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踏上前往瑪莎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的渡輪時,我並不很清楚前麵等待我的風景。美總統的避暑勝地,JFK Jr.飛機失事的海岸,電影《大白鯊》(Jaws)的取景地…… 這些八卦就是我對它的全部認知。放空的我就這樣無拘無束地到島上放飛了。
正因毫無準備,當我在島上的橡樹崖鎮(Oak Bluffs)上,一頭走進一片維多利亞風情的小村落時,我的欣喜之情完全hold不住了。我仿佛開啟了一種時與空的雙重穿越,倏忽間空降到了十九世紀的一個英倫鄉村。環顧四周,一棟棟斑斕的彩色小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院子裏藍色的繡球花在怒放著,門廊前木製的搖椅在吱呀著,老人們在慵懶地翻著書頁,油漆工在忙碌著刷著閣樓,屋簷點綴著精美的裝飾花紋,拱形的窗棱散發著迷人的優雅……
此地怎麽會出現如此的童話世界? 迷惑的我趕緊著到小區博物館探個究竟,這才恍然大悟。
從前(十九世紀時),每逢夏季,一群衛理公會成員就會在島上的這個角落聚會,舉行其年度宗教靜修會。當時,他們都是自備帳篷的,晚上就都在營地露營。隨著營地集會的頻繁,衛理公會便開始建造了一些永久性的建築:一個舉行宗教儀式的大會場(the Tabernacle),毗鄰的一座簡潔的衛理公會教堂(Grace Methodist Church)和環抱其四周散射狀排列的500餘座維多利亞式小屋。這些相簇的小屋色彩繽紛,裝飾華美,還擁有一個可愛的名字---薑餅屋(gingerbread house)。
The Tabernacle
小時候讀《格林童話》“Hansel and Gretel”時,對那個糖果屋充滿混合的情感。麵包造的房子,糖果貼的窗戶,又香又甜; 可是裏麵住的那個吃人巫婆,又醜又惡。來北美後發現,在聖誕期間, 和孩子們一起用薑餅搭成迷你小屋,擺放在聖誕樹下,已然成了節日裏最溫馨歡樂的一個畫麵。我對薑餅屋的恐懼層麵漸行漸遠,看到它時,更多的是“又香又甜“的幸福感。如今,當現實版的薑餅屋呼啦啦地把我圍住時,我感到自己秒變到粉色公主的快樂年代。那時的我,曾用蠟筆勾勒夢幻般的海市蜃樓, 會用積木搭建玫瑰色的世外桃源。
這些如畫般的小屋,采用的是那個年代頗為風靡的一種被稱為“木匠哥特式” (Carpenter’s Gothic)的建築風格。這個流派讓人聽著怪怪的,洋洋的哥特式怎麽會遇上土土的木匠們?原來,將華麗麗的尖拱、浮雕和彩色玻璃等哥特式元素,接花移木到尋常百姓的樸素房屋裏,把石製建築的特色嫁接到木製建築上,本土風味的“木匠哥特式” 就誕生了。這種接地氣的民居和小教堂在美洲大陸上得以遍地生花是和兩大背景有密切關聯的。其一是北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木材,這讓木匠們有了大有作為的空間,他們借鑒傳統,即興創作,從而出現了“歐為美用”的美式輕型民宅; 其二是工業的進展,也讓工匠設計師們如虎添翼, 譬如木製模具的出現使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蒸汽動力卷軸鋸的發明讓飾物設計因有豐富的細節而變得更富魅力。看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啊。
作為暑期專用別墅型小屋,這裏的房子麵積大都在700sq左右,最大的有1000s,單間價位在$400k左右。當作博物館的小屋恢複了當年的模樣,我在裏麵轉了轉, 感覺木屋比較低矮狹小,設備也很簡樸。目前幸存的318間小屋,大部分住著候鳥型主人,他們隻有夏天才來島上小居,故此,每年都需大量修繕工作來維護房屋的運行。能在國家曆史地標裏擁有一份財產,能在童話世界裏接著做夢,雖然Magical,Whimsical,Enchanting, 其實不易。除了鈔票問題,更是精力上的付出。古建築都有特殊維修條例,這個瓷娃娃可難伺候。一位朋友擁有百年大宅,每塊磚、每片瓦的更新都要買特別的型號,建築師還要請有專門執照的專業人士。如果你想擴建一下廚衛,把老式窗戶搞得寬敞些,基本沒門。一切按維持原貌,保護曆史的既定方針辦。所以, 花巨資,買舊屋,一年隻貓幾個月,住著還不舒坦,滿街全是遊客,聽著這個投資不怎麽精明。我想,很多房主在這裏結緣,恐怕是因為心裏揣著那麽一份情懷。我們能在今天,沿著縱橫的小徑,在彩虹般的小鎮漫步,體驗一下150年前的小島風貌,真要感激那些和我們招手、交流, 讓曆史的瞬間不隨時光而褪色的房主們。
不知不覺中, 我為這些可愛的薑餅屋照了不少的片片,現在終於感到了選擇的困難。 人生,好像到處在選擇、選擇、再選擇中。有機會,你也一定要到瑪莎葡萄園島放飛自己,那時,你一定會發現很多相片上見不到的故事。
永遠不會失誤的黑色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