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9)
2020 (38)
2025 (3)
***
到了墨西哥城,除了遊覽久負盛名的曆史中心一帶和改革大道及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區域之外,千萬不要忘記去拜訪兩個城南小鎮:San Angel與Coyoacan,尤其是在你想要躲避一下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的時候。
小城的故事說來話長。。。
早在14世紀時,中美洲的印地安文明-阿茲特克(Aztec)帝國,在特斯科科湖(Texcoco)的中心小島上建立了都府, 名特諾奇提特蘭城(
時至16世紀, 由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率領的西班牙征服者夷平了阿茲特克人的水上之都。他們填平湖麵,大興土木,在此建立了“新西班牙”。San Angel與Coyoacan從此便與墨西哥城不再遙遠。科爾特斯選擇了Coyoacan為其指揮部所在地,並和其印地安情婦La Malinche居於此鎮。此後,Coyoacan及其毗鄰小鎮San Angel便逐漸地布滿了歐式宮殿, 教堂和修道院。小城的居民們既有當年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征服者, 也有前任的墨西哥總統,更有無數為這裏的寧靜幽雅的氛圍所吸引的大批藝術家和作家, 甚至連意大利領館的文化部也在此常駐。。。
我們乘地鐵到達小城後,巧遇一對來自歐洲的夫婦。相同的是,我們竟手執同一本來自Eyewitness Travel Guide的導遊書;不同的是,他們的首要目標是San Angel,而我們決定沿著Francisco大道向Coyoacan市中心出發。
Francisco大道是墨西哥城極為迷人的一條街道,也是拉美大地上最具colonial 風格的street。它的一端是一座矗立在溪旁橋邊的17世紀的小教堂Capilla de
我所見到的最袖珍的教堂,有著褚紅色的牆麵和波浪型的頂部
行走在幽靜的鵝卵石小徑, 欣賞著多姿的殖民式建築, 品味那古老的印地安風情,小城魅力悄然顯現。
如果在我們周圍的街區有這般色彩奪目的房子在出售,恐怕要滯市難銷了。然而在這裏, 這樣大膽的顏料和衝撞的色塊卻形成了特色和風情, 實可謂“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不是所有的房屋都濃墨重彩,這樣藍白相間的小清新也時時映入眼簾。
Santa Catarina廣場位於Francisco大道的中部,一座醒目的黃色教堂在藍天綠樹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靜美。隔著弓形大門的窗欞向裏望去,淩亂破舊的內景讓人看得心痛。
院中小覷
庭院深深,花木扶疏,大約是文人墨客hanging out的風雅之地吧.
門,大都緊閉; 窗,總有護欄。然而,春色滿園關不住, 錦簇花團出牆來。
這樣的街道, 讓我憶起了京城的胡同小巷。 每日的傍晚, 這裏的電線杆下, 是否也有棋友們橫車躍馬, 黑白互圍? 每日的清晨,這裏的街道拐角,是否彌散著那剛出爐的熱烘烘的燒餅發出的家的味道?
Francisco大道的終點麵向一對拱門,通向曾經的修道院San Juan Bautista。有趣的是,眼前的這個gateway是淡黃色的,佐以朱紅點綴,與旅遊書上的色彩剛好相反。
如今的修道院內是一個集市民休憩,教堂禮拜,政府辦公及餐飲集市的公園 Jardin Centanario,這裏無疑是Coyoacan的市中心。來, 感受一下這裏其樂融融的歡快氣氛。
新娘
賣氣球的小販
自娛自樂
賣民間藝術品的印第安人
這種音樂盒子,讓我想起了大媽的廣場舞,分貝高,樂曲單調而擾人。地鐵上也常見有人扛著它行乞,從一個車廂走到另一個車廂。看見過一則廣告,從上麵的西班牙語裏,我猜測的意思是要從2014年起取締這玩意。
Iglesia de
Coyoacan,狼也。
再來瀏覽一下Coyoacan市中有著太多太多故事的兩位名人的故居
Frida Kahlo(1907-54)的藍房子
院中一角
Frida Kahlo的熱烈奔放的畫作: 生命萬歲
A. 高聳的院牆
B. 狹窄的門口
C.封閉的窗子
D.中文讀物
盡管如此,托翁仍沒有逃脫斯大林追隨者的子彈和冰鎬,喪命於這個和蘇聯遠隔大西洋的小鎮
最後的日子:俄國革命的風雲人物 Trotsky在園裏養雞。
小城的故事令人回味,一天的行程匆匆結束。有機會,再訪San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