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在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國際機場候機,等待前往美國底特律的航班,即將完成二周多的歐洲開會和度假。坐在這國際最繁忙的機場,麵對藍天白雲,太太突然問我:“你說美國為什麽那麽強大?”
我說還是因為美國那套政治體製,以及激發人們努力的係統。美國的國土相當了闊,自然資源也比歐洲豐富,東西海岸加上墨西哥灣,北邊還有堪比海的五大湖區。歐洲人必須認識到美國的州相當於歐洲的國家,美國人更喜歡踩油門去旅行,雖然美國各州的文化與歐洲各國比較更相近些。
美國在某種程度上機會真是太多了,特別適合那些擁有野心的人去探險。斯坦福畢業生進Google年薪動不動幾十萬美元,這對古老歐洲的年輕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美國仍然是冒險家的樂園。斯坦福本科老爸留言:“斯坦福畢業的孩子以自己創業為榮。冒險在他們的骨子裏”
美國人普遍比歐洲人努力得多,哪裏會像歐洲人這麽懶,看見掙錢的機會都不去爭取。我常常告訴國內的朋友,跟美國人在商場上競爭,既需要勇氣也要有智慧。弄不好就是華為的命運,現在手機都隻能做4G的。美國人還特富有創造力,人也友好很多,南部法國的有些人相當粗魯。即使在美國企業工作的法國人都友善很多,我們在法國尼斯住了二個晚上Holiday Inn和三個晚上的Crowne Plaza旅店,這些美國旅館在法國都經營得很好,幾乎是世界星級酒店的地標。
我問太太這個問題的來源,她說美國當然是最好的,她反問我:“你離開歐洲的時候會不會想到留在歐洲?”,我說肯定沒有。她說美國包括房子等生活品質都比歐洲高,物價便宜很多,美國汽油隻是德國一半的價格,衣服美國也便宜,但是法餐在法國更便宜。美國環境又安靜,這些都是很難放棄美國的原因。
我們返美國的行程也遇到困難,這次的錯誤發生在美國航空公司Delta。我們的連票是從法國尼斯飛荷蘭阿姆斯特丹,再從那裏飛美國密西根的底特律,從底特律最後飛回聖路易斯。我們幸虧提前二個多小時去了尼斯機場,在Departure牌上沒有從尼斯去阿姆斯特丹的航班,這時Delta與AirFrance(法航)將我們踢來踢去,各自說是對方負責。法航服務生發現航班DL9597是從肯尼亞首都內羅比起飛的,看見問題所在後,我與Delta的法國安檢溝通才被允許與Delta公司的人員直接交流。他們承認錯誤後立即為我們更換了機票,從尼斯飛巴黎再飛底特律。這次去歐洲和回美國都是經過的底特律,見證這個龐然大物,美國人將它經營得井井有條,密西根不愧為美國的重要工業重鎮。
在上海如果要說人小家子氣或者沒有男子漢風度,就說這人像法國人,有點似外地人對上海人的最好讚美詞是“你不像是上海人!”。我們去過巴黎二次,也遊曆過巴黎附近的法國北部,他們不會英語時會爭取說。這種態度在西班牙更明顯,他們不會英語還是努力使用肢體語言為你解難。
但是在法國南部則完全不同,他們可以隨說出“Not speaking English“,“I don't understand English”,“No English”,說出這些短語時他們既沒有語法也沒有語調的問題。隻要他們說出這些短語時,他們就會完全切斷任何與你交流的意願,所以這些短語所傳遞的信息是請你閉嘴,別在問我了。還有更絕的事情,我們參觀完尼斯的一座中世紀教堂後,看見一位優雅的法國老太太坐在門口負責教堂公關,我便這樣問她:“Can I ask you questions in English? ”,她表示不使用英語,所以我隨口說:“So you only speak French”,她糾正我:“Français”,她是很準確地說出法語Français的每一個元音,法國之驕傲以此可見一斑。
我寫下在法國車窗被砸和護照被盜是為了大家吸取教訓,任何時候包都不能放在車裏,這似乎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適用。必須要有備選方案,現金、信用卡和銀行卡都是。護照永遠都需要拍照,不僅存手機裏,也應該永久放電郵中。
昨天晚上回到聖路易斯古董社區。為了安全起見,我們讓出租車司機將我們放在牆外的一個門外,然後自己拖著行李箱步行在古董社區回家,這可是相當於歐洲一站路地鐵的路程。我以前就說過,我們走遍包括北美、歐洲和日本的世界各地,從來沒有見到這麽龐大的優雅古董社區。現在我們在這18天在歐洲三國又走了更多的路,更加證明了我以前的判斷。世界上沒有這麽好的住宅社區,這是客觀評價,不完全是誰不說自己家鄉好的做法。
現在引用文學城網友清漪園的精彩留言:
““時間很短,就把包包放車裏!”--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veteran traveller最不可能做的事情,吳教授咋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去過不少國家,出外走路我永遠不帶小挎包(防搶),需要帶東西,如筆記本電腦,食物和水瓶,就背雙肩包,掛身前。錢物放在腰上束的一個小袋子裏,零錢揣褲兜,其他重要東東,如護照等,放酒店保險箱鎖好。我們長著東亞人的臉,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無法融入人群,必須要謹慎再謹慎。
我住在美國相對來說很安全的區,但我依然謹慎。有一次給朋友ride去樹林走路,她下車把包包放在副駕駛座位前就要走,我提醒她不能這麽做,會給我的車帶來被砸的風險。
旅行前最好裝備齊全。我旅行時腰上束的裝重要財物的小口袋是我數年前在Walmart買的,很便宜的白布口袋,小小的,寬窄正好是放美元鈔票的尺寸,貼身束,要放在衣服裏麵哈,咱們必須不忘中華老智慧--財不外露,哈哈。
非常同情吳太太遭受的一番緊張焦慮,看來太太有時不能聽夫君的瞎指揮,哪怕夫君是教授也不行。吳教授一行的瑞士之行一定很圓滿。也許瑞士現在是最安全的歐洲國家了。瑞士不是歐盟成員,不必接受歐盟發出的移民指標,自身接受移民的規定也很嚴格”。
與同濟美國校友的對話則涉及歐洲與美國文化的比較分析:
同濟美國校友:“法國已經沒有佐羅了”
我的回答:“還有。歐洲人普遍英俊、漂亮和有品位,美國人身材走樣得厲害。美國人的金發碧眼以及六英尺身高的男士比歐洲多很多,這次從底特律飛聖路易斯就馬上感覺出來了。美國男人普遍比歐洲男人力量感強,像瑞士男士那麽內向的不多。這也是我長期說的,美國人是最好打交道的西方人。
我在紐約華爾街的街區度假時與美國金融精英擦身走了好長的時間,因為我在他們上班時間趕路。我在法國巴黎最高的拱門樓的金融區也走過,直接比較這兩大代表性精英群體後,我覺得法國男人那細腰幾乎不是充滿運動感的常春藤名校金融精英的對手。法國男人隻在巴黎優雅,如果他們到了美國,那真是不堪一擊”。
同濟新西蘭校友:“英語係國家的白人(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新西蘭)都是身材走樣,肥胖國家,不注重外表,穿著隨意,同樣都是洋人,和歐洲人差別很大,在外麵旅遊有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出來[Smart]。你博學多才,你知道為什麽英語係國家的洋人大多數肥胖嗎?是講英語的關係嗎?[Smart]”。透露個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她丈夫是新西蘭白人。
我的回答:“這是難回答的世界性問題啊,很多原因。英語世界的國家普遍競爭程度高過拉丁語係國家,而這裏美國帶了很不好的頭。因為汽車的普及和汽車遊說集團的努力,城市郊區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都往郊區跑。至今美國幾乎全部放棄了老城區,雖然現在有重返城裏的趨勢。我們聖路易斯以前是有城區交通的,聽說在汽車巨頭的遊說下將鐵軌都挖掉和費棄了,讓公交幾乎死亡。這樣美國人都在汽車中長時間通勤,坐著長肥肉。
另外,英語係國家遠沒有拉丁國家的家庭親情濃,南歐國家更重親情。西班牙不久前還有很多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美國人遠比拉丁語係國家的人容易將年邁的老人送養老院,拉丁語係國家則是後代為老人送終。英語係國家是追求獨立,將房子越做越大,越來越貴,可以看看法國南部的房產價格。
當然這樣追求獨立的精神也與美國各種族的犯罪率的巨大差異有關,大家都是保命更要緊。同意你的結論,但是應該從文化上著手”
在法國尼斯的四星級酒店Crowne Plaza。
我也覺得奇怪,為啥貼主不讓出租車送回家,至於嗎?
貼主真的是充滿了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而且言論奇奇怪怪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教授知識分子之手。
美國當今的社會矛盾的激化程度和貧富懸殊程度遠遠超過歐洲幾個強國,宗教幹預政治和社會生活,槍支泛濫,社會安全差得一塌糊塗。美國民眾除了越來越反智,從上到下環保意識環保文化,完全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程度,比歐洲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美國除了能掙點錢,房子大一點,蔬菜水果肉蛋奶的質量超級差,沒有該有的味道。隻能用來果腹,享受完全談不上。這方麵歐洲秒殺美國。如果你吃不出美國歐洲食材質量的差別,隻能說品味差,不懂美食。
簡單的答案:“不是”。
英語確實是Germanic。它和德語、荷蘭語等同屬日爾曼語族,在印歐語係大家庭裏是親兄弟關係。法語屬於羅馬語族,和英語在印歐語係大家庭裏是表兄弟關係。然而,諾曼人入侵英國時,給英語帶來了一整套法語詞匯。所以,英語在日爾曼語族裏比德語、荷蘭語等更接近法語。
對比起來,匈牙利語不屬於印歐語係,和英語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可是匈牙利人說英語說得非常好。
所以,法國人不願說英語顯然不是因為不願說很不一樣的外語。
法國人不願說英語的原因是很多法國人下意識不願接受英語是世界通用語(lingua franca)這一現實。
最早,拉丁語是歐洲通用語。兩人語言不通,就用拉丁語交談。
後來,法語成為通用語。外交文件要用法文寫。俄國貴族之間說法語。
再後來,大英帝國遍布全世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和文化輸出地,英語成為全世界通用語。兩人語言不通,就用英語交談。
法國人還是下意識地抵觸英語取代法語曾有的通用語的地位,所以不願說英語,而匈牙利人則沒有這一心結。
FBI 數據顯示這一說法與事實不符。底特律謀殺率排名全美國第三。
以下是 2019 年 FBI 美國前一百個最大城市謀殺率排名:
美國排名第一:聖路易斯 每十萬人謀殺 66 人
美國排名第三:底特律 每十萬人謀殺 39 人
美國排名第63:洛杉磯 每十萬人謀殺 7 人
美國排名第80:紐約 每十萬人謀殺 3 人
南法嘛,近地中海,曆史上一向出海盜的地方,這些年又是北非難民登陸歐洲的首選地,有些髒亂差也是很正常的啊
Crowne Plaza 是英國旅館,不是美國旅館。
關於帥哥嘛,還真是歐洲比較多,地鐵裏經常見的。不過歐洲的電影明星經常是路人長相出演文藝片,美國好萊塢基本挑顏值高的男女出演商業片。
自我感覺良好那種
——————
Agreed.
假設樓主的歐洲指的是法、西、意。
--------------------------
牛皮不是吹的,作者隻是陳述了一個周知的事實。請說說你說人家吹牛的理由。
你喜歡不喜歡毫不重要,美國現在是,而且幾十年內依然還是世界第一強國。
還人家是井蛙,你連井蛙都不如。
。。。。。。
樓主是否有誤解。上海本地人嘴裏的“法國人,”是政治正確忌諱下對上海來自蘇北的移民的代稱。民國時大量江蘇北部(長江以北,如鹽城等)居民來上海“討生活”,在上海形成了巨大的“下隻角”貧民區。上海本地居民對這個群體有歧視,但直說蘇北人或者“江北人”又怕得罪人,於是用“法國人”代稱之。
好了,現在說國事。美國是我們的家,不管好不好,我們都不會放棄,不好要讓她變好,好要讓她變得更好。
美歐之間最大的差異可能是開放程度和移民政策。美國隻有保持開放,就不會衰落。我在俄亥俄碰到中國武協主席,帶孩子。紐英倫碰到央視前輩大拿,帶孩子。明尼蘇達有中國新聞業頂尖人物,帶孩子。替我們帶孩子的人都這麽厲害,說明這個國家還有點吸引力。近年獲諾獎的美國人中移民要占1/3左右。
歐洲是我們的後花園,美國是我們的家。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桃花扇》孔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