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尖銳批評, 轉帖

在信息化社會暢通的今天,給講真話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家談】從環球時報記者的尷尬看社會分裂的危害

(2013-05-30 07:43:56) 下一個

    不管是一個部門還是一個行業,都是由各色人等組成的,他們的行事風格和思維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從事一個行業或服務一個部門的人們由於職業習慣和交互影響, 無不打上這個職業和部門的烙印,可由此派生出的門戶之見是應該摒棄。其實,如果秉持門戶之見,而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麽過去懲治“黑五類”和“黑七 類”的慘烈運動豈不如此,這種簡單劃線的方法不僅不利於整合社會的進步力量,而且還會人為地撕裂社會,如果不注意加以克服,整個社會隻能在戾氣橫飛中不斷 輪回,社會進步也就無從談起。

    之所以談到這個問題,倒是從最近發生在兩個記者身上的事情想起的。今年5月28日晚,《華商報》記 者王歪爆料接到一名同行的電話,稱家人受欺負希望報道。當確定對方單位是《環球時報》後予以拒絕。而據他本人後來解釋說,記者有權判斷新聞價值,但被拒方 張治龍認定王歪對《環球時報》心存偏見,是一種意識形態之爭。二者各執一辭,但網絡上卻吵翻了天,有叫好的有指責的。其實,這不過是一種門戶之見罷了。

    在 這裏我們沒有必要評價《環球時報》的報格,也不應該將某個人與他所服務的部門綁架到一起。但現實卻極為吊詭,有時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成了一種趨勢,這 說明我們的這個社會已然分裂,產生的原因自然與現實權力息息相關。但如果把怨懟隨意轉移到某個群體裏不確定的人上還是有失理性,因為他在某種程度上隻是這 個群體中的一員,可人們對其在這個圈子裏處在一種什麽地位和作用都不進行分析和考察,那麽他做出判斷的依據也僅僅是“物以類聚”這個簡單的邏輯。

    如果讓思想上的爭鳴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對立,這個社會也就隱含著一種危險,我們要反思這種現象的成因,而不是一味地擴大這種現實。其實,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與言論空間的大小有關,這就需要不斷地釋放言論空間,否則無法最終解決這個問題。

    但在我們的知識分子中確實存在一種犬儒化的現象,他們其實與思想爭鳴無關,而是誤導言論混淆是非,試圖阻滯社會健康發展的進程,從而達到為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目的,這才是應該值得警惕的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