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電影SIGHT的王醫生回應影評

(2024-03-12 16:03:51) 下一個


我在文學城的多年讀者Rosaline,在題為《觀美國王醫生的自傳電影SIGHT有感》的博文後做了係列留言。她引出了相當豐富的討論,王醫生也貢獻了些供討論的內容。

Rosaline的網名不是來自著名的Rosalind Franklin,她是我們同濟資深教授的親戚,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生。她的夫君是德裔美國人,女兒哈佛本科畢業。

別怪我記人的經曆準確,我連她的實名都不知道,這些都是她長期在我博文後的留言中所透露的信息。

沒有想到身在西雅圖的Rosaline,也與在Nashville的王醫生夫婦是朋友,她的朋友真是遍及美國。

昨天微信的往返交流直到深夜,我與王醫生夫婦的睡眠都受到了影響,千萬別讓王醫生又在手術中夢見到那位虛構的杭州初戀情人。

原來王醫生在哈佛教授George Church實驗室還做出過Nature的一作論文,Church是基因編輯的風雲人物和張鋒的導師。George Church與中國人有源,太太也是華裔哈佛教授。

現在分享哈佛母親Rosaline和其他讀者與我在文學城文章後的交流,也含有王醫生的初步澄清:

Rosaline: “謝謝雅美先生影評。 王明旭醫生,作為哈佛醫學院的學生,曾經在著名生物學家,George Church 的實驗室工作過,並且發表了第一作者的Nature 文章). 在王醫生的自傳中,George Church 特別寫了書評,提到這篇文章,我記得是關於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麵的。

“George Church寫道: He has continued this path of technology developing in laser applications in eye surgery ever since then and his new book captures a truly touching and amazing story of a multifaceted life”.

“王醫生,是中國開放後大陸華人在美最優秀的頂尖科學家之一,他著作豐富,並且為中國的激光近視眼手術培養了第一代領頭的眼科醫生。王醫生與著名華裔生物學家王曉東也是許多年的好朋友。他也是極為感謝美國給他的機會,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是Nashville 的許多組織的成員…我希望這部電影順利成功”。

“王醫生與我是同齡人。我是見過文革時期武漢的六渡橋的鋼工總和百萬雄獅對峙,攻打大樓的。我們家有不少醫生,我的一位親戚,他後來應該是你在同濟的老師,與裘法祖先生關係很好,是曾經戴著高帽遊行,掃廁所的。因為當時工農兵管理醫院,赤腳醫生上台…”

我的回複:“謝謝留言和介紹背景信息。看來武漢當年還是蠻瘋狂的,我當時還小,也在非武漢的地方。文章僅是觀後的評論,聖市其他網友也有類似觀後感:“星期天晚上我去也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裏有些劇情是很難理解,我一直想知道那個兒時小夥伴莉莉怎麽沒有交代?, 因為劇情一直出現很多次, 真還想問他最後那個小夥伴到底怎麽回事? 你的評價和概括讓我有一個比較清楚的鏈接, 你總結得很到位, 謝謝分享![Smile][ThumbsUp]”。

我的回複:“我與太太又討論了,並且相當肯定,電影裏所表現的打砸搶是70年代的事情,他在裏麵至少十幾歲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算錯了時間,不值得相信的”。

Rosaline: “雅美先生,對不起,王醫生夫婦是我的朋友。剛才他夫人說了,關於Johns Hopkins 醫學院那句話,是真實的原話,該教授已經於十幾年前去世。

“第二點,王醫生的母親的確是在文革中被批鬥,並且導致骨折多處,臥床兩年餘。 王醫生為人非常孝順,待人真誠謙和。如果一個男人,整天被妻子誇,肯定是個好男人。

“我有個親戚是老美,居住Nashville 多年。2020年前,我曾對她說,假如王醫生參加議員競選,你們會投票給他?她十分興奮,說,肯定給他投票,並且會去鼓動其他朋友們也投他。可惜後來王醫生改變了主意,聽說他母親不支持。:)”

我的回複:“你的朋友遍布美國啊,似乎記得你說過丈夫有親戚在我們這一帶。Johns Hopkins的資深教授,不容易說出那麽生硬而無理的話。為王醫生母親的經曆悲哀,但是電影編劇沒有請好,居然是導演與另外兩人合寫的,王醫生也沒有參與把關”。

Rosaline: “雅美先生: 王醫生夫婦與我剛才在討論你的這篇影評,並且委托我代言,表達他的觀點。 王醫生說,因為他沒文學城ID, 無法在你的博客留言。首先他非常謝謝你寫的影評,觀察非常細致。 關於你的影評中的幾點,除了我寫的評論,王醫生說,當時的確是Johns Hopkins 的招生辦公室主任說的,此人是個MD. 他的傳記中應該有更詳細的描述。

“第二點,70年代,中國的確是很窮的。每個地區城市不同,有些差別。我記得一個朋友是湖北天門人,中科院某所的博士,在美國做教授後又回湖北開公司了。他與你的年齡差不多,告訴我,在高中畢業之前沒有見過錢,他居住學校,每周走很遠回家背一包米,到學校蒸飯,壓根不會想到什麽菜的。70年代第一批高考,好像有很多同學是靠每月十幾元的助學金過日子的。有吃不飽的同學,

“現在Nashville 已經很晚了,王醫生會過兩天寫好了,委托我在此解釋清楚。 過去幾年,我常與王醫生夫人聊。她父親患有老年癡呆,認知障礙到了幼稚水準,王醫生每天下班回家訓練他走路,非常耐心。很多不方便的護理事,都是王醫生自己卷起袖子做的。很多自己的子女也難以下手。所以夫人提起就誇他。:)”

我的回複:“謝謝你轉達王醫生的留言,代我向他們夫婦問好”。

Rosaline: “謝謝雅美先生!我一定轉達的。晚安!”。

文學城網友“思想的自由“:“我認為:Rosaline 網友的跟貼反複說王明旭醫生是個成功的好人。這一點毫無疑問,從他成功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雅美的博文是在說電影未必是個好電影。因為這兩個完全是不同的話題,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對於細節反複討論。 我同意雅美關於電影的觀點(看過預演片的我,不太可能再去影院看一遍)。 其實,雅美的這篇博文,也許會對電影的推廣起到出其不意的好的效果。畢竟,這篇博文讓許多不知道王醫生和這部電影的人,產生了興趣”。

我的回複:“謝謝精彩留言,朋友問及該電影是否值得十幾歲的華裔後代觀看。我覺得恰恰相反,值得帶孩子去看,讓他們了解自己父母國家的曆史。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對華裔後代擁有鼓勵作用。文革發生的悲劇比這殘酷的多得是,但是被中國大陸全部掩蓋了,現在抵美國的研究生都一無所知。電影裏媽媽被打的臉部流血,似乎孩子觀眾還能承受,真實社會是王醫生的母親被打成幾處骨折。我與華大教授質疑的是影片中的文革時間點,以及王醫生可能把別人的苦難弄到了自己的身上”。

Rosaline: “謝謝評論。我看電影時,有幾處不由自主的落淚了,包括文革時期的鏡頭”。

文學城網友林向田:“王醫生大概是1960或者1961年出生的人,以此計算在他懂事後,中國沒有出現饑荒。”- 在70年代中國很多地方都有饑荒,你可以看看網友漂泊的萍萍(1970年出生) 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

聖路易斯四川朋友眸影搖紅的留言,我小時候在四川長過幾年,所以他們也接納我為巴蜀老鄉:“回複“林向田”的評論:我知道在貧瘠的四川山溝裏,我們村子裏80年代還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尤其到了青黃不接的春天,包括90年代,更別說60,70年代裏。。。至於城市裏怎麽樣,我不知道。 也許現在沒有饑荒啦,但願每一寸土地上都不再有饑荒!”。

我不買這樣的說辭:這是一部文藝片,所以可以無限想象。他們不能遇到質疑時,就說這是電影創造;宣傳起來則是“follows the true story of Dr. Ming Wang, a Chinese immigrant who defies all odds to become a world-renowned eye surgeon”,這兩者不能兼得。

即使是小說,也要求講究文學與邏輯的可靠性。免疫學家不寫小說,但是這些規矩是懂的。如果在事實與邏輯上出現問題,任何文藝作品都會大打折扣的。我在都柏林參加過愛爾蘭偉大作家James Joyce的tour, 那裏的關注點就是尤裏西斯小說所描述的時間與地點。

在HST(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至今的官方網站,嚴格說是哈佛醫學院授予王醫生的MD。如果是MD/PhD, MIT應該在學位上有功勞,但是王醫生的PhD是在馬裏蘭大學獲得的,不是HST Program。他在MD期間做過論文,但是在哈佛的George Church實驗室做的,似乎沒有在MIT做。為什麽他抵達美國時是在MIT校園?這也是藝術處理嗎?

文學城網友葉輕眉:“作為王醫生同鄉,年齡比王醫生小三四歲,我在杭州住在浙江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二院所在的街道弄堂,記得72年-74年之間,杭州有不少武鬥,我的一個街坊鄰居,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孩子,參與武鬥被打死,是我認識的,我哥哥的朋友。所以王醫生說的屬實。

“至於當時城市居民挨餓,我覺得不太屬實。當時我居住在一個各階層混住的院子,有如我家兩個孩子那樣的雙職工家庭,有在學校工作的教師和研究院工作的工程師,有多子女在街道工作的舊社會閑雜人員家庭,基本生活小安,吃飯溫飽是絕對有的。最窮一戶人家,六個孩子,隻有父親在街道企業運送貨,母親解放前是茶樓賣點心的,解放後茶樓老板自營紡紗,母親每天幫著老板紡紗半天,這樣的家庭大多時間吃蔬菜,偶爾買個豬頭肉,一家人可以吃一周。我記憶中他們家在毛豆上市季節,一天要手工剝毛豆十斤,院子裏的孩子都會幫著剝。毛豆剝好後就放在油裏炒一下,沒有任何配料,連醬油都不肯放,因為鹽比醬油便宜很多。一天十斤毛豆,十斤青菜是常規菜譜。沒有吃不飽餓肚子這樣的事,相反那段生活經曆給了我很溫馨記憶。我小時候覺得家裏條件很好,飯桌非常豐富,三菜一湯是飯桌上常規,江南的筍,鄉鎮來的火腿梅幹菜,湖裏的魚蟹,還有海裏的帶魚黃魚,都是又便宜又好吃,那些憑票供應的物品我們家都夠吃,好像沒有什麽買不起的,巧克力糖果,水果和其他零食都常吃的。那個六個孩子的家庭,後來培養最小女兒彈琵琶,請了浙江樂團的名師上課,時不時送老師麥乳精什麽的,當然那個時候他們家有個孩子開始工作賺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lucky_rabbit 回複 悄悄話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904/202403/13641.html 王醫生的文憑白紙黑字在這兒
過往的西 回複 悄悄話 https://aga.ustc.edu.cn/info/1197/28592.htm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n dream' 的評論 : 謝謝提供信息連接,那12章的HST沒有授予他學位,他沒有MIT學位,他是驕傲的哈佛醫學院的MD。另外注意這裏的規矩,本博主歡迎留言,但是不允許攻擊博主的言論。
man drea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HST: 王醫生所得到的醫學學位千真萬確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醫學博士學位。雖然麻省理工學院沒有自己的醫學院,但是它和哈佛有專屬聯合醫學博士學位,這一點在王醫生的書裏也闡述的清清楚楚,並且書中附有一張聯合醫學博土文憑的照片,請看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904/202403/13641.html 的附圖。至於他在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之前得到的學位,包括中國科技大學學士77級物理學士學位,和馬裏蘭大學激光博士學位都有在書中詳細講到。電影中隻是略過這些細節,直接跳到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醫學博士學位而已,無可厚非。
man dream 回複 悄悄話 Please read the book from darkness to sight" first!

好萊塢大片'Sight'的主人公王明旭博士的自傳中文版《重見光明》——全集有聲版

中文語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6HhXFdgFw
From Darkness to Sight
英文語音:
https://youtu.be/v5SGTM3pj1c?feature=shared

中文版pdf 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0YOcY1dl3ikGvHRUirqr2XH1RBGeJd1/view?usp=drivesdk

英文版原著實體書,hardcopy:
Donate to Wang Foundation to get a hard copy of the book "From Darkness to Sight"
https://wangfoundation.org/
請支持捐款基金會,用於盲童複明慈善事業。

man dream 回複 悄悄話 有關對王醫生的家在60 年代吃不飽的情節有所質疑的看法,很不幸這就是事實。這一點在王醫生的書中 (from darkness to sight) 也寫的非常清楚。如你讀過這本原著就根本????會有這種疑問。王醫生的家庭在六十年代象大多數平民百姓的家庭一樣麵臨經濟困難,一個人的微薄工資(每月53元)不僅要養活一家四口,還要每個月拿出工資的20%-40%支持遠在福建鄉下的祖父母和親戚,幾十年如一日從沒有間斷過。在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負擔中,有的時候確實是窮的揭不開鍋(當然????是天天如此),用光最後一分錢,吃盡最後一粒米。所有這些情節都是基於原著中的真實情節。所以在寫任何評論和批評觀點之前,都請先做好家庭作業,全麵了解情況再下定論,不能井底之蛙,看到一片葉子就想描述整個天空。而且不能隻說不做,隻動嘴皮子筆杆子,卻做不出一件實事。
淼淼1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杭州人,比王醫生小幾歲,住在浙二醫院附近,武鬥對於太小的我不知道,我們是教師家庭,沒有餓過肚子,印象中吃的還不錯,經常有肉有魚吃。
Highage 回複 悄悄話 華人翹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