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能說了解、更不說評論,要想知道戰爭,就先要知道1907年的《海牙公約》。它確立宣戰製度,規定戰爭法規,明確中立國的權利和義務,等等。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麵進入戰爭狀態,國民政府僅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沒有對日宣戰。這是因為一旦宣戰,作為交戰國的日本可以根據《海牙公約》要求世界其它國家對華禁運一切軍用物資,而中國沒有軍工能力自主製造足夠戰爭需要的武器彈藥,並且也沒有能夠保護海上運輸線的海軍來達成海外采購。抗戰抗到1941年,十一月七日爆發珍珠港事件美國進場,兩天之後的九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即在重慶代表政府發布《對日宣戰布告》。這是等來了盟友,同盟國會將戰爭物資送過來,後來就有了滇緬公路和駝峰運輸線。
所以,八年抗戰是分兩個階段打的,第一階段單獨苦戰沒有同盟國,第二階段有盟友。第一階段沒有盟友但有一個國家幫忙,蘇聯。蘇聯以誌願隊的名義派遣兩千名空軍和一千兩百多架飛機參戰。他們的航空誌願隊從一開始就投入了,1937年11月成立,參戰到1940年秋天。這年九月底德意日簽《三國同盟條約》,盟約使得攻擊日本等同攻擊德意,蘇聯退軍。蘇聯撤出後,日本自1941年初開始對中國後方發動集中轟炸,這時的民國政府能依靠的隻有筧橋航校培養出來的飛行員了,我們看到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年輕的飛行員們終究寡不敵眾,重慶大轟炸造成慘重死傷。由退役和備役美軍組成的美國航空誌願大隊在1941年八月成立,退役飛行教官陳納德領隊。蘇聯的援華航空誌願隊是現役將軍領隊。美國航空誌願大隊起初來幫助建設空軍,帶有68架飛機。他們1941年12月20日才升空首戰,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由此可見各國都是按規矩來的。
八年抗戰國軍和日軍一共打了22場會戰。據說會戰是一軍事術語,雙方投入兵力要達到一定的數量級,至少十萬還是什麽的。我不是軍迷搞不清楚,但是懂了“百團大戰”無法稱會戰。接受簡體中文字教育長大的我們被如雷貫耳了百團大戰和平型關大捷,就湊近一小步稍稍細看一下它們吧。
先說平型關大捷,它是1937年太原會戰的一個局部。太原會戰是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對陣日軍華北派遣軍上將寺內壽一,雙方各投入十萬兵力,共35個軍(?)。平型關是太原會戰中的一個戰鬥,共軍由林彪和賀龍率兩個師參戰,配合第二戰區王靖國的十九軍(?)。誰配合誰不重要,平型關大捷重要,鼓舞民心。國軍和日軍都有戰史記錄,所有戰役無論是不是會戰都有記錄。戰史記錄包括雙方參戰的將領名單、投入的部隊番號和人數、戰鬥進行的具體過程,傷亡數目記錄到個位數字。從雙方的戰史看,太原會戰是共軍唯一參加過的會戰。
百團大戰不是會戰,是由彭德懷部發起的、以破壞交通線、破壞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至今沒有看見共軍公布戰史,因此無法交互比對。我們在學校曆史課程中學到百團參戰,日軍的戰史記錄為二十幾個團,正麵交戰隻有五天時間。日軍投入兵力為兩萬人,死亡人數為751。也就是說百團大戰消滅日軍751人。
八年抗戰國軍共總損失兵力360萬人,其中傷亡323萬人左右,病死43萬人左右。國軍隻殲滅日軍48萬人,打傷193萬人。兩國的軍力可從數字見高下;病死這樣多人,可想當時的醫療和公共衛生條件,國力也可由此窺見一斑。這場戰爭贏得艱苦卓絕。
最後說一句海軍,我小時候因為文革在寧海路上的大雜院住過六年時間。寧海路取名自彼時海軍的驕傲 -- 新入役的寧海艦。中國的海軍在1938年武漢會戰中全軍覆沒,我從一部小說裏看到寧海艦艦長在九江戰死。
紀念所有在那場戰爭中為國犧牲的人,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 麥克阿瑟的兩篇演講 的分隔線 ========================*
文學城見到兩篇演講詞,搬回來留存。行伍大兵勝出所有小資文學人,勝在胸襟和精神。
(1)密蘇裏號上簽署日本投降文書時的演講:
“參戰大國的代表們!我們今日齊聚於此,締結一項令和平得以恢複的莊嚴協定。不同理念與意識形態的爭端已在世界戰場上決出了勝負,所以我們無須再來討論和爭辯。我們在此代表的是地球上最廣大的人民,所以我們也不是懷著猜疑、惡意以及仇恨的精神前來相見,而是要求我們勝敗雙方都上升至一種更崇高的尊嚴,隻有它才符合我們即將為之奮鬥的神聖目的,使我們所有人都全心全意地信守他們在此正式承擔的職責。
我的殷切希望其實也是全人類的希望。那就是從這一莊嚴的時刻起,由過去的流血和屠殺中誕生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建立在信義和諒解之上的世界,一個致力於人類尊嚴及其最珍視之願望的世界,一個自由、寬容和公正的世界。
即將在此呈示並通過的日本帝國軍投降條款都載於你們麵前的投降文件中。
作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我宣布本人將按照自己代表的各國傳統以公正和寬容的精神履行職責,同時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證投降條件完全、迅速、忠實地得到遵守。"
(2)向美國公眾發表的廣播演說:
“今天,槍炮沉默了。我們告別了一出大悲劇,贏得了一場大勝利。天空不再降下死亡之雨,海洋隻用於懋遷有無。各地的人們都將得以在陽光下挺胸行走,全世界重歸祥和安寧。神聖的使命已告結束。我代表成千上萬沉默無言的死者向你們報告此事,他們在漫漫征途的叢林、海灘和太平洋的深水中永遠安息了。我代表千百萬返回家園接受未來挑戰的無名勇士向你們報告此事,他們為了從災難的邊緣挽救未來而付出良多。
在巴丹和科雷希多那些嚴酷的日子,全世界生活在恐懼之中,民主國家處處陷入守勢,現代文明搖搖欲墜。回顧一路走來的這段崎嶇漫道,我由衷感謝仁慈的上帝,他賜予我們鑄就勝利的信仰、勇氣和力量。我們體驗了失敗的痛苦和勝利的喜悅,並從中認識到決不能再走回頭路。我們必須前進,在和平中維護我們用戰爭贏得的東西。
一個新時代來臨了。甚至勝利本身的教益也讓我們對今後的安全和文明的存續產生了深深的擔憂。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戰爭潛在的破壞力事實上已經達到令我們必須修改傳統戰爭觀念的程度了。
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在尋求和平。在曆史長河中,人們嚐試了各種方法,試圖設計出一種防止或解決國家之間爭端的國際機製。最初可行的方法隻存在於人際層麵,較大規模的國際媒介從來沒有成功過。軍事同盟、力量製衡和國際聯盟全都以失敗告終,隻有戰火的殘酷考驗這一條路可走。如今戰爭的徹底毀滅性已經使其不再是一種可行的方案。我們隻剩下最後一次機會。倘若我們無法設計出某種更偉大、更公平的體製,末日便近在咫尺。究其根本,這是一個神學問題,涉及靈性的複蘇和人類秉性的提升,這些與我們過去兩千年來在科學、藝術和文學領域取得的進步以及一切物質和文化的發展同步發生。我們若想拯救肉身就必須從心靈入手。
我們今天置身東京,仿佛是我國同胞、海軍準將佩裏九十二年前那一幕的重演。他的目標是打破日本的閉關鎖國,讓其接納世界的友誼、交流和貿易,從而迎來一個開明進步的時代。悲哉!可惜由此得到的西方科學知識卻被打造成一種壓迫和奴役人類的工具。言論自由、行動自由乃至思想自由都通過訴諸迷信和使用武力的方式而被剝奪了。 按照《波茨坦公告》,我們擁有將日本人民從奴役狀態下解放出來的義務。因此我的目標是一俟解散日本軍隊並采取其他消除戰爭潛能的必要措施後便盡快履行上述承諾。
如果得到適當的引導,日本民族的能量將能縱向發展而非橫向擴張。如果這個民族的才智轉到建設渠道,國家就能擺脫當前這種可悲的境地,上升到受人尊敬的地位。
對於太平洋海盆而言,一個世界解放的新氣象已經來臨。今天,自由處於攻勢,民主政治正在大步向前。今天,無論在亞洲還是歐洲,擺脫了枷鎖的人們都在充分品味自由的甘美,那就是沒有恐懼的生活。
在菲律賓,美國為亞洲的自由新世界樹立了一個典範。美國已經在菲律賓證明,東方人民和西方人民可以互敬互重、互惠互利地並肩前進。我國統治當地的曆史現在已經贏得了東方人的充分信任。
因此,同胞們,今天我在此向你們報告:你們的子女已經以美國海陸軍軍人那種從容不迫、堅定不移的戰鬥精神完美而忠誠地履行了使命。這種精神與敵人僅僅建立在神話般虛構事物上的狂熱相反,是以曆史上實實在在的傳統為基礎。正是這些英雄兒女的精神力量使我們排除萬難,最終取得勝利。他們即將歸國,請好好關照。”
美國的那一代是英雄氣質、偉大的一代,後麵就出機巧者了;中國的那一代是最有風骨的一代, 後麵則邪魔了。
麥克阿瑟的兩篇文漂亮在他的精神高度。“我們也不是懷著猜疑、惡意以及仇恨的精神前來相見,而是要求我們勝敗雙方都上升至一種更崇高的尊嚴,隻有它才符合我們即將為之奮鬥的神聖目的” -- 可惜大陸到八十年後的今天都沒有上升至這種尊嚴。
文學城幸得有菲兒給大家鼓舞,“我們大家一起共勉”。我看到這個“大家”人數實在有點少。怎麽會這樣的呢?我喜歡追問,是不是。
問好P,秋天了。
前些天有《南京照相館》,這兩天又有《生萬物》,過兩天要再一次閱兵。在文學城中city walk,兩耳灌滿了這些市井的喧鬧。你問心靈進步了多少?從阿隴的《南京》到《南京照相館》,從賽珍珠的《大地》到《生萬物》,從《巨流河》裏描述的歡慶勝利的場景到十年前的閱兵、過兩天的再閱兵,你看見心靈在進步還是在退步?
昨天有篇《不讀張愛玲》掛在城頭。作者很有意思,不讀如何能評呢,聽人說的?評論也有意思,張愛玲嫌吵。五四嫌吵,抗戰勝利的鞭炮聲也嫌吵。五四爆發張愛玲還沒有出生,吵著娘胎裏的?我有點不明白;勝利的鞭炮嫌吵我倒能理解,彼時她是胡蘭成的妻。在自由世界裏的我們,比之八十年前的他們,心靈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祝周末愉快。
蔣介石在一開始就看到單獨靠中國自己贏不了戰爭,認為必須爭取盟友支援,要打持久戰。他苦撐到1941年美國進場,戰爭後來的發展證明了他是對的,因此他也該聲望如日中天。再後來就是另一篇故事了。
好像22場會戰好像隻有最後一場勝出,其它的不說敗但可說是處下風、或者打平手。雖然敗但繼續打,頑強堅持下來沒有被亡國,那個領導全民的政府功不可滅。沒有美國出手中國再是頑強也贏不了,我們必須承認。而依照戰爭法,戰爭結束雙方之間發生土地變更是合法的。抗戰因為美國人投下原子彈而結束,中國沒有被日本拿走它已經占領的東三省,要知道感謝人家。
謝謝留言。我就像對著空穀喊了一聲,今天聽到一個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