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2025 (6)
MIT涉嫌凶手潘同學的成長經曆,特別適合應用“小中男挑戰綜合症“的理論來解釋。很多人問我這個理論是什麽意思,你需要先知道我提出的背景:
“這裏麵也與華裔男性在美國社會裏所遭遇的排擠有關。正是因為他們特別聰明而修養又不夠的時候,他們總覺得自己吃了虧,所以他們反擊起來也相當強烈,方法又欠妥當,讓美國社會難以接受。他們往往是自己的前半生在競爭激烈的美國辛苦建橋,但是後來又控製不住自己的行為,直接的後果是拚命地炸橋。
華裔傑出女性在美國的境遇遠不是這樣的,她們受歡迎得多。在生物學上,承載基因和播種基因的個體所麵對的進化壓力是不同的,後者往往會被看成是入侵者,特別是在異族為主體的社會裏。這是我觀察到的傑出華裔男性精英的普遍挑戰,他們幾乎都是名校畢業,非常聰明又十分刻苦,但是他們的有些行為有礙於他們走得更遠。可以上升到社會人才學的理論高度,所以我想稱這種現象為:“小中男挑戰綜合症””。
讓我進一步把“小中男挑戰綜合症”的理論說清楚,這裏必須說明小中男這詞是昵稱,在美國華裔的談話語境中經常出現。你如果稱我和兒子為小中男,我都不會覺得冒犯。
這是一個綜合症,學過醫的人都知道綜合症涉及全身多個係統的表現,我們可以將此應用到社會觀察。這個綜合症指小中男與周圍外族占絕大多數的社會的相互作用,以及隨之而來的後果。當然擁有個體的差異性,他們的表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因為我在美國一流學術界觀察到很多極其聰明的小中男,所以我偏重於將來自他們的這個理論也應用到去解釋他們,普通小中男也應該適用。
在社會尤其是家庭的傾力栽培下,小中男在評價人生早期成就的量化指標上超群,數學或科學奧賽的成績亮麗,琴棋書畫皆佳,運動方麵則往往不足。美國是個相對公平的社會,你如果足夠聰明,大家認為你能夠為大學贏得榮譽,或者為公司賺到錢,你在人生的早期生涯都能夠得到名牌大學的教授或公司主管的職位。
隨之進入“小中男挑戰綜合症”中的“挑戰”,這裏歸根到底是他們始終認為自己吃了虧。可以體現在二個方麵,一個就是對自己手下的人非常刻薄,認為我付你工資,你就必須努力幹活,有時逼迫人到了極限。他們喜歡斤斤計較,相對自私,不太願意分享功勞。對自己的上司則是經常抱怨,在工資或其他資源方麵認為對自己不公平,提出一些讓主任或校長無法接受的條件。總之他們認為自己吃虧,最後他們出擊的結果是前半輩子辛苦建橋,後麵則是迅速炸橋。
這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小中男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缺乏了對孩子們關愛社會和願意做出犧牲的品格的培養。美國人重視這點不是為了裝點櫥窗或供申請大學用的,作為團隊美國人工作起來那麽有效是有社會基礎的。美國疫苗製備得好而快,軍隊出征所向披靡,都與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們的團隊精神有關,這就是我為什麽十分鼓勵小中男參加球隊運動的原因。
狹義相對論簡單些,為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難些, 他拖著1915年才發表。我們也可以將小中男挑戰綜合症做些廣義的解讀,這“挑戰“二字是需要才華和本事的,小中男在美國也明白自己不能隨便挑戰,不然就變成破壞性的了。小中男挑戰不行後就是“放棄”,這裏有二個常見的放棄途經:一個就是選擇回國;另一個就是將所有精力或寄托全放在孩子們的身上。
絕大多數的海歸基本上與什麽愛國主義沒有什麽關係,都是在美國達不到他們的人生目標才回國的。高的從不能在美國當係主任,中間的是自己的研究經費已經斷裂,年輕的看見美國教授的水準與辛苦,他們在國內機會多時便決定回國了。有些人對在美國的求學經曆充滿感激,個別人則背棄了中國人的謙卑傳統,變成了“挑戰”美國的旗手。我常說這些人在中國的很多東西,都是因為他們在美國的求學或工作的經曆而獲得的,他們可以批評美國,但是變成反美鬥士就太不應該了。
另一個小中男放棄“挑戰”的現象,就是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孩子們身上,造成過度地教育後代。美國華裔見什麽能夠使孩子讀耶魯或MIT就讓他們主攻什麽,他們是在美國職場失意的清華人或北大人,但是孩子們的數學與科學問題對他們是小菜。這幫小中男父親可以把很多美國人設計的東西玩殘的程度,以前打進數學USAMO的學生幾乎100%被MIT錄取,現在裏麵老中的孩子太多了,隻有70%能讀MIT。以前美國有西門子科學獎,後來發現太多華裔學生的研究項目是在家長或家長朋友的實驗室完成的,所以弄得別人隻有完全取消這項科學競賽。
小中男放棄挑戰後的人生完全可以相當豐富,可以周遊世界、擁有更多業餘愛好、甚麽開辟第二職業,但是我不讚成他們把挑戰的精力轉移到孩子們的身上,那將會是悲劇的循環。
看看小中男麵對的壓力,附錄:文學城網友分享的男孩與女孩在美國數學競賽中的比例:
“以前孩子參加過的比賽,知道一些數據。
2010 AMC 8 (USA)
Female: 56952, 高分(21+) 349
Male: 63541, 高分(21+) 1313
男生女生參賽人數大致相當,但高分比例 Female:Male = 1: 3.8
2013 AIME Qualifiers (USA)
Female: 855
Male: 3826
Female:Male = 1: 4.5
2013 USAMO Qualifiers (USA & Canada)
Female: 19
Male: 245
Female:Male = 1:12.9
初中AMC 8 高分,高中AIME qualifiers 男女比例基本穩定 Female:Male is about 1:4
但更高端的USAMO, 男女比例大幅上升到 Female:Male = 1:12.9”
非常肯定你的這句話,看來你因該不是一個“用槍逼來美國”的“帶有文革氣息的膽小鬼”!
不過我還是想問清楚一個問題,有小中男綜合症的那些,你覺得到底有多少成分是美國社會總體性的歧視造成,還有多少成分是出在自我或家庭問題?
根本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小中男綜合症,有百分之幾是係統化歧視的錯?有百分之幾是小中男自己的問題?請留意我在說一個整體現象,你用個別案例去貶低廣大的所有小中男,我認為不太合適!
------------------------------------------------------------------------
1, 你說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對小中男有整體的係統性的歧視”, 請舉證? 你,一個中國人,不呆在自己國家跑到別的國家, 還要指責別人對你不公? 誰用槍逼你來美國了? 你自己選擇來美國又帶著胎裏病來還怪別人? 奇怪了!
2,我什麽時候貶低所有歸小中男?我隻是覺得有小中男綜合症的那些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況且有小中男綜合症的隻是一小部分而已, 大部分小中男還是陽光向上的!
3.你不僅僅是一個膽小鬼,還是一個帶著文革習氣的膽小鬼。 把別人說的斷章取義,挑動仇狠。 你這樣的人無法融入美國確實不意外!
白人和黑人都是這麽想的。很多時候你和他不一樣,他就覺的他的才是對的,好的。你和他不一樣就低他一等。這就是歧視。就說中國人說話大聲。這個有什麽錯?歐洲人認為說話大聲不好,那是他們的標準。中國人沒覺得說話大聲有問題,那是我們的文化。為什麽中國人就應該照著歐洲人的標準行事?一方麵是老外歧視,一方麵是有些老中自卑,奴性,自甘下賤。一舉一動都力求符合洋人的標準。自己先就看不起自己。
追求自己喜愛的職業,做得出色,自然出類拔萃,會得到社會的認同。
討論問題要就事論事,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能讓你的論點更有說服力嗎?
另外,留言請文明用語。我們中國人想改變被歧視的命運,首先要自己行的正,你同意嗎?
你根本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小中男綜合症,有百分之幾是係統化歧視的錯?有百分之幾是小中男自己的問題?請留意我在說一個整體現象,你用個別案例去貶低廣大的所有小中男,我認為不太合適!
嘎德 2021-02-20 17:27:19 回複 悄悄話 小中男綜合症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對小中男有整體的係統性的歧視,譬如藤校對小中男”性格”打分故意壓低,就是明目張膽的歧視行為,任何解釋都是空洞的,歧視就是歧視,而且這種歧視行為還得到了部分華人的辯護,媒體也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即便有“整體的係統性的歧視”,難道就可以殺人了?
一個中國人槍殺了一個美籍華人,你歸罪於所謂“整體的係統性的歧視”? 難道不是所謂的“都是別人的錯”嗎?
看起來你就是一個膽小鬼, 生活上有些不如意就歸咎於什麽歧視啊什麽的。
再舉個栗子,Biden的新政府裏有幾個小中男,是零個!有幾個中國人不滿意了?至少我沒有看到任何大量的抱怨。這個現象正常嗎?我認為及其不正常!
--------- 我早就抱怨了!譬如‘Andrew Yang'在競選總統時表現還是不錯的,個人和家庭的背景都很好,敗燈就好象根本沒看見這麽個人似的,可是別的參加競選的一個男的(好象還是個gay)就給了職位。
那你倒是說說看,有百分之幾是係統化歧視的錯?有百分之幾是小中男自己的問題?
"認為她們受到額外的優待" Is it not true?
"實他們隻要把中國女性在世界女性中的優秀程度與中國男性在世界男性中的排名比一下" The competition in the job market is not like the sport where each gender has its own league.
"都是別人的錯"?
有些華人會辯護說是因為中國人對從政不熱心,但有沒有人想過不熱心是有原因的嗎?小中男去競選政府職位試試看,保證你好比其他種族難,難道這和社會對小中男的總體歧視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