至可說是受害者。所以感同身受,很喜歡這篇文章。節選。

--------------------------

 Suppressed rage 被壓抑的憤怒 

上 次說到,哭在我原生家庭是不被鼓勵的,如果我哭泣,父母會說,不哭了,不哭了。這個暗示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然後媽媽就會打來熱水讓我洗臉,這個舉動暗示 哭是可恥的,應該被掩蓋。事實上,當我把臉埋進熱毛巾的時候,能真實地感受到羞恥。即使當時仍然在強烈的情緒當中,我也會強迫自己停止哭泣,好像一把熱毛 巾就一瞬間抹去了一切痕跡。如果偶爾我不能控製,媽媽會非常焦躁的說,怎麽回事,怎麽還哭,不是已經好了嗎?媽媽這個反應,其實是非常典型的,父母不能承 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不能承受失控,而產生的焦慮。父母用否定孩子的感覺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感。但作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真實的感受完全不重要,父母期待的某種特定的反應更重要。這時候,分裂就產生了。

心理學專家武誌紅對此有一段精彩的評述:“對一個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他最為重要的感受,卻被周圍人紛紛說,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是相反的樣子。。。內心嚴重的分裂,甚至精神分裂症,就是這樣發生的。。。孩子的整個成長曆程中都麵臨一個問題:忠於自己的感覺,還是忠於頭腦。假若孩子的感覺總被破壞,他就無法忠於自己的感覺。無法忠於自己的感覺,或自己的感覺中太多痛苦,就會導致這個孩子很小就學會屏蔽感覺,而選擇用頭腦麵對這個世界。”

我想,抑鬱症,就是你的身體用你頭腦無法屏蔽的強大痛苦,來提醒你逼迫你,去看見,麵對,接納被壓製的那些感覺。


至於孩子哭泣怎麽辦?哭泣隻是現象,背後的原因才是關鍵。是不被關注的痛苦?是被過分管束的憤怒?接納情緒,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發現解決之道。我還沒有養育過孩子,不敢隨便給建議,推薦一下Patty  Wipfler的Listening to Children 係列書 (中譯本: 帕蒂.惠芙樂《傾聽孩子》),希望幫你走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並讓你和自己的童心重新鏈接。


為什麽孩子的真實感受經常被父母,學校,社會否定?Patricia Evans 的書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 (中譯本:《不要用愛控製我》),裏麵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大意是,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去冰淇淋店,女兒說,我要吃香草味道的。媽媽說,為什麽不吃巧克力 味道的?巧克力味道的才好吃。你肯定會更喜歡巧克力味道的!幾番拉鋸戰之後,媽媽被迫屈服了。作者評論說,母親自己認為巧克力的好吃,就忽視女兒的意願和 感覺,但是女兒能如此堅持自己,說明很可能家裏的另外一個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自我意願,所以她不害怕表達不同的意見。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這個媽媽心裏有一個女兒的形象,就叫理想女兒吧,這個理想女兒是喜歡吃巧克力味道的冰淇淋的。當真實的女兒要求吃香草冰激淩的時候,媽媽就承受不了,要改變女兒,把她變成理想女兒。

文 中的母親雖然有控製欲,但是心理足夠健康能夠承受小女孩的自由意誌。我看到過一個中國媽媽寫的家裏真實發生的事:小女孩不願意與外婆共用一個調羹,幾經勸 說不聽,媽媽對她的不聽話非常生氣,把調羹搶過來,砸碎,扔進了垃圾桶,小女孩嚎啕大哭。其實這個小女孩正處於孩子形成物權意識的關鍵時期,這種你和我的 分別心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至於情緒表達,家長可以示範和引導。想一想這個小女孩感受?她今後還敢和別人分清你我嗎?是誰說過,中國的家庭,你為我活,我為你活,但是誰也不許為了自己活。 

我 媽媽是控製欲很強的女人,她又是一個好人。也就是為了別人犧牲自己利益的人,比如,為了我外婆高興,把每月一半的收入給我外婆,寧願自己小家庭捉襟見肘; 為了我父親她放棄事業上的機會;為了照顧我她放棄生意。這些犧牲,並非被逼迫的,是自願的,她也確實吃了很大的苦。但這犧牲並不總是必要的,也絕不是無條 件的 – 這種犧牲在心理層麵給了她重大的好處:一,她做了犧牲,她就占了道德的製高點。她可以告訴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她是好人。而好人是用來被尊重的,是有話語權 的。二,我全是為了你,潛台詞是(有時候是明確說出來的):你還不如和如何?可以讓別人內疚,給了她控製別人的籌碼。三,犧牲者缺乏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感。我都為你活了,你為什麽不能為我活?所以,無論如何幹涉別人的人生,好人都理直氣壯。

這種犧牲,可能源於非常深的不安全感,在媽媽的原生家庭中,唯有如此犧牲,才能在重男輕女的父母眼中有價值。那麽,這樣的犧牲帶來的權威感和內心的不安全感更加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對小家庭的極度控製。

這種控製表現在方方麵麵。我和爸爸的衣,食,住,行,交友,工作/學習,任何時間的任何行動,她的意願無不滲透其中。不要以為這一定是可怕的,她的控製往往以愛的麵目出現,是無微不至的詢問,關心,照顧和自我犧牲。

我 小的時候,曾喜歡深色衣服,但是媽媽從小沒有穿過亮色的衣服,所以會精心挑選漂亮的紅裙子給我穿。表麵看,媽媽多麽的愛我啊,鄰居們都感歎,太溺愛孩子 了,其實,她隻是把我當成了那個沒有紅裙子的她童年的自己,用紅裙子來補償了她童年的渴望,那一刻,我的真實地感受和需求,她看不見。所以,溺愛不是真正的愛,你隻是在給孩子你沒有得到過的縱容,你愛的是心裏那個缺乏愛的童年的自己,卻剝奪了孩子成為一個精神獨立的人的機會。

就 紅裙子而言,久而久之,我也隻穿亮色衣服,忘記了原來我曾經喜歡過的咖啡色外套。媽媽的意誌和喜好就成為了我自己的。而媽媽的意誌,不僅在穿衣,在我人生 的一切事情上,都有體現。我在溺愛的環境中,成了她的意誌的實現。可是,一個身體裏麵隻能住一個人,我自己靈魂何處安放呢?Toxic Parents 的作者Susan Forward (中譯本:《中毒父母》)提到過,控製欲很強的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常常會有很深的空無感,不存在感。

我 第一次體會到心裏的很大的無底黑洞的感覺,是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為了一件小事,和媽媽起了衝突。我隻是想偶爾做一件同齡孩子都會做的事情,卻被強行製止, 我的憤怒爆發了。我不可能去傷害媽媽,我用的方式是傷害自己,以頭撞牆,希望媽媽能夠聽聽我的訴求。即便我的頭撞出大包,媽媽也沒有絲毫讓步,反而大聲斥 責我的“忤逆”。她看不到我的真實存在,我隻是貫徹她意誌的工具。就算我的頭能撞開水泥的牆,也不可能撞開她剛強意誌的銅牆鐵壁。

否定孩子的真實感受,壓製其自由意誌,憤怒就產生了。然 而,在中國的家庭和社會中,孝順為大,孩子對父母的憤怒是不被允許的,是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和壓迫的。憤怒不能直接的表達,可能以種種問題行為表現出 來。或者,憤怒不能向外的時候,就轉而攻擊自身。很多小朋友會咬指甲。我的心理醫生有一篇文章解釋說,指甲是武器。咬指甲是孩子在壓製攻擊父母的願望。她 的一個朋友看了之後,回家對孩子說,以後想咬指甲的時候,就打媽媽一下。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孩子就再也不咬指甲了。我自己咬指甲很多年,去年一些很多和 父母的關係的根本問題解決之後才停止(下一篇會討論解決的方案,絕對不是去改變父母(那是不可能的!:—D))。我注意到我所有咬指甲的朋友,都無一例外 至少有一個極為控製的父親或母親。


最重大的剝奪 - 人生規劃和擇偶

所有強加意誌在孩子身上的行為中,最可怕,後果最嚴重的,是兩件,一是對孩子人生的規劃,二是對孩子擇偶的幹涉。

對孩子人生進行規劃,鋼琴,爬藤,可能是最常見的例子。

家裏彈鋼琴的孩子,有幾個孩子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呢?我說選擇,是指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創造一個環境,讓她/他充分的接觸,探索各類事物,發現,發展自己的興趣。聽到一個朋友說,小時候愛畫畫,媽媽不讓,撕了畫本,非讓學小提琴。這難道不是一種暴行嗎? 

我 很小的時候,媽媽讓我學鋼琴。鋼琴我是喜歡的,但是我更喜歡唱歌,主持節目,寫文章。在媽媽眼裏,鋼琴是高雅樂器,比唱歌跳舞/主持節目更加彰顯層次,所 以鼓勵前者,限製後者。買鋼琴之前,媽媽讓我鄭重承諾每天都認真練習。後來,十年時間,我沒有了童年,鋼琴成了噩夢,稍有懈怠,媽媽就會指責我不能遵守約 定。而我會被自責和悔恨折磨。有時候,我用麻木或者頂撞保護自己,每當此時,媽媽會加大力度,痛心疾首的訴說她省吃儉用付學費的自我犧牲,以激發我的內疚 心理,直到我痛哭認錯求饒為止。有一次,我不能承受內疚,猛扇自己的耳光,她才作罷。我上大學離開家後,就永遠沒有再碰過鋼琴。

這裏想說一下,和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考慮一個孩子的年齡層。比如,三四歲的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父母指責他/她說謊是很大的誤解和傷害。又比如,六七歲的孩子並沒有契約能力也不能理解重大承諾的後果,指責孩子不能守諾也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至 於寫文章,我十幾歲的時候非常喜歡三毛,想當作家,媽媽非常擔心我會和三毛一樣到處漂泊,她沒有了陪伴,所以極力反對。我的天賦和喜好,隻有符合媽媽塑造 的理想女兒的形象和目的,才能被支持,不過,一旦符合了那個形象,會得到無條件的溺愛。我想,那些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但是學習成績優秀的 中國孩子們,就是被這樣的父母們塑造出來的吧。 

爬藤,本身沒有對錯,至於是否對孩子的心理有負麵影響,要看這個是誰的意願,誰的意誌,誰的渴望。在被綁上爬藤的戰車之前,孩子有沒有過機會真正發現自己喜歡什麽,有什麽樣的天賦和特長,對什麽事物有全然的熱愛,希望過什麽樣的生活。

我 在國內和國外上的都是名校,但是我心裏有很深的匱乏感。因為從很小的時候,內心深處,知道父母的寵愛是有條件的,隻有學習成績好,上名校,替父母爭麵子, 他們才會關注我,表揚我,鼓勵我。一旦做不到,他們就會失望。所以,我有很強的競爭心,很長時間都走在追求優秀的路上。追求優秀本身沒有錯,但是和身邊很 多外國朋友比較,中國的學習優異的孩子生活更加單一一些,我們為了目標,可以更多的犧牲健康,犧牲玩樂,犧牲愛情。為什麽呢?就我個人而言,因為追求優秀 的最初的動力,是內心的恐懼和匱乏:我不優秀了,父母會失望,不再寵愛我了。 

高考的時候,因為喜歡文字,喜歡人,喜歡傾聽和講述真實的故事,我想學新聞或者導演類的專業。但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我放棄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不能放下心中的渴望,去麵試國內大型的報紙和廣告公司,被錄取之後,又一次在父母的壓力下選擇了屈服。

現 在,我在歐洲的我的行業裏頂級的事務所工作,雖然我的能力得到很大的認可,可是我從心底羨慕一些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同事們。去年的一天,上班時看到一篇關 於一個犧牲的戰地記者的報道,我躲在電腦屏幕後麵,淚流滿麵。我寧願那樣生,那樣死,可現在,我在一堆一堆的文件裏,頂著光環,勉強前行。

不要以為我的父母是用肢體暴力讓我屈服的。他們從來隻是和我溝通。但是這所謂溝通,就是我充分了解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無私的,然後放棄自己的意誌,做出他們希望我做出的決定。我曾經在痛苦中寫下這樣的句子:

“我不需要溝通,我隻需要尊重。你所謂的溝通就是我來了解和接受你的意誌。我試過所有辦法希望你能感受我的意誌,我的理想,我的願望,我的痛苦,我的壓抑,我的抑鬱,我的犧牲,但是你聽不見也看不見。如果我死了可以喚醒你嗎?現在連這我也表示懷疑。”

如果你的孩子生來是個平凡快樂的漫畫家,把他培養成中產階級的醫生,又何嚐不是一種暴行?

孩子對父母而言到底是什麽呢?經常聽到的中國家庭的故事,給我的感覺,孩子成了父母的個人物品,意誌的衍生,實現兒時夢想的工具,兼或養老的保障。這些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忘記了一個根本的事實: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他們經由我們而來,但他們是獨立的人,是有自己個性,天賦,特點,有真實感受和自由意誌的人。

另 外一件事情是擇偶。這件事情,我父母也對我有很多的幹涉,造成了很多不幸。這個,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就不詳細說了。不能和真正愛的人在一起,內心的創傷 是很難消失的。雖然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是以穩定為基礎,迎合父母標準的婚姻,最大的問題是雙方可能都未完成和原生家庭的脫離,夫妻之 間難以有真正的親密,夫妻關係往往不是家庭的核心,媽媽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爸爸在外尋找精神寄托,家庭序列發生紊亂,於是家族的命運又開始了輪回。

想 補充一點,上篇說我父親出軌,如果你看了之後認為一切都是男人的錯,那麽真的違背了我的寫這篇文章的本意。確實,父親出軌,很多年,我是責怪爸爸的,並且 對婚姻充滿恐懼。後來才慢慢了解,夫妻之間,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媽媽的控製欲和好人姿態,讓爸爸本能的逃離。我成年後,拚命考試出國,其實也是一種 自救,為了逃離媽媽的控製,成為獨立的人。隻是長期在控製和溺愛中生活,好比雲南帶項圈的長脖子女人,項圈帶久了,脖子失去了支撐功能,除去項圈之日,也 可能是死亡之時。

一個澳大利亞的好友, 聰明漂亮,有非常健康坦誠的戀愛關係,並且渴望婚姻。她卻告訴我,她從小母親出軌導致父母離異,但是父母都用言語和行動讓她相信,那個隻是父母之間的事 情,他們一樣愛她,他們也從未在她麵前詆毀過對方。然後她目睹了父親重建美好穩定的家庭,母親卻在一個又一個失敗的愛情裏掙紮。她說,他們讓我看到,怎樣 做可能擁有健康的關係,怎樣做一定不可能。她的經曆對我原來的觀念是巨大的衝擊。

我們不能決定過去發生了什麽,但是能選擇當下和未來。

真實的感覺被壓抑,自由的意誌被剝奪而產生的巨大的憤怒,長期的被壓抑,就會指向自身。而抑鬱正是對自己的攻擊。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表現形式,我前男友情緒不穩定,很小的事情會很憤怒,狂躁,這也是內心巨大憤怒的不時的外泄。

我曾經寫下這樣的話:自己人生若不能做主,生無意義,死一死又有什麽可惜。自由意誌被剝奪,靈魂無處安放,是我抑鬱的最根本的原因。


關於憤怒

一位有自殺幹預經驗的的心理學家曾提到,準備自殺的人,你讓他想想年邁的父母不一定能阻止他/她,但是如果你引導他/她把對父母的憤怒釋放出來,自殺的動力往往會消失。 

可 是,我們大多數人是不能承認這種憤怒的。我也不例外。我曾經做過一個練習 ,就是把自己所有負麵的情緒和過去寫下來。我寫了羞愧,羞恥,內疚,寫到憤怒的時候,我突然就不能繼續了。那個筆記本就被我“遺忘”了。整整過了一年。直 到我用昆達瑜伽的呼吸法,繞過頭腦,直接釋放身體中憤怒的感覺,二十多天的練習之後,我才突然又“找到”了我的筆記本。

為什麽憤怒這麽可怕?我想,首先,我們的文化沒有教會我們真實而優雅的向侵害者直接表達憤怒。其次,憤怒的力量太強大,太可怕,會毀滅我們幾十年用頭腦創建的整個世界。最後,可能也是最可怕的一點,憤怒會逼迫我們看到真實的我們不被愛的事實。

看 了這些,你也許以為,我不再愛我父母了。其實,恰恰相反,當我看到了,接納了憤怒,悲傷,我也看到了我對他們的愛。我的父母生活在種種的思維的局限中,他 們在能力和認知的範圍內,認為他們自己已經是好的父母。我看到父母真實的形象,不再期待改變他們。能夠拒絕他們,也能夠付出。用我心理醫生的話說,就是不 帶評判的拒絕,不帶委屈的付出。

我想說,表達憤怒的方法有很多種,原來的頭腦創建的世界毀滅之後,可以用心靈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我們可以重新做自己的父母,無條件地愛自己。並且,我深信,每個人都有神性的自我,在靈魂層麵,我們深深的彼此相愛。 

有 網友問,為什麽有時候情緒發泄了卻不能療愈?釋放情緒,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就是對已經發生的,以及一切不可改變的人和事臣服。改變孩子,伴侶,父母,妄 念而已,就算一時成功,第一不能真正解決你內心的匱乏或痛苦,第二,你把自己幸福快樂的責任轉嫁給了別人,第三,你可能在造成其他人的痛苦。當你放棄改變 別人,臣服於現實,專注於當下的時候,你的心境不同了,改變會自然的發生。

這就是為什麽失去的親人流淚可以療愈,和父母大吵一架卻不能。前者,是臣服,是釋放,後者是有改變對方的企圖心的,比如讓他們認錯,道歉,承認你的痛苦,真正的了解你等等。

有一次,我在微博上發帖,發誓今後要讓我的孩子活好,J.Krishnumurti (克裏那穆提) 的中文譯者宋顏回複說,首先要讓自己活好,能讓自己活好的媽媽,孩子不會活的太差。原來,我和我的父母一樣,陷入了完美父母的假象,我說的這個所謂的·“好”,是我自己的標準,不是我未來的孩子心中感受到的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第一步。

托寶貓的博客上有一段寫給她女兒托小貓的話,感人至深,借來作為這篇的小結尾: “我愛你,我的孩子。就算生命的盡頭注定是死亡,我在今生也笨拙地、不完美地、自做主張地、邊走邊探索地、傾心愛你。”

節選自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0932/?catid=9443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