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朱令案”:北京警方不可繼續沉默
稿源:[南方都市報]
幾度沉浮的清華“朱令案”,在前不久複旦發生學生投毒事件之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因為“4·20蘆山地震”的爆發,此事的熱度曾經遭遇短暫的冷卻,但隨著地震報道的淡去,朱令案繼續成為輿論熱議的中心。
輿 論的發酵以及對朱令一邊倒的支持,使得事件的外延正不斷被擴展。起先,無論朱令的支持者們如何描繪事件的重要性,都未能超出一件涉嫌投毒的司法案件本身這 一範疇,但隨著朱令案件信息在互聯網上的不斷傳播,它點燃了很多人憤怒的因子,案件本身也因為傳播帶來的影響,呈現出“世紀之案”的特征。
案 件影響範疇的變化主要來自下述幾個方麵,首先是大量網民的介入導致了支持朱令輿論場的出現,盡管這一輿論場的出現實際上並不能對獲取案件的真相帶來任何幫 助,但被同情和憤怒裹挾進來的陌生人,卻在用“人肉搜索”的方式來表達對朱令的支持和對嫌疑人孫維的質疑。其次,包括人民日報、央視網在內的多家中央媒體 都對本案表達了關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也援引@清華大學清新時報的微博,以表達對真相的追問。再者,抗議行為開始超越地域限製,呈現出“跨國抗議”的景觀。這一景觀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事件的層級,使得受關注的範疇不僅僅局限於一國。
“朱 令案”通過互聯網而催生的事件升級現象,基本符合事件網絡化之後的特征,即事情在普遍傳播的同時也導致了事件邏輯的簡單化。客觀地說,原本我們隻可以確定 朱令是受害者,其悲慘程度當然令人扼腕,但現在,在司法進程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確定本案的嫌疑人孫維同樣成了毋庸置疑的“受害者”。而從現代司 法精神的角度切入,在正式作出判決之前,我們可以給予朱令無限之同情,但我們也必須保護嫌疑人之基本權利。
所以,一個頗為悲觀的局麵擺在我們眼前,那就是當我們還不知道朱令究竟是如何被投毒時,我們卻已經確認了嫌疑人的權利是如何被侵犯的。對於崇尚法律並期待通過司法途徑還朱令及其家人一個公道的人來說,這樣的局麵是我們並不願意看到的。
不 過,需要指出的是,導致這一局麵的原因,固然可以指責逾越法律邊界的激憤網民,但卻更無法原諒長時段沉默不語的北京警方。很顯然,沉默並不是金,尤其是在 司法方麵。沉默的司法,帶來的是朱令蒙受不白之冤的事實,製造的是孫維不斷被侵擾的現狀。而事到如今,“朱令案”已經不再是過去遺忘在某個抽屜的簡單投毒 案,而成為一起全民追問、跨國抗議的世紀大案,它所製造的影響力,已經足以吞噬嫌疑人有序的日常生活,也可以重創傷痕累累的中國司法形象。更重要的是,不 論輿論層麵的事件如何升級,司法若不介入,那麽案件就無法回歸本原,真相和公義就無法被鍛造。
所以,麵對業已升級的“朱令案”,北京警方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繼續沉默。盡管究竟是否能重啟案件審查,還要依賴是否有新證據的出現,但隻要勇敢地打破這種沉默,這一行為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將拯救的不隻是受害的朱令,也包括嫌疑人孫維以及警方自身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