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聖路易斯華大的華裔女婿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2-10-11 13:28:08) 下一個



諾貝爾獎的三大科學獎是最有價值的獎項,我在醫學、物理和化學獎頒發後就不太關心了,雖然諾貝爾本人還設立過與人類心靈相關的文學獎。但是我的朋友和斯坦福本科和華大MD老爸是關心的,他跟我說過他的華大MD長子喜歡華大勝過杜克,所以他今天清晨微信提醒我:“WaShu得諾獎了[ThumbsUp]你還不發言?”,我謝謝後他這樣說:“失職啊,老兄這是嚴重的“失職行為”[Chuckle],三人中有二位是Yale畢業生。牛[ThumbsUp]”

這樣逼著我去朋友圈這樣留言:

“今天對於聖路易斯地區是個高興的時刻,華大現任Olin商學院教授Philip H. Dybvig獲得諾貝爾獎。這是繼Douglas North之後,諾貝爾經濟獎再次光顧華大現任教授。

Dybvig與同時獲獎的芝大教授Douglas Diamond因為開創Diamond–Dybvig模型而聞名於世,而他們同時擁有耶魯博士。因為他們隻差兩歲,所以這裏麵應該存在耶魯的同窗友誼。對於Philip Dybvig還需說明的是,他的本科是在Indiana University讀的,那裏的商科本科全美著名。我朋友在那裏當係主任,也向她祝賀,她不允許我說清華的任何壞話[偷笑]。

一點不假,諾貝爾經濟學獎基本是美國人的天下,今年的三位獲獎人都是美國人。另一位居然是美聯儲前主席Ben Bernanke,這諾貝爾委員會授獎也攀高官啊,不過是退役的。[偷笑][強][強][強]”

身在美國的北大校友喜歡統計學:“今年諾貝爾科學和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人數為:美國6,世界4”,美國可以單挑世界其他地方。

華大馬丁校長給全校的信中稱這是聖路易華大的第26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的絕大部份來自醫學院,高興看到現在華大的商學院、法學院和工學院都有很大的提升。我們華大的公關還是趕不上耶魯,耶魯或斯坦福都會有現場的新聞發布會。我打了一通電話,至今還沒有消息。

大家如果留心的話,諾貝爾聲明中的兩個單位都與華大相關,因為Ben Bernanke所在的華盛頓特區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是華大前董事長Robert S. Brookings創辦的。Brookings是聖市富商,捐款給華大直到將自己的公司抽幹為止。他是長期的單身漢,很晚才結婚但是無子女。每每讀到美國人的這種奉獻精神,常常令我肅然起敬。

聖路易斯華大今年的諾貝爾獎新科得主還是我們華人社區的一員,他經常參加聖路易斯現代中文學校的活動,為合唱團的一員。一張照片中的他就在老楊的左手邊,為個子比老楊還高的唯一洋人,老楊因為有哈薩克血統本身個子就很高。

Phil Dybvig是位特別善良的人,本文中將以Phil簡稱,以示親切,再者他的姓氏太難念了。據說他太太還在現代中文學校教過中國畫,我猜測太太也是華裔,真是被我猜對了。又是一位華裔諾貝爾女婿,太太可以去斯特哥爾摩了,Phil作為北歐後裔應該是回故鄉。華裔諾貝爾太太的係列在不斷增加中,中華文化是崇尚做學問的人的,這點我在瑞典參觀諾貝爾博物館時聽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說過,我不能再同意了,中國人能寫出那麽精美的詩歌也能做好學問。從發現逆轉錄酶的David Baltimore的太太開始,現在華裔諾貝爾太太應該接近十位。

再偉大的諾貝爾獎得主,也隻是音樂指揮胡桐的一個歌手。女高音胡桐應該很高興,也是對未來想加入合唱團的學生的一種鼓勵。

Phil確實是我的係主任朋友的導師,他曾在中文學校盛讚自已的華裔高徒,他們都是做金融的。他是屬於低產學生和低產書與文章的教授,他每五年才帶一位博士生,他網頁也隻列出了幾十篇文章和二本書。

Phil應該活得很瀟灑,彈得一手好鋼琴,正如他的中文名“老頑童”那般。他的朋友圈似乎放的是川菜水煮牛的照片,應該喜歡川菜,自稱四川成都人。開始有人說他太太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後來又說是四川成都人,這個需要核實。他也是西南財大的院長,又一位中國諾貝獎得主。

Phil應該是順應毛發茁狀生長的打扮,似乎太太也無法左右他,甚至諾貝爾委員會的手繪頭像也是將頭發與胡子畫的到處都是。他現在老了,如果年輕應該像金發碧眼的孫悟空,朋友看我帖子說他是無需化妝的齊天大聖。這些純屬玩笑,希望大家不要在意,以後見到Phil可以重點問問他,阿肯森教授在哈佛的歲月也是金發披肩的。

他從1989年就在華大執教,我以為他的獲獎成就是在華大完成的,其實不然。他創立的Dybvig-Diamond模型是在1983年,為金融領域引用率最高的論文之一。他的第一份教職是在普林斯頓,然後重返耶魯拿到終身教授。他仍然要回中西部,畢竟是一個Midwest boy, 他要重回故鄉,他去耶魯讀碩士和博士前,在IU是學的是數學與物理。當時華大和印第安納同時給他位置,因為IU動作慢了點,所以他便來到華大任教了三十多年。

華大真是藏龍臥虎,醫學院更是,經常是在隔壁或電梯裏都會碰到不同領域的巨人,在這裏你必須腰板過硬才能在學術界存活。在這裏應該再次強調美國中西部是美國人才的聚集地之一,在這裏可以學到美國仍然存在的善良與誠實的品質, 發現DNA雙螺旋的James Watson就是印第安納畢業生,他曾在芝大學鳥類學,而我今天第二次在森林公園看見大鷹在頭上飛過。美國中西部是最像美國的地方,海明威和馬克吐溫的故鄉。

我們曾經困惑孩子們都往東西海岸飛,但是能像我們兒子重回中西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回到身邊,至少為我們看孫子提供了方便。我實在不知道全年隻有幾天下雨的聖地亞哥有什麽好的,無論是這裏的學生或中國學生都跟風被誤導往那裏奔,其實在IU; Lawrence, Kansas; Norman, Oklahoma和我們華大都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家知道美國CBS幾十年的傳奇主播Walter Cronkite就是我們密蘇裏人,所以你們到美國中西部留學,還能學到一口純正的美國英語。

我曾經這樣描述在華大一位著名教授家過聖誕的情景:“他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愛荷華州,紐約客和西部“嬉皮士”們不具備的中西部美國人的紳士風度全在他身上,他家中有個小鏡框中是這樣寫著:“你如果來自愛荷華,你至少是位有信仰的人,一位努力的人,更是位誠實的人。”,這正好是奧尼教授的寫照”。

讀了一通,解釋些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說點作為外行人的閱讀理解。華大教授Phil和芝大教授Douglas Diamond 在年輕時都是耶魯經濟學教授Stephen Ross的博士研究生,Diamond 比Phil年長二歲, 所以應該是師兄。

他們在1983年的裏程碑論文應該是在耶魯讀書時的產物,當時Phil隻有28歲,他是1955年出生的,英雄出少年。當時耶魯教授Ross有個傳統,他不與學生約定時間討論問題。如果你想與他談話,學生隻有在他的門外等著,他有時間才出來叫學生進去談話。這樣學生們可能會在外麵等很長的時間,當然秘書會提供些點心讓學生們吃。等的次數多了,便為Diamond和Phil創造了交談學術的機會,也間接催生了這篇諾獎論文。署名時Diamond 已經去芝大,他是異常的成功,似乎26歲就到芝大任教了。

他們研究經濟危機時銀行的行為,存款人可以在恐慌中去銀行取款,嚴重時可能出現銀行被擠兌的狀況。這是對所謂可以流動的資金,而商業貨款則是不能被擠兌的資金。他們大量分析了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情況,形成了自己的模型。

現在諾貝爾委員會頒發此獎正是時候,因為金融風暴正在來臨,他們的模型分析也預示到現在與三十年代的不同,那就是現在可以通過增加保險來防止銀行被擠兌的情況,像FDIC。美國在2008年幸虧有Ben Bernanke作為美聯儲主席掌舵,因為他在同一年的1983年也發表了關於經濟危機的經典論文,他是這方麵的專家。Phil在成文時還告訴Diamond他們需要將模型弄簡單點,以便決策部門的人可以看得懂,反正我看不懂裏麵的數學,隻懂語言表述的核心結論,但是當時Bernanke在掌舵應該沒有這個問題。

現在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是否懂?他已經讓我們的退休金縮水了30%。這次全球的金融危機是全方位的:疫情、通脹和戰爭,我們是否能頂得住?

還是應該談些教育,除了Phil的州立大學IU的本科外,所有這裏提到的人物的本科和博士學位全是從相當著名的大學獲得的,Phil也是以耶魯博士走天下。這些讓我們不服不行,Ben Bernanke是高中天才學生,創下南卡GPA或者SAT的記錄,哈佛本科,麻省理工博士;Stephen Ross是Caltech本科,哈佛博士;Douglas Diamond為布朗本科,耶魯博士。

我的另外一個猜想是,隻有Phil是普通的美國白人,挪威裔姓氏,其他幾位應該全是美國猶太經濟學家。與Phil結婚的華裔在美國被稱為新猶太人,所以他中文歌唱多了,也變成了猶太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山海經一 回複 悄悄話 這位樓主對加州毫無掩飾的地域偏見,隻怕有損於中西部人樸實的口碑。
紅米2019 回複 悄悄話 又有新說法了: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10/13/11892667.html
土撥鼠撥土 回複 悄悄話 路上行走MM 發表評論於 2022-10-12 13:35:13
西南財大保持沉默肯定不是疫情解聘他的原因,考核沒通過被解聘的說法也難以成立。一種可能是他在西南財大院長的職務對他自己和西南財大都難以公開宣傳吧。先生把華人說成是新猶太人,如果是指在歐美出生長大的華裔,同意!但是請別忘記了,在中國國內長大的中國人受到的洗腦和心靈汙染,許多人到了美國,常常帶著腐敗,甚至專製的思維方式。腐敗是會傳染的。
===============
自己受了汙染則已,還把自己的偏見強加給他人,練功練多了吧
luckysunny 回複 悄悄話 華裔靠女人征服世界!
華西車城 回複 悄悄話 Phil 曾服務於成都財經學院(西南財大)十餘年,熱愛中華文化,聽說老婆也是成都女娃子,不過毫無眼光的西南財大,去年解聘 人Phil 到不覺得奇怪,但理由是沒有通過任職(金融學院院長)考核就讓人驚愕了。要不然,他在成都收到諾貝爾委員會的電話,那個西南財大的尾巴怕是一定會翹上天的。
路上行走MM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看Google學者的論文引用,Dybvig教授以第二作者身份1983年發表的一篇著名論文,第一作者是他的師兄,這篇論文讓他倆與美聯署前主席一起得了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除了這篇論文以外,他並不高產,也沒有其它重要的研究報告,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近十多年忙於在中國賺錢(LOL)
路上行走MM 回複 悄悄話 回紅米網友,根據Dybvig教授的2022年3月在華盛頓大學的簡曆,他中國有二次工作經曆,一次是2008-2009在西南財大金融學院做一年一個月的訪問學者;第二次是2010-2021擔任西南財大金融研究院院長。在擔任金融研究院長期間,2011-2012為長江學者(那一種未具體標名),2012-2021為中國千人計劃。涉嫌違反華大全職教授的職業道德要求,是可能的。國內包括西南財大,對他獲獎沒有積極宣傳,應該反映了不想說出來的問題吧。
紅米2019 回複 悄悄話 維基說他是2009年的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講座教授要求好像低點,每年最低在中國2個月以上就行。
路上行走MM 回複 悄悄話 西南財大保持沉默肯定不是疫情解聘他的原因,考核沒通過被解聘的說法也難以成立。一種可能是他在西南財大院長的職務對他自己和西南財大都難以公開宣傳吧。先生把華人說成是新猶太人,如果是指在歐美出生長大的華裔,同意!但是請別忘記了,在中國國內長大的中國人受到的洗腦和心靈汙染,許多人到了美國,常常帶著腐敗,甚至專製的思維方式。腐敗是會傳染的。
路上行走MM 回複 悄悄話 嗯,又一個“中國女婿”(LOL)。根據Dybvig教授的公開簡曆,他從1990年以來一直是華大的全職教授,在西南財大做金融(或金融研究)學院的院長屬於賺外快的差事,對西南財大很可能屬於國家高級人才引進的項目。這個項目聘金很高,通常要求全職工作或者至少半年。如果是這樣的話,西南財大會有違反國家政策的問題,而Dybvig教授作為華大的全職教授,在海外大學擔任全職院長,有職業道德問題。這大概是為什麽他本人和西南財大都對在西南財大做金融學院的院長之事低調或不願提。但願他在申報個人收入稅和申請聯邦政府科研經費的時候,報告了自己在中國是收入和任職。否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紅米2019 回複 悄悄話 西南財大網站的學校新聞裏確實沒有諾獎消息。想看看金融學院網頁,卻進不去,而且學校網站下麵的幾乎所有子網頁都進不去,不知為什麽。
紅米2019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似乎更靠譜一點: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8152.html

但如果真是僅僅因為疫情造成的不便而辭職,西南財大似乎沒必要保持沉默。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我特地去網上查雙一流考核是啥東東,這位諾獎得主為何沒有pass,但看不明白,還是滿頭霧水。我猜他是不是沒有答好政治題?

“你如果來自愛荷華,你至少是位有信仰的人,一位努力的人,更是位誠實的人。”,這正好是奧尼教授的寫照”。----深以為然,中西部的美國人是真正的美國人。
三河匹夫 回複 悄悄話 “1)不知道Philip H教授因為考核沒通過被解聘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西南財大腸子估計都悔青了,那個蠢領導做的決策呀。

(2)網友說,這也許是西南財大離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近的一次呀,哪怕再續聘2年也行呀,Philip H教授就是西南財大的正宗在職校友呀。

(3)不知道Philip H教授離職算不算劣幣驅逐良幣,小編覺得至少說明西南財大的學術環境不怎麽樣,一個國寶一樣的人才,卻因為沒有伯樂就被解聘了,真的太遺憾了。#西南財經大學#”
三河匹夫 回複 悄悄話 “西南財大2021年解聘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據說考核沒通過呀!隻能說西南財大太牛了,諾貝爾獎得主也看不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