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鬱金香節的最後一個周末,豬君想去,兩人就上路了。天上有一層雲,是天拉上了白紗窗簾。雲淡淡人也淡淡,沒怎麽說話。
我練習車拍,豬享受開車的感覺,開車的感覺是拿車子在大地上畫線,直線、弧線,像鳥兒一樣自由。
車行走在河穀平原上的阡陌平疇,土地犁開但還沒有播種。捕撈珊瑚蝦的漁具想是已經準備好了,捕撈季還沒有開始。又路過那家在公路邊擺攤賣農產品的店,上一次路過買了莓子和桃子,這一回沒有停下,還沒到季。
路邊的木屋外牆上寫,Produce。河穀裏的田野種植兩季,五月開始種番茄辣椒茄子一類的夏季蔬菜,秋天種胡蘿卜甜菜等根莖類蔬菜,和鬱金香。
鄉村景色,好在沒有景點感。於城裏人,這景色單調無聊、缺乏刺激、甚而懶惰,然正是這種開闊的平靜使得我們的注意力得以展開,心靈的想象力拓寬。山一層、雲是另一層,淡淡的,才能往深處去。
鬱金香的季節卻要過了,路上已經不見向商店供應切花和球莖的農場地裏還有鬱金香。這一片田好似種的是草。
隻有附近農場聯合舉辦花展的田仍然五彩繽紛,圈起來賣門票。
我沒有研究,河穀裏種植鬱金香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我們搬來以後剛開始每年都來,那時候孩子小,帶來這裏看花花。孩子在田壟上跑,大人追著拍照片。鬱金香一年年開下去,孩子一年年長大。現在,看別人替孩子拍照片,我們的日子不知覺中已近過去了。
鬱金香的顏色飽滿,正紅正黃。
花田的規模如此,可乘坐拖拉機繞場,我們沒坐,自己走。
隔著綠草田遠處是停車場
來看花田是來看它的氣勢,陌上行,心曠遠而神怡然。
種植出來的彩帶,已經是尾聲了,且將尾聲留住。
遊客幾乎人手一相機,橫拍豎拍。
個人比較喜歡這一張
當然要弄個風車放在那裏,向荷蘭致敬。
風車旁邊有個農業用的大暖棚,改造成辦活動的場所。裏麵賣鬱金香球莖,也賣飲料和小吃、品酒、當地人做的手工。
棚子長條形,布置成運河的樣子。棚壁畫了畫,河兩岸一邊畫歐洲,一邊畫本地。想法和技法都挺不錯的。
坐下來看一看,當作在歐洲看教堂裏不知名的工匠畫的壁畫。
局部,碼頭上老嫗守著裝卷心菜的盒子,男子在幹什麽?
好像玻璃拉絲工藝
充數黑鬱金香,致敬大仲馬的《黑鬱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