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2025 (7)
因為平權法案在美國給予非洲裔和拉丁裔巨大的優待,以此衍生出很多人生的離奇故事,諸如法裔美國白人男孩到處打聽,因為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者祖父的存在是否可以使自己夠格成為非洲裔美國人?或者皮膚稍黑的印度人更改名字後稱自己是黑人申請到醫學院。這是達爾文適者生存原則在大學申請中的一個具體體現,關健的考慮成分是皮膚裏的黑色素蛋白的含量。
另一個可以受到照顧的是學生為家庭裏的第一位大學生,這個我是支持的,因為他們擁有的機會是父母都是耶魯畢業生的家庭無法比擬的,如果他們擁有接近的水準可以考慮稍微的照顧。
留美第一代的老中特別倒黴,皮膚比白人深,但是進名牌大學比白人還難。這裏有個369原則,為我根據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的研究專著總結出來的。那就是如果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的表現相似,亞裔進入美國名牌大學的困難程度是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的3倍、6倍和9倍以上。絕大多數的老中沒有大學文憑根本來不了美國,在我輔導的學生中隻有很少數的學生的父母是沒有讀過大學的。麵對那些父母是清華北大的學生,我隻有讓他們擺脫任何幻想,必須迎難而上,因為他們的基因太“優越“了。我還真能看出不少清華與北大家長的區別,以前可以從雨衣知道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學生的不同,我從問話方式就很容易區別清華與北大老爸。我以前說過,清華老爸會拿起筆記本記細節,北大父親則喜歡談大框架。
聖路易斯的這位名為Mackenzie Fierceton的白人女孩最近成了熱點新聞,她就像是我們的鄰家女孩,但是她靠第一代大學生的身份讀了常春藤名校UPenn(賓大)。這個經曆還不夠勵誌,因為她曾經受到母親的虐待使她在領養機構裏度過了部分的青少年時光。她從賓大順利本科畢業,還有可能得到賓大的碩士學位,她將人生的職業追求定在社區服務領域。賓大支持他申請牛津的羅德學者,這是競爭十分激烈的項目,因為2300人申請,隻有32位當選,她便是其中的一員。這消息確實令人激動,甚至賓大的女校長都發表談話祝賀她,認為她是從逆境中成長的榜樣。
正當她風光得意時卻東窗事發,有人匿名揭發她的人生故事有假。她其實在富裕的放射科醫生家庭長大,讀的是聖路易斯郊區的私立學校,每年學費是三萬美元,為我們的孩子都讀不起的學校。賓大急了,校方找她談話問她父母是誰?你的母親是否上過大學?她什麽時候肋骨骨折過?她的臉傷是怎麽回事?因為她稱單親母親將她推下樓梯導致她受傷和被送去寄養家庭。
其實不僅她母親是醫生,她的祖父就是大學畢業生,她富有到可以享受騎馬等中上流社會的生活。賓大確認她申請表中很多陳述都不是事實後,決定取消她的碩士學位,並且致函給英國牛津建議他們收回給她的羅德學者獎學金。牛津經過自己的調查後也得到相似的結論,便給她機會讓她自己退出羅德計劃,她選擇了自己放棄獎學金。但她確實有性格選擇主動出擊,起訴賓大毀了她的名譽。賓大誓言法庭上見,校方還抱怨賓大給了她這麽多機會,她卻起訴母校。
其實我完全不同情賓大,一是他們對這位同學的材料不僅不去核實,連基本邏輯推斷都沒有。她的成績單完全是來自聖路易斯郊區的私立學校Whitfield School,難道賓大招生官不能辨別這是聖市中上流社會的人士送孩子讀的學校?該學生起訴母親虐待的案子發生在高三至畢業班的那年,短暫的領養中心經曆也不能成為孤兒或第一代大學生的證據,賓大招辦隻要勤快些就應該知道裏麵有水份。另外,賓大是玩政治正確玩過了頭,為了所謂的平權不知犧牲了多少優秀學生的機會。
該學生與賓大的官司還真有不少看點,學生的口氣仍然很強硬,並且她的賓大學士學位仍然保留著。這種情況以前發生在耶魯時,曾經導致校方不僅開除學生,還將如果我沒記錯的印度裔學生告上了法庭,並且追回耶魯給他的財政資助的款項。該賓大學生的爭辯點將會是,她在申請時確實與母親呈分離的狀態,在那一刻屬於“與家裏擁有學士學位的成員遠離或僅有很少的關係“的賓大自己對第一代大學生的定義。
網上找來女兒與媽媽的照片,看來女兒比媽媽厲害,雖然媽媽要漂亮些。這媽媽像是我們古董房的前密蘇裏小姐,但是她是愛荷華大學醫學院畢業的,NYU受訓,密蘇裏大學本科。女兒在高中與媽媽爭吵時,從樓梯上摔了幾個台階,媽媽說是不小心造成的,女兒則說是單親母親的虐待。養了這樣的女兒夠父母喝幾壺的,她不僅報案還去了領養中心,並且利用此事件成功申請到賓大或羅德獎學金,當然她也是接近全A的學生。她的母親當時被捕,隨後是法律程序,後來該案子被撤銷了,她從St. Luke醫院轉去Baptist醫院繼續當放射科醫生。
母親還是母親,現在麵對媒體母親隻能說:“Mackenzie is deeply loved by her mom and family. Our greatest desire is that Mackenzie chooses to live a happy, healthy, honest, and productive life, using her extraordinary gifts for the highest good.”
附錄:
我一直在家隔離,這是朋友分享的科室“華大醫院的老外們是怎樣來慶祝春節的[偷笑]”。照片一是John Atkinson 的辦公室門口,另一張是華裔Chyi-Song Hsieh實驗室外。[偷笑][強][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