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2025 (20)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自我們同濟在美國的心髒名醫郭鴻生。他因為長得像紐約的猶太人,我在看到他的演講照片後還寫過文章調侃,他也參與了很好的互動。
郭醫生昨天又與我微信聯係了,轉了些材料講述他從同濟畢業後分配到襄樊市中心醫院行醫的往事。這段故事很有代表性,我也告訴他,會寫成文章。即使與我微信的私人交流,我都擁有習慣匿名轉發。這是很多與我通訊的人都知道的,他們願意分享,也都知道我是寫文章的人。隻要隱去私人信息就可以了,這樣有利於重要信息的傳播。
但是這次我無法隱去郭醫生的私人信息,因為涉及他公開發表的醫學文獻。他從同濟畢業僅幾年的時間就發表了病例報告,署名是“郭紅生”。那是父母給他們心愛的兒子的名字,父母應該覺得“紅紅火火”生兒子。他在出名前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更文雅的“郭鴻生”。拚音名相同,所以英文名也是一樣的,郭醫生也有語言學天賦。
這種情況在當時的大陸還不少見,我的同班男同學叫“保紅”,姓我就不說了,但是這家夥讀了同濟研究生或去北京後將名字改成了“寶宏”,頓時高大尚起來。我這“吳曉波”與那個著名的家夥或浙大什麽院長是同名同姓,我與這些江浙富豪毛關係都沒有。但是有點是肯定的,至少說明我們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
隨後的中國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我同學為他女兒取名,到我現在的學生的中文名,有些漢字我都不認識,更不會發音。我每次必須查字典以示尊重,有時也不免漏底告訴學生,我努力學會了怎麽稱呼他或她,看來還是John, David或Susan來得簡單。
言歸正傳談郭醫生的故事,擁有雄心的他在僅從同濟畢業兩年就遇到此病例,隨後從一個市級醫院獨立在《臨床心血管疾病》雜誌上發表病例報告。
心髒科曾經是美國內科最競爭激烈的專科之一,郭醫生是從一而終,他能畢業於著名的University of Iowa的Cardiology Fellowship, 良好的底子是在同濟和襄樊中心醫院打下的。這也涉及到廣泛意義上的申請,無論是住院醫還是博士項目,你做出了什麽是關鍵,其次才是所申請的專業與學校的競爭難度。
這是郭醫生講出的那個可憐病人的故事,能夠寫成病例報告的案例都很獨特。郭醫生對他實施了當時先進的和他獨創的經食道的起博,現在更先進的是郭醫生在美國能夠定向燒融異位起博興奮細胞群。但是隱藏在該患者生死選擇的倫理決定,令郭醫生在40多年以後在遙遠的美國心都在疼痛。
“老本行,和尚念經一樣幾十年了。發表的第一篇豆腐塊個案報告就是一個40多歲的壯年農民,被兄弟幾人抬到襄陽地區醫院,後來叫中心醫院急診室。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率35-40次/分鍾。間歇性抽搐。做了獨創性的經食道心室調搏,活了120小時。最終因為沒錢“買不起”起搏器,被兄弟又抬回家等死。永遠忘不了他那副悲涼的麵容 “;
這幾乎成為了郭醫生的一段心理陰影,他應該去找我的同濟同班同學和中國屈指可數的心理治療師曾奇峰。
郭醫繼續修正到應為:“65歲,反正當時真為生命卑微,為他感到可惜。1984年10月。心跳9次/分鍾!(郭醫生)82年12月參加工作”。
從此可以推斷郭醫生是同濟77級的,他在84年10月份就能做此手術並且獨立發表論文,以此可見他當年的追求,在遠離醫學重鎮的西北部的湖北。
這位65歲的農民因為沒有錢,隻有回家等死,這種事情也發生在施一公在河南的紅二代父親身上。根據紅三代施一公曾經的回憶,當時父親出了不少血,如果及時輸血肯定有救。但是當地的醫院規定在沒有得到救治款項時醫生應該拒絕治療,也就是說河南醫生可以眼睜睜地看著施一公的父親死亡,現在他的兒子又回到了那片土地。
我知道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美國是必須救人的,但是因為涉及高精尖的醫學技術,費用也不菲,我還是想從在美國當了幾十年心髒科的郭醫生那裏核實:“美國沒錢這起搏器或許可以安?”。郭醫生對我問題的反應非常強烈:“一定可以。毫無疑問。No questions asked(不需問任何問題)”。
郭醫生繼續說:“Live is above any amount of money (“生命高於任何金錢”),我則回複:中美擁有“Different value systems [Salute][Worship][Worship]” (不同的價值體係)。郭醫生:“幾十年了,心底永遠的痛。Any ER, every ER, is obligated and has to stabilize the patient when a patient shows up to the door,If their live is in danger.(“任何急診室都負有責任,當患者來到門口時,如果他們的生命處於危險中,必須對其進行穩定處理”)。
我回複:“你盡力了[Worship][Salute],I would write about this sad story to let more people know(我會寫下這個悲傷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
郭醫生繼續寫道:“這些年來,安裝了無數 thousands 起搏器,救活了無數的生命。一旦想起這段舊事,心裏是淌淚流血那樣的痛。一個我沒能留下的生命。悲自己的無能和世間的淒涼。 Many of them would go home with a pacemaker of the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and would not have to pay a penny if they are not able to pay. (“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帶著最先進技術的心髒起搏器回家,如果他們無力支付,將不需要支付一分錢”)。
我的回複:“That’s my understanding of what America should be[Salute][Worship](“這就是我對美國應有樣貌的理解”)。
郭醫生這樣總結:“中國的醫生必須要先保證病人有能力支付才肯手術。這裏醫生隻管治病救人。中國人的生命是可以用人民幣來稱來量的。我又激動了,說的太多了。對不起!”
郭醫生說出了真情,尤其從中美的不同角度。郭醫生心裏擁有痛,是因為他看到美國醫療係統是如何對待病人的。說得通俗點,有些病人可能因為所處的國度而麵對生與死的不同。
人性都是相通的,如果中國也有類似的人文關懷,以及對上蒼和生命的敬畏,中國大陸的醫生也會是以救人為第一選擇,因為在醫學院所宣誓的就是盡一切可能救治任何需要幫助的人。
郭醫生將自己的問題讓ChatGPT回答,涉及人類情感的東西Sam Altman的產品還是欠些火侯。我就不放出來了,郭醫生也認為ChatGPT: “對係統的剖析和批判不夠犀利和深刻”。
全中國十大醫學傑出貢獻專家,同濟本科畢業生占有倆位,倆位均是海歸學者。他們分別是羅小平和吳健雄,占比1/5。符合當年同濟在全國的地位,幾十年來仍然如此輝煌,實屬不易。同濟曾經宣傳過自己的居裏夫婦,Pierre Curie即丈夫角色就是羅小平,居裏夫人寧琴現在沒怎麽出聲,他們曾經在多倫多大學留學。吳健雄在UCLA進修過,終於出現了一位男的吳健雄,為同濟80-2的。意味著他在同濟醫院通過的臨床實習,吳健雄現任中國醫科院北京腫瘤醫院腹部或肝膽外科主任,這是裘法祖教授的專長。
當年北京槍擊行人的軍官,本人因被上司強迫,妻子墮胎,一屍兩命,他殺了上官,坐車去北京一路殺人。
問題顯然在於政府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