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各地的謀殺率是什麽因素決定的?

(2022-06-11 09:32:51) 下一個


我最近的兩篇為所謂美國謀殺率之都聖路易斯辯護的文章引來熱議,它們都爬上文學城今日熱點博客的榜首,算是有個機會為美麗的聖路易斯正名。

我始終沒有時間寫全美仍至世界名列前茅的密蘇裏植物園,衣衫襤褸的植物學家己經帶著我們郊遊好多次了。分子生物學開創人James Watson在芝大專修鳥類學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裏景色優美,鳥語花香。

當然這些文章涉及與加州巨量無家可歸社區的對比,引來部分加州人的不適,特別是不容易改變的鐵杆左派。謝謝網友深究,給出這個洛杉磯與聖路易斯犯罪率的比較,我以前想找沒有找到,也沒功夫找。感興趣的人也可以比較LA County和St. Louis County, 這己經超出我們的關注,並且美國各地的County的定義也有不同。

根據這個算法,洛杉磯市人口的387萬除以聖路易斯市人口的34萬等於11.3。以此為基準,大聖路易斯人口282萬,大洛杉磯人口應該是3186萬,而大洛杉磯人口隻有1870萬。現在聖路易斯市的人口更少了,隻有29萬,所以算起來更加懸殊。這說明洛杉磯在劃市區時比聖路易斯市區劃得大很多,可能是成倍地大。

這正好證明我在前文中的說法:“每年美國都市的謀殺數據確實十分誤導不懂的民眾,特別是外國人,但是稍微有點美國生活經曆的人應該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懂City(市)與County(郡)的區別,聖路易斯郡的行政長官比聖路易斯市長的權力大多了。說得通俗點,謀求率的高低取決於美國City是怎麽界定的。美國近百年來白人逃離城區都是趨勢,現在犯罪率奇高的東聖路易斯以前是個美麗的漁村。

聖路易斯市的人口確實逐年減少,現在己經少於30萬。人在向郡移動,整個大聖路易斯人口是在持續增長的,29萬City人口隻占大都市地區的十分之一。這個也是為什麽我們看到聖市女市長Tishaura Jones在視頻中說,她和孩子幾十年生活在聖市北邊,幾乎天天都能聽到槍聲。不僅她能聽到槍聲,我們在古董社區有時也能聽到。謀殺數量除以那麽一點City的人口,當然排名奇高,如果以290萬為分母,那麽排名就會迅速下降。其他美國大都市劃市與郡並不都是像聖市這麽極端,市與郡比較融合在一起的地區犯罪率帳麵上就低了”。

作為非社會議題專家的免疫學家,讓我談點美國各地的謀殺率。怎麽劃市與郡幾乎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謀殺率,我們從洛杉磯與聖路易斯的比較就是很好的證明。我去過幾次洛杉磯,但是在那裏做公司總裁的同濟校友說:“USC附近治安環境有名地差[撇嘴]“。我們更應該相信這位優秀的校友,所以如果劃區在USC周圍肯定謀殺率奇高,聖路易斯市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想聖路易斯的大部分的謀殺率來自她的北部和部分南部區域,為很小的某些人主導的區域,大家可以看博文刊頭紅色的區域。說屬於市裏的Central West End危險都不公平,因為CWE在2019年的謀殺數為零。這是人所皆知的認知,美國之常識,但是我們都生活在政治正確的環境裏,沒有人會說出這些事實。

我們就隻看下麵的數據吧,來自聖路易斯市警察局的官方網站:

對於聖市的謀殺,男性總謀殺人數的60位中隻有黑人和白人,其中黑人為57,白人為3,黑人男性被謀殺的人占了男性總謀殺的57/60=95%。女性謀殺總數量是15位,黑人女性13,白人女性2,黑人女性占比13/15=86%。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聖市不幸被謀殺的人群高達90%是黑人,亞裔在聖市裏被謀殺的人數是零,所以不用太擔心。

那麽這些人是誰殺的呢?因為破案困難,殺人?疑犯的數據與被謀殺人數不對等。但是數據也說明絕大部份的謀殺犯是黑人,數據驚人到殺死女性和男性的?疑犯數據的6位和41位全部是黑人。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大部分殺黑人,白人也死於他們之手。

這些聖市的數據與以前的結論相符,Juan Williams的文章顯示:“:“More than 90% of the young black men killed by gunfire today are not killed by police but by other black men. About half of the nation's murder victims are black even though blacks account for only 13% of the U.S. population”,所以說明絕大多數黑人不是死於警察,而且死於自相殘殺。

那麽我們要問為什麽會造成這樣極端的社會學分布?研究社會問題的學者們可以補充,我隻給出這麽幾點:

首先是Lyndon Johnson在肯尼迪遇刺後擔任美國總統,一個德州佬將美國徹底改變。Lyndon Johnson簽署Civil Rights Bill時就說過,他的行為將激恕美國南方,尼克鬆趨機南進,使美國南方從民主黨支持州變天成為共和黨的票倉。

約翰遜的革命性法案還造成了大量依賴福利的人口,這對美國家庭的衝擊很大,幾乎毀了他們,促使離婚率越來越高,對黑人家庭尤甚。黑人媽媽帶著15歲女兒問華大醫生她為什麽沒有懷孕?因為希望孩子出生可以拿到更多的福利。

根據我與美國白人老人的聊天,他們說以前幹壞事的都是他們說的白人垃圾,而黑人信教的人很多,內部懲罰很重,所以他們是守法群體。60年代後迅速逆轉,東聖路易斯變成了人間地獄,極端自由派人士如果願意在那裏養孕後代,那才是真正的主義真,恐怕小孩長不到成年。

我不認為Johnson 貢獻有多大,美國現在很多社會問題多少與他相關,希望高院在審查哈佛案件時能夠推翻平權法案,因為逆向歧視太嚴重要了,正在傷害到美國。

其次是白人反應過度的犯罪懲罰係統。美國犯罪係統將觸犯輕罪的人投入監獄,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黑人家庭的解體,使黑人小孩在長大過程中沒有榜樣的力量,家裏沒有拎包的男人。這個我在古董社區聚會時與正在競選國會議員的Steve Roberts討論過,他是富人家庭長大的黑白混血。

另一個原因就是Gentrification。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字典解釋是“將日漸破敗的市區改造為中產階級居住”,實際的做法是通過各種手段將一部分人從特定的區趕出去。在美國表現得很明顯的就是白人通過將房價或租金催高、拒絕出租甚至恐嚇等手段將黑人趕出特點的區。

我聽過訪談,黑人講述自己的祖輩如何世代生活在聖市郊外的郡Clayton。這是聖市高尚的城區,房子昂貴而富有曆史感,以前很多黑人家庭,現在很少見了。我們CWE也因為可能的Gentrification,有些學生在街頭抗議,雖然我喜歡在街頭既聽白人演奏的Cello,也聽黑人的Jazz。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黑人對社會造成的恐懼感主體是他們自身的原因。黑人民權運動領袖Jesse Jackson自己說的,他在芝加哥的夜裏聽到有人跟隨他的腳步聲,他想到自己會遭遇搶劫,但是當他回頭看見後麵的是位白人時,頓時覺得放鬆很多。

我們應該將美國真實的信息告訴新到的中國年輕人,而不是一味地說教,可以看我幾年前寫的文章:

從《綠皮書》到我建議的《紅皮書》 (2019-04-07 15:52:42)-雅美之途

我們在上周末終於找時間去看了獲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綠皮書》(Green Book), 可能是已經過了上演的高峰期,整個影院空空蕩蕩,大概從頭到尾看完影片的人隻有4至5位。先說說我的總觀後感,與不少人寫的影評不同,我覺得這充其量是部不錯的影片,但是不足以成為今年的最佳影片,更不可能成為好萊塢的經典。

故事圍繞著一個旅行展開,在紐約出名的黑人鋼琴家因為要去美國南方巡演而雇了一位意大利裔的白人司機,為戲劇化的真人經曆,劇作家是男主角的意大利裔托尼的兒子。首先,真實版本的黑人鋼琴家雪利博士與好萊塢扮演他的男演員在氣質上相差甚遠,這好萊塢影星很難演繹當年受過良好教育的黑人藝術家,因為這演員受到的教育都是白人對黑人的歧視。我們需要從現存的照片中去解讀曆史,而不是以定型的政治正確的語句去說千遍一律的謊言。大家從那張演員與鋼琴家的對比照片就能看出,這好萊塢現代影星很難體驗與注解當年有教養黑人的行為舉止,所以雖然演得可以,但是他絕對不應該成為今年的最佳男配角,而演意大利裔司機托尼的丹麥後裔演員更應該是今年的最佳男主角。他的戲更多,遂參與最佳男主角的競爭,但是沒有成功。這故事是黑白配,在膚色上是黑人與還算是白人的意大利裔,他們開車從紐約經過我們中西部去美國的深南方。還好美國好萊塢沒有利用這機會去醜化美國南方美麗的田園風光,以及詆毀擁有英國莊園主風度的美國南方白人。

當年以英裔為主體的南方白人連意大利裔都歧視,原因是那裏很少意大利裔的姓氏,你名字被別人發不出來,也就順理成章地讓人不舒服了。這似乎更多的是因為文化,種族則永遠伴隨著文化。我曾接過一個電話,為黑人口音的病人找意大利裔Dr. DiValerio的,她發幾次都發不出來這大夫的名字,最後生氣地罵到:“What a F-ing name”。這就是為什麽我朋友把Xu改成Hsu去做醫生,以及因追白人女孩失敗而自殺的北大和哈佛才子馮奚喬,把自已名字改成Shechao Feng,而不是難發音的Xiqiao,這些改名都有利於他們在美國的成功。但是也有像我這樣拒絕做任何改名的人,這在影片中也有涉及。作為雇主的黑人鋼琴家要求托尼同意在介紹他時,使用簡稱的拚寫以代替他難發音的意大利姓氏Vallelonga,托尼堅決反對,其憤怒的表情展現給觀眾的是他因此受到了侮辱。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黑白配,還有更深的美國階層的區別,而這裏黑人是富貴家層,白人司機為窮的底層意大利裔家庭。影片展示了意大利的傳統美國家庭,祖孫三代同堂,他們是新移民,所以英文和意大利語交融在家庭的生活中。這托尼是位白字先生,將“Dear”寫成“Deer”的人,雪利博士開始改托尼寫給妻子的信累了,隻好口述那些優美的段落。托尼妻子接信後自然欣賞,也知道這信是出自有教養的鋼琴家之手,所以影片安排托尼妻子擁抱鋼琴家時,說出了片中的最後一句台詞:“謝謝幫助托尼寫信”。托尼妻子還喜歡念信給別人聽,那信之抒情常常令托尼的兄弟或姐夫們驚歎,但是他們也不忘吹牛說,我們意大利也出大文豪,這信裏的文字隻是說明如今我們托尼的文化基因表達了。意大利當然擁有燦爛的文化,這民族自豪感與中國的憤青們可以媲美囉。

影片貫穿著黑與白和貧與富的交織文化衝突,而且對應位置是顛倒的。托尼可以使用底層社會的手段,通過賄賂警察把雪利博士從拘留所弄出來,雪利博士光屁股的鏡頭顯示他與白人有同性戀行為;白人在酒吧毆打雪利博士時托尼能擺平,這酒吧故事肯定是編造的;別外一個鏡頭也是導演水準欠佳的表現,就是他們的車子拋錨在路邊的那場戲。當時成群黑人在農場勞動,黑人突然停止勞動看見一位高貴黑人被白人司機伺候,那場戲十分別扭和機械,似乎電影導演把戲劇百老匯的手法都用上了。在電影故事中,將鋼琴家描寫成與黑人社區完全的隔離,這與現實生活中的事實不符,雪利博士也參加過聲援黑人的民權運動。

這部影片很多托尼與雪利博士在車中的對白戲,托尼吃炸雞的誇張表演,而鋼琴家從不吃這些?層的食物。托尼喜歡占小便宜和亂丟垃圾,也受到鋼琴家的批評與訓斥。文化層麵上,托尼知道很多黑人歌星的名字,雪利從來不知道,他是住在卡內基音樂廳樓上的古典音樂家,那屋裏的裝飾十分誇張,又是導演的敗筆,因為古典音樂家家裏不可能有那些擺設。車中的總爆發來自托尼說自己更像?層的黑人,而雪利更像是高貴的白人。這話刺痛了雪利博士,他要求托尼在雨中把車停下來,在怒吼中說出自己黑得不夠又受白人歧視的苦衷。雪利其實沒有真正的博士學位,為榮譽博士,籃球運動員也喜歡稱自己為博士。這部影片的另一個對照是,美國意大利的傳統大家庭對比一個黑人的同性戀音樂家。我的意大利裔醫生朋友告訴我,他是他們家開創了與外國族群的人,他與奧地利天主教徒後代結了婚,他是第三代意大利人。雙方當事人的親人對此故事呈兩極性反應,黑人家庭不喜歡這個電影。擔任影片編劇的托尼兒子,他采訪過自己的父親和雪利博士,雪利要求他在自己死後才能將電影拍出,恐怕是在意自己的同誌身份。

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與資深白人教授討論過這部電影,他曾經是堪薩斯大學全美聞名的籃球隊的校隊成員,並且高中就打球,所以他與很多黑人球員在一起外出打球。他們那個年代即使在堪薩斯而不是美國的深南方,好多旅館和餐廳都拒絕為他們服務,原因就是因為裏麵有黑人。他同時也強調在他們那個年代,黑人都是宗教氛圍很濃的人群,他們教育自己的後代很嚴格。黑人裏麵有很聰明的人,並且當時的黑人社區需要絕對服從他們的領袖,不然會在內部懲罰很重的。在他們的那個時代,在外麵犯罪和做壞事的人大多是白垃圾,他自己經常說的White Trash, 我作為非白人是不敢這樣說的。

我們經常看到這張在60年代美國南方黑人與白人分開喝水的照片,大家可以全麵剖析這張擁有豐富信息的照片。我們當然反對這類種族歧視的政策,雖然現在也是種族隔離得厲害,以聖路易斯最為明顯,有時一條街就是涇渭分明的黑與白。但是我們可以從這照片中看出的場景是黑人爸爸抱著穿著整潔的女兒喝水,這充滿家庭關愛的場麵在如今的黑人中不多見了。現在他們的家庭是黑人母親養家,或者祖父母擔任養家的重任。美國著名黑人大法官Clarence Thomas的自傳的書名為《My Grandfather’s son》(《我爺爺的兒子》), 這醒目的書名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他是祖父養大的。現在美國黑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政治正確到不允許任何批評,黑人在沒有父親的家庭長大,窮到隻想搶,因為沒有榜樣和家人告訴他們對錯。奧巴馬有年在父親節呼籲黑人男性回歸家庭,傑西·傑克遜認為他侮辱了黑人,他要把總統的睾丸割下來。

正是這位曾經跟隨馬丁·路德·金爭民權的黑人領袖傑西·傑克遜,他曾這樣說過:“黑夜裏聽見腳步聲時聯想到或害怕搶劫,但是當你發現那腳步聲是來自白人時,頓時覺得放鬆很多”。我們搬到城裏後也有同樣的感受,如果尾隨的是婦女或白人,那恐怖感馬上消失了。這說明黑人犯罪率高給人們造成的預先判斷,並且很不幸地帶給人們對一個種族的整體的付麵印象;就像中國人偷Tesla情報被補後,會致使美國公司甚至不願意重用美國的華裔後代一樣。

說起這《綠皮書》,我們似乎也應該寫本書,暫時叫它《紅皮書》,專門告訴新到的中國學生或旅行者。《綠皮書》是一位姓Green的人寫的,紅皮書則帶有警示的作用。在這《紅皮書》中,應該標明美國哪些區是不能去的,去了你是有可能丟命的,這個想法是從我們深夜時爾聽到北邊的槍聲得來的。圍牆北邊時爾傳來槍聲,然後就有救護車的聲音,顯然那裏又發生了槍戰。我們已經得到小區董事的批準,將會加高後麵的護牆,以抵擋來自北邊的企圖入侵者。關於美墨邊境的牆成為時事熱點,部分美國民主和共和黨議員是住在庭院深處的,我們老百姓也隻能學美國政客,先加高圍牆再說。

我寫這文章近尾聲時,正好有一段對話可以用來說明那《紅皮書》的必要性。我轉篇介紹耶魯三百年的文章和我的評論到朋友圈:“全美最美的城市校園,建築的博物館。從與我家相似的Georgian-Federal的耶魯首棟樓到現代風格的管理學院,所有欣賞建築的人都可以在耶魯校園找到自己的所愛”。沒有想到一位校友和國內朋友這樣留言:“上次去耶魯,在校園周邊被黑人嚇了一跳,記憶猶新[愉快]”;“一次在舊金山也被一個黑人追趕。就是不知道怎樣判斷哪些地方可以隨意走,哪些地方不行[握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HenryCharles 回複 悄悄話 關於 Civil Rights Act,以下是美國國家檔案館的記載:

"This act, signed into law by President Lyndon Johnson on July 2, 1964, prohibited discrimination in public places, provid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other public facilities, and mad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llegal. It was the most sweeping civil rights legislation since Reconstruction.
Civil Rights Act (1964) | National Archives"

(見: https://www.archives.gov/milestone-documents/civil-rights-act#:~:text=This%20act%2C%20signed%20into%20law,civil%20rights%20legislation%20since%20Reconstruction )

也就是說:民權法案基本上是在禁止歧視。

請問:這 Civil Rights Act 是如何:
"造成了大量依賴福利的人口,這對美國家庭的衝擊很大,幾乎毀了他們,促使離婚率越來越高"???

難道不通過民權法案,以上這些就不會發生麽?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讚同教授的這句話:“極端自由派人士如果願意在那裏養孕後代,那才是真正的主義真。”

奧巴馬卸任後絕不肯回他的芝加哥城裏與黑人們居住,他在DC東北部富人區買豪宅,一群非富即貴的人是他的芳鄰,特朗普的女兒後來也是他的鄰居。現在他更有錢了,豪宅更大更豪,離黑人區更遠。他是虛偽成性、兩麵三刀、口頭炫耀民主的民主黨的先鋒及代表。
內務府 回複 悄悄話 St. Louis不懂,不加評論。

舊金山和洛杉磯,多麽美麗的城市,現在變成了糞坑。舊金山老百姓受夠了,罷免了極左地方檢察官Chesa Boudin。希望洛杉磯老百姓學學舊金山老百姓,搞清楚這些極左的黨棍,隻關心意識形態,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希望洛杉磯老百姓能罷免同樣極左的地方檢察官George Gascon.

人必自助,而後天助之。
BananaeEggs 回複 悄悄話 大城市的Public Housing所在區,就是暴力犯罪聚集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曾有政府官員想拆掉市區公共住宅,把其中住戶遷移到市郊區的公寓,由政府輔助其房租,結果,報紙的讀者投書有人寫,你把體內的癌細胞分散到別處,能治癒癌症嗎?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歸化比多元化重要
randomspot 回複 悄悄話 LA與St. Louis 比較確實不合適, profile相差太大了。

對比幾個加州因為犯罪率高而臭名昭著的地區:
East Palo Alto, 人口: 3萬, 謀殺率: 10人/十萬人
Oakland, 人口:43萬, 謀殺率: 16人/十萬人
San Bernardino 人口:217,986, 謀殺率:22.48/十萬

大家都知道, 加州幾個最發達的城市, 比如舊金山, LA等最近幾年無家可歸問題, 非暴力犯罪案件,日益嚴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