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在美國大學錄取時,因為存在根據種族背景的不同而對申請人的區別對待,人們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政策的漏洞,為自己謀取機會,也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選擇機製的生動體現。比方說,美國白人的申請學生在網上詢問,自己在阿爾及利亞殖民過的法國裔祖父能否使他夠格填非洲裔,這是具有喜劇效果的非玩笑話。還有擁有白人或黑人父親的華裔混血學生,靠不填亞裔身份而入讀哈佛。今年我們看到的是美國大學申請的填表政策可以對中國人種再細分,如果出現需要提供基因鑒定的政策,華大基因公司又將擁有一個財源滾滾的商機。
美國平權法案的政策對那些能夠被劃為社會學上的少數種族具有巨大的申請紅利,主要是對非洲裔、西班牙裔或印第安裔。美國這樣做的重要原因是為了還英國裔或愛爾蘭裔所欠下的奴隸債,因為他們與非洲的奴隸主們串通將西非的黑人奴隸送到了美國,雖然麻省理工大學講座教授的著作告訴我們,在北美的非洲奴隸比西班牙人販賣到南美的奴隸的境況要好得多。美國這還奴隸債的努力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現在還沒有任何結束的跡象。美國白人在高等法院對平權法案的逆向歧視挑戰過三次,高院法官Sandra O’Connor在2003年密西根判案中給了一個25年的限期,也就是說,隨著美國種族進一步的和解,美國對少數族群照顧的平權法案應該在2028年結束。
在人種區別對待的政策下,最劃不來的是亞裔,亞裔遭遇最深的政策性逆向種族歧視,這結論是有研究數據支持的。比方說,普林斯頓講座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白人被哈佛或耶魯等名牌錄取的容易程度是亞裔的三倍,拉丁裔是亞裔的六倍,非洲裔是亞裔的十五倍以上。現在美國名校對標準考試成績要求的降低,更使亞裔申請人雪上加霜。
前段時間美國亞裔社區討論得相當激烈的亞裔種族細分,在今年我們填普通申請表的時候已經來臨。這裏很大的目的就是讓你填亞裔的時候不能夠籠統地填,因為亞裔本身具有相當的多樣性,作為亞裔最大團體的華裔在某種程度上占據了其他亞裔的名額。關於亞裔細分是如何在美國大學普通申請表中體現的,大家可以看我放在文中的截圖。
如果你是亞裔,你在普通申請表中應該選“Asian”,然後出現細表讓你選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巴基斯坦、菲律賓和越南,這就是亞裔細分。聰明的家長發現在這些選項的下麵還有項是“other East Asia”(“其他東亞地區”),讓你點開後自由表述,我的理解是你可以填:滿族、蒙古族、哈薩克、高山族、維吾爾族以及他們之間的混血。在現在追求多樣化的大環境裏,這樣填肯定會比填漢族擁有優勢。美國以前歧視非洲裔時有個“一滴血”原則,也就是擁有一滴黑人的血就會被劃歸為奴隸。現在反了,任何一滴非漢人的血都有可能獲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選擇優勢。以此類推,表中也出現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種族細分。
華裔在反對亞裔細分時的重大爭辯點是為什麽黑人或白人不細分?這個抗爭的理由可能被采納了,因為今年的普通申請表對黑人、白人、西班牙和印第安裔都有細分的要求,所以是在某種程度上尋求一種平衡。黑人細分為:美國非洲裔,也就是俗稱的奴隸們的後代;非洲裔以及加勒比海的黑人。像尼日尼亞的非洲移民是相當重教育的群體,但是他們的後代奪去了美國奴隸後代的名額。哈佛教授的研究發現,哈佛以往受平權優待的黑人的絕大部份是非洲移民而非美國奴隸的後代。這雖然鼓勵了黑人中的優秀群體,但是失去了平權法案的初衷。
白人則被細分成歐洲裔和中東後裔。以前從阿富汗到北非的後裔在美國都統一填白人,現在不行了。申請表中也有位置讓你填宗教信仰,照理這屬於私人空間不應該問的。
美國印第安人則需要寫明布落的名稱,像牛奶一樣白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Elizabeth Warren不合格稱少數族群,即使她填出那測出的1/64或1/1024的印第安裔基因。夏威夷和太平洋島嶼也被細分成關島,夏威夷,薩摩亞群島(Samoa)。美國大學確實在努力辦成種族的聯合國。
表格裏也出現了西班牙裔(Hispanic)的細分,他們應該是相當混血的群體,絕對的人種馬賽克,雖然阿根廷比美國還白,在普通申請表中給出學生來源地的選擇:中美洲、古巴、墨西哥、南美、波多黎各和西班牙。我長期將Hispanic和Latino都理解為拉丁裔,既然表格中在Hispanic這項裏還細分出西班牙,那麽Hispanic翻譯成拉丁裔則有些不妥,隻能統稱為西班牙裔。Hispanic的字典含義就是與西班牙有關的或說西班牙語的人,特別指來自拉丁美洲的人。如果耶魯瘋狂左派要標簽誰是種族主義者,美國政府才是最大的種族主義者,他們還弄出WHITE NON-HISPANIC(非西班牙裔白人)指不屬於西班牙裔的英裔或德裔等白人,以及WHITE HISPANIC (西班牙裔白人)指西班牙或阿根廷等地的白人。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招生官讓你拿出證據來怎麽辦?社會學或人類學的描述可以,但是最準確恐怕還是基因組的測序,也許生物技術公司的主管們已經在瞄準美國大學申請的市場了。
亞裔的細分。
黑人的細分。
白人的細分。
印第安和阿拉斯加的細分。
夏威夷和太平洋群島。
西班牙或拉丁裔的細分。
這期Cell雜誌關於亞裔基因分析的封麵故事。新加坡科學家從基因水平發現,馬來人是在二萬四千多年前從中國人分枝出去的。
非洲人“奪去了美國奴隸後代的名額”?外國留學生與美國本土人在不同隊伍吧。
那麽必然出現在現實中社會弱勢難以獲得機會的現象,比如華人,可能就被社會強勢白人,或者黑人,或者西班牙裔代表了,反正大家都是American嘛。
如果認可這個邏輯,就不難理解亞裔細分的意義,東南亞裔同樣不願意自己被亞裔裏的強勢華裔占有大多數資源。
也許華裔會說如果是按照考試成績衡量,我不在乎按照大家都是American歸類,潛台詞是反正我總是考試成績高。問題是,你怎麽知道入學標準隻看考試成績,難道你作為事實上的弱勢反倒比強勢的白人群體更有權利製定規則?
這就看出反對亞裔細分觀點的悖論了,其實就是這些華裔想自己定義規則。
任何細分的目的都是要區別事實上的社會勢力的不同,而憲法規定了哪怕存在這種不同,也不能區別對待,就是說區別不是產生不同對待的理由,這樣才能保障社會弱勢的平等權利,包括事實上弱勢的華裔。
反對亞裔細分的華裔本質上是一方麵希望亞裔不要被人數多的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代表,另一方麵不在乎自己代表亞裔中相對弱勢的東南亞裔,這是雙重標準的概念,也是希望自己定義遊戲規則的概念。如果認可這種思維,那麽如何阻止客觀上的社會強勢也采取這種思維,而不是根據憲法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