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尖銳批評, 轉帖

在信息化社會暢通的今天,給講真話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轉帖]人民日報:“新聞自由”造成英國大規模道德淪陷

(2013-03-20 20:38:06) 下一個
 人民日報:自由放任助長媒體醜聞
鍾  聲

    2013年03月21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打印網摘糾錯商城推薦            字號

    英國要出台監管媒體的舉措,與後金融危機時代西方資本主義製度自我調整的趨勢是一致的

    英國媒體的大規模道德淪陷令監管呼聲日益增加。3月18日,英國3個主要政黨就成立新聞監管機構達成協議。盡管此舉遭到一些英國媒體的反對,但加強監管看來已是大勢所趨。

    “新聞自由”一直是英國這個老牌“媒體帝國”最感自豪的傳統,英國甚至沒有相關的新聞法規,媒體監管基本依靠自律。現在英國政府要改一下這個傳統,肯定會讓一些“自由”慣了的人不那麽舒服。

    是什麽導致英國這個傳統難以為繼?恰恰是這個傳統得以生存的另一麵,即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商業化給了英國媒體自由發展的可能,但它也使媒體及其從業者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沒有哪家英國媒體可以完全擺脫商業化的影響,真正自由地發展。所謂自由,不過是商業化下的自由而已。即使是不靠廣告收入而直接靠電視稅生存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在激烈的新聞同業競爭中,也必然會在編排新聞時考慮到商業化的因素。

    英國的媒體人也不可能孤立於商業化之外。現代媒體在英國出現最早,但這不能保證其從業人員會自然而然地具有最可靠的職業道德。在昔日媒體雲集的艦隊街上班的人一點也不比在金融城上班的人受商業化的影響少,英國媒體接連爆出的道德醜聞就是例證。

    如果我們把視線擴大到媒體之外的其他領域,就可以看到,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今天的發展,與以往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對整個社會階層的構成以及財富劃分的影響之大,已經遠遠超越了製度與管控的能力界限,也在前所未有地腐蝕著道德的約束力。

    商業化在成為經濟發展動力的同時,也使貪婪瘋狂到了極致。2008年發端於西方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人們看到,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監管的嚴重滯後,會使貪婪產生出多麽大的毀滅性力量。這或許就是為什麽在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學者多談的是如何加強宏觀管控,而不再去侈談什麽資本主義道德的優越感。

    商業化也是目前西方媒體的一個突出特征。當媒體業成為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時,商業力量也在史無前例地對媒體產生巨大的影響。在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體製下的媒體,不僅不會因此具備更強大的貪婪免疫力,反而會更易受貪婪的侵蝕。美國著名學者麥克切斯尼說,商業至上原則已經從經濟領域滲透到當代新聞事業中來,多數記者和編輯就是以此作為主導價值觀的。

    英國要出台監管媒體的舉措,與後金融危機時代西方資本主義製度自我調整的趨勢是一致的。如果繼續放任所謂的自由,放棄“看門人”或“守夜人”的責任,損害的將是英國的整體形象。英國的媒體監管無論以什麽方式來運行,其目的是明確的,即尋找到一種能夠維係體製和行業健康運行的平衡。在一個信息爆炸和傳播手段多樣化的時代,這無疑是一個動態過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