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昨天美國最高法院審查了私人團體SFFA訴訟北卡大學和哈佛歧視亞裔錄取的案件。因為這可能是對美國的未來影響深遠的判決,所以我昨天專門抽空聽了大法官與律師們的部分對答,我應該是通過文學城最早向華裔大眾普及平權法案知識的博主之一。
雖然UNC和哈佛是共同聽證的,但是分開的案例,不知是否會分開判決。UNC是公立大學和擁有州政府的資助,哈佛雖為私立但是也有大量聯邦的研究經費。在北卡的案件裏,控告方抱怨北卡大學歧視白人和亞裔,因為校方在做決定時給黑人、拉丁裔和印第安人更多的優待。控告哈佛的案例中則在此基礎上,人為設置什麽“喜歡度、勇氣或善良”標準將亞裔擋在門外。哈佛這樣做幾乎就存在種族歧視的嫌疑,雖然亞裔在社會參與度上確實需要改進。
在此案審查前期,我曾經寫文章對最高法院這次廢除平權法案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因為現在高院大法官的意識形態組成是保守派對自由派的6 : 3的懸殊比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判平權法案違憲應該擁有較大的把握。
我們不應該指望三位女性自由派大法官:哈佛法學院前院長Kagen, 耶魯法學院出身的拉丁裔Sotomayor和拜登任命的大法官Jackson。她們都是最為堅定的極左派,在以後的很長時間裏,她們應該是最高法院的左翼聯盟,因為她們都是正當年。
最值得關注的是那六位共和黨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因為在前期最高法院關於平權的投票中Roberts, Thomas和Alito已經投過反對平權法案的票。川普任命的三位大法官Kavanaugh, Gorsuch 和Barrett的意見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他們中隻要有兩位同意,平權法案就廢了,在這裏我們不能不給川普總統功勞。
美國最高法院審理了三次關於平權法案的案子,Bakkle, 密西根和德州大學。雖然每次判案都對平權法案不利,但是再怎麽限製,隻要不禁種族這一個因素,美國名牌大學都能找到機會將種族這一因素放入錄取的決定中。以往幾次都曾經出現過共和黨總統任命的大法官與自由派大法官投票讚成平權法案,所以《華盛頓郵報》在庭審前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從這裏可以看出共和黨人的寬容和民主黨員的主義真。
我開始是擔心川普任命的大法官Barrett,因為她自己就領養了非洲裔的孩子。《華盛頓郵報》則稱Kavanaugh 喜歡雇女性和少數族裔的法律實習生,所以他可能傾向於投票支持平權法案。反向分析是,自由派在Kavanaugh的參議院聽證會上製造性騷撓案羞辱他,他在如此重大社會問題上很難與自由派走得近。
昨天是投票之前的口頭辯論,真正的投票結果出來可能會到明年春天或六月份,但是從昨天的發言可以推測出各位大法官的態度。美國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C-SPAN不僅全程轉播,還將每位大法官的發言以語音分段的方式放了出來。隻是沒有頭像,看來是不允許鏡頭進入最高法院。
聽了大概後,我就留言“I reached a similar conclusion as Washington Post did. A great day for America, Happy Halloween [強]”。我得到了與左傾的《華爾街郵報》、《紐約時報》、Bloomberg 和英國媒體相似的結論:美國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將會終止平權法案。這是幾代美國人前赴後繼反對歧視的結果,得來十分不容易。希望大家都可以心平氣和,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已經使用平權法案還了超過半個世紀的英國奴隸主欠下的孽債,真是到了終結它的時候了。
美國最高法院的古典建築的三角楣飾上雕有三位東西方哲人:中國孔子,猶太人摩西和希臘梭倫。
朋友問及什麽時候會執行?我覺得隻要平權被推翻將會立刻生效,六個月以後公布。這意味著將會惠及2024年入學廣大白人和亞裔學生,真是到時候了,他們受到的歧視太久。美國白人從1978年就開始訴訟抗爭,開始說可能需要等10年,至2003年則又說可能是25年。這次終於在歧視亞裔的議題上被廢除,在某種程度上是亞裔美國人對美國的重大貢獻。
廢除平權法案在大學錄取是擁有民意基礎的,美國現在有包括加州、密西根、華盛頓和佛羅尼達等這些大州在內的九個州禁止在大學錄取時使用平權。即使在自由的加州,在2020年的全州公投中,57%的大多數反對重新將大學錄取中引進平權照顧,《華盛頓郵報》組織的民調也是60%的美國人反對在大學錄取時使用平權。
至於如果高院裁決禁止大學錄取時使用平權,美國大學將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在大法官提問中也有所涉及。以後我會寫文再談不同大法官的問題以及可能對他們的投票結果的影響。
同濟美國校友會前董事長和哈佛老爸對我說:“謝謝你的分析報告! AA is against MLK’s dream! ”;我的回答:“同意,我寫過文章。有個附帶效應需要準備好,這可能triggered series lawsuits, 也可能廢掉legacy admissions, 屆時你們孫子和我們孫子就難讀哈佛和耶魯了“。
拜登任命的黑人大法官Jackson因為剛從哈佛校董位置退下來,況且她的女兒正在享受校友優待讀哈佛,所以她這次隻會參加UNC投票而不會參加哈佛的投票。這樣使哈佛之戰變成了6:2,似乎是不要將軍都能贏的戰役,所以這次高院的判決在私校上更值得期待。哈佛既然是美國大學的旗艦,他們在上世紀20年代使用holistic review 歧視猶太人和今天用它來對付亞裔,現在也應該讓平權法案在哈佛終止。
從Jackson的這種情況可以看出,哈佛legacy錄取達到了令人唾棄的程度,他們以前錄取30%的校友子弟。Jackson貴為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她的女兒還會享受平權法案高達幾百分的SAT成績的巨額優待讀哈佛,對這種腐敗的政策早就應該放棄了。
坦率地說,俺自知道affirmative action是怎麽回事以後,就一直支持這個法案。如果這個法案被廢除,在那些執行該法案的elite大學裏,亞裔/華裔孩子會更多一些,盡管現在在這些大學裏,亞裔學生的比例已經遠遠超出亞裔人口在美國的比例。如果本法案被廢除,對於生活在美國、個個想“出人頭地成為一等公民”的華裔/亞裔家庭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好消息。不過,對華裔或後代是否能在美國社會中最後勝出,俺看不出有多大的幫助。
在當今世界上,中國人走到哪,都可以說能見招拆招。
==============================================================
基本同意你的說法。
華人的應試教育太過片麵,同時也讓孩子們或多或少地在學習階段被 Burnout , 而在進入社會後失去了興趣夢想,甚至職業中的努力方向。
華人學業雖普遍好,但新招來的大學畢業生中,華人孩子表現並不出色通常就是中規中矩,但其他族裔孩子無論學校好壞,確時不時會幾個表現遠超於普遍水平的拔尖者,有的是對技術的知識廣泛全麵,有人是非對錯與否孜孜不倦的認真, 有人口頭表達清晰明確,努力向上爬的意願強烈,這些遊離於考試之外的優勢, 你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
創新精神就更不必說了,我以為它就是與應試教育成反比。
########
有眼光的明白人。
在當今世界上,中國人走到哪,都可以說能見招拆招。
人類的智商是有限的,本著西方文明社會中普遍接受的“人人平等”的概念,在大家都不刻意追求高大上的前提下,現在流行的這一套elite大學入學選拔測試規則是有效的。可是,當大批華裔/亞裔孩子,在高中期間花去大量的時間,為的隻是如何通過那一套考試,達到進入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頓等美國頂層大學的目的,那麽,那一套入學測試規則,便失去了它的本來意義,就象在中國,所有的孩子為了上好大學,都把自己訓練成麻木的應試機器人一樣。刻意迎合考試,在應試中成為佼佼者,很難證明他/她就是優秀的學生。同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很多。在美國加拿大,很多中國學生的GRE和TOEFL考試成績很高,但他們入學後不能象來自很多其它國家的留學生一樣做流利的聽說寫語言交流。世界大學的評選,本著包括各大學論文發表數量和經費總量等許多指標間的比較,而參加競爭的絕大多數西方大學,並沒有製定各種計劃去追求這些指標。可是,一旦到了中國,競爭環境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幾乎所有中國大學,為了有個好的排名,都去做周密的應對,規定各個教授完成具體的任務,連研究生都必須在什麽什麽刊物上發表多少論文以後方能畢業,於是,便有了各種作假撒謊,有了論文公司和論文槍手。。。。。。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體育比賽金牌榜,最能說明西方人建立的比賽製度,如何在中共國的金牌對策下失效的。中共國並不是采用和西方國家一致的普遍選拔奧運會運動員的機製,而是從小開始,由政府組織並出資,專門訓練職業運動員參加比賽。所以,中共國奧運金牌數的多少,隻標誌著國家專門訓練的專業運動員的成功與失敗,和社會普遍的運動水平無關,完全背離了奧運會的宗旨。
中共把精英體育的那一套,完完全全用在了和西方搞的經濟競爭上。西方政府強調,在WTO貿易組織的協議下,競爭必須是在遵守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各國私營企業之間獨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但自中國進入WTO以後,WTO的競爭模式便完全變調了,中共私下給自己的國營黨營企業輸血,讓它們出國和西方沒有任何政府投資的私營企業競爭,最後擠垮它們。
Affirmative action廢除以後,哈佛等校的華裔/亞裔學生可能會增加一到兩成,但並不等於這些學生將來能進入美國國家的各種核心位置。俺注意到,千千萬萬華裔學生在拿到elite學校的錄取通知時,標誌著他們走到了人生的巔峰。哈佛等elite大學畢業以後,便是他們平庸的開始,和國內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到了西方以後,絕大多數隻能成為受別人指揮的打工人的歸宿,有不少相似之處。發生的這一切,有種族上的原因,更有文化上的原因。能上美國elite大學,並不是自己的能力特別強,而是鑽了這些大學入學標準測試的空子。現在看來,華裔/亞裔及其後代還沒有能從應試教育的競爭中脫胎換骨出來,不能適應西方/美國的開放式社會競爭。在這一點上,華裔比不上印度裔。不過,現實應該正視,但也無需捶胸頓足。不能做公司大老板或CEO,不能成為各個層次出類拔萃的政客,隻要做好自己也足矣。
不過,從這個角度去看affirmative action 的廢除,對哈佛等名校,的確是一大損失:更多的畢業生終於平庸。
是我們都是平等的! 隻要努力, 機會均等!
還是名額分配? 還是你的族裔或皮膚決定了你的機會?
對下一代, 對整個國家的發展影響巨大!
不用那麽努力也能上好大學, 就因為我是某個族裔!
或者我努力也沒用, 我的皮膚顏色不對!
某某不如我努力, 不如我優秀, 就因為是某個族裔而被更好的大學錄取!
等等! 還談論什麽平等?
對整個國家不利!
上層階級有先天的人脈資本經驗,不是考試能衡量的。
下層階級有先天的學習環境劣勢,同樣努力下起點差太多。
考試公平隻適用於中產階級。按階級分配名額就好了。
共和黨都是解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