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旅行是最好的老師:談風靡歐美的哥特式建築

(2023-09-26 18:21:18) 下一個


Basilique Saint-Denis。

這是美國科技教授群友給我的問題:“你到歐洲旅遊時看到的大教堂是彼得的像多,還是保羅的多?”。

他顯然是個基督徒,我與宗教無關,自然就是我的神。

我的有些延伸的回答:

這裏需要談點建築史,也應該涉及法國人的偉大貢獻。在公元12世紀,法國興建Basilique Saint-Denis大教堂。這是由Abbot Suger在公元1137年至1144年之間主導建造的,真正的建築師不清楚,從此標誌哥特式建築的誕生。

該建築就在巴黎北郊,但是我們兩次去巴黎時都沒去過,法國從11世紀到19世紀的國王都埋在那裏。我們沒有去的原因是不懂,但是這次被同濟留法博士和美國執業醫生解釋了:“St. Dennis那地方相當於紐約北部的Bronx, 再好看的東西也是不敢去看啊”,那可真是可惜。

似乎法國國王的安葬處式微,但巴黎市中心的萬聖殿則安好無恙,法蘭西仍然保護著她的文化種子。

Saint Denis的外型還帶有羅馬穹隆的羞色,沒有完全呈現哥特式的尖狀門飾,稍微晚些的巴黎聖母院則出現了部分的尖頂門飾。

古董房內的巴黎聖母院模型和實圖照片。

Saint Denis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創立室內空間的立柱,也展現了玻璃彩繪。現在讓人瞧不起的法國人確實對人類的貢獻巨大,最為主要的是法國人當年在建築科技上的突破。

Abbot Suger可以說是哥特式建築之父,Abbot是一個宗教頭銜,Suger才是名或姓。更了不起的是哥特式建築風靡歐美大學,聖路易斯華大的新建築都遵循這傳統。

在Smarthistory的郵管頻道,專家使用12世紀英國的Beverley Minister解釋哥特式建築。這說明英國跟進法國創立的哥特式風格很緊,他們以前本身就是相互統治或被統治的。

尖頂而非羅馬拱結構的圓形是哥特式建築的創造,羅馬拱形是圓桶狀,哥特是交叉栱,雖然哥特標誌性元素的大門尖頂是單一的。這一創新在室內的直接效果是使哥特擁有更宏偉的空間和更佳的采光,配上當然的宗教彩繪,使教堂內蓬壁生輝。貝聿銘在設計現代建築時,也十分注重采光。

更高和更明亮是哥特式追求的目標,似乎與耶魯校訓相似。多重創新幫助哥特式達到了這些效果,包括哥特的梁柱代替了羅馬建築很厚的牆壁。

但是這一切都是依賴於技術的突破,法國人的數學一直很強。科技永遠都是社會革新的首要因素,就像羅馬人熟練掌握了水泥的應用,才建造了兩千年不倒的萬神殿。

正是因為哥特式的室內尖頂,以及緊隨的小梁,向下分展使頂層的承受力得到了分散,外麵的飛扶壁也有貢獻。圖解說明哥特式的高度可以從羅馬建築在某部位的高度1000-1200增加到1200-1400,應該是英尺單位,這是普遍的情況。我見到的文藝複興式羅馬建築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仰望後脖子痛的高度。

這裏又要引用我舊文裏的段落了,主要是讓小粉紅和老粉紅們知道點天高地厚,別動不動就吹牛:“我們隻是近200年才落後的”:

“我們在羅馬的西班牙階梯玩累了,大家都坐在那裏。我見到一群中國人,那個年代從國內到歐洲或北美旅行的以公務為主,還是穿著相當規矩的西裝。我去與他們聊天,得知他們是從寧夏來的,他們剛從佛羅倫薩過來,參觀過那裏的百花大教堂,我們則在幾天前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震驚過。這是我們的一段有趣的令我至今難忘的對話:

“我問:“在佛羅倫薩看見哪些大教堂有什麽想法?”寧夏遊客:“太震撼了,第一次見到這麽宏偉的建築,不可想像!”。

“我說:“跟我們看了聖彼得大教堂的感受相似!”我接著問:“與我們中國的建築比較呢?”寧夏遊客:“那我們比他們差遠了”。我有些不服:“我們也有故宮啊?”寧夏遊客:“故宮?與這些宏偉教堂比較,故宮就是鄉村別墅!”說得我啞口無言。我們隨後去巴黎路上途經佛羅倫薩,因為街道狹窄和周圍建築緊鄰,使你仰望百花大教堂時脖子都費勁”

旅行是最好的老師,這次在蘇格蘭高地的首都Inverness,我們參觀了他們號稱是英國宗教改革(Reformation)後的首座大教堂。還好沒有要求收費,資深教堂人士甚至向我做解釋。

我告訴他,在美國的三大名牌大學中,哈佛是大公校的美國傳統,耶魯最喜歡仿效英格蘭的風格,普林斯頓則深受你們蘇格蘭的Presbyterian傳統的影響。

他不知道這些,聽到我說的話讓他很是興奮,沒有想到自己祖輩還與如今的世界名校有關聯。無論是在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隻要當地人聽到我們是從美國來的,他們的臉上馬上充滿笑容,稱美國人是他們的兄弟。

這棟教堂是蘇格蘭哥特式改良板本,我順便讓他解釋Presbyterian(長老會的)與天主教的區別,他說Presbyterian是通過一位或幾位值得信賴的傑出人士,也就是長老們,組織起來的自發的教會,而天主教則是通過梵蒂岡下達的指令行事的。

紐約哥大的教學醫院就是長老會醫院,我以前始終記不清楚,蘇格蘭長老會的資深先生向我解釋後,就令我終身難忘。

德國人馬丁·路德的Reformation運動,徹底改變了基督教的信教方式。雖然將宗教從羅馬教皇統治中解放出來的新教運動曾經給英國和歐洲帶來過血腥的屠殺,但是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宗教文明。德國人不僅出曠世的哲學家,五百年前的一個和尚就改變了世界。

在此總結性回答前麵教授關於彼得與保羅塑像的問題,現代宗教強調神在各人們的心中,已經淡化了宗教聖人。

可以看ChatGPT對哥特式建築的介紹,聖路易斯男孩Sam Altman真是厲害。解釋得非常到位,幾乎可以用於教學,我是自己悟了好多年才懂一些:

“哥特式建築的主要特點包括:

“1. 高聳的尖頂和尖拱: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聳的尖頂和尖拱為特征,這些尖頂常常代表了天堂的方向。這種垂直的設計賦予建築一種神秘感和崇高感。

“2. 細長的尖塔:哥特式教堂通常具有細長的尖塔,這些尖塔可以在遠處看到,並且常常用作城市的地標。

“3. 窗欞的花紋和玻璃彩繪:哥特式建築的窗戶通常非常大,而且裝飾有複雜的花紋和彩繪玻璃。這些窗戶在陽光下會產生華麗的彩色效果。

“4. 哥特式拱門:尖拱是哥特式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常常出現在門廊、走道和窗戶上,增加了建築的垂直感。

“5. 飛扶壁和尖頂支撐結構:哥特式建築采用了複雜的支撐結構,如飛扶壁和尖頂支撐,以支撐高大的建築物和尖拱。

“6. 高大的柱子和拱廊:哥特式建築內部通常有高大的柱子和拱廊,這些元素創造了開闊的內部空間,並強調了垂直線條。

“這些特點使得哥特式建築成為中世紀歐洲最具特色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風格之一。它們通常與教堂和大教堂相聯係,代表了當時宗教和文化的高度發展”

我們在歐洲見到的很多中世紀教堂都是哥特式的,著名的包括巴黎聖母院、意大利米蘭和德國的科隆大教堂, 傳到美國則有首都的National大教堂和紐約的St. Patrick大教堂。他們的外麵都有向上的尖塔或柱子,以及具有功能效應的飛扶壁,但是似乎我們沒有看見塑像。當然牆壁上的浮雕應該有彼特和保羅,巴塞羅那的家聖大教堂也有,但是我沒那水準辨別。

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

St. Patrick’s Cathedral in NYC

真正有塑像的是羅馬的聖彼特大教堂,以及也在羅馬的但是小很多的聖保羅教堂,倫敦也有St. Paul大教堂。

St. Peter’s應該是人類最偉大的教堂,為文藝複興和巴洛克風格建築。彼特塑像就在大門附近,也有保羅。聖彼特大教堂擁有太多的珍藏,談不上什麽鎮館之寶,在大教堂入門處不遠,就可以看到Michelangelo隻有24歲雕刻的Pieta。

我的簡單識別標準是,在羅馬建築的基礎上,如果出現追求華麗裝飾的各種元素,諸如圓形穹窿上的很多刻雕,從人物到花飾都有,但是沒有三角尖門飾,那多半是巴洛克建築。可以看ChatGPT對巴洛克建築的描述:

“巴洛克建築風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歐洲非常流行,具有許多獨特的特點,其中包括:

“1. 壯觀和裝飾豐富:巴洛克建築強調豪華和裝飾,建築物通常充滿了浮雕、雕塑、壁畫和複雜的裝飾。外部和內部都注重華麗的細節。

“2. 曲線和動感:巴洛克建築追求曲線和動感,使用了大量的彎曲線條和卷草裝飾,以創造視覺上的流動感和動態性。

“3. 對稱和均衡:盡管巴洛克建築風格注重曲線和複雜的裝飾,但它也強調了對稱和均衡,建築物的各部分通常在視覺上保持平衡。

“4. 大圓頂:巴洛克建築經常包括巨大的圓頂,這些圓頂是建築的標誌性特征,如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圓頂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5. 雕塑的融入:巴洛克建築將雕塑融入建築中,不僅作為建築的裝飾,還用來傳達宗教或曆史主題。

“6. 對比和戲劇性:巴洛克建築通過對比和戲劇性的元素,如巨大的柱子、雕塑和光影效果,營造出引人注目的氛圍。

“7. 使用大理石和貴重材料:巴洛克建築常常使用大理石、黃金、彩色玻璃和其他貴重材料,以增強建築的豪華感。

“總的來說,巴洛克建築風格以其奢華、裝飾豐富、戲劇性和宏偉的特點而聞名,對歐洲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在藝術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哥特式建築攻毀歐美的主要是教堂和大學校園,對於教堂主要是需要創造教徒們與上帝交流的空間,學生們在大學哥特式建築中也容易產生對未來的遐想。

但是羅馬的建築元素仍然在其他領域被大量保存,尤其是西班牙或愛爾蘭街頭的銀行、公寓或辦公大樓。現代中國複古建築成風,他們仍然是模仿的希臘柱子和羅馬穹隆(所謂Romanesque Arch)。

羅馬與希臘建築的生命力旺盛,我們的古董社區也是羅馬建築元素成堆的地方。西方住宅建築對哥特式似乎有些排斥,主要是沒有必要建尖頂和飛扶壁。古董社區不多的哥特式建築是我們鄰居的類似華大樓宇的石頭房子,還有另外一棟新英格蘭風格的紅磚房子,羅馬穹隆上邊有些尖頂趨勢。我們也稱它是哈佛樓,裏麵確實住著哈佛校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willows 回複 悄悄話 是,去過歐洲的,再看故宮,咱倆皇上真可憐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誠信' 的評論 : Your reasonable comments are welcome, but anything containing attacks or threatening on the blog owner will not survive for long.
ellen123 回複 悄悄話 誠信 發表評論於 2023-09-27 07:02:57

You need face the consequence of deleting my comments. You have gone too far.

You are TOO stupid.
------------------
What consequence does he need to face? ^-^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You need face the consequence of deleting my comments. You have gone too far.

You are TOO stupid.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竹野' 的評論 : 謝謝,以後改,為風靡。
竹野 回複 悄悄話 題目錯別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