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尖銳批評, 轉帖

在信息化社會暢通的今天,給講真話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蘇聯出兵東北是訛詐中國

(2013-03-04 16:13:16) 下一個
蘇聯出兵東北是訛詐中國
    1945年10月重慶談判時,張群對周恩來說:有一謎語,打中國兩曆史人物。謎麵是,抗戰勝利。周恩來想想後答道:蘇武,意為日本投降是因為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張群搖頭說:不對不對,是屈原,意為日本屈服於美國兩顆原子彈。顯然,兩種答案都受到政治左右,都同曆史事實有太大出入。
  蘇聯的出兵中國東北,是受臭名昭著的《雅爾塔協定》驅使,是要再一次從中國謀取更大利益,這得從《雅爾塔協定》說起。1945年2月11日,美、蘇、英三國首腦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在烏克蘭雅爾塔開會,通過了《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即《雅爾塔協定》),主要內容是: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二——三個月內,蘇聯需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作戰;出兵條件是,1,外蒙古現狀需與維持(即中國承認1924年蘇聯操縱將外蒙分裂出去的既成事實);2,由日本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在中國東北的權益須於恢複,即:甲、庫頁島南部及臨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乙、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有越權益須於保證,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丙、中東鐵路中蘇共管。
   該條約刀刀見血,刀刀都在宰割中國。
  從1945年起,英美開始加強對日本進攻,一方麵實行狂轟濫炸,軟化東京,僅1945年初到當年8月,中美空軍從中國大陸起飛轟炸日本的飛機,就有11000多架次,在廣島、長崎實行核爆炸,是轟炸軟化東京的戰略步驟。另一方麵,美國在太平洋將逐島戰術(一個個島嶼逐次爭奪)改變為越島戰術(奪取一個島嶼後,越過另幾個島嶼並將其供給切斷加以孤困,而去奪取前邊島嶼),以加快對日軍進攻速度。目的很明顯,要將蘇聯排斥在對日作戰的勝利之外。
  1945年8月8日,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消息傳到東京後,天皇裕仁召開禦前會議,作出立即向同盟國投降的決定,請蘇聯從中斡旋。請注意,1941年4月13日,日本同蘇聯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有效期5年,主要內容是:雙方保證維護兩俄語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另一方在整個衝突過程中保持中立。因此,自抗戰以來,蘇聯一直不曾譴責過日本對中國的肆意侵略和血腥屠殺。
  因了這一層關係,也因蘇聯是同盟國重要一員,同美國、英國、中國同氣連枝,因之電令日駐蘇大使佐藤向蘇聯表明懇請意圖,佐藤在8月9日淩晨接到天皇密電,立即邀見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莫洛托夫知悉後叫醒斯大林密商,9日淩晨4點鍾,莫洛托夫緊急約見佐藤大使。佐藤一到,冷冷地遞給他一紙《蘇聯對日本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宣言》,時間倒簽在1945年8月8日。宣言指出:7月26日,美、英、中要求日本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已遭到日本拒絕。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向蘇聯提出的關於調停遠東戰爭的建議失去了一切根據。蘇聯政府忠於對自己盟邦的義務,參加7月26日同盟國的公告,從8月9日起,蘇聯認為自身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蘇聯已沒有時間製造軍事摩擦尋找對日宣戰的借口,所謂”調停遠東戰爭的建議失去了一切根據“的理由更不能成立。但是不管怎麽講,蘇聯對日宣戰是既定方針,不能再有分秒拖延。對日本來說,請裁縫沒有請到,卻請來了狗,事情不僅沒有縫合,反而撕得不可收拾。
      時間倒簽在1945年8月8日用意非凡。蘇聯為什麽不顧體麵要公然作假?這需要回到《雅爾塔協定》。協定規定: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二——三個月內,蘇聯需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作戰。德國投降、歐戰結束在1945年5月7日,也就是說,蘇聯最遲需在1945年8月7日對日本宣戰,否則將失去從中國掠取廣袤領土的條件。這時的蘇聯已無恥之極,將時間提前一天,再將時差考慮進去,蘇聯就有了已經兌現《塔爾塔協定》義務的勉強依據。從而理直氣壯地要求中國割讓領土,以索取《雅爾塔協定》的有關權益。
   不可否認,150萬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對日軍實行戰略包圍曾作出重大犧牲,將熱血拋灑在這裏的英烈值得中國人永遠紀念。東北民眾久久不能忘懷蘇軍在東北的野獸行徑也有依據,蘇軍撤退回國時,強拆東北大量工廠設備運回蘇聯也令人不齒;以斯大林、莫洛托夫為首的蘇聯當局,對中國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也值得認真記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