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近日鋪天蓋地的祖國頌,從歌曲到舞蹈,到處都是問候祖國好,讚美祖國的成就,可以達到熱淚盈眶的程度。我相信是真的,假的也是肯定有的。
那麽祖國是什麽概念呢?祖先們生活過的地方,英文叫Motherland。大凡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美國的英文表述裏麵,幾乎沒有Motherland的說法。他們隻說Native,像他是A native son, 或者說他長在密蘇裏。但是從來不說密蘇裏是他的Motherland。延續的表達是這樣的:希望母親生我的地方好,但我長大了,就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在全球移民的世界裏,人是可以離開祖先生活過的地方的,在胸腺或骨髓裏教育好的淋巴細胞是會去別的地方完成使命的。美國人在歐洲也隻說自己是個美國人,絕不會說美國是他的祖國。
但是這又不等於說美國人不愛國,美國人從不把愛國放嘴邊說,但是美國人是我見到的最愛國的民族。他們可以出現平民母親把五個兒子送到二戰的戰場,也是一個為了保護那位母親不失去最後的兒子而犧牲幾位戰士的國家。美國還是一個作為參議員兒子的老布什和成功商人兒子的肯尼迪,全部入伍奔赴前線的國家。大家要注意一點,美國如果達到全國總動員的時刻,會出現驚人的力量,短時間造的軍艦都用不完。美國南方人特能打仗,盡出將軍。
你可以說美國比較特別,因為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讓川普總統說父係的德國或母係的蘇格蘭是祖國,他自己都不會這樣說,但是他會承認那是祖父母的來源地,並以此為自豪。當然川普父係的德國小鎮,也不歡迎他,這次我從海德堡的德國女士那裏得到了證實。
其實不說祖國是西方人貫有的文化特征,原因是他們的國土經常變更。以前的德國東部是現在波蘭的西部,我曾在瑞典和這次在西班牙看他們的地圖,像是隨時間變化而產生的土地拚圖遊戲。讓我引用我關於發現蛋白質信號肽的諾貝爾獎得主布隆柏的文章,讀了這段你可能不知道該稱他為德裔還是波蘭裔美國科學家:
“布隆柏的故鄉在Silesia的Waltersdorf, 二戰前為德國東部的區域,現在則在波蘭境內。他曾經回憶那裏近乎完美的田園生活,父親為獸醫師,媽媽照顧大家庭,經常去外祖父母的大農場過周末。Silesia當時就是德國和波蘭具有爭議的地區,希特勒當年策劃的Gliwice電台被襲的陰謀事件就發生在那裏,那場自編自導的以殺害德國自己人質為誘因的事件引發了長達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保守的估計也有五千萬人喪失,包括布隆柏的大姐。當時的Silesia位於德國東部,根據戰後的波茨坦協議,蘇聯獲得波蘭東部的的部分土地,而包括布隆柏故鄉的德國東部地區則劃歸給了波蘭,還有部分Silesia的土地則為捷克所有,剩下的留在德國。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似乎布隆柏連祖國都亡了,但是我從他的大量訪談中,見到的都是簡單的陳述,並沒有見到他對故鄉領土的國家隸屬關係的變化有任何傷感。歐洲人的國土觀點之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國界線經常變動。”
還有另一個佐證,我曾經有位在芝加哥長大的美國同事,為波蘭後裔。他曾對我說:“實話告訴你,我就是一個美國人。如果哪天新聞告訴我,波蘭從地圖上被抹去了,我沒有半點的情緒波動!”。我當時聽到這話時十分吃驚,希望自己的後代不要像這樣。但是從某種程度上,我們的這些故土概念正是我們在美國不容易發展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愛爾蘭裔美國人,好多代後還認祖宗八代的愛爾蘭的根。
當很多人問我,關於如何在美國教育後代時,我總是說:“如果你在美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而是養出一位“愛D愛人民”的後代,那是你的徹底失敗”。
你可以讓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但願如此,因為多少代後,特別是當基因混合後,這宗族概念會變得越來越淡的。然而我們後代的前途是在美國的,美國才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實質上,在美國過於強調故土,這是做父母的比較自私的一種行為,與中國過於強調孝順同理。
我在西班牙旅行時,這樣鑒定巴塞羅那,並且由此想到國家與民族:“在某種程度上,意大利的米蘭更像是歐洲城市而非意大利城市,從這點看巴塞羅那就是西班牙的米蘭。歐洲分成各小國讓文化多元十分令人欣賞,我們楚國如果不滅,保留自己的文化和建築遺產,那該有多麽好,華夏大地會更精彩。我們本身與東北人、上海人或廣西人,無論從長相到傳統都不同,何苦非要大一統呢?現在是武昌東湖區發現的有些楚文字,已經很少人能認識了,文化滅種啊。”
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建築。
其二是異族移民
西班牙在15,16世紀非常強大時,和它的歐洲鄰國也是經常開戰,和英國大小戰爭無數,鼓舞士氣的精神力量之一,就是為國家“祖國”的榮譽而戰。兩次世界大戰就不用說了,雖然國家之間有合作,有結盟,但基本是以國家為單位組織戰事。
雖然歐洲國家之間,上到王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與異國通婚,結交非常頻繁,但他們之間還是以自己是哪國人分得門清,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如此種種(其實歐洲人是非常在乎血統的)。就是在早年的奧匈帝國時代,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也是分得很清楚的,各愛自己的“祖國”,並宣誓忠於各自國家的國王/教皇
我也同意某些留言裏的觀點:“祖國”一詞被黨和政府濫用並綁架了。
猶太人因為聖經而不忘巴勒斯坦,亞美尼亞人因為土耳其大屠殺這個世界最東麵基督徒世界而不忘祖國,都是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因素,即不願意看到這種文化滅絕。
而文化是曆史的產物,了解文化就必須了解曆史。 而如果不知道曆史,也就不會有文化和祖國概念的需求。
人類一個共有的現象是希望知道自己是怎麽來的,尋根就是內容之一。因此即使是第n代移民也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希望知道自己來自什麽地方,美國的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就比英格蘭人更看重祖國的概念,因為其文化在曆史上一直受到貶低,因此就存在identity的概念。那種在世界上一直可以為所欲為的,最沒有祖國的意識,因為不論在哪裏都是代表主流文化,沒有區別。
至於波蘭,這個國家比較特殊。波蘭是17世紀避免歐洲穆斯林化的英雄,因為有著歐洲最強大的騎兵。但也因此在幾百年時間裏跋扈欺負鄰國俄國和德國,臭名昭著,二戰後成為國際棄兒,沒什麽值得自豪的。
對於西方國家來講,國家形態類似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基督教是最高權威,拉丁語是上流社會語言,教皇是皇帝,生活在哪個國家都是基督教文化,都受教會管轄,文化差異不大。我想戰國時代中國人恐怕也不是太在乎生活在哪個國家。
而西方人一旦在東方國家生活,祖國的概念就一定強化,因為不是一種文化。
的確,西方人拜上帝,但是他們逝去的祖宗先人都立碑埋葬在他們所屬的教堂的cemetery 裏,後代在世的子孫們,if possible, 每年都會去獻花紀念他們,again,西方人也敬拜祖先,與中國不同的是,這多半是每個家族的私事,而敬拜祖先在中國文化裏則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倫理高度,作了件不好的事就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 大恥辱啊
拜上帝,是西方文化的宗教淵源和精神境界,拜土地,尤其是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才是西方人真正的現實世界和物質追求,土地就是他們的祖國,母親還夠不上那個稱謂,沒看到他們的名稱好多都是以land 結尾的嗎,England, Scotland, Ireland, Netherlands, Finland ......
但是獨裁總有終結的一日,以一國為局域網的管理方式是長不了的。富裕起來的人民在教育水平上升的情況下一定會有正當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像現在因為物質富足就不介意被圈養。我看好中國人民。
有文化的人,不可能不受故土文化影響。美國曆史尚淺,還沒能培養出厚重的故土文化。
中國以前也是各個朝代的沒有特別強調祖國的概念。祖國也是中國非常近代, 20世紀才有的概念,不過現在被黨利用了很多,無限放大。也算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了。
隻不過博主大多時間生活在美國,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在美國出生的移民後代,傳統上是忠於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的,這一觀念在許多文學著作中都有明顯的體現。本人正在寫的美利堅新英格蘭故事係列,馬上就要談到這一點,即美國的愛國主義。(現在工作忙起來沒時間寫了)
同意二樓所說關於中國的愛國意識的現狀,曆史沒有對錯,希望海外華人予以尊重,在提出不同意見時不必高舉“批判”的大旗,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亦是如此,首先學會尊重和欣賞,再指出與西方的不同或不足,盲目批評傳統文化讓人聞到文革的氣息
它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是現實。我也覺得這是海外華人永遠不把自己當本地人的很大一個原因。自私一點考慮,淡化祖國意識,徹底融入,才能使華人後代地位上升。
肖邦是波蘭人,臨死時說把我的心髒埋在我的祖國波蘭。年少時學音樂隱約記得這麽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