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抑製性神經通路已經整合為大腦神經網絡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形成,很難消失,或許會終身攜帶。每個人的生長經曆不同,大腦發育過程中形成抑製性神經通路的多少不同,對成人後在社會生活中工作生活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頑固”、“守舊”的人,對於新生事物,有的人可以表現出很強的抵觸情緒,拒絕學習;有的人也可以表現為很想學習並且很努力,但結果卻很難學會或根本學不會。可以說這些人的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強的、不同形態的自我封閉機製。
舉個例子,如果小時候沒有學會遊泳,長大成人後再學遊泳就很困難,有可能根本就學不會遊泳。這種形體-運動智力上的自我封閉情況可以說對工作生活的影響不太大。但是刺激形成抑製性神經通路的信號,多是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特別是父母)由不適當的方式引起的強烈負麵情緒,所以自我封閉機製的影響更多地在人際關係智力和倫理道德智力等個人素質方麵表現出差異。
自我封閉程度較輕的孩子可以正常地長大成人,但在社會生活工作中會受到很大的限製,遇到較多的困難,也容易錯失很多機會。比如一些人隻喜歡做很少和別人打交道的工作,喜歡通過電子郵件方式來聯係溝通,不喜歡使用電話或麵對麵的交流,對需要打電話或麵對麵的交流才能進行的任務總是一拖再拖等等;或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不懂、不會的地方,不願意向其他人去請教,喜歡自己琢磨,費時、費力、還耽誤事兒。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一個人會越來越多地麵對來自工作、家庭各個方麵的多重任務。自我封閉機製會幹擾大腦處理多重任務的執行功能,製造額外的心理精神壓力:“明明知道應該幹、必需幹的事情,就是不願意去做”,未完成的事情會越積越多,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程度較重的孩子在兒童時代或成人早期就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而極端嚴重的孩子會進一步發展為自閉症(Autism)。
自閉症是一類相關精神疾病的綜合,目前已知包括五種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具有不同的症狀譜和診斷標準,有些病人還可以具有很高、甚至極高的智商(IQ),但所有自閉症病人共同的、最明顯的症狀是表現出嚴重的與他人溝通和交往的行為缺陷。
長期以來,自閉症一直被認為是一類遺傳疾病,屬於遺傳度最高的精神疾病。但是去年發表的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人群研究推翻了這個概念,認為環境因素在引發自閉症上更重要,所起的作用大於遺傳因素。這一研究結果顯示家庭對幼兒早期的撫養、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對產生自閉症具有重大的影響,與我們前麵關於抑製性神經通路的討論相符。(注:以上三個段落是我對自閉症發病機理的假設:認為教育是大腦發育過程中接觸到的最終要的環境因素,長期反複地接觸不當的教育可以導致孩子在溝通和交往等方麵產生行為缺陷,嚴重的可以最終形成自閉症。這個假設的建立是基於對大腦發育過程的了解、對一些極端案例的分析、和我能夠接觸到的案例的分析。直至目前,仍沒有任何一種假說能從根本上完美地解釋孤獨症的病因。主流的認識是:自閉症是一種在一定遺傳因素作用下,受多種環境因子刺激導致的彌漫性中樞神經係統發育障礙性疾病。)
另一個有關自閉症研究的重大發現是在正常人群中自閉症的發病率遠高於以前估計的發病率,有大量的未被診斷的、沒有治療的病人。這個研究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學者在韓國開展的,他們在2005到2009年間對韓國一個城市(高陽)所有小學生(7-12歲)進行自閉症篩查,發現自閉症發病率在韓國人群中高達2.64%,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病人是在普通學校中發現的,其餘的是在殘障兒童的特殊學校中發現的。按照韓國教育、科學與技術部2007年發表的教育調查報告,韓國學校的課程安排每星期有5-6天的教學日,每日超過12小時;教學方式是以應試為主的灌輸式教育,存在大量的行為限製規定。耶魯大學研究學者認為具有正常、甚至超級智商的自閉症孩子,在韓國強化應試教育的文化氛圍下,可以被當做發育正常的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導致存在很多未被診斷病人的現象。
可以想象,亞洲其它國家,包括中國,也有高度類似的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文化氛圍,必然會存在許多未被診斷的孩子,或更多的封閉程度較輕的(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障礙)孩子,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完成成人前的學校教育。隻有在走入社會後,這些有大腦缺陷的孩子才會逐漸暴露出各種問題。
最容易也最常導致孩子產生負麵情緒的環境是與孩子最密切、接觸時間最長的家庭,可以說父母、家庭是孩子情緒心理健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境危險因素。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腦並不是象家長以為的那樣,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由於自我保護機製的存在,大腦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可以處於開放、封閉、或半開放/半關閉等不同的狀態,其學習能力是不同的。處於封閉狀態下,不論父母如何努力,孩子基本上不能學習任何知識;處於半開放/半關閉狀態時,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效率遠比完全開放狀態低下。孩子大腦處於封閉或半關閉狀態時,如果過度地使用強製性的方法,特別是懲罰性措施,更容易引起強烈的負麵情緒,導致孩子的大腦建立抑製性神經通路,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目前,國外的一些學校已經將大腦的最新認識應用到教學活動中,逐步推廣一種“情感教育”。在一天的學習開始之前,老師會詢問孩子的情緒狀態,即詢問“你快樂嗎?”如果孩子不快樂,那麽老師就會設法讓孩子快樂起來。在一些小學,孩子們還會在每天上課前進行一個類似瑜伽“冥想”的儀式,即讓心態平靜下來,這樣可盡量排除前一晚家庭中可能產生的不良情緒,讓大腦盡量處於開放的狀態,以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情緒狀態還具有傳染性,不良的負麵的情緒還會影響周圍其他人的情緒。如案例1中小女孩不願喝水、大吵大鬧,孩子的情緒最終也影響了母親的情緒,讓母親覺得孩子“很煩人”,是母親控製能力降低,衝突的程度一步步升高。
-------------------------------------------------------
後記:關於自閉症的討論(假設)是有爭議的。幾個星期前曾經和一個朋友討論過這個觀點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當時她極力否定我的觀點,認為這是政治不正確的。其理由是有自閉症病人的家庭已經非常痛苦了,如果你再說是由不當教育引起的,會給這些家庭帶來更大的痛苦。
我在這裏必須聲明所討論的內容隻是對病因未知疾病的一種假設,我沒有任何意願去故意傷害誰。
相反,我的初衷是在研究過程中(包括我朋友的教育實踐中),發現有不少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閉症)亞臨床特征的孩子,不僅他們的家庭痛苦,也給孩子周圍的朋友、同學、學校造成不少問題。這類“麻煩”孩子常常被家庭、學校、醫院所忽視,任其發展隻能造成更大的問題。相比自閉症患者,這類孩子的數量更大,處理的整體社會成本更高。如果能夠通過教育方法的改進,緩解甚至終止這類亞臨床特征的進展,是符合現在提倡的在早期亞臨床階段進行幹預的醫學進展的。
版權聲明:本稿件、作品版權歸夕曦所有
相關文章:
1、該不該打孩子?與孩子“犯錯誤”怎麽辦?鏈接: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872646.html
2、孩子“犯錯誤”怎麽辦?-1 鏈接: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873592.html
3、孩子“犯錯誤”怎麽辦?-2 鏈接: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874111.html
4、孩子“犯錯誤”怎麽辦?-3 鏈接: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87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