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難道川普政府開始動NIH了?也不見得,應該是NIH自己先行動了。通過從NIH支付給美國大學的Indirect costs(間接費用)開始,NIH自身做出了調整。
NIH發放的外源科學基金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給PI或教授做研究用的,另一部分給大學支持教授從事研究的水電、實驗室空間以及行政費用。NIH周五決定以後設定統一的15%的間接費用率,這將會從原來的60%左右的間接費用降下來,也就是變相要求大學節約水電、建築以及秘書等行政人員的開銷。
這其實沒有我以前想像的那麽糟糕,因為沒有大範圍砍NIH基金,前段時間傳聞甚至可能是大幅削減。希望川普不要愚蠢到砍與美國人的生命相關的醫學研究,應該加強才對。如果小肯尼迪上台,與疫苗或感染相關的研究領域可能麵臨挑戰。
這是一個老問題,隻是NIH這次的行動幅度很大,並且迅速實施了。這個indirect costs因為大學或研究機構所在地區消費的不同,大學可以與NIH討價還價。在這個過程中,Yankees與加州可以說自己的生活成本貴而得到更多,波士頓的動物房的費用就比St. Louis高很多。
最為聞名的濫用間接費用的事件發生在90年代,斯坦福大學校長曾經將indirect costs用於自己享受,鬧成了當時的醜聞,隨後有過更嚴格的規定。
可見ChatGPT如何幫助我們理解:
“您提到政府計劃削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大學的間接費用(Indirect Costs),將其從目前約65%的比例降至15%。事實上,早在2017年,白宮曾提議將NIH資助科研項目的間接經費比例統一設定為10%,以期每年節省約46億美元,將這些資金用於直接科研資助。
間接費用是指大學在科研項目中產生的無法直接歸屬於特定項目的開支,如設施維護、水電費以及行政管理費用等。不同大學根據其地理位置和運營成本,與政府協商確定各自的間接費用比例。例如,私立大學的間接經費比例通常高於公立大學,醫學院校的比例也略高於其他類型的大學。
您還提到,20世紀90年代初,斯坦福大學因間接費用使用不當而引發醜聞。當時,斯坦福大學的間接成本率從1980年的58%急劇增加到1991年的78%,並被發現將遊艇和校長住宅的古董等奢侈品費用計入間接成本,向政府報銷。這一事件引起公眾廣泛關注,最終導致國會對斯坦福大學的間接成本會計實踐進行調查,並對所有大學的行政成本回收設置上限。 因此,政府對NIH間接費用的調整並非新議題,但此次提議的削減幅度確實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哈佛和耶魯的間接費用分別是68%和67%,美國平均的間接費用是27-28%,匹薩堡大學是59%,我們華大是55-57%。
NIH的新規定適合於現在和未來的基金,還有可能要求大學退還以前多出的間接費用,錢都花出去了怎麽個退法?NIH 的350億外源基金裏含有90億的間接費用, 它們共發放5萬個左右的研究基金。大約2500所美國大學和醫學院的30萬研究人員,受到NIH資助。
在美國一流大學如果沒有研究基金,教授們就會像諾貝爾獎得主Kati Kariko那樣被賓大掃地出門。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看研究組對人類醫學的原創性貢獻,那些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知識,而不是鼓勵教授們攀比各自的經費多少。
NIH是全球領先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它們同時擔任做研究和發放基金的任務。NIH既有內源資助它們各研究所的計劃,也有資助美國各大學與醫學院的所謂外部計劃,尤其以後者對推動人類醫學認知的意義更為重大。
在上世紀的60-70年代,如果能去NIH受訓是美國頂級醫生科學家的夢想。與現在美國大學的水準普遍提高後不同,NIH當年是美國最優秀的人才的聚集地,華大教授阿肯森和Korsmeyer以及杜克發現G相關蛋白的諾貝爾獎得主Bob Lefkowitz都是那裏前後班的同學。我曾經看過阿肯森在NIH受訓夥伴的照片,裏麵很多人都成為了美國醫學界的領袖。我在這裏說同學也恰當,因為當年NIH是上課的,所以阿肯森說自己在NIH獲得了“PhD Equivalent”的學位。
可見我以前文章的描述:“美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Joe Goldstein總結了NIH在1964-1972的八年間產生的九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經曆,9位裏麵的7位僅有MD學位,另外兩位擁有MD和PhD雙博士學位,他們這些傑出醫生科學家的代表幾乎都是在NIH才開始學習如何成為實驗科學家的,從拿試管和加樣器開始的。當然深層的原因是NIH在越戰期間能夠招到最為聰明的醫學畢業生,因為進去了就屬於已經在為美國政府服務,而不必擔心被招募入伍去越南打仗”。
根據2025財年的預算請求,NIH的預算約為500億美元,這是什麽規模?英國Wellcome(8.5億)、德國馬普(19億)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88.9億)的總和(116億),隻是NIH年度預算的幾分之一。在NIH的總預算中,大約150億供養自己的研究所和臨床中心,而350億向全美發放基金。
這是ChatGPT比較NIH, 英國Wellcome、德國馬普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的數據:“根據最新可獲得的數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年度預算約為475億美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的年度預算約為89億美元。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Planck-Gesellschaft)的年度預算約為19億美元。英國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的年度預算約為8.5億美元。由此可見,NIH的年度預算遠高於其他機構,NSFC的預算也相對較高,而惠康基金會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預算相對較小”。
我們真應該感謝美國的納稅人,我們必須說明的是,這些錢使美國處於世界生物醫學的領先地位。隨便舉個例子,美國能夠在與新冠大流行的抗爭中在最短的時間內製備出了兩個先進疫苗和一個特效藥,這些都與NIH的持續資助有關。
可以看NIH自己出的通知:“Last year, $9B of the $35B th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granted for research was used for administrative overhead, what is known as "indirect costs." Today, NIH lowered the maximum indirect cost rate research institutions can charge the government to 15%, above what many major foundations allow and much lower than the 60%+ that some institutions charge the government today. This change will save more than $4B a year effective immediately.”
(“去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用於研究的350億美元中,有90億美元被用於行政管理費用,即所謂的“間接成本”。今天,NIH將研究機構可向政府收取的間接成本費率上限降低至15%,這一比例高於許多主要基金會允許的水平,但遠低於目前一些機構向政府收取的超過60%的費率。這一變化將立即生效,每年可節省超過40億美元”)
這裏也可能透露出了一個信息,隻要NIH的總預算沒有大砍,這從indirect costs裏節約出來的40億美元可以轉向支持PI們的direct costs, 還有可能增加NIH grant申請的中標率。川普和馬斯克在關閉USAID後,想插手美國財政部受阻,現在川普讓馬斯克去整國防部。他們應該很明白,製造一枚過期不打的導彈的費用,就相當於一個NIH的RO1。
還要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擁有清教徒的捐贈傳統,加上稅收的優惠,這樣使美國私人捐助已經超過了美國國家對生物醫學的資助。這是歐洲和中國都無法比擬的美國文化優勢,可以看MIT在Cambridge附近的廣場,那裏在過去25年演變成了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的麥加聖地。
斯坦福本科和華大MD老爸:“提一個問題:Computer/Semiconductor 沒有任何NIH這樣的Federal 機構來支持,但為什麽美國在這個領域遙遙領先?”
我的回複:“他們也有美國能源部和NSF的資助。另外就是計算機與半導體是實用科學,企業就可以支持。對生命本質規律的探索需要國家的投入,就像當年德國和英國支持物理學的研究那樣。美國或世界範圍生物科技強大後也會支持相關的R&D, Genentech和Basel免疫研究所都是很好的例子“
若不是聯邦法官的阻止,WashU每年從NIH得到的$683Million就可能沒了影蹤!
極右的川普是紅脖子老美創造的 humongous Monster, 反過來會 bite your Rednecks sorry ass [Facepalm]
紅脖子老美需要吃盡極右之川普的苦頭,興許才能醒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