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鄧小平曾經說過這句有名的話: 與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了。他當年為了與美國搞好關係,不惜拿越南作為投名狀。他在訪問美國回國後就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表示了中國希望站在美國一邊而疏遠蘇聯的決心。
現在中國出現了一大批戰狼,他們瘋狂地鼓吹與美國決一死戰。我要在鄧小平那句話裏再加一句,那就是與美國對抗就是死路一條,那將是中國民族的災難,中國不應該這樣做,中國也承受不起。
現在的行情是戰爭爆發後,美元和人民幣都堅挺,但是歐元則下降,讓在歐洲做生意的中國人怨聲載道。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在歐洲說,如果俄羅斯使用化學和生物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必須反應。他的這次歐洲之行在某種程度上是團結歐洲的行動,美國將會大麵積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和其他能源。美國軍火商賺錢更是沒有話說,這是美國對MIT和Caltech等著名科技大學投資的產物。世界上隻有美國能夠製造出F-35和B-21這麽棒的隱性戰機或轟炸機,F-35可以在驅逐艦上起降,因為能垂直降落使驅逐艦變成了航母,這為資源不充足或沒有航母的國家提供了先進打擊武器。
美國研製的Stinger Missile(毒刺)和標槍飛彈在烏克蘭戰場顯神威,後者也與F-35同樣是Lockheed Martin私人公司的產品。美國先進武器層出不窮,這還是有些年代的。這兩種導彈都隻有二十多斤,比我們每次為愛犬泰迪買的食物輕多了。可隨身攜帶,前者供打飛機用,而後者則是為打坦克的利器。現在更加先進,因為有導航係統,也就是說發射時隻要角度不是太離譜,發射後製導係統就會自動跟蹤目標。
我們當然高興看到,美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在看不見的戰線上取勝。這就是我長期跟大陸朋友說的,千萬不要跟美國走向對抗,隻有融入世界先進文明的大係統中,才有希望求發展。因為五眼聯盟幾乎是通過基因表達緊跟美國的,他們有親戚關係。這是丘吉爾放在嘴邊說的話,斯大林看不慣罵丘吉爾與納粹的種族主義沒有區別。其他歐洲國家也會跟著美國走,西方這種自由價值觀相似的國家很容易走在一起。
美國在教育、智庫、情報、高科技和政治體製都領先世界,美國如果需要重振製造業,也會非常厲害。在二戰期間,美國製造出的戰鬥機和航母的數量,多到用不完甚至隻有自己消毀的程度。
美國是在罵聲中進步的,美國擁有多少世界性的品牌?從Google,Facebook,Lockheed Martin, Eli Lilly, Regeneron, Apple, Microsoft,還有華裔創辦的Zoom, Youtube 和Yahoo。美國小的生物公司遍地開花,跟我們聯係的公司名字都叫不清,但是都非常專業。我們看著以發明抗C5藥著名的Alexion成長,他們最近以350億美元的天價被英國公司買去。美國公司那幫家夥能夠賺到什麽程度,裏麵大量老中科學家做到管理層,擁有很棒的職業人生。
美國大學就更不用說了,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學,整個歐洲都沒有一所伯克利或芝大。至於哈佛或耶魯,英國隻有去研究哈佛先生和耶魯先生祖輩的份兒。
美國政體可以承受瘋狂的川普和麵帶病容的拜登,拜登在俄羅斯入侵的關健時刻幹得不錯,隻要身邊有聰明的人就行。美國擁有的情報似乎顯示普京周圍就有美國人,美國認為沒有必要在烏克蘭領空建什麽禁飛區,因為烏克蘭上麵的天空早就是五角大樓控製的。俄羅斯戰機起飛後都必須返航,因為失去了空中通訊係統。
我有位微信朋友,跟我爭幾年了,他認為華中科大早己經超過了MIT。因為沒有出過國,他擁有這種認知可以原諒。我長期認為因為中國依賴於美國和西方的高科技,如果美國全麵禁運,中國的戰機和導彈都可能自己掉下來,或者在美國幹擾下失去戰鬥力。現在對比中美戰機,似乎己經達到需要洗個澡睡覺的程度。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中國戰機的引擎功能嚴重不足。美國戰鬥機可以飛200-300公裏沒問題,中國戰機隻能飛50公裏,根本飛不遠,後勤供給也嚴重落後。中國軍機的飛行距離隻有美國的四分之一,戰狼們還想血戰美國?
以對世界科學之貢獻去評價,中國趕不上丹麥,可見我訪問哥本哈根時寫的玻爾故居的文章。對世界音樂的貢獻,中國不及挪威,可讀我參觀山青水秀的格裏格故居後寫的遊記。所以中國仍然需要努力,別經常吹牛,嘴上吹不出厲害鍋。
我不認為中國是老二,中國現在仍然是個很窮的國家,很多方麵仍然有待提高,中國是一個6億人的月收入隻有1000人民幣的國家。至於總GDP沒有太大的意義,對貪官們有用。中國老百姓很聰明和非常勤勞,但是長期以來都很窮,dirt poor。大家應該問問,麵朝大地背朝天的勞作,錢被誰掙走了?
麵對中國可能支持俄羅斯,拜登認為:“I think that China understands that its economic futures much more closely tied to the West than it is to Russia,” said Biden. “And so I am hopeful that he does not get engaged,” Biden said, referring to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我們現在沒有看電視的習慣了,好久沒有看CBS的《Face the Nation》節目,以前經常周末看。因為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接受采訪,所以我專門看看。秦剛比李肇星的英文要好很多,總的感覺是主持人和大使是各司其職。CBS的女主持人格外優秀,與我在美國高中辯論中見到的優秀美國學生無異。她步步緊逼,打斷是沒有問題的,不然就讓大使背教科書做大外宣了。對大外宣是必須明確反擊的,秦大使還在談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這是逆世界文明而行的論調,普京在烏克蘭的殺戮己經構成了戰爭罪行。
需要送給支持俄羅斯當強盜的華裔朋友這麽一句,我們都懂的老電影台詞:“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現在俄羅斯就是法西斯,中國遊走在危險的邊緣。如果CBS變成中國的官宣頻道,他們的總裁是會失業的。當然應該問清楚涉及是否給俄羅斯賣軍火去殺人的問題,這還談什麽禮貌。
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秦剛自己投稿的文章,你可以利用西方的自由為自己謀利,但是又要以西方標準批評別人不禮貌。輪到中國自己則不僅絕對不會邀請美國駐華大使上央視,還刪美國大使館公號的帖子。這是一個什麽樣的雙標?
我其實兩點表達的很清楚:秦剛比以前的大使好些,比前駐美大使和北大校友李肇星強很多,李肇星當年上ABC《This Week》的節目,激動得差點將口水噴到嘉賓George Will的臉上,George隻有向後退到椅背。 美國主持人有權,並且必須,要求中國代言人把話說清楚,不然自己飯碗不保。
在美國的Policy辯論中,正反和反方陳述時不允許打斷,但是到相互質疑的時候,也就是cross examination, 適當打斷是可以的。新聞記者更是希望問尖銳問題,追問,打斷是常事,大家可以去聽Barbara Walters的精彩訪談。
朋友要我給秦剛出策?這些策略包括簡單回答問題,適當反擊,帶點幽默,少給人背稿子的感覺。這些建議似乎被東森新聞的頻道采用了,他們在節目裏跟我出的招是一樣的,那就是秦剛需要反擊,但是他沒有,“Let me finish”的話都少見。他太像小中男了,禮貌在這種場合是沒有用的。?
引來這兩位網友的留言:
“同感。記者/主持人在必要時是完全可以打斷對方發言的。國內大多數記者和主持人不善於打斷對方的講話,不善於追問、倒逼,所以很多的采訪都是隔靴搔癢,淺嚐輒止,沒有深度,有時還被被采訪人牽著鼻子走。以前央視那個叫王誌的還不錯,但很多人覺得他太犀利”
“譴責不能解決問題,是天真!基本態度都沒有,就不是天真了?!一個字一個字地崩,好像是背誦。一個長句子都說不好。丟人啊”
以我這篇文章的結尾與朋友共勉,也是我的東亞觀:“中國應該歡迎美國繼續在東亞地區的存在,而不是去挑戰美國的領袖地位,美國在東亞的承諾對二戰以後東亞的穩定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看到美國在東亞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建設嗎?看見美國軍艦阻止中國商船的通行嗎?這些都沒有。既然中國在相對平穩的東亞海域發展了這麽多年,這和平還是美國納稅人買單的,你為何在航母都沒成軍時要單方麵去改變現狀呢?鄧小平是多麽擁有智慧的政治家,韜光養晦仍然應該是中國國策。”。對你賣機床有幫助,應該像閱讀初心文章那樣深讀此文[Chuckle]: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002/201808/9854.html
凡爾賽習作一則:我又沒有讀過世界超級名牌,隻在漢口一個叫什麽同濟的學校讀過書,居然猜對所有哈佛麵試的問題,隻漏了一個MIT麵試的問題,莫非哈佛或MIT的看人標準降到我這水平了?[偷笑][偷笑][呲牙]
“幾千年遠交近攻的中國智慧被中國共產黨放棄了!”
明白了,美國現在要馬上侵略加拿大和墨西哥。遠交近攻!
1 .美國1890年代,經濟超英,1940年代才成為西方領導,
毛和朱和尚都說過;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中國曆史有太多智慧,
鄧給重新編譯成,韜光養晦,絕不當頭,
應學 18-19-20世紀的 漢族官員
2 .清朝時期,漢族官僚支持出重金 養八旗子弟,讓旗兵基本喪失戰鬥能力。
曾國潘 ,李鴻章 袁世凱等 數代人的和平努力,因勢利導,讓滿清和平讓出權力。
是世界權力更替的和平典範。
所以,中國應該和平努力,悶聲發大財,全新全意與美國和平交往,發展尖端科技,千萬不要動武。
個人覺得在等有30-50 年和平,中國接受一部分西方製度,美國 西歐接受一部分中共的體製,中美合作維持世界和平發展為人類最佳路線。
並且,美國領導世界70年,人性的,善的一麵多過世界曆代大帝國,當然有許多值得改革 提高的地方,
--- 轉自薑太公短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G8aoy84c9U
==============================================================================
費勁巴拉囉嗦半天,你累不累啊? 台灣要自保,大力發展遠程導彈就行, 打3000公裏的不知有沒有, 1500的早有了。 以台北為圓心1500KM為半徑畫個圓試試。北京夠不著,上海廣州深圳全囊括了。
用的著美軍出手嗎,多多買武器豈不一舉兩得? 再說日本已經官宣協防台灣, 就差正常化軍隊了。戰狼們可真行,生生要把自己的宿敵給激活了。
=============================================================
中國自己發展美國攔不住, 可是你想要的是盡可能的讓美國幫助你發展。 這可就不是你說了算。 美國不是你爹,沒這個義務, 普京才是俄爹。
隻要稍微有點頭腦的都知道,不是中國要和美國對抗,而是美國不停地在打壓中國。所以“我們並不是要遏製中國”這句話美國已經不停地講了很多年了。而且年年講。典型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
既然美國不停地在打壓中國, 中國是不是應該遠離美國的科技,股市,貿易往來?可是最近戰狼不見了,派個小綿羊秦剛來挨罵。 不僅不敢脫鉤, 還要允許證監會審計中概股。也不敢承認繼續援助俄羅斯, 維護無止境不封頂的抱團取暖。
美國從來沒有打壓中共國, 隻是以前給你的好處以後不給了。 就急成這樣,至於嗎?有點骨氣好不好
目前美國在西太平洋可以依賴的作戰平台隻有航母和在日本的基地,而航母的載機數量有限,一艘航母不過幾十架,駐日基地雖然有可能配置更多飛機,也不過就是以百計,上不了千。
而且日本的基地的最大問題是因為日本的地理特點,使得基地完全是在地麵,沒有地下設施,不僅飛機,連彈藥油料等供給都是在地麵,在全麵戰爭情況下是沒有生存能力的。
而中國可以依賴陸基基地,數量遠遠超過美軍有可能的數量。
從武器角度來講,雙方的飛機水平差不多,個體對比上談不上誰有絕對優勢,中國在航電和導彈上略強,畢竟開發晚,有後發優勢。但雙方可以投入的數量是差距巨大的,中國不需要兩麵作戰,有四倍的優勢。關於武器開發,少說什麽中國芯片不行的外行話。武器上使用的芯片從來都是老式但穩定的,比如美國F16是用四個8086的CPU實現計算和控製,而不是一片更先進的芯片,就是因為第一成本低,第二足夠用,第三穩定。
最近殲20與F35在南海的相遇讓美軍太平洋司令作證說發現不了殲20,因為雷達係統太老了。這有可能是爭軍費的說辭,但也可能是事實,因為美軍從來認為自己必然擁有空優。中國有可以發現隱形飛機的雷達,美國還沒有,因為過去沒需求。
最大的差距是導彈,中國目前已經全麵裝備軍隊的有東風21D,26,和17,三種都是可以打航母,也都是超高音速武器。21D的攻擊速度是八倍音速,略低於這次俄國使用的匕首導彈,而東風26已經取代了21D,不僅射程大大增加,達到4000公裏,更是入大氣後的速度是18倍音速(至少這是目前公開的指標),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導彈。東風17射程短,2000公裏,與21D差別不大,但速度是10倍音速,與匕首一樣,最大的看點是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和可變軌導彈。
這三種導彈僅從速度上講目前沒人能攔截,因為沒有防禦導彈能達到那麽快的速度。而東風17的可變軌更是讓如今的整個反導係統從理論上就沒意義。
中國大概兩年前專門對南海做了一次demo,從江蘇和甘肅兩地,發射了東風21D和26各一枚,異地異時發射,同時在南海擊中移動的靶船,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證明航母殺手的存在和可行性。
超高速導彈這東西不僅僅是無法攔截,更重要的是僅憑巨大的速度產生的衝力,就能導致比一般導彈大很多倍的損失,尤其是船艦。
其實不難看出中國有挑起軍備競賽的意圖,畢竟對於中美兩國來講,武器都是自製的,而用中國用人民幣開發武器是遠比美國用美元開發武器便宜很多,成型後的列裝當然也是便宜很多,因此如果中美開始軍備競賽,美國就處於不利的位置,成為冷戰時期蘇聯的那種地位,最終會被拖垮。
而如果不競賽,對於美軍這種沒有比對方更先進武器就不能打仗的模式,那就是致命的。目前為止,美國在超高速導彈方麵還是在實驗階段,也都失敗了,其實這種武器的概念是美軍首先提出的,隻不過從來沒成功過,中間放棄了,直到中國開發成功並且列裝,美國又開始了實驗開發。
從經濟規模上講,按照可比價格中國經濟在2014年就超過了美國,因此在不考慮匯率概念前提下,中國2000億美元的軍費其實可能比美國的7700億美元更具有效率,因為人員工資消耗相對小很多,開發資源成本也小很多,等於可以用在武器上的錢相對多。
在一個有製約,而不是隻有帝國的世界裏,和平的機會要更多,哪怕在帝國衰落階段會有一陣子的混亂。美國因為如今根本無法在國內議題上達成一致,甚至妥協,因此政府把目光轉向國際問題就是難免的,甚至可以製造國際議題來轉移國內矛盾,比如宣布加速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
這是所謂wag the dog的概念(比如當年科索沃戰爭),這就增加了世界不穩定因素,和推動美國更迅速走向崩潰,甚至不如英國(丘吉爾在二戰後立即要求發起對蘇聯的戰爭,因為美國有蛋蛋,蘇聯沒有。好在被美國拒絕,英國國內也立即把他選下去了。如果真的發生,現在的英國可能都不存在了。一個故事是當49年蘇聯原子彈試驗成功後,蘇聯的有關科學家說從此蘇聯的安全有保證了,而美國的科學家說世界的和平有保證了,帝國對世界的危害熟悉曆史的人是不難理解的)。
如果說川普是個把國家事務看作是工程合同,隻重視短期效應的商人概念,拜登是缺乏主見,耳根子太軟做不了決定的概念。都是沒有vision的性質,這一代人早就應該退出曆史舞台了。
也就是說,F35從航母上起飛是飛不到中國沿海的,除非是不打算飛回去。
而中國同等的隱形飛機殲20的作戰半徑是2000公裏,遠遠大於F35,而不是什麽50公裏的概念。
而且中國基於蘇35而發展起來的殲16,目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非隱形飛機(更好的雷達和控製係統,更好的導彈係統),作戰半徑是2600公裏。
這就是為什麽美國海軍放棄了F35的訂貨,而是改用老的F18,雖然不是隱形飛機,但畢竟航程大。
而且F35畢竟是單發,是廉價飛機的概念,盡管價格已經與買不起的F22一樣了。
單純從武器的角度講,如今的美軍是無法與中國軍隊比的,可以比的是運輸機的數量。美軍因為曆史上一直有空優,因此不注意發展導彈係統。如今不再具有空優了,而且導彈的發展水平遠遠超過了飛機的發展,這是北約不敢介入烏克蘭戰爭的原因之一,因為盡管北約的軍費是俄國的十幾倍,但美國不敢把軍力全部投入歐洲,因此在軍事上並沒有絕對優勢。
否則早就像科索沃戰爭那樣直接去轟炸了,而不是打嘴炮。
看看北約的曆史,冷戰結束後卷入的戰爭遠遠多於冷戰期間,就是因為冷戰後帝國形成了,戰爭就是必然的。而如今不敢再用戰爭的方式,表明帝國已經失去了edge。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形成是有曆史因素影響的,因此形成perception是不奇怪的,樓主這裏的文章表現出的perception是偏離如今世界的事實太遠的。還是甘地那句話,perception is truth的概念是人類思維最大的誤區,但也是最常見的現象,因此是人類需要避免的。世界是發展的,人的世界觀不能僅僅停留在曆史某一個階段,比如鄧小平時代。
美國在冷戰後客觀上是一個帝國的形態,依賴的是任何帝國的模式,軍事和貨幣(如今叫金融控製),而且冷戰後美國介入的更多的戰爭,盡管都是失敗,但也是表現了帝國的模式,就是軍事是結果最快,因此喜歡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但也是因為這種帝國模式,和美元的統治地位,美國不可避免地陷於任何帝國都會走入的危機,如今達到了臨界點。
從北約這次不敢介入烏克蘭戰爭來看,美國已經不能繼續以軍事方式解決問題。而正是因為美元的統治地位,迫使世界各國不得不通過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獲得彼此進行貿易的多餘美元,就導致美國的貿易必然是逆差貿易,不能有順差也不能有平衡,否則世界就沒有貿易。
而因此導致的虧空隻能靠發行國債來彌補,盡管這也是割羊毛的概念,但不可能永遠這樣,而這就導致美國的經濟最終會破產。
美國的曆史頂峰是2000年,之後就是一直在走下坡,未來也不可能再次起來,至少在幾代人之內不可能,這是人類社會反複證明了的規律。
鄧小平時代的美國與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一回事,鄧時代的中國與今天的中國也不是一回事了。2000年的時候,全世界70%的國家把美國作為第一貿易對象,包括中國。2020年以後全世界70%的國家把中國作為第一貿易對象,包括美國,而美國是中國第三貿易對象。
也就是全世界如今對中國的需要遠遠超過對美國的需要。在西太平洋軍事上,美國對中國,一流艦艇是1:2,一流戰機是1:4,美國處於下風,唯一占優勢的是航母,而中國在導彈上占有絕對優勢,美國連中程導彈都沒有,更沒有極音速導彈和變軌導彈,因此軍事上在西太平洋已經無法威脅中國。美元仍舊具有優勢,而且還會持續十幾年以上時間,但在減弱是明顯的,如今美元的經濟基礎沙特石油沒有了,因為這次烏克蘭戰爭。
總之,如今的中美已經不是鄧小平時代的中美,更不是毛澤東與尼克鬆時代的中美了。看看如今因為中國疫情加重而導致港口關閉,美國馬上就指責中國破壞了生產鏈,因為美國汽車的70%的零件來自中國,更不用說生活用品。
但假如中國主動脫鉤呢?想過嗎?美國人的傲慢思維認為中國離開了美國不行,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麽在乎中國的清零政策導致港口受影響?脫鉤不行嗎?
看看英國作為帝國的沒落就知道了,美國也會是類似的概念,其實任何帝國都是類似的概念,比如英國目前還有什麽?
英國的主要經濟是所謂四大支柱,金融,地產,旅遊,和教育,有趣的是這四項幾乎也是美國目前主要依賴的,當然美國還有高科技出口,大家都不再把製造業作為經濟支柱,因為沒有競爭性。
那麽看看英國的這幾項是依賴什麽?
倫敦證券市場是世界第二大,目前是實現了與上海證券的通道,上海倫敦客觀上等於一體,或者說倫敦證券等於依賴中國股市。
地產,主要就是倫敦周邊,英國其他地方都是rundown的概念,這也是英國人抱怨的。但倫敦地產主要是俄國的錢在支撐,不是英國的,也不是其他國家的。
旅遊和教育大量依賴外來人口,如今誰在世界上到處旅遊和申請英國大學?不再是日本人了。
而這就是美國在不久後的未來,如今高盛等已經開始把華爾街搬到上海,拜登延續川普的政策使得中概股不能在美國上市,這就逼著美國資本去上海或者香港,這是華爾街去上海的原因。
美國還有高科技,控製著世界很多專利,但高科技的作用不是產生終極產品,而是個中間產品,自己是無法完成生產循環的,如今世界上幾乎不論什麽產品的生產循環的完成是在中國,而不是像上個世紀那樣是在美國。
這種情況下,誰依賴誰?
如今的美國社會主體還是boomer一代或者前後年齡段的人,這批人從一出生,至少在世界觀形成階段就是富裕,生活輕鬆,形成美國天下第一的心態,鄧小平時代的中國人當然也是同樣的看法。
但世界不是永遠停留在鄧小平時代,美國嬰兒潮一代人有四分之一沒有準備退休金,但如今一半以上的人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美國退休基金在十幾年前就去中國投資來維持,聯邦退休基金因為川普的幹預停止了去中國投資人民幣股的過程,但選擇去中國投資人民幣,而不是其他國家,是有原因的,你是無法長期控製資本走向的。
因此,如今還把美國看作是如何無敵的,完全就是ignorance的性質。而美國人如果不認識這點,結局甚至可能還不如英國人,而是更像滿清的八旗子弟。
有人愛吃包子, 有人偏愛牛排. 誰也別小看誰, 都餓不死.
https://weibo.com/7454177482/Ll8dE7wfL#comment
應該拋棄共產主義和獨裁!
現在的中共就是是“蘇維埃共和國”的延續,共產黨要與熊共舞不難理解!
“與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了” -- 這句話非常的睿智, 非常的正向。
“與美國對抗就是死路一條” -- 這句話非常的文革, 的吧? 套用城裏不少人的邏輯, 就是這一句話就映射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劣根性, 不管他是否身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