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9)
2020 (38)
2025 (1)
前文鏈接:這樣的詩和遠方,值得你來看看
當我提筆剛要續寫挪威遊記時,LD發言了,“挪威去了10天,你好像寫不完了嘛。”這可不是,自己最近的博客都變成了“看挪威”或者是“看世界”的集錦了。不過,我好像還是意猶未盡。
每個人都會有旅行三部曲。出門前要做些功課,比如了解曆史,跟蹤資深旅者的筆記,油管上私人媒體的行旅視頻更是爭芳鬥豔。我的疑惑常常是,這家庭作業要做多少才算恰如其分?劇透過多會不會破壞未知路上的神秘性?
當然,旅行中大部分情形下是準備欠缺。即便是有備而來,親身感受要比想象生動和深刻得多。比如,當你走近一個預期雕塑時,你觸摸它的質感,領略它的周邊環境,觀賞它在月下或雨中的姿態,都是書本上的描述無法取代的。
旅行歸來的回味應該是最後、也是最高級的階段。它可以是在朋友圈曬的風景大片,也可以像我們這些筆耕者一樣,快樂碼字,用文字傳播對點滴生活細致入微的思考。
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的形狀,很像一個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環繞的砂鍋。因為我給它留下的時間太吝嗇,對它的回味便是碎片的、表層的,如同奔赴晚宴時,隻嚐了一道頭台,沒有盡興地體驗砂鍋裏的好滋味,就遺憾退場了。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
與歐洲大陸上無數富麗堂皇的頂流教堂相比,挪威教堂的特色是根植於海盜文化中的木製建築和這般獨好的教堂四周風景,然而,奧斯陸大教堂似乎與這些要素都不沾邊。畢竟是國家級教堂,雖時間緊促,我還是鄭重其事地把它的裏裏與外外探索了一遍。
從外看,它身居鬧市,被喧囂的市井之音團團環繞;教堂後麵的弧形建築,想來曾是它的一部分,如今也是熙熙攘攘的食肆酒家了。因而,我對教堂的總體印象是親民低調。
從裏瞧,這是測試你鑒別各種建築風格能力的好場所。教堂在曆史上曾按當時的藝術風尚多次改建-從巴洛克式變為新哥德式,接著改成哥德式,最後轉回到巴洛克式。所有這一切,讓我聯想起時尚界的輪回。下左的王室寶座和管風琴的立麵設計是原有的巴洛克風格;下右的天花板彩繪(1936-1950年)則是複原的巴洛克風格。
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挪威千島鍾靈毓秀的山河,孕育出很多世界級的文壇巨匠。在莊嚴瑰麗的國家劇院正門上方,鐫刻著三位挪威籍文豪的名字…
左邊是“現代戲劇之父” 易卜生(Ibsen)的大名。他是我們最熟悉的挪威劇作家,其《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作品,挑戰了當時人們的傳統認知,向因循守舊、虛偽無稽的維多利亞道德觀插上了鋒利的匕首。國家劇院幾乎成了易卜生的私人劇院,經常上演他的劇作。在他七十壽辰時,挪威文化界還為他在劇院門口左側樹立了一尊銅像以示敬意。
中間的名字是霍爾堡(Holberg)。他是一位劃時代的丹麥-挪威作家,被公認為是這兩國的“文學之父”。希望將來有機會去丹麥的霍爾堡博物館,了解他的作品與人生。
右邊的大名和劇院門口右側的塑像是比昂鬆(Bjørnson)。這位是19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是挪威國歌《對,我們熱愛祖國》的詞作者。比昂鬆雙眉微蹙,口角緊閉,長著兩個大鬢角,一看就是大作家的樣子。
劇院周邊的花壇和藝術家雕像
挪威議會大廈(Stortinget)
貼上兩張挪威議會大廈老照片,一同回望曆史的軌跡。左下:1856年大廈藍圖的競標中,拔得頭籌的圖中設計方案竟被推翻了。比較一下兩個版本,我同意決策者們的最終選擇,原版看著太像教堂了。右下:德國占領期間,納粹旗幟飄揚在議會大廈上空。外牆上還增加了V字手勢和“德國在各條戰線上節節勝利”的橫幅。
我在議會大廈周圍拍下的相片,反映了今日挪威民眾“挺巴反猶”和“挺烏反俄”的心聲。
國家博物館很新,年頭新-兩年前剛竣工;式樣新-昵稱“國家監獄”;-)。從櫥窗圖片看,中華長袍馬褂在策展中。
奧斯陸中央車站
作為城市樞紐,甲乙丙丁們從五湖四海來到這裏,又乘著各路火車朝東西南北離去。車站附近很有人氣,我情不自禁地跟拍了很多相片。曬圖時,有人問了,“老虎見到沒有?”“老虎?我見到了蝸牛。”顯然,我把奧斯陸的重要形象代言人-老虎(右下,網圖)給無視了。沒文化,真可怕。
阿克胡斯城堡(Akershus Fortress)的多麵角色(王宮、軍事基地、監獄、博物館、總理辦公場所…),無疑使它成為奧斯陸乃至挪威的政治軍事曆史的最佳見證者。如今,這裏風輕雲淡,歲月安好。然而,二戰期間,德國占領者在這裏處決了挪威抵抗運動成員;戰後,八名被判以戰爭罪的挪威叛徒也在此被處決。真實的曆史總是血淋淋的。
奧斯陸市政廳與全世界的非奧斯陸市民有一種特殊紐帶-每年12月這裏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今年年底從視頻上再見它時,希望修繕後的它不再被五花大綁。
諾貝爾和平中心
靠著奧斯陸峽灣的Aker Brygge碼頭,是一個可感可知、可及可享的海濱休閑社區,處處彌散著人間煙火氣。1854年建造的造船廠,在1982年已退出曆史舞台,如今改造為時尚先鋒的遊覽區。我想,這裏肯定是曆經了陣痛,才能華麗轉身為具備宜居品質的活力地段。
粉色浪漫妝點著精品購物商城和街頭移動酒吧
漂浮桑拿是挪威的國民文化。首先,水上木屋在峽灣緩緩滑動,在熱氣氤氳的桑拿屋裏,你先讓自己七竅生煙,然後縱身躍入冰冷的大海,據說減壓的快感十分冰爽。我在想,這倒是公司團建的好去處。
不可或缺的大海要素-燈塔與帆船
休閑的市民和遊人
街頭雕塑。下圖中:乳癌患者雕像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她的眼神。
卡爾約翰大街
我無意中在《文學城》讀到博主兵馬王的王的一篇重訪奧斯陸的回憶。作者曾在這個城市工作生活過七年,所以對這個城市傾注的情感與理解顯然比我這個匆匆過客要更加真摯和深情。借用他的一段話,為奧斯陸的快閃篇做結束語-
“2010年,曾經在這座老歌劇院觀看濮存昕陶虹主演的易卜生話劇《建築大師》。在奧斯陸工作的時候,曾經無數次地走過這條大街,實驗做得順利,或者實驗做得失敗,都會從國家劇院站下車,沿著卡爾約翰大街走到中央車站再上車。在這條大街上走走,或者坐下喝杯咖啡,心情就會變得舒暢。”
“七年了,奧斯陸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親切,從親切到熱愛。這個城市的山水草木,這個城市的朋友同事,都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成為生命裏的一道風景。匆匆跋涉的人生旅程有著太多的聚散,以為自己曾經滄海,以為自己鐵石心腸,卻在離別的時刻,內心裏感到了那一絲的傷感。”
水星秋安!
看到那乳房癌的雕塑有些感動,這個世界本應該是屬於所有人的。
謝謝好文介紹,真想明天就去!
你我在奧斯陸的時間都不長,但我們都是情感豐富細膩的人,所以,我們像海綿一般,吸收著美好。
謝謝XQQ好遊記分享!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