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三年"自然災害"到底餓死了多少人?

(2013-05-03 20:39:37) 下一個


一位喜歡曆史的美國朋友經常向我提起毛澤東的錯誤政策直接導致了,三千萬左右的中國人在三年"自然災害"中非正常性死亡。他進一步認定僅從政治人物導致所領導國家的公民死亡人數的角度看毛澤東超過了斯大林的可怕程度。我認同大躍進等政策性失敗應為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的結果負主要的責任,但是到底餓死了多少人我們則一直沒有確鑿的證據,雖然我曾與這位美國博士激辯過。他出示的最有說服力的材料是依據中國那三年的人口增長停止甚至降低,然後根據正常的人口增長曲線計算出來的非正常性的死亡人數,正如上圖表示的未經核實的
195919601961年的中國人口數量。當時沒有計劃生育,戰爭或大規模的流行病,人口不增或反降的最大可能就是餓死等非自然死亡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細看下麵評論影片的一段(從0515705923),那些描寫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人的場景確實令人觸目驚心。這些出自中科院院士等知識分子之口的描述還是指的發達大城巿的狀況,農村的情況不用想像應該更為恐怖。我也從此片第一次得知餓死幾千萬的證據同樣可能來自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請看截圖和此片05737的位置),相關結果還寫成了學術著作在香港發表,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曹樹基教授(現上海交大教授)在他的"大饑荒:1959-1961的中國人口"一書中指出的非正常性死亡人數為3245.8萬。如果此數據靠譜,按中國在六零年的大約六億七千萬的人口總數計算,那些年每一百中國人中就有四至五人以非正常性的方式死亡,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2)
評論
atraveller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是懦夫無腦,不敢直麵真正的曆史和事實.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wei的評論:
謝謝詳盡分析,很給力!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對待曆史真相,gcd從來都是最害怕的。他們篡改曆史材料,在教科書裏麵塞滿謊言。我們都是謊言教育出來的。他們為什麽不敢告訴人民真相?就是因為裏麵有太多見不得人的東西,見光就死。就是這三年究竟餓死多少人這麽個數據,就是不敢讓老百姓知道。寧可讓你去猜,寧可讓所謂的反華勢力去誇大。這不是很奇怪嗎?對於這三千萬餓殍,皇帝不急太監急,看金筆先生急得!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你們仔細研究美國科爾等教授研究中的重大問題,完全可以發表一篇很好的研究性文章,不但得名,而且gcd一定會給你很好的待遇,去中國國外到處演講。比你賺個五毛一塊的不是強得多嗎?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典型的文過飾非。何止有“人為的因素”,根本就是人禍,天災年年有,那三年並沒有特別大的災害。人禍很清楚:免費送給毛的亞非拉和東歐小兄弟,目的是為了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奪蘇聯的權,毛接替斯大林當黑老大;二是爭所謂的“硬氣”,不接受蘇修美帝的幫助,打腫臉充胖子,要馬上還蘇聯的賬(為了保衛邪惡的金家政權進行韓戰而欠蘇聯老毛子的賬),並且掩飾在中國發生餓殍遍野人相食的慘劇。三是以李先念為首的官員認為農民隱瞞產量,他們相信廣大黨員幹部放衛星的數據,就把農民的存糧全部收走,而且地方官不準農民逃荒討口(其時地方從下到上放衛星,謊報收成,甚至提出土地不要全部耕種),密植等活動也導致大減產。四是六零年各地給毛大修行宮,浪費極大。第五是所謂深挖洞廣積糧,基本上糧庫不放糧賑災。以上幾條,隨便哪一條如果改善,用於解決農民吃飯問題,也不至於造成那麽多人餓死,全國幾乎家家挨餓的局麵。金筆,當時你家在城市還是農村,家裏人挨餓沒有?據說毛澤東的女兒都挨餓了。即使你沒有看到餓死人的情況,難道你能夠否認人人挨餓嗎?城裏人,領導幹部都挨餓,農村難道不可能更厲害嗎?尤其在極左極惡的那些大躍進的農村,沒有大量餓死人嗎?當了國家領導人的那個西安的教授研究死了一千多萬,難道他敢誇大嗎?gcd的官員裏麵有誇大負麵影響的嗎?縮小負麵影響誇大正麵作用的官員遍地都是,誇大負麵影響的能夠加官進爵嗎?這些都是常識,稍微有一點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明白。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博主,你那個洋人靠不住,我已經找到證據了,過兩天寫完了發個連接給你。。。

我不否認那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災難中有人為因素),有較常年更多餓死的民眾。可是,增加N千萬?那是無恥之徒的造謠。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看客本來是看證據的,沒興趣繼續陪你們侃你們的三千萬理論啦,因為看客每次指出其漏洞實際上就是幫你們完善其漏洞,罪過罪過。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wei的評論:
你見誰都罵,你媽教你的?你確實不了解當時的情況,三千萬理論剛出籠時,是以河南一省為目標的,不說整個村死就完不成指標,後來無法自圓其說才開始扯上四川。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芽梅之徒:
你是職業化,當然是不會情緒化的了。否則為何看客問你證據,你卻蓄意把話題轉到祖父母、測血清、玩網名遊戲、大躍進、學過數學、等等這些事情上幹什麽?說你顧左右而言它戳到你的痛處了吧,隻好使出最後一招,誣蔑看客說髒話。無能啊無能!
wirewire 回複 悄悄話 還有四川的李井泉。據說四川的自然災害本來沒有那麽厲害。他卻把糧食拿出來支援,害得四川死了好多人。老一輩的四川人大都不喜歡他。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我父親講的。那時候他在大學念書,自然災害後期,情況有些好轉。我奶奶去學校看他,帶他去下館子。他們在桌上吃雞,就有乞丐在桌子下麵撿骨頭吃。你看文革前,當時的民風多好。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逗蟋蟀的評論:
很多文章也考慮過相應的低生育問題,還有數據,你可找到相關材料閱讀。
逗蟋蟀 回複 悄悄話 當經濟不好,生活困難時期,人們也會有意識的降低生育率,這在統計數字上也會表現出來吧。
hawei 回複 悄悄話 糾錯:整個村全部餓死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laideng的評論:罵人是不對的,你媽沒有教你嗎?你確實不了解當時的情況,確實有整個村豈不餓死,四川成都溫江金堂都死了幾十萬上百萬。有本書專門講四川和重慶的情況,作者是當時的重慶市秘書長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laideng的評論:
熙來同誌,你是情緒化反應還是沒學過數學,三千萬所謂理論與我毫無關係,即使三千萬成立也是僅4.4%, 放在一家人裏會是多少? 怎麽來得"全家,全村,全鄉,全鎮,全縣的餓死",你一方麵教訓我說話要嚴謹,與你解釋你就說如不著邊際的話。請注意,說髒話會導致刪帖的。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無恥之尤,按你三千萬的理論,你的祖父母若因饑餓去世,你家其它人也會前心貼後背,手無縛雞之力,想逃荒都邁不動腳,十之有九也因饑餓去世,別的人家更是全家、全村、全鄉、全鎮、全縣的餓死,否則你怎樣湊足那死三千萬人的指標?如此理論,你去找誰來安葬你的祖父,有誰還活著有口氣來安葬你呢?你不要顧左右而言它,感緊去堵你的理論漏洞吧。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wei的評論:
回複hawei的評論:
孫經先似乎現在已從徐州師大這一破校轉到山東大學當教授了,看來用400萬挑戰下麵的數據還真有效:

美國人口協會主席普林斯頓教授科爾(Coale):2600萬。普大做研究之紮實舉世尊敬。

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成瑞:2158萬。李成瑞因曾是李先念秘書還被列為左派。

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所長卡諾(G.Calot):2850.9萬,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蔣正華教授經過反複研究,估算1958至1963年建國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1697萬)。此數字後被官方采納。

新華社楊繼繩擁有三十年記者生涯,筆錄千頁寫出長筆調查:3600萬。

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曹樹基教授(現上海交大教授):非正常性死亡人數為3245.8萬。

薄一波:1960年一年中餓死1000萬。

"huahualan 評論於:2013-05-07 14:47:33 [回複評論]
一個最強有力的證據是當時的國家計委主任薄一波晚年寫的書《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裏麵給出的數據,證明1960 年一年中餓死1000萬人。他還在書中寫了“作為共產黨員,我們愧對人民”這樣的懺悔詞。
河南是餓死人最多的省份之一。當年的省委書記吳芝圃在文革結束後的一次省委幹部會上向大家鞠躬道歉,說“我對河南人民犯了罪”。"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laideng的評論:
熙來同誌,你的祖父母若因饑餓去世,你家會悼念後安葬他們了,不會把他們葬在萬人坑還拍照是不是? 這就是和平時期與42年饑荒的不同, 死因也不會填餓死,不然怎能體現大躍進超英趕美的成就?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解放前那麽多餓死的人,有麽多照片為證,用不著測血清。你已經從玩文字遊戲進一步墮落到玩網名遊戲,說明黔驢技窮啦。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laideng的評論:
你很會玩文字遊戲,我前麵已說過你們所要的數據是測死者血清裏的蛋白含量證明是低蛋白血症才能判斷是餓死的,所以你永遠在這裏找不到證據。薄一波和前河南省委書記都承認並懺悔,我早覺得這裏的一些人可能比政治局委員都左傾,看你ID叫鄧熙來頗有創意啊!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回複進一步證實,金筆先生說你沒有證據是完全正確的。你放的這些視頻不過是“是談死的場景”,而不是你原來說的“餓死人的場景”,謝寫澄清。希望你以後行文用字要嚴謹,免得我們來看證據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且還有上當受騙的感覺,更難相信三千萬的說辭,豈不違背了你的本意嗎?
huahualan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最強有力的證據是當時的國家計委主任薄一波晚年寫的書《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裏麵給出的數據,證明1960 年一年中餓死1000萬人。他還在書中寫了“作為共產黨員,我們愧對人民”這樣的懺悔詞。
河南是餓死人最多的省份之一。當年的省委書記吳芝圃在文革結束後的一次省委幹部會上向大家鞠躬道歉,說“我對河南人民犯了罪”。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laideng的評論:
"我們那裏的農村到處都傳來死人的消息"是不是談死人的情況? 同學談中科院士快餓死的情況是不是談死的場景? 痛苦回憶男人說出都快掉淚,你怎麽說成侃侃而談? 他們均在國內有身份並能麵對鏡頭講親身經曆,本身就是中國的進步,受良心呼喚能說真言。
xilaideng 回複 悄悄話 按樓主提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細看下麵評論影片的一段(從0:51:57至0:59:23),那些描寫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人的場景確實令人觸目驚心”,我看了0:51:57至0:59:23這一段,裏麵全是某些人的侃侃而談,沒看見樓主所說的“死人的場景”。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真是愚頑不化,你以為拿一個洋人出來就可以做擋箭牌了?

任何指控都是要有證據的!沒有證據,就是在造謠。。。
hawei 回複 悄悄話 有的人高調宣稱gd最講認真二字,事實上gd最擅長的是撒謊二子。一個人得勢,其他人的功勞全部歸給得勢者;而對於失勢者,所有的罪狀都要加諸其身。舉例:粟裕的裏通外國罪,彭德懷的裏通外國罪,林彪得勢時,井岡山會師都變成了毛林會師,林彪失勢時,所有罪狀全部推倒他頭上,彷佛他從頭到腳都是壞透了。華國鋒打到四人幫,變成了鄧打倒四人幫;華國鋒搞經濟建設,對外開放,變成了鄧最先搞經濟建設。更別說以前在曆史教材裏麵大講抗日戰爭是gd的成就,國民黨根本就不抗日。依靠長期大量的謊話來塑造偉光正的形象,其實裏麵肮髒血腥齷齪至極。五毛們,你們不承認你們的襠中央是靠撒謊發達的嗎?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孫經先指出科爾等人研究中的重大問題,完全可以發表一篇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為什麽隻在體製內的小刊物上發表?即使要做國內發表,也可以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公報文匯報求是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讓大量的讀者看到,為什麽隻在毛左裏麵口口相傳?奇怪。其實在毛左那裏,一點都不奇怪。他們有的是挑戰牛頓愛因斯坦的科學發現。天天都在放衛星,“公社蘿卜長,騎它下東洋,尾離膠州灣,頭到珍珠港”。孫經先的挑戰也是類似的吧。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很討厭滿嘴髒話的五毛,你媽媽沒有把你教好,一出來就汙染環境。即使你有不同意見,為什麽要噴髒東西?有理有據說話,文明禮貌做人,需要我們這些路人甲來指教你?回去學八榮八恥,再來討論。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侃-侃的評論:
謝謝,中國以後會逐漸更有自信去麵對曆史,就像現在允許司徒雷登回杭州安葬一樣,以後我們會看見更多三年災害的史實。彭德懷說出他看到的饑荒,與錢學森寫的理論推測糧食翻番形成鮮明對照,
侃-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欽佩博主雅量。博主您引用的文獻,網上都能查到,願意尋求曆史真實者自會參閱思考。對於別有所圖者----如賊心不死的日本軍國主義餘孽,則會試圖用南京大屠殺沒有30萬遇難者的檔案為借口,來否認犯下的曆史罪行。博主不必費心說服彼類。

也許以下曆史回憶可以從側麵解釋為何某些數據無法從公開的曆史記錄上找到。

http://culture.china.com/history/files/11022841/20120829/17400588.html

----楊尚昆談“竊聽”毛澤東:錄音不是我的罪過

本文摘自《楊尚昆談新中國若幹曆史問題》,蘇維民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楊尚昆說,所謂“秘密錄音”,這個問題本來很簡單,事情過去了,可以不提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說是“秘密竊聽”,如此駭人聽聞,其實隻需幾句話就可以講清楚。他說:

錄音工作的建立是從1954年黨的七屆四中全會開始的。錄音的目的,開始是為了核對速記,保證會議記錄的準確性;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建立了錄音檔案,錄音帶成了中央檔案的一部分。

毛澤東講話曆來不喜歡人家做記錄。這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作關於斯大林問題的秘密報告事件發生以後,表現得更為明顯。但是毛澤東是我們黨的領袖,講話沒有記載,留不下個東西,我這個辦公廳主任不是失職嗎?50年代初,有一次我向毛澤東提出,以後不管開什麽會都應該作個記錄才好。毛澤東說那你和胡喬木兩個記一下吧。我和胡喬木也隻是簡要地記一些會上決定了的事項。過了些時候,毛澤東在一個小型會議上,看見我和胡喬木在寫什麽,就把我們手裏的小本子要過去看,說你們記這些幹什麽,以後不要記了。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係》的講話,既未錄音也無速記,後來根據幾位同誌的筆記整理的稿子,毛澤東閱後很不滿意。

為了吸取這次教訓,以後開大會,毛澤東準備講話時,我就請示他要不要擴音,他說“可以”,我再順便問是不是也錄一下音,他說“可以”,我們才安排擴音、錄音。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就是毛澤東親自指示葉子龍錄音的。

1958年7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談所謂“共同艦隊”問題。接見前,毛澤東要我們準備錄音。那個時候技術條件很差,公開擺一架錄音機,龐然大物,不甚妥當,於是就找來一個微型錄音機。這個錄音機的受話器外觀像一個手表,使用的時候把這個“手表”戴在翻譯就是趙仲元的手腕上,另有一根線接著揣在他懷裏的鋼絲錄音機。這次談話時間很長,而那個錄音機頂多個把小時就要更換一次錄音鋼絲。很快,一小時過去了,談話繼續進行,錄音鋼絲無法更換,錄音沒有成功。毛澤東很不滿意,趙仲元卻因為懷裏的錄音機發熱,燙得肚皮疼,可是也隻能忍耐著。這是一次“秘密錄音”,一次不成功的錄音。

從1958年11月開始,毛澤東外出時,對毛澤東在外地的一些重要講話,或同一些地方的負責同誌的重要談話以及同一些外賓的談話,也進行了錄音(毛澤東同個別同誌的談話沒有錄過音)。所有錄音帶和根據錄音整理出來的記錄稿,都保存在原機要室,一般不外借,個別因工作需要借閱的,須經我批準,如向《毛澤東選集》編委會提供毛澤東講話的部分錄音稿,就是按規定辦理報批手續的。

1959年11月,毛澤東在杭州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我沒有參加這次會)。會上毛澤東談到國際關係時,他關照參加會議的同誌不要做記錄,這時胡喬木說還有錄音呢!毛澤東就很生氣地說:“誰叫錄音的?以後誰再錄音就開除誰的黨籍!”對毛澤東的批評,我專門召開了廳務會議原原本本地進行了傳達。這以後,對會議錄音我更謹慎。

1960年4月,我陪毛澤東外出巡視,直到6月下旬,上海會議(就是毛澤東作《十年總結》講話的那次會議)結束後才回到北京。在這次外出期間,毛澤東多次接見外賓,被接見的客人分別來自亞、非、拉美、東歐、西歐遍及全球;客人的身份從民間團體、社會知名人士到政府首腦和共產黨的領袖;接見的地點有時安排在毛澤東臨時下榻的地方,有時安排在他乘坐的專列上。這幾次談話都錄了音,當然是經毛澤東事先同意的。

1961年4月,我正在河北省徐水宣講《人民公社六十條》,突接龔子榮電話,說毛澤東追查錄音問題,要我立即回京。我回到北京以後,才知道毛澤東在長沙準備接見外賓時發現要錄音,生了氣。我在向小平、彭真同誌說明情況的同時,一方麵向毛澤東作書麵檢討,承擔責任,說在錄音問題上疏於檢查,請求處分;另一方麵責成機要室的同誌抓緊組織力量,選擇最重要的錄音盡快轉化為文字記錄,然後把所有的錄音帶清點登記銷毀。

中央書記處在小平同誌的主持下召開會議,專門討論了錄音問題,通過了《關於錄音、記錄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提出:中央重要的正式會議,經書記處批準,可以進行記錄。此外,黨代表大會,中央全會,中央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書記處會議等中央會議;中央領導同誌和黨內同誌的談話;中央領導同誌接見外賓的談話一律不準錄音。並要求中央一級政府、軍隊、人民團體、各部門和各地方各級黨、政、軍、群組織,均仿照這一規定辦理。為了嚴格執行這一決定,又不能重複《論十大關係》無記錄的錯誤,就決定選調一批青年,培養成速記員,恢複會場速記的辦法。徐瑞新、田鶴年、師金城他們幾個青年人就是這個時候調來學速記的。直到1965年冬,我被免去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前,大型會議的記錄都是用速記的辦法完成的。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秘密錄音”就成了我的一大罪狀,說我搞“竊聽”,是“大特務”。你整我一個人倒也罷了,可是因為是“竊聽”,就把徐子榮、王芳等一大批人都牽連進去了,把毛澤東外出巡視時所有到過的省、市公安廳、局長都牽連進去了。這是林彪、江青一夥為了整人不擇手段的例子。當然,首先是毛澤東不喜歡錄音。

我堅持認為,錄音不但不是我的罪過,相反是一大功勞。錄音,就是為了保存黨的曆史文獻嘛!遺憾的是,1961年銷毀了大批錄音帶,由於時間緊迫,搶救下來的東西太少了,不知有多少珍貴史料化為灰燼。

(來源:人民網)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utohood的評論:
這些很多我都同意,各方觀點都應該允許表達,也不求都能認同。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善保護史實的民族,所以日本人不認南京大屠殺的三十萬,其實日本人殺國人的總數超過了希特勒殺的猶太人,我在柏林吃驚看到德國納碎甚至保存被抓猶太人的檔案資料,我都不明白納碎為什麽這樣做。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你去看世界上近代幾乎所有的饑荒都有大量的證據包括42年中國的,30年代烏克蘭的,才僅僅50年,N千萬者卻拿不出半點可靠的證據,除了用一個被證明的數學模型,卻又說不出誤差。
好吧,現在用不著證據,用邏輯來推斷:

抗戰14年,從東北到華北,從華南到西南,包括南京大屠殺,731活人試驗,從撫順平頂山到湖南廠窖,從河北平陽到江蘇鎮江,南京,平頂山、廠窖、潘家戴莊、平陽、鎮江、重慶……有無數的萬人坑,照片,屍骨,無數的中外目擊者,證據。據報道,軍民死傷3500萬。

現在N千萬者張口就來,能拿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除了反複用漏洞百出的數學模型假設假設還是假設。

加一句:楊繼繩由於個人極端的反共的政治觀點,且他的數據都是引用別人的,而且隻是建立在模型基礎上,所以按照基本的證據有效的觀點,他的話沒有任何意義,除了政治上的需要。

孫經先提出了一個客觀事實,統計的錯誤,不符合某些人政治上的需要,必然引起某些人的叫罵,這是必然的。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白熊from北京的評論:
Thanks but your link does work.
白熊from北京 回複 悄悄話 關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餓死多少人的網上爭論,在曾達到過一個高潮在今年2-3月份,似乎文學城上有關的討論總落後萬維一拍,兩拍,見我的一片博文,以及後麵的評論:http://blog./xinjiLi/user_blog_diary.php?did=140424

但這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得到物證的支持。在三年中餓死那麽多人,肯定有很多物證,而且,當局也不可能把說有證據都銷毀。所以,都是假說。真正的到確切的數據,要有物證。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Anstey J Coale is an iconic figure for the fie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sley_J._Coale

http://blog.renren.com/share/235472166/1021321662

"國外研究中國人口的著述中,影晌較大的是美國人口與人口學委
員主席、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斯利·科爾(Anstey J Coale)提出
的研究報告。他在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美國全國研究理事會的資助下,
帶領他的助手進行了詳細研究, 寫成《從1952年到 1982年中國人口
的急劇變化》一書,作力美國全國研究理事會行為與社會科學及教育
委員會的《人口與人口學第 27號報告》公開出版友行。

  科爾在上述著作中以將近一半的篇幅對來自中國的大量數據的質
量進行了評價,總的結論是:“這些數據按性別及逐個年齡人數結合
比較,它們經受住了一係列精度與一致性的嚴格檢驗。”“確實,現
在中國人口情報資料的精度和細度,已超過我們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
一切友展中國家。”該書在對我國婚姻、生育、死亡狀況進行詳細分
析後,指出:“中國在生育率和死亡率方麵的急劇下降是值得注意的。”
同時指出:“中國在生育率、死亡率和婚姻狀態上的迅速變化並非沒
有付出代價(在“困難年代”裏的過量死亡率和生育率的不正常下降,
接著又不正常地回升)。”科爾運用一係列推算方法 通過電子計算
機的反複計算,對1952年到1982年我國曆年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進行
了重新估算。"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國際著名人口學家普林斯頓教授科爾(網絡信息)算出2600萬,徐州師範大學數學教授孫經先算出400萬發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上,孫經先文章也承認部分官方認可1700萬左右的數字,他的文章則反駁此數字。如果科爾為普林斯頓教授屬實,普大社會學可出過數項有影響力的研究。徐州師大的孫經先數學教的文章迎來一些狂熱者的追捧,包括下麵在他文章後的留言:

"14樓 [118.186.201.*] 發表時間:2012-06-22 11:56 [回複] [投訴]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2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事實勝於緋謗,毛主席我們世世代代銘記您老人家的恩情,不信邪,玩火者必自焚。您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永遠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學習的典範。"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下麵又是楊的不倫不類的話:“我在《墓碑》一書第23章中提出在1958-1962年非正常死亡3600萬人。網上廣為轉載,引起了強烈反響。多數讀者支持,也有批評意見。”

難道說,有多數人支持就是事實了?難道說,這些支持的人,有證據來支持? 

可笑!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拿出餓死N千萬的證據,否則就是造謠了,嗬嗬。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下麵又是楊的話“我不是人口學家,我在《墓碑》一書中,隻是介紹了多位人口學家的研究和結論,當然我自己也作了分析判斷。”

不是人口學家,作了自己的分析判斷。何等的荒謬!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楊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就承認了“在現有的資料條件下難以搞準確”,說白了,就是沒有國家的統計資料。所以,可以肯定的說N千萬隻是隨便人說的謊言而已。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所以你這是有準備的攻擊,暴露出來了。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楊繼繩:脫離實際必然走向謬誤——就大饑荒年代的人口問題與孫經先商榷
發布時間:2012-09-21 10:32 作者:楊繼繩 字號:大 中 小 點擊: 8530次

  我在《墓碑》一書第23章中提出在1958-1962年非正常死亡3600萬人。網上廣為轉載,引起了強烈反響。多數讀者支持,也有批評意見。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也是在現有的資料條件下難以搞準確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爭論是正常的事。


  我是很關注批評意見的,凡是批評的文章我是必讀的。可惜的是,為數不多的批評文章中,幾乎沒有真正下功夫研究的,大都是謾罵。令人高興的是,孫經先先生提出了一篇有一定理性色彩的批評文章。盡管我不同意他否定大饑荒、否定餓死人的結論,但我尊重他的發言權利。我不是人口學家,我在《墓碑》一書中,隻是介紹了多位人口學家的研究和結論,當然我自己也作了分析判斷。但是,對孫先生這樣的經過認真研究的批評,我也有責任回答。


  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不應有的差額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是公安部三局戶籍處(四處)提供的。中國大饑荒年代到底多少人非正常死亡?四處的人最有資格回答。四處至今健在的還有兩個人。一位是張慶五,當年戶籍處處長,今年86歲,離休前是公安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另一位是王維誌,今年82歲,上世紀五十年在在蘇聯專攻人口統計學,六十年代在公安部三局四處從事人口統計工作,離休前是中國社會科學人口所研究員。我曾向他們二位提出過這個問題。張慶五回答說:“我們戶籍處沒有統計,沒有形成正規的數字,也沒有上報。我個人估計兩千多萬吧。”王維誌向我提供了他計算的結果:1959-1961年三年非正常死亡3500萬人。


  不考慮人口國際流動,如果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是準確的,則在全國範圍內:當年年底人口-上年年底人口=當年出生人口-當年死亡人口


  即下表第3欄中的數字應當等於6欄中的數字。7欄中的數字應當為0。但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算出來不是零。(見下表)。不過,由於當年中國人口基數高達6.6億,統計上的誤差造成的差額,一百萬以內可以視為正常誤差。由此可以認定,1955年-1956年是基本正常的;1965年-1969年基本是正常的。1970年實行計劃生育,出生少報使得自然增長數縮小,差額就超200萬了。


  曆年總人口數(年底數)和出生數、死亡數(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公安部三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統計資料匯編1949-1985》,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年,上表中總人口取自該書第2頁,出生、死亡數取自該書第268頁


  孫先生也列出了上麵的表,但孫先生的出生和死亡人數是根據統計局公布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算出來的。其實,國家統計局的死亡率和出生率是根據基層上報的總人口、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換算的。而且換算是用的平均人口不是年終人口,所以孫先生算的結果與上表有差異。


  研究大饑荒的學者和人口學家早就注意到了上述差額。我在《墓碑》第23章中也作了介紹。這不是孫經先先生的發現。


  不應有的差額是怎樣產生的?


  為什麽會產生不應有的差額?這不是從理論上能夠回答的問題,隻能從人口統計實踐中尋找答案。


  2012年5月11日上午,我到張慶五家就大饑荒人口問題進行了討論。


  我問:為什麽人口數據中總人口增長數和人口自然增長數不一致?這個差額是怎樣產生的?


  張答:籠統地說,差額是由統計誤差造成的。細說起來原因很複雜,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不同的年代產生誤差的情況和原因也不一樣。大饑荒那幾年的誤差主要是死亡漏報造成的。1960年-1961年這個差額最大,主要原因是非正常死亡。


  我仔細詢問了人口數據的形成過程。張慶五介紹,人口數由基層單位(農村是生產大隊)填一個《人口及其變動情況統計表》。統計表交到縣公安局戶籍科匯總以後報省公安廳戶籍處。省公安廳戶籍處匯總以後報公安部三局四處。四處再匯總成全國的數字。從1954年以來,每年出一本匯總的書。張慶五從他的書櫃裏找到了表的樣本,他說,這就是。我一看,是1980年代的,說,不對呀。他說,五十年代跟這是一樣的,這個表沒有變化。我抄了下來(隻抄表頭):






  還有一個“填表說明”,注明某些數字不能反映的特殊情況。這個“填表說明”供上級匯總時參考。到省級以上這個“填表說明”就不起作用了。


  請注意,這個表隻有“年末總人口”和“當年人口變動”兩大項。當年總人口比上一年總人口增長多少沒有顯示,也無法算出。這樣,當年總人口的增長和人口自然變動就無法核對。我想,這應當是當年總人口的增長數和當年人口自然變動數不相等的原因,即本文表中第7欄(差額)產生的原因。


  王維誌也曾向我介紹,中國的人口數據最基層是由生產大隊的會計或文書上報的,他們不專門從事這項工作,上報的數字就不太準確。總人口是按生產隊留糧人口和油票、布票的供應人口上報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是上報時回顧的——生產大隊幹部在一起回憶一下:今年死了幾個人,生了幾個孩子。遷出數、遷入數也是上報時回顧的。在食品和布匹等生活資料按人口供應的情況下,總人口和出生人口有多報的情況,死亡人口有少報的情況。死亡率和出生率是公安部門根據總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三個數字計算出來的。


  由於總人口是按各級基層組織層層匯總形成的,出生人口總數和死亡人口總數也是基層組織層層匯總而形成的。但是,基層上報數據時,這兩組在理論上應當互相對應的數據在統計實踐中沒有數量上的對應關係。匯總起來,就出現了上表第7欄中的差額。孫先生不了解我國人口數據的采集過程,說“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是通過戶籍登記的辦法取得的”。這就把人口數據采集中的兩大項(總人口和人口變動)歸並為一大項了(戶口登記時總人口和人口變動可以一次采集)。他在這一脫離中國實際的認識上,推出了一係列脫離中國實際的結論。


  中外人口學家怎樣分析這個差額


  據我所知,中外人口學家、當年在公安部係統從事人口統計工作的人、當年在基層進行過死亡人口調查的人都一致認為,《中國統計年鑒》大饑荒年代的人口數據,出入最大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出生和死亡人數與實際不符:嚴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後,出生人口漏報較多。在生活物資按人頭定量供應的年代,死亡漏報很多。對家庭和生產隊來說,這個人死了,如果上報了,一切生活物資供應就停止了;如果死亡不報,其它人還可以享用這份資源。


  死亡不報還有政治原因。死亡過多,對地方官員來說,影響他的仕途。對省級和中央政府來說,死亡人數過多,有損其政治形象。王維誌說,基層人口數字報到縣裏、省裏以後,上麵看到死亡人數太多,就問:“你的數準不準?再核一核!”經過這種暗示,把數字改到上級滿意時為止。在1958到1962年間,死亡普遍少報,而出生少報的情況較少。在基層,隱瞞死亡人口數字的事例非常多,《墓碑》一書中有大量的、詳細的介紹。


  鑒於中國的人口統計數據的不準確,人口學家通常采用人口學的方法來校正。他們校正的基礎:一是人口普查的數據,二是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生育率調查。相對於年度人口數據而言,人口普查數據要準確得多。中國1953年和1964年進行了兩次人口普查。1982年進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這次普查比前兩次規模更大,普查項目更多。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1983年公布了對千分之一生育年齡婦女的抽樣調查,即對1940年以來的41年的婚姻和生育史的回顧性調查。這一調查是由計劃生育人員挨家挨戶進行訪問。可靠性較高。


  中國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蔣正華用生命表的辦法校正,也是基於上述基礎。


  人口數字的校正,計算工作量很大,是人口專家的事。我不是人口專家,無力從事這種工作,隻能用他們的研究結果。當然,我對他們的研究結果是進行了一番分析和鑒別的。王維誌則是根據他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對已經公布的1959年到1961年的人口數據進行了修正。我認為他的研究結果更接近實際一些,因為他知道在人口統計中,有一些外人無法得知的操作性事件,如1964年在總人口中消除了800萬。中外人口學家和中國人口統計專家對中國人口數據的校正工作,在我的著作中作了介紹和評論。這裏不再贅述。


  前些時我將孫經先的《關於我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一文打印出來給了王維誌。2012年1月18日晚,我到他家看望他,談起孫經先的文章,他說:“這篇文章跟中國的人口統計工作根本不沾邊!他的結論與中國的實際差得太遠!”他談到,當年死亡漏報、總人口多報的情況比較多,這是人口數據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我問:“當年死了人不注銷,以後總是要注銷的。這樣,注銷這一年人口的死亡率不是高了嗎?1959年到1961年有死亡漏報,為什麽1962年至1965年死亡率還是那麽低呢?”他說:“當年死亡不報,並不是下一年補報,而是一年一年往下拖,拖到一定的時候就一次性注銷。1964年就在總人口中注銷了800萬人。人口普查時會消除一些過去遺留的問題。”王維誌還說:“人口問題不是用數學能推導出來的,要結合中國的統計實際。數學隻能是工具。”


  張慶五由於年齡大,沒有讀孫經先的文章。我向他轉述了孫經先文章的要點。孫經先說“人口非正常變化(即本文表中7欄顯示的差額-引者注)隻取決於戶籍遷移過程中所產生的遷移漏報、重報和虛報行為(及其對這些行為的糾正),與出生和死亡漏報行為無關”1。張慶五表示,他不同意這個看法。談到孫經先的論點“那種認為我國1958-1961年期間出現了全國規模的非正常死亡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張慶五說,這個論點不符合事實。


  孫經先的“科學推導”


  孫經先說,他這個結論是用數學方法建立的人口統計學的“戶籍人口異常變動理論”嚴格推導出來的結論。接著,他將上表第7欄中的差額定義為“人口非政黨變化”,進一步將“人口非正常變化與出生和死亡漏報無關”這一結論推廣為“我國20世紀60年代初人口非正常減少不可能是由人口的死亡漏報引起的”2。由此斷定“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是“重大謠言”。


  孫先生說,他的結論是“用嚴格的數學方法證明的”。這一說法有點嚇人,為了讀懂孫先生的理論,我找出了自己早年在清華大學學過的高等數學,準備複習。看了孫先生的文章才得知,他說的“數學方法”僅僅是初中二年級的代數知識而已(孫先生是非線性泛函分析專家,可惜這裏用不上)。他提出了“人口非正常變化”、“虛擬人口”、“實際人口”等概念,然後用簡單的代數繞來繞去。他的結論與其說是“用嚴格的數學理論”推導出來的,不如說是假設一些脫離中國人口統計實踐的概念“繞”出來的。


  他的理論也是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的差額(他用“人口非正常變化數”概念代替)出發的。


  某年人口非正常變化數=(當年歲末人口-上一年歲末人口)-(當年出生人口-當年死亡人口)


  這個等式是常識。在這個等式中,(當年歲末人口-上一年歲末人口)就是總人口的增減;(當年出生人口-當年死亡人口)是人口自然變動。這兩個本應相等的兩個數據不相等才出現差額。


  孫先生是怎樣“用嚴格數學方法”得出“人口非正常變化與死亡漏報無關”這一結論呢?下麵我抄錄他的《人口統計學中的虛擬人口理論及其應用》中有關數學方法的一段:


  證明:(一)設某一年年初戶籍人口數(即上一年年底戶籍人口數)為a人,當年出生b人,死亡c人,由國內人口遷移產生的遷移型虛擬人口為d人。


  假定當年所有出生和死亡的人全部在當年如實的進行了戶籍登記,並且沒有人補報出生和死亡,則當年年底戶籍人口數為a+b-c+d,人口非正常變化數為d人。


  假定當年所有出生的人全部在當年如實的進行了戶籍登記,沒有人補報出生和死亡,戶籍遷移情況不變,同時有m個人已經死亡,但沒有在當年進行死亡登記。在這種情況下,年初戶籍人口數仍為a人,當年戶籍出生人口仍為b人,由國內人口遷移產生的遷移型虛擬人口仍為d人,但戶籍死亡人數因為有m人死亡漏報而變成c-m人,年底戶籍人口數變成[a+b-(c-m)+d],所以這一年的人口非正常變化數為


  [a+b-(c-m)+d]-a-[b-(c-m)]


  即仍為d人。這表明雖然當年有m人漏報了死亡,但這一事實對人口非正常變化數沒有任何影響。


  人口死亡漏報m在算式中消除了,人口非正常變化與死亡漏報無關,隻剩下戶籍遷移的影響。孫先生大獲全勝!


  這個推導正確嗎?否。


  我們還是回到孫先生承認的這個等式:


  人口非正常變化=(當年歲末總人口-上年歲末總人口)-(當年出生人口-當年死亡人口。


  還是上述孫先生設定的條件設:當年沒有出生漏報和補報,沒有死亡補報。本年底人口數為A,上年底人口數為a,當年出生人口為b,當年死亡人口為c,死亡漏報數為m,遷移型虛擬人口還是d


  則:總人口增長為(A-a),人口自然增長數為b-(c-m),


  人口非正常變化=(A-a)-[b-(c-m)]+d=A-a-b+c-m+d


  人口死亡漏報m沒有被消除。孫先生的“人口非正常變化與出生和死亡漏報行為無關”的說法不成立。


  孫先生的問題在哪裏?本來,“當年年末總人口”是生產隊逐級上報的“總人口”的匯總(即上式中的A),不是“上年底總人口加當年出生人口減當年死亡人口加遷移人口”(即孫先生說的[a+b-(c-m)+d])。“當年歲末總人口-上年歲末總人口”取統計局公布的兩個年度總人口之差(A-a)就行了,他偏要說成[a+b-(c-m)+d]-a,無端引入了不應有m,為消除自然人口增長中的m預設了條件。


  他其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人口統計實踐中兩組獨立采集的數據當成了可以互相換算的數據。由此,他的“當年所有的出生和死亡的人全部在當年如實進行了戶籍登記”的假定,不符合統計實踐。


  孫先生說的“高度吻合”是不存在的


  孫先生寫道:在1957年-1959年期間非正常增加(即上表第7欄中的正差額)合計1093萬人,1970年-1979年期間(1972年和1974年沒有計入)非正常增加合計1331萬人,再加上1965年-1969年、1972年和1974年這七年人口非正常增加的203萬人,共計非正常增加2627萬人。這個數字與我國人口在1960年-1964年期間非正常減少(即上表第7欄中的負差額)的2654萬人,是令人驚異的高度吻合在一起的。


  他認為。這種“高度吻合”的原因是,:1956-1959年在大遷移有效期1144萬人重報、虛報了戶籍。在1960-1964年,這1144萬人重報、虛報的戶籍被注銷。1960-1964年又有1510萬人在遷移中漏報了戶口。二者相加為2654萬人。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不要因為N千萬數字很大,你們就可以籠統的說餓死N千萬。你可以去問楊某人,他是怎麽得來的數字。因為你們在說N千萬,所以你們有責任提供數據出來,否則就是造謠。
告訴你一點,N千萬,就是一個一個數,也是會有遺漏和重複的,你們怎麽能夠知道避免這些誤差?所以,給你補一課的話,N千萬隻能是統計數據,可是統計數據國家有沒有都不知道,反正如果有也沒有公布過,誰能得出N千萬的結論,肯定是在造謠,嗬嗬。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要證明是餓死得說明是低蛋白血症造成的滲透壓的變化,水從血液中轉移到組織中造成浮腫了,查基因順序都不行,人死後血液又凝固了,得結論真難啊!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就說楊繼繩吧,他一沒有統計資料,二沒有統計專業知識,他是怎麽得出餓死N千萬的?他怎麽能得的出餓死N千萬的數據的?

他最多隻能根據他自己的記錄得出他記錄下多少人“餓死”。統計學你們懂嗎?再說餓死,也不是憑你口說的,餓死就是餓死。。。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utohood的評論:
謝謝分享,第一次見到。現在是國際著名人口學家科爾的數據為2600萬,孫先生的數據是400萬,必有一方錯誤,好玩的是孫先生作為數學家的文章發在"馬克思主義研究"。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徹底揭露“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重大謠言

孫經先



目錄

§1 “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謠言的來龍去脈

§2 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中的重大矛盾和問題

§3 被忽視的關鍵問題

§4 我國20世紀50到70年代人口異常變化的理論分析

§5 我國20世紀50到70年代人口異常變化的社會原因

§6 關於科爾研究中的重大錯誤

§7 關於蔣正華先生研究中的重大錯誤

§8 關於金輝“研究”中的重大錯誤

§9 1954年到1961年期間死亡率的調整

§10 破解1960年戶籍人口減少1000萬的曆史之謎



§1 “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謠言的來龍去脈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關於我國在1960年前後有“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重大謠言就開始出現。下麵我們首先簡要的回顧一下這個謠言的來龍去脈。

1983年國家統計局將1949年—1982年期間我國經戶口登記的每個年度的人口數據予以公布。這一數據表明,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出現了人口大幅度異常減少的情況,其中最突出的是1960年我國人口總數比1959年減少1000萬人。

這些數據公布以後,在國內外引起重大反響,西方幾十個通訊社都報導了這一消息,共同社說這是“和平時期最大的人口事件”。

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公布後,在國外以國際著名人口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斯利•科爾為代表的一些人開始研究我國這一時期人口變動問題。科爾公開出版了專著《從1952年到1982年中國人口的急劇變化》,在書中他估算我國1958至1963年期間超線性死亡人口約為2680萬。

由於科爾是國際著名人口學家,他的研究在國際和我國國內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以國外學者的上述研究為依據,國外曆史學界開始宣傳中國大躍進期間餓死了數千萬人。

我國在1985年下達國家研究課題,研究困難時期死亡率和出生率問題。西安交通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蔣正華先生承擔了這項課題。他“計算”出我國這一時期“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1987年蔣正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蔣正華的研究被我國某些官方部門正式認可,並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官方某些部門認可蔣正華的這一研究後,以胡繩先生《中國共產黨七十年》為代表,一批有官方色彩的著作宣布1960年我國人口減少1000萬,在困難時期我國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隨後,在我國國內又出現了以金輝、曹樹基、王維誌、楊繼繩等人為代表的一些“研究”,把非正常死亡人數擴大為3000萬、4000萬,甚至更多。

在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這一重大謠言在我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傳播。2011年,黨史二卷出版。書中稱“由於出生率大幅度大麵積降低,死亡率顯著增高。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這在實際上正式認可了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的說法。

另一方麵,在我國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民間,都有許多人對這一謠言提出了強烈的質疑。

在1960年前後的一個時期內,我國是否有數千萬人口非正常死亡,這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一件重大的曆史公案。這一曆史事件過去已經整整半個世紀了,這一事件的真相應當在當代解決,我們不應當把它留給曆史,留給後人。



§2 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中的重大矛盾和問題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為了徹底揭露“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重大謠言,就必須對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作出科學的解釋。

我們首先利用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整個這一期間我國人口異常變動的情況做一個初步的分析。由於這一時期我國國際移民人數極少,所以在本文中我們處處不考慮國際移民的影響。

從理論上講,在不考慮國際移民的情況下,

“某年當年歲末人口數”-“上一年歲末人口數”=

“當年出生人口數”-“當年死亡人口數”。

在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出現了令人難以解釋的重大矛盾。這一矛盾就是:在1957年到1979年期間中的大多數年份中,上述這兩個應當相等的數字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差異。

我們要探討的正是產生這一重大矛盾的真正原因。這一探討對於揭露“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謠言,起著關鍵的作用。正是出於這一考慮,我們把按照下述公式計算得到的數字稱為某一年的人口異常變化數:

某年人口異常變化數=(當年歲末戶籍人口數-上一年歲末戶籍人口數)-(當年戶籍出生人數-當年戶籍死亡人數)。

人口異常變化數大於0,表示人口異常增加,人口異常變化數小於0,表示人口異常減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我們把1957—1982年期間人口異常變化數列表如下,其中絕對值超過100萬的,我們用紅色標出:

年度


歲末戶籍人口數(萬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異常變化數(萬人)

1957


64653


23.23


344

1958


65994


17.24


215

1959


67207


10.19


534

1960


66207


-4.57


-695

1961


65859


3.78


-598

1962


67295


26.99


-361

1963


69172


33.33


-397

1964


70499


27.64


-603

1965


72538


28.38


9

1966


74542


26.22


76

1967


76368


25.53


-100

1968


78534


27.38


45

1969


80671


26.08


61

1970


82992


25.83


207

1971


85229


23.33


275

1972


87177


22.16


38

1973


89211


20.89


192

1974


90859


17.48


74

1975


92420


15.69


123

1976


93717


12.66


119

1977


94974


12.06


119

1978


96259


12


138

1979


97542


11.61


158

從整體上看,我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人口異常變動問題,實際上包括以下三個問題:

1.1957—1959年期間我國人口連續三年大幅度異常增加的原因是什麽?

2.1960—1964年期間我國人口連續五年大幅度異常減少的原因是什麽?

3.1968—1979年期間我國人口連續大幅度異常增加的原因是什麽?

此外,從以上三個時期人口異常變化的數字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國人口在1957年—1959年期間異常增加合計1093萬人,1965年——1979年期間異常增加合計1534萬人,共計異常增加2627萬人。這個數字與我國人口在1960年—1964年期間異常減少的2654萬人,是令人驚異的高度吻合在一起的。

我們無法用巧合來解釋這種高度的吻合。所以產生了第四個問題:

4. 這種高度吻合產生的原因是什麽?

事實上,上述第四個問題所揭露的事實,已經揭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這就是:1960年—1964年期間我國人口大幅度異常減少2654萬人的真正原因,應當到1957年—1959年期間和1968年—1979年期間我國人口大幅度異常增加的原因中去尋找。



§3 被忽視的關鍵問題

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是通過戶籍登記的辦法取得的。所以要根據這些數據研究我國這時期的人口變動問題,就必須從“戶籍登記”這個最基本的環節入手。

實際人口數,指某時刻我國真實生存的人口總數。戶籍人口數,指某時刻我國通過戶籍登記的方法匯總而得到的人口總數。

在理想的情況下,戶籍人口數=實際人口數。但是在實踐中的情況卻往往不是這樣的。

例子 假定1960年年底我國某城市一個工廠停辦,其來自農村的職工一萬人被精簡返回農村。他們都在當年12月下旬辦理了城市戶口遷出手續,又都在1961年1月初返回原籍,並在農村原籍辦理了戶口遷入手續。

顯然,這一萬人在1960年年底(12月31日24時)是沒有戶籍的,所以他們不會被計入到1960年年底的我國戶籍人口總數中。這樣我國1960年年底的戶籍人口總數就會因此減少一萬人,從而導致這一年我國人口異常減少一萬人!

在這個例子中,完全不涉及任何實際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戶籍人口卻減少了一萬人。

由這一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顯示的人口減少,是指“戶籍登記的人口”減少,它是統計數據的減少,正像例1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減少可能隻是“字麵”上的“數字”減少,這並不意味著一定存在著實際人口的真正減少。而這正是人們在研究這一問題時普遍存在的一個重大的盲區。

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這一點,我們再看下麵的事實。1960年過去半個世紀以後的2010年,另一件類似的事情發生了。2009年國民經濟年報顯示,我國0~14歲的人口總數為2.58億。但是,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中,我國0~14歲的人口總數卻變成了2.22億。換句話說,我國2010年0~14歲的人口總數比2009年減少了3600萬!!!

本文作者看到這一消息,感慨萬分。幸虧這件事情發生在2010年。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1960年,那麽這3600萬人絕對會被一些人全部計入到“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之中。

1960年我國戶籍人口減少1000萬,就引發“餓死”數千萬的謠言;那麽按照這些人的邏輯,2010年我國0~14歲人口減少3600萬,豈不要引發更大的謠言?!

不會有人認為2010年0~14歲人口比2009年減少3600萬,是由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引起的,那麽為什麽有人就非要把1960年戶籍人口比1959年減少1000萬,一定要認定為是由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引起的呢?!

由此可以看出,那種把人口統計數據的減少簡單的認定為真實人口減少的看法,是多麽的荒唐可笑。

我們再回到原先的問題上來。按照我國法規規定,戶籍登記與人口數有關的內容是:出生登記,死亡登記,遷出登記和遷入登記。所以,為了研究我國這一時期人口變動問題,就必須討論遷移漏報、重報(虛報)、死亡漏報和出生漏報對人口異常變化數的影響。

利用數學方法,我們可以證明了如下極其重要的結論:

基本結論 人口異常變化數隻取決於戶籍遷移過程中所產生的遷移漏報和遷移重報虛報行為(及其對這些行為的改正),與出生和死亡的漏報行為(及其對這些行為的改正)無關。

這一結論表明,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所出現的我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人口的異常減少(指由人口異常變化數所反映的減少),不可能是由人口的死亡漏報引起的。事實上,從戶籍登記的角度講,這一論斷是非常顯然的。假定1960年有一萬人死亡,但他們沒有在當年進行死亡登記。那麽,他們已經死亡的事實就不可能在由戶籍登記所產生的統計數據中體現出來,也就不會對人口異常變化數產生影響。

上述基本結論表明,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所出現的那些“令人難以解釋的重大矛盾”都可以,也隻能用戶籍遷移運動中的漏報、重報和虛報行為(以及對這些行為的糾正)解釋。

國內外人口學界(包括蔣正華先生和科爾先生在內),在研究我國這一時期人口變動問題時,普遍采取了以下兩個基本假定:

一. 國內戶籍遷移對人口變動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二. 人口異常減少是由死亡漏報引起的。

我們的上述結論,完全推翻了這兩個基本假定。

這兩個假定,是以科爾和蔣正華為代表的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中的所普遍存在著的兩個致命的重大誤區。由於存在著這兩個重大誤區,這就決定了這些研究,沒有,也不可能反映我國這一時期人口變化的真實情況。



§4 我國20世紀50到70年代人口異常變化的理論分析

下麵我們利用以上觀點對我國20世紀50到7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從數學上進行理論分析。

首先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計算出1954年—1982年期間每一年度的人口異常變化數和每年年底的人口異常變化累計數,這裏每年年底的人口異常變化累計數是指從1954年年底起,到這一年年底期間的每年人口異常變化數之代數和(以1954年年底為零基準)。



年度


歲末戶籍人口數

(萬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

(‰)


人口自然

增長數

(萬人)


戶籍人口增長數

(萬人)


人口異常變化數

(萬人)


人口異常

變化累計數

(萬人)

1954


60266











 


0

1955


61465


20.32


1237


1199


-38


-38

1956


62828


20.50


1274


1363


89


51

1957


64653


23.23


1481


1825


344


395

1958


65994


17.24


1126


1341


215


610

1959


67207


10.19


679


1213


534


1144

1960


66207


-4.57


-305


-1000


-695


449

1961


65859


3.78


250


-348


-598


-149

1962


67295


26.99


1797


1436


-361


-510

1963


69172


33.33


2274


1877


-397


-907

1964


70499


27.64


1930


1327


-603


-1510

1965


72538


28.38


2030


2039


9


-1501

1966


74542


26.22


1928


2004


76


-1425

1967


76368


25.53


1926


1826


-100


-1525

1968


78534


27.38


2121


2166


45


-1480

1969


80671


26.08


2076


2137


61


-1419

1970


82992


25.83


2114


2321


207


-1212

1971


85229


23.33


1962


2237


275


-937

1972


87177


22.16


1910


1948


38


-899

1973


89211


20.89


1842


2034


192


-707

1974


90859


17.48


1574


1648


74


-633

1975


92420


15.69


1438


1561


123


-510

1976


93717


12.66


1178


1297


119


-391

1977


94974


12.06


1138


1257


119


-272

1978


96259


12.00


1147


1285


138


-134

1979


97542


11.61


1125


1283


158


24

1980


98705


11.87


1165


1163


-2


22

1981


100072


14.55


1446


1367


-79


-57

1982


101541


14.49


1461


1469


8


-49





















































































按照上表,我們把1954年至1982年期間每年年底的人口異常變化累計數繪製成下圖,圖中的曲線稱為“人口異常變化曲線”,這條曲線反映了這一期間人口異常變化的情況。

利用數學方法解讀這條曲線,我們得到如下結論:

推斷1. 1956年—1959年出現了人口大遷移運動,在遷移中產生重報虛報戶籍人口數合計1144萬人。這導致了這一期間我國戶籍人口的大幅度異常增加1144萬人。

推斷2. 1960年—1964年期間,上述1144萬重報虛報戶籍的人口的戶籍被注銷。

推斷3. 1960年—1964年出現了人口大遷移運動,在遷移中產生漏報戶籍人口數合計1510萬人。

推斷4. 在1965年—1979年(主要在1970—1979年)期間,上述1510萬人中的絕大多數重新登記了戶籍。這導致了這一期間我國戶籍人口的大幅度異常增加。

由推斷2和推斷3可以知道,我國在1960年—1964年期間,由於戶籍遷移的原因,造成我國戶籍統計人口異常減少2654萬,這是我國這一期間戶籍統計人口異常減少的真正原因,這一原因與人口死亡沒有任何關係。

以上我們是從理論的角度討論這一問題的,沒有涉及產生這些變動的社會原因。



§5 我國20世紀50到70年代人口異常變化的社會原因

實踐是檢驗人們主觀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我們上麵由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

下麵我們將以我國上個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社會和經濟情況為背景,論述這一時期我國人口產生巨大數量的異常變動的社會原因。這些社會原因產生的作用,正好與我們上麵從理論角度推導出來的結論,高度吻合在一起。

1. 1956年—1959年戶籍人口異常增加的社會原因

1956年—1960年上半年期間,由於我國工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大躍進運動的出現,使得大批農民從農村遷移到市鎮,成為工業戰線的職工。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形成了數量巨大的從農村到市鎮的人口遷移大軍。下麵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中提供的數字,對上述戶籍遷移情況,做一個分析。

1956年—1959年市鎮人口變化情況(單位:萬人)

年度


市鎮歲末戶籍人口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 (‰)


人口自然

增長數


戶籍人口

增長數


戶籍遷移人數

1956


9185


30.44


266


900


634

1957


9949


36.01


345


764


419

1958


10721


24.33


251


772


521

1959


12371


18.51


214


1650


1436

合計








1076


4086


3010



1956年—1959年農村人口變化情況(單位:萬人)

年度


農村歲末戶籍人口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自然

增長數


戶籍人口增長數


戶籍遷移人數

1956


53643


19.40


1036


463


-573

1957


54704


21.74


1178


1061


-117

1958


55273


15.91


875


569


-306

1959


54836


9.17


505


-437


-942



1956年—1959年市鎮與農村之間遷移情況(單位:萬人)




市鎮戶籍遷移人數


農村戶籍遷移人數




1956


634


-573


61

1957


419


-117


302

1958


521


-306


215

1959


1436


-942


494

合計


3010


1938


1072

由上述表格可知,1956—1959四年中,我國市鎮人口增加合計4086萬,其中自然增加(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產生的增加)為1076萬,這兩個數之差3010萬,這就是這幾年由農村遷入到市鎮並且在市鎮辦理了戶籍遷入手續的人口數。這與當時我國確實出現的大批農村人口遷入市鎮的曆史事實是高度相符的。

另一方麵我們又知道,1956—1959四年中,我國從農村遷移到市鎮並在原籍農村辦理了戶籍遷出手續的人數合計為1938萬人。這個數字與上麵所述的同期從農村遷移到市鎮並在市鎮辦理了戶籍遷入手續的人數3010萬人之間出現了1072萬人的差額。這個差額及其產生的原因正是破解我國50—70年代人口異常變動之謎的第一個關鍵。

上麵出現的1072萬人的差額,說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在這四年中有1072萬人從農村遷移到市鎮並在市鎮辦理了戶籍遷入手續,但是他們並沒有在原籍辦理戶籍遷出手續。

這一時期我國戶籍管理製度正處在建立之中,戶籍管理中的法規漏洞,為這一情況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法規上的漏洞加上重報戶籍會帶來的各種經濟利益的驅使,使得這一時期我國出現了大量的重報戶籍的現象。

以上是農村與市鎮之間的戶籍遷移造成重報戶籍的情況,由於市鎮與市鎮之間、農村與農村之間的戶籍遷移也可以造成重報戶籍的現象,所以這一期間全國產生的重報戶籍的人數要大於1072萬人。這與§4推斷1中這一期間重報虛報戶籍的人數為1144萬人,是高度相符的。這就論證了§4推斷1。

這一事實表明,國內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可以造成數額巨大的戶籍人口異常變動。這正是國內外幾乎所有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中所忽視的一個重大的盲區。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1956年至1959年期間,全國共有3010萬農村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市鎮,這樣就造成了農村人口減少3010萬。這些人口的去向本來是很清楚的,他們從農村來到了市鎮,並在市鎮辦理了戶籍遷入手續。但是一些專著和文獻在研究我國這一時期我國人口變動問題時,卻毫不負責任的把這些人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都解釋為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了,這顯然是極其荒謬的。

2. 1960年—1964年戶籍人口異常減少的社會原因

由於我國經濟狀況1960年下半年開始出現重大困難,從1960年9月起,我國大規模精簡職工和市鎮人口的工作開始啟動。1961年5月至6月,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為了解決當時出現的經濟困難,會議作出了大幅度精簡市鎮人口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在三年內減少市鎮人口2000萬以上。全國規模的精簡職工、減少市鎮人口的工作全麵展開。據有關統計,從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兩年半的時間裏,全國市鎮人口共計減少了2600萬人。

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漏報戶籍的現象。

我國大規模精簡職工、減少市鎮人口的工作始於1960年9月,基本結束於1964年,其中主要是在1961—1963年這三年進行的。我們先看這三年的情況。下麵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中提供的數字,對上述戶籍遷移情況,做一個分析。

1961—1963年市鎮人口變化情況(單位:萬人)




市鎮歲末戶籍人口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自然

增長數


戶籍人口

增長數


戶籍遷移人數

1961


12707


10.24


132


-366


-498

1962


11659


27.18


331


-1048


-1379

1963


11646


37.37


435


-13


-448















1961—1963年農村人口變化情況(單位:萬人)




農村歲末戶籍人口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


實際人口

增長數


戶籍人口

增長數


戶籍遷移人數

1961


53152


2.41


128


18


-110

1962


55636


26.95


1466


2484


1018

1963


57526


32.7


1850


1890


40











1961—1963年市鎮與農村之間遷移情況(單位:萬人)




市鎮移民數


農村移民數




1961


-498


-110


-608

1962


-1379


1018


-361

1963


-448


40


-408

合計


-2325


948


-1377

由這些表格可知,在1961年—1963年這三年因為精簡市鎮人口而遷出市鎮並辦理了遷出手續的人口數合計2325萬人。這與當時我國確實出現的大批市鎮人口遷移到農村的曆史事實是高度相符的。但是同期在農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的人口合計卻隻有948萬人。這兩個數據出現了1377萬人的差額。這個差額及其產生的原因正是破解我國50—70年代人口異常變動之謎的第二個關鍵。

上麵出現的差額1377萬人,說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有1377萬人在這三年中已經遷出市鎮並辦理了戶籍遷出手續,但並沒有在農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

這僅僅是1961—1963年這三年從市鎮到農村戶籍遷移的情況,如果考慮到1960年和1964年這兩年的數字,這五年中共有1510萬人漏報戶籍,就應該說是已經得到論證了。這就論證了上一節的推斷3。

我們已經指出,1956年—1959年期間出現了遷移重報(含虛報)戶籍人口1144萬人。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這一條例在全國得到真正實行要有一個過程,這一條例的真正落實是在1960年。落實這一條例的過程相當於一次戶籍整頓,隨著這一條例1960年在全國的落實,上述遷移重報(含虛報)戶籍的1144萬人的雙重戶籍之一(或虛假戶籍)在1960年及其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就要被注銷,就是一件自然地事情。

在1960年到1964年期間大規模精簡市鎮人口的工作中,精簡的重點就是1956年—1959年期間從農村遷移到市鎮的人口。隨著這些人員返回農村,這些人中那些重報虛報戶籍的人員,他們的雙重(虛假)戶籍問題即使沒有在落實戶口登記條例的過程中被解決,也會隨著他們返回原籍而被自動解決。這就論證了§4的推斷2。

1960年—1964年期間,既出現了大量漏報戶籍的現象(漏報戶籍人口總數1510萬人),又出現了大量的重報虛報戶籍現象被逐步消除的過程(被消除的戶籍人口總數1144萬),這兩方麵合計2654萬人。正是由於這兩方麵的原因,造成了這一時期我國戶籍人口大規模的異常減少!這就是這一時期我國戶籍統計人口大量異常減少的真正原因。這一原因與人口死亡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一些專著和文獻在研究我國這一時期人口異常變動時,卻毫不負責任的把這些由於戶籍遷移原因造成的戶籍統計人口減少解釋為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了,這顯然是極其荒謬的。

3. 1970年—1979年戶籍人口異常增加的社會原因

1964年,雖然我國戶籍人口大遷移運動基本結束,卻留下了1510萬漏報了戶籍的人口,他們雖然從市鎮遷移到農村,卻並沒有在農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

隨著我國經濟的恢複和進一步發展,工業戰線和市鎮其他部門又需要補充大量的職工。在1960年到1964年期間精簡到農村並且漏報了戶籍的1510萬人口中的大多數也要求重返市鎮。這樣在1965年—1979年(主要是在1970年—1979年)這一漫長的時間內,各級政府部門拿出很大的精力解決這一個重大曆史遺留問題。隨著這一曆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這1510萬人口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都在1970年到1979年期間返回了市鎮,在市鎮辦理了戶籍遷入手續,其餘的人也由於種種需要在農村辦理了戶籍手續。這就造成了1970年到1979年期間我國戶籍人口出現了連續較大幅度異常增加的現象。就這論證了上一節的推斷4。

1965年—1979年期間我國人口異常增加合計1534萬,這個數字與上一節推斷3中的1510萬是高度吻合的。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論證了在1960年—1964年期間確實有1510萬人漏報了戶籍。

1979年以後,每年的戶籍人口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幅度異常增加或減少的情況,這表明從1956年開始的戶籍人口大幅度異常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到1979年基本結束。



§6 關於科爾研究中的重大錯誤

前麵我們已經指出,國際著名人口學家科爾先生關於我國超線性死亡2680萬人的研究,在國際和我國國內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支持“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這一說法的兩個主要學術研究之一(另一個研究是蔣正華先生的研究)。

科爾是一位美國人口學家,他不了解中國的具體國情,不了解中國的戶籍管理製度及其變化情況,不了解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出現的空前的人口大遷移運動。這就導致了他的研究出現了重大錯誤。

科爾的第一個重大錯誤在於:他在研究中使用了一個基本假定:國內戶籍遷移對戶籍人口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我們前麵已經指出,這一基本假定是完全錯誤的。

他的第二個重大錯誤在於:他利用死亡漏報解釋我國戶籍人口的異常減少。我們前麵已經指出,這在理論上是完全錯誤的。

為了指出科爾研究中的另外兩個重大錯誤,我們需要把科爾研究的基本思路介紹如下:

科爾首先依據我國1982年進行的1‰生育率抽樣調查中所提供的各年度生育率,計算出1953年到1964年期間我國各年的出生人數,然後根據公式

“1953年到1964年期間出生人數總和”-“同一期間死亡人數總和”=“1964年人口總數”-“1953年人口總數”

計算出同一期間死亡人口總數,然後估算出我國1958至1963年超線性死亡人口約為2680萬。

這一思路在理論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一思路的基本前提是要求我國1982年進行的1‰生育率抽樣調查中所提供的各年度生育率必須是準確的。

我國1982年進行的1‰生育率抽樣調查,通過對30萬餘名15—67歲的婦女生育史進行回顧性調查,獲取了1940年到1981年共四十二個年度不同年齡婦女的生育率。

我們利用數理統計學的基本原則對這次抽樣調查的方案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一方案存在重大的缺陷。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另外的文章中予以評述。

利用1982年抽樣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計算出1981年育齡婦女按年齡的生育情況,並把它和1982年同時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得到的數據比較一下。

1981年育齡婦女生育嬰兒個數



婦女年齡


普查數據


抽樣調查數據


相對誤差

15—19


377150


724138


92.0%

20—24


5276210


7336945


39.1%

25—29


10565740


9564531


9.5%

30—34


2994050


2311330


22.8%

35—39


841970


760591


9.7%

40—44


320480


285714


10.8%

45—49


69330


43350


37.5%



由此可以知道,如果以1982年人口普查數據為基準,這次抽樣調查所獲得的婦女按年齡的生育率,在15—19、20—24、30—34、45—49這些年齡段中,其誤差都超過了20%,最高達到92%。而在25—29、25—39、40—44這些年齡段中,誤差也達到了10%左右。這樣高的誤差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人滿意的。

這是在1982年,通過30萬名餘育齡婦女對上一年的生育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得到的誤差。那麽通過同一批婦女對二三十年以前的生育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得到的誤差顯然會大大高於上述數字。

利用誤差這樣高的生育率數據,顯然無法準確的計算出1953年到1964年的出生人數。我們可以指出,生育率數據每差10%,按照科爾的方法計算出的死亡人數,就會差2600萬人!這樣高的誤差顯然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這是科爾的第三個重大錯誤。

按照我們前麵的研究結果,我國在1960年至1964年期間出現的人口大遷移中有1510萬人漏報了戶籍。由於這些人口漏報戶籍,他們就沒有被計入到1964年的戶籍統計人口數據中,這就導致了1964年的戶籍統計人口總數減少了1510萬。換句話說,我國1964年的真實人口總數,應當比統計數據多1510萬。由上麵科爾所使用的公式可以看出,由於這一原因,科爾把我國1953至 1964年期間的死亡人數多計算了大約1500萬。這是科爾的第四個重大錯誤。

由於上述這些重大錯誤。這一研究都沒有,也不可能反映我國這一時期人口變動的真實情況。

還是法國人口學家卡洛說的比較客觀,他說:中國的問題最好由中國人自己來回答。



§7 關於蔣正華先生研究中的重大錯誤

蔣正華先生關於我國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的研究,是我國唯一被某些官方部門正式認可的研究。他的這一研究,和科爾先生的研究一起,是支持“我國在困難時期有1700萬到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這一說法的兩個主要的學術研究。

蔣正華這一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利用數學方法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然後利用這一數學模型“計算出”我國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

我們作為專職的數學工作者,對蔣正華所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了仔細分析。正像我們在《蔣正華先生關於“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的重大學術錯誤》中所指出那樣:他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存在著一係列重大的學術錯誤和問題。由於這些錯誤,他根據這一數學模型所得到的我國“在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約為1700萬人”的結論,是沒有任何學術依據的。

我們必須指出,蔣正華先生的上述學術錯誤不是偶然的個別的錯誤,而是係統的、全麵的錯誤。利用他的模型,根本無法得到我國困難時期人口變動問題的真實情況。由於說明這一點需要較多的數學專業知識,這裏就不進一步說明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我們的上述文章。

蔣正華是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我國困難時期的死亡率、出生率和“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結論的。但是,他沒有在學術刊物上公布他賴以計算的原始數據和計算過程。據他本人講,直到2005年10月17為止,他關於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重要結論的“許多計算結果都壓在手稿等資料堆中,”還要待他“有機會再來整理”。對於這樣一個直到2005年還沒有整理,更沒有公布其計算過程的 “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的結論”,在1987年就被我國某些官方部門認可,並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學術的角度講,這是一個極其反常的現象。

我們從學術的角度,對蔣正華先生的研究進行了公開的學術批評。我們的批評已經公開幾個月了,但是蔣正華先生並沒有對我們的批評做出回應。我國在困難時期是否有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曆史公案。蔣正華先生本人也承認,這是一件應當在曆史上講清的問題。我們希望蔣正華先生能夠本著對曆史負責的精神,對我們的學術批評作出公開的回應,並且講清這一件應當在曆史上講清楚的重大問題。

科爾先生和蔣正華先生的研究,是支持“1700萬人到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這一說法的兩個主要的學術研究,這兩個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們上麵的敘述說明了這兩個研究都是錯誤的。



§8 關於金輝“研究”中的重大錯誤

在我國還有其他一些“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所謂“研究”,其中主要有金輝、曹樹基、王維誌、丁抒、楊繼繩、彭西哲、李若建等。

下麵我們以金輝為例,說明這些研究的荒謬性。

金輝既不是人口學家,也不是數學工作者,他隻是一位作家。從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連人口統計學的基本知識都沒有。但是他卻利用“不超出小學程度的數學知識”(這是他的原話)“推導出了”中國1959年到1961年期間非正常死亡(餓死)的人數為4060萬人,成為“餓死數千萬人”這一重大謠言的主要來源之一。

我們仔細分析了金輝的所謂“研究”,發現金輝所說的我國在1959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為4060萬人的數字中,包含了以下數字:

1. 1960年由於戶籍遷移原因造成的戶籍統計人口減少的695萬人;

2. 1961年由於戶籍遷移原因造成的戶籍統計人口減少的348萬人(實際減少598萬,金輝少計算了250萬);

3. 1960年由於新生嬰兒漏報出生造成的戶籍統計人口減少的305萬人;

4. 1962年到1964年由於戶籍遷移原因造成的戶籍統計人口減少的1270萬人(實際減少1361萬,金輝少計算了91萬。)盡管這些減少是在1962年到1964年發生的,但是金輝仍然把他們計入到1959年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之中;

以上共計減少2618萬,這些減少沒有一個是因為死亡原因造成的。

5. 1953年到1958年期間已經正常死亡,但因為戶籍管理製度的不健全,沒有在當時進行死亡登記,而在1959年—1961年被注銷戶籍的人口,這一人數估計至少在500萬以上(參見本文下一節)。

以上大約3100萬人根本與1959年到1961年的人口死亡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卻都被金輝列入了1959年到1961年餓死的人數之中。

金輝以上“計算”餓死人數的“方法”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人是如何把由於其他各種原因造成的人口統計數據的減少都“計算”成為我國那一時期餓死人的人數的。

在去掉以上人數之後,金輝的所謂餓死4060萬人,就隻剩下大約900萬人了。

金輝在文章中提出了一個計算餓死人口的計算公式。對於這一公式的荒謬性,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仔細評述。由於這一公式的荒謬性,上述這900萬人也是缺乏依據的。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金輝的“研究”是完全錯誤的。

對於其他人的研究,限於本文的篇幅,我們就不再一一評述了。



§9 1954年到1961年期間死亡率的調整

為了搞清這一時期我國人口死亡的真實情況.

我們需要對這一時期的戶籍人口死亡率進行調整。

從戶籍管理的角度講,由於1958年以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當時中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戶籍管理製度並沒有建立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廣大農村人口,戶籍登記的觀念是非常淡薄的。在這種情況下,從1953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到1958年期間,就會出現一定數量的人口已經死亡而沒有到及時到戶籍管理部門申報死亡登記。隨著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的發布和真正落實(這一條例的真正落實是在1960年前後),這些漏報死亡人口的戶籍在1960年前後被注銷,就是一件自然地事情。

這種情況對1959年—1961年,特別是1960年的戶籍死亡率呈偏高態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這一點,被幾乎所有的關於這一時期我國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所忽視。

按照上述原則,我們暫且以1953年—1958年期間死亡漏報率為12%,調整這些年的人口死亡率,並認為這些死亡漏報的人口的戶籍是在1960年前後落實《戶口登記條例》的過程中被注銷的,就可以給出了1954年—1961年期間我國人口死亡率的初步估計值如下:



年度


死亡率(‰)

1954


14.98

1955


13.95

1956


12.95

1957


12.27

1958


13.61

1959


14.59

1960


17.85

1961


14.24

















以調整以後的1954年到1958年期間的平均死亡率(13.55‰)為基準,1959年到1961年三年的超線性死亡人數為400萬人左右。

我們認為關於這一期間的上述人口死亡率和超線性死亡人數還應該繼續進行調整,但由上表可以看出,可供繼續調整的空間是已經不大了。因此可以初步認為上述人口死亡率和超線性死亡人數比較接近於這一時期我國人口變動的真實情況。

作為專業的數學工作者,我們必須向讀者指出,超線性死亡是利用數學方法研究人口死亡問題時的一個專門的人口統計學的學術術語,它有著特定的數學含義(向專業之外的人講清這一概念的準確含義是不容易的)。超線性死亡人數不表示非正常死亡人數,更不表示餓死人數。

楊繼繩、金輝(他們都不是人口學家,更不是數學工作者)等一些人在“研究”中,把超線性死亡人數錯誤的解釋為非正常死亡人數,又把非正常死亡人數荒謬的解釋為“餓死”的人數,在這一問題上製造了極大的混亂。如果他們懂得超線性死亡的真正含義,他們這樣做就隻能說明他們是蓄意欺騙;如果他們不懂得超線性死亡的真正含義,他們這樣做就隻能說明他們在數學和人口統計學上的無知。

在1960年前後幾年中,我國遇到重大的經濟困難,同時又遭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在這種情況下,人口死亡率比正常年景偏高一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上麵我們所說的這幾年人口超線性死亡400萬人,正是這種死亡率偏高的反映,它並不代表這幾年有400萬人非正常死亡了。在這400萬人中,屬於非正常死亡的隻能是其中一部分。而“餓死”的人數,又隻能是非正常死亡人數的一部分。

有比較才有鑒別,讓我們做幾個比較。

與我國1950年至1953年期間比較:我國1950年至1953年期間的死亡率為14‰—18‰。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國在1958年—1961年期間的人口死亡情況大致與1950年到1953年相當。

與民國時期比較:在我國整個民國時期的平均死亡率為25‰—35‰。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國在1958年到1961年期間的人口死亡率遠遠低於民國時期的最低水平。

與同期發展中國家比較:1950—1955期間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死亡率平均為24.2‰左右。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國在1958年到1961年期間的人口死亡率遠遠低於同期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與二十一世紀的俄羅斯比較:2002年到2005年期間俄羅斯的人口死亡率為16‰—16.4‰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國在1958年到1961年期間的人口死亡率與俄羅斯在2002年—2005年的死亡率基本相當。

在上表所顯示的死亡率下,是不可能出現數百萬人以上的餓死人的現象的。

國家統計局,國家民政部編寫的《中國災情報告》曾經指出:我國1959年—1961年期間非正常死亡人數為104萬,其中1959年1.8萬人,1960年37.5萬,1961年64.7萬。該書特別說明:“非正常死亡”1959年以前多是凍、餓、自殺等死亡的,1960年以後多是腫病死亡的。

這一數據可供關心這一問題的讀者們參考。



§10 破解1960年戶籍人口減少1000萬的曆史之謎

在我國六十年代人口變動問題上,1960年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年。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這一年我國戶籍統計人口淨減1000萬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1960年的人口異常變化數為-695萬人。

正像我們前麵已經指出的那樣。

這一人數的減少是由於戶籍遷移原因造成的,與人口死亡無關。

在扣除了人口異常變化數之後,1960年戶籍人口比1959年的減少的數目隻有305萬。我們還必須考慮出生漏報和死亡漏報的影響。

先討論出生漏報的影響。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960年我國人口出生率計算,1960年我國戶籍出生人數為1392萬人。但是按照我國200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1960年出生並且2000年仍然生存在國內的人數為1468萬。這表明1960年有嚴重的出生漏報現象。按照有關數據可以初步估計出1960年漏報出生人數為420萬。如果考慮到這一影響,那麽我國1960年人口數比1959年就不是減少305萬,而是增加了115萬!

我們在前麵對1960年的人口死亡率進行了初步調整。按照這一調整,1960年的死亡人數應該減少500萬左右。如果考慮到這一因素,那麽我國1960年實際人口數比1959年要增加大約600萬左右。

當然,這隻是一個初步的估計數,更準確的數字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附注:本文是作者在烏有之鄉舉辦的《關於我國六十年代人口變動的真相研討會》上的講稿。這次發表前又做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這次研討會的視頻見:戳穿一個政治大謊言——關於我國六十年代人口變動的真相研討會,主講人:孫經先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10/268526.html



關於本文§2到§5所述內容的更詳細的討論,見

孫經先(筆名孫景澤):破解國家統計局戶籍統計數據矛盾之謎——關於我國六十年代人口變動問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3/224127.html

孫經先; 關於我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6期。該文可在以下網址下載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STUD201106010.html



關於本文§6所述內容,作者將在另一篇文章中予以詳細論述。



關於本文§7所述內容的更詳細的討論,見

孫經先:蔣正華先生關於“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的重大學術錯誤 http://www.wyzxsx.com/ebook/1700.htm

孫經先,關於“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與蔣正華先生商榷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7/251758.html

也可見

齊景潤:蔣正華在國家重大研究課題中的中小學生錯誤

http://www.wyzxsx.com/ebook/jzh.htm

齊景潤:六千五百萬中國人是怎樣“被死亡”的?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9/259395.html

齊勁鬆:蔣正華的一段話揭開一個重大秘密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8/251972.html

齊勁鬆:蔣正華的“非正常死亡1700萬”與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8/252324.html

關於蔣正華研究的原文,可見

蔣正華 李南:《中國人口動態估計的方法與結果》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7/251764.html



關於本文§8所述內容,作者將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論述。也見

齊景潤:幾千萬中國人是怎樣“被”金輝“餓死”的?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8/256787.html



關於本文§9和§10所述內容,見

孫經先; 關於我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6期。該文可在以下網址下載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STUD201106010.html

此外,作者將在另一篇文章中對這一問題予以更詳細論述。



關於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更多的文章,可見

專題:60年代人口變動真相,見

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sqwhy/Index.html

野叟論史:綜述最近熱炒的“餓死三千萬”事件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10/268611.html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你可以去讀一讀孫經先的文章。這些數據是基於統計的誤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f77c000102dup9.html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utohood的評論:
那請你談談這位美國人科尓的數學模型,給我們談談我們這些外行錯在哪裏,複旦教授錯在哪裏,"墓碑"一書近十年的調研如何充滿謊言。注意如有髒話會導致刪帖,你的理性思辯的帖子自然會展現你的智慧。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給你普及一點基本的知識:

人口基數6億,如果假設的模型誤差為10%,則有6千萬的人口出入。你現在用了這麽多的模型,誤差是多少?上次有個運-運說是30%的誤差,且為合理。老天,這表明餓死1億8千萬都是在你們的誤差範圍之內, 明白??

所以,這些N千萬數據沒有任何意義!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傻瓜都知道: 這所謂的N千萬隻是一個推倒,基於美國人科爾開始的數學模型的推倒。後來所有的N千萬不都是基於這個美國人的推倒?所不同之處隻是用不同的數學模型。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忍了一段時間,從此往後帶有下麵漫罵語句的情緒化非理性的帖子將會被刪除。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這些數據早有專家指出是基於統計的錯誤推出的錯誤結論,你們一遍遍重複錯誤,卻又拿不出任何證據,任何令人信服的說法,隻會重複,有意思不?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按你們這群蠢豬的說法, 全國每20個人餓死一個,發現不對頭,騙不下去了,就說死的都是農村。除去城市人口,相當於全國每15個人裏麵死掉一個,可能不??

你家餓死幾個?文學城大多數沒有餓死人,這些指標都給你們吧?難怪現在很多河流裏飄著死豬,原來是你們這群張口就來的騙子啊。多死些,清淨!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你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隻會跟在別有用心的人後麵張口就噴。

不是蠢貨是什麽?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utohood的評論:
你說話嘴巴要幹淨,傷的是你自己。你說的與此離題太遠,證據現在越來越多的來自中國人自己。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你以為你們和一些人,隻要經常呼叫,餓死N千萬,多喊幾遍,幾十、成千上萬遍,那就會變成事實?愚不可及了。。。嗬嗬。。。
autohood 回複 悄悄話 用你肩膀上的東西動一動。蠢貨!抗戰14年,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南到西南,屍骸遍地,屍山骨海。 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殺,屍骨累累。到處可見萬人坑,遍地可見哀鴻。中國軍民共死傷3500萬。 有無數的照片,無數的萬人坑,無數的中外目擊者。
你現在張口N千萬,有任何證據?竟然連人口統計局帳的數據都是聽美國人的?

美國人是你爹? 蠢貨!
zhonghm 回複 悄悄話 My hometown is Anhui. One of my mother's sisters and her grade-parents were dead during the Great Chinese Famine. My father was almost dead because of the starvation. Something happened in history is really out of our imagination.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如果有記者直接去采訪他就好了,因為古狗這句發現它被廣泛引用。上麵記錄片中科院士,北大教授,新華社工作三十多年的七十歲的老記者,他們都公然說謊圖什麽。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ugerGP100的評論:
整個深入人心的三年自然災害之說就是一個執政者的謊言,我們出國前全相信,我還為此與我美國朋友激辯過。現在還有如此多的人在如此多樣的調查,口述,著述等證據下還為當局辯護,簡單難以想像。
RugerGP100 回複 悄悄話 餓死兩千萬,三千萬, 有什麽區別?死亡大部分集中於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農村。以自己家或熟人沒有餓死的來否認餓死人的事實,隻能證明缺少同情心,甚至缺少人性。 我家親戚當時在四川一個公社當書記,告訴我們大饑荒主要是人禍。 因為大躍進虛報產量,政府就按虛報的產量征購, 農民口糧和種子都被收走了。政府征購太多,以致於政府糧庫都裝不下,就存在農民的家裏。很多農戶糧食就在家裏儲存,卻不敢吃,活活餓死。他們那個公社死了三分之一。第二年又缺少口糧和種子,真的歉收了,於是造成了三年的大饑荒。天災即時有也是次要原因, 還有一個餓死人的原因是沒有及時 進行救災,因為各級政府都在虛報產量,隱瞞饑荒,以致於本來不會餓死的也餓死了。 中國曆史上饑荒很多,但人為的 除此以外是否還有?大躍進虛報產量是現代版的指鹿為馬,結果彭德懷上當了,整得 一輩子翻不了身。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啊,那後麵還有一句“His estimation was based on Ansley J. Coale and Jiang Zhenghua's estimation of 17 million.”真奇怪,連統計局長的數據都是聽人家說的。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Haha, it was still from wiki without definitely cited sources:

"Li Chengrui, a former minister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estimated 22 million (1998)."

Li seems a faculty of Peking University (not confirmed):

http://www.zoominfo.com/#!search/profile/person?personId=1049551749&targetid=profile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竊以為現在這個輿論環境中多懷疑比多輕信要好一些。

能否說說那個“前國家統計局長認定的2200萬”的信息來源嗎?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我是指那些寫成著作發表的東西,那些記者花十年筆錄千頁的材料,那些看過檔案的人,那位前國家統計局長認定的2200萬,這些都不相信去相信天氣預報都改的國內政府? 一些人不相信官方也不相信學者,自己又不在此領域,這使得很難convinced他們。就是確實死了幾千萬,另一派也可說不是餓死的,非要你證明死因是低蛋白血症不可。你說的那位外國學者(不像是愛爾蘭人名)陳述官方1500萬說法也是通過考證後得出的。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樓主是在大批判啊。你引的Wiki片段明明標著陳述需要信息引用來源,表明可信度有待證實,你說基本可信依據在哪呢?你希望我正反證據最好都提供,很慚愧,缺乏研究。但是論證方法我還是懂的。你引用的也都是一邊倒的說法,而且不加推理,隻以主觀可信度作判斷。這個主題由於其缺乏公共信息,官方諱莫如深,所以造成各種離奇說法。反正大家都沒有過硬的證據,對於未知的東西就變成信仰一般---誰說沒有神,神在人的心裏。
默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wei的評論:
是‘反愚蠢人類言論’!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wei的評論:

Thank you for introducing us this book:

《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饑荒紀實(上、下篇)》

通往天堂的路

書名:《 墓碑:中國六十年代饑荒紀實(上、下篇)》
作者:楊繼繩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08 年 5 月

  這是一部叫人看得心情沉重的書,作者楊繼繩在「前言」中寫下為書起《墓碑》一名的緣由:一為在一九五九年餓死的父親立碑;二是為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歷史上一段最慘烈的饑荒中,餓死的三千六百萬中國人立碑;更要為造成大饑荒的極權製度立碑。他原打算把書名定為《天堂的路》,背後不無對專權「人禍」造成大災荒的反諷。

  楊繼繩是著名作家、學者,在新華社當了三十五年記者、編輯,曾三度採訪趙紫陽,現為《炎黃月刊》副社長。他花了十年時間,利用到全國各地採訪的機會,查閱資料,訪問經歷大饑荒的人,收集上千萬字的資料數據,以事實和數據揭露這慘絕人寰的史料。

  該書分上下兩篇,合共約一千頁,上篇集中報導及揭露中國各省如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在大饑荒期間的真實情況,包括人吃人的慘況、官僚對老百姓的殘酷逼害、製度的腐敗等。下篇則是作者對中國持續三、四年大饑荒問題的專題論述,探討釀成大饑荒的禍根、當權者對危機的應變、專橫製度下的遺禍,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墓碑》出版之際正值中國剛發生四川大地震,全國努力搶救全球參與關注賑災,天災人禍加深了大眾反思中國的憂患。上篇第三章「天府飢魂」中便提到一段和四川十分關鍵的史料:一九五八年三月,中共中央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成都會議,首次提出「社會建設總路線」的「三麵紅旗」中心概念,依作者分析,「三麵紅旗」和群眾對毛澤東的迷信盲從,正是造成六十年代大饑荒的肇因,當中還有段小插曲:毛澤東參觀都江堰時望著離堆問道:「這岩會不會被水沖掉?」陪同的省領導答說岩粒很堅固。毛澤東再問道:「一百萬年後會不會?」眾人一時答不上,但卻反覆思量毛主席的智慧提問,受皇恩的啟發,覺得那闔乎千代子孫的幸福,便立即動工用鋼筋水泥加固了離堆。

  可是,中國人的苦難從沒止息,據知,大饑荒中四川餓死的人數為一千至一千二百萬,也是全國饑荒時間最久的省份。書中提及的那場成都會議,彷彿預示饑荒和政治的狂飆,逐步吞噬老百姓的性命。由地震橫禍以致楊繼繩的《墓碑》饑餓誌,就是叫世人在世世代代不堪回首的國難中,以史為鑑,以勇氣建構穩健和諧的社會,正視生命的價值,那才是真正通向天堂的路。

■馬戽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默雨的評論:反人類言論。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建議你去看一下墓碑那本書,voa有一個解密。然後用你掌握的事實來揭露其作者的謬誤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毛左有時候是沒有邏輯可言,隻不過不知道閣下是毛左還是五毛。告訴你,我妻子的爺爺和外公(四川)都是營養不良全身浮腫而死的,在那一代人中,就算城裏人,也有長期饑餓的記憶。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博主的這篇文章相當克製和理性,你連這樣的言論都受不了嗎?那麽對於墓碑裏麵的數據你也懷疑吧?懷疑沒有問題,拿出證據來質疑。
官方的數據你有信的自由和權力,我有不信的自由。在中共的官方言論裏麵,當西方世界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中國人民正在享受文化大革命的幸福生活。大躍進的時候,中國正在全麵大豐收,畝產幾十萬斤呢,你信嗎?
hawei 回複 悄悄話 唵啊吽這類人是不喜歡聽到毛澤東的過錯和責任的任何言論。他們一直粉飾中共這幾十年統治中的種種罪愆。他們拒絕事實,從他的言論裏麵,我們應該得出中共沒有餓死人的結論。而且中共統治,至少比滿清末年國將不國的年代要好一些。但是他你一點智力很難去考察不同死亡率裏麵嬰兒死亡率和成人死亡率的變化。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默雨的評論:
你說話要小心囉,那裏也有你的祖輩或兄弟姐妹。
默雨 回複 悄悄話 大陸人口至少有16-18億,而大多數是或stupid,或黑心刁民。如果能餓死2/3,將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前任局長在1998年認為死亡人數為2200萬。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這裏是更進一步的詳細引用政府數據和研究此問題專家論點的wiki的陳述,wiki會隨時因材料準確性而被修正,這裏引用的材料大家也應有基本的相信。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1984), crop production decreased from 200 million tons (1958) to 143.5 million tons (1960). Due to lack of food and incentive to marry at that point in time, the population was about 658,590,000 in 1961, about 13,480,000 less than the population of 1959. Birth rate decreased from 2.922% (1958) to 2.086% (1960) and death rate increased from 1.198% (1958) to 2.543% (1960), while the average numbers for 1962–1965 are about 4% and 1%, respectively.

The officially reported death rates show much more dramatic increases in a number of provinces and coun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most populous province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government reported 11 million deaths out of the average population of about 70 million during 1958–1961, one death in every seven people.[citation needed] In Huaibin County, Henan province, the government reported 102 thousand deaths out of a population of 378 thousand in 1960. On the national level,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imply about 15 million so-called "excess deaths" or "abnormal deaths", most of them resulting from starvation.[citation needed]

Yu Dehong, the secretary of a party official in Xinyang in 1959 and 1960, stated,


I went to one village and saw 100 corpses, then another village and another 100 corpses. No one paid attention to them. People said that dogs were eating the bodies. Not true, I said. The dogs had long ago been eaten by the people.[13]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e government seriously under-reported death tolls: Lu Baoguo, a Xinhua reporter in Xinyang, told Yang Jisheng of why he never reported on his experien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59, I took a long-distance bus from Xinyang to Luoshan and Gushi. Out of the window, I saw one corpse after another in the ditches. On the bus, no one dared to mention the dead. In one county, Guangshan, one-third of the people had died. Although there were dead people everywhere, the local leaders enjoyed good meals and fine liquor. ... I had seen people who had told the truth being destroyed. Did I dare to write it?[13]


Some Western analysts, such as Patricia Buckley Ebrey, estimate that about 20-40 million people had died of starvation caused by bad government policy and natural disasters. J. Banister estimates this number is about 23 million. Li Chengrui, a former minister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estimated 22 million (1998). His estimation was based on Ansley J. Coale and Jiang Zhenghua's estimation of 17 million. Cao Shuji estimated 32.5 million. The aforementioned Yang Jisheng (2008) estimated the death toll at 36 million.[15]

Hong Kong based historian Frank Dikötter (2010) estimates that, at minimum, 45 million people died from starvation, overwork and state violence during the Great Leap, claiming his findings to be based on access to recently opened local and provincial party archives.[4] However, his approach to the documents, as well has his claim to be the first author to use them, have been questioned by other scholars.[16] Dikötter's study also stresses that state violence exacerbated the death toll. Dikötter claims that least 2.5 million of the victims were beaten or tortured to death.[17] He provides a graphic example of what happened to a family after one member was caught stealing some food:


Liu Desheng, guilty of poaching a sweet potato, was covered in urine ... He, his wife, and his son were also forced into a heap of excrement. Then tongs were used to prise his mouth open after he refused to swallow excrement. He died three weeks later.[18]


There are widespread oral reports, and some official documentation, of cannibalism being practiced in various forms, as a result of the famine.[19][20][21] Due to the scale of the famine, the resulting cannibalism has been described as "on a scale unprecedent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19][20]"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香港的評論:
我們是討論那三年和周圍年份的比較,與你那三十年的對比係統相差太大。我一般不刪貼,但不能保證以後對像你這類用漫罵語言的非理性的貼子。
香港 回複 悄悄話 一般的說法是1949年時, 中國人人口不到5億, 到毛去世的1976年, 一般說法是8億還多。 不到30年增加了3億, 還少嗎? 生他媽那麽多幹什麽呢? 也是要不是中國人口有這麽多, 即使毛時代就致富了。 如果一家隻有一個孩子, 還搞啥他媽的改革開放, 以社會主義的體製, 一年休息半年也可以養活。 我的意思是餓死三億就對了。

如此, 你怎麽光說餓死的, 那活了的是誰呢? 大家都是人民公社, 一樣的口糧, 哪些人就怎麽餓死了呢? 你父母是幹啥的? 是特殊材料做的嗎? 怎麽他們沒有死還生了你們好幾個呢?
niu0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雖閑不散的評論:
同意,那種問認識的人中有多少人死亡最不靠譜,受災嚴重的省象四川,甘肅就很多人說知道誰誰餓死了,而北京上海就沒幾個人餓死了。
博主至少引用了數據,並有一定分析。那些要別人精確給出答案的太苛求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真實的數字越來越難得到,就連檔案記載的可信度又有多高呢?還記得畝產萬斤麽?
niu0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雖閑不散的評論:
紅色騎士 回複 悄悄話 SB餓肚子的時候有力氣造愛嗎,有力氣造孩子嗎,沒孩子出生還有人口增長嗎,沒出生的孩子也是非正常死亡嗎
pmsl88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真在北美做過學術的或者搭點邊的應該明白一點:WIKI的信息絕對是不能作為參考和有公信力的reference。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雖閑不散的評論:
謝謝你的解釋,會使問題討論朝更理性的方向進行。
雖閑不散 回複 悄悄話 很欣賞博主的耐心。其實你隻是提了個問題,然後列舉一些數據和來源而已。很多人就看不過去了,一味攻擊,卻不能舉出其他數據和來源。

金筆反問親人朋友中餓死人數,但不明白即使筆者認識很多人餓死,也不能證明全國餓死的人數。所以這個反問不成立。

Julienmum 的觀點是這些數字都是造謠,因為沒有任何統計。恰恰相反,2000-3000萬的數字是有一些統計的,八千萬就沒有了。你可以說統計可能不準確。

我覺得博主文章原意是討論一個可能性,沒有逼著任何人去盲目相信某個結論的意思,讀者可以自己作出判斷,不必大動肝火。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確實如此!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日本人...重視曆史...”---也許,但是他們對於侵略史的看法卻和其他地球人不一樣。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那麽麻煩你找找正的或反的證據,我完全open minded, 隨時準備麵對證據改變。這恐怕很難,因為我們不像德國或日本人那樣重視曆史材料。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這裏好熱鬧。樓主是借重信息提供者的身份來做出判斷,自無不可。但一些網友想要更嚴肅地探究這些數據的導出過程,揭示其中的矛盾或疑點,應該是值得歡迎的。

比如“官方都承認死了1500萬”來自Wiki。但Wiki這個說法的reference並不是真的來自中國官方,而是一個愛爾蘭學者的說法。這就令人對“官方”一詞嚴重存疑。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發表出的著作你說是沒證實的謠言,你舉例用的極端數字是不需證明的,這是你自家定的標準。你相信政府的更大可能的不靠譜的數據,那是你的事,我則更相信各學者所研究出的結果,美國和中國的社會學者都有,不是你一句謠言就能抹殺的。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純銅的評論:

嗬嗬,你說人口增加了多少多少,人家會說老毛學蘇聯鼓勵英雄媽媽,所以才會造成中國今日的人口問題。你說那中國不是計劃生育了嗎,人家又會說那是沒人性、反人類blah blah blah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金筆兄反駁得有理。關於這個問題,也問過父母和祖父母輩。有沒有餓死人,有;有多少,都不知道。但是不是因為大家不知道,就可以隨便冠上個三千萬八千萬的罪名?最關鍵的是,編排個數字隻是某些人的第一步,他們是先要讓這個窮凶極惡的數字深入人心,然後才有利他們接下來對中國人民、中國政府、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實施進一步的打擊和誹謗。說實話,上當的人已經很多,但頭腦開始清楚的人也不少。有些人呢,如果隻是信謠傳謠,最多也就是幼稚。但如果是有心為之,那就是居心叵測。自己是哪一種人,自己心裏最清楚。

真正熱愛中國、關心中國人民的疾苦憂患、希望中國不再被人欺淩的海外華人,對正在討論的這個問題,隻會抱著認真嚴肅的態度思考交流,對政府的批評也是希望其吸取教訓,而不是不負責任地拋出一堆沒有根據的數字、幾個匆忙而就的結論和成串貌似充滿聖母情懷其實根本不著邊際的感歎。回應一下前麵說的,這年頭,當聖母比當學者還容易。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都爭個P啊,看看最後結果不就都清楚了嗎?老毛27年人口增加一倍,蔣介石做到了了嗎?孫中山做到了嗎?中國曆史上有任何的統治者做到過嗎?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完全按你的邏輯在說事,你說你見過八千萬之說,但是沒有證實這八千萬的可靠性就來支持你的觀點,按你下麵的觀點至少應該算傳謠。"

真是讓人啼笑皆非。以你的中文水平,反諷的話你聽不出來,那我就隻好正麵點拔你一下:我的意思是,造謠餓死三千五百萬的還不算極品,我見過更大的謠言是餓死八千萬,就在這個文學城裏。你得明白一個常識,要別人相信你提出的觀點,就要自己去證明,聽眾讀者沒有責任去幫你做功課,所以我沒有必要去證明八千萬是不可靠。相反,說餓死八千萬的要證明八千萬的可靠性,而你,要證明三千五百萬的可靠性。


“但wiki引用那麽多學者的著述,比親政府的觀點可靠多了。”
“大量的學術專著應該是最serious的形式吧? ”

這跟親誰不親誰沒關係。沒有上帝或者法律規定學術專著就一定比政府權威,這年頭,要自名為學術專著還不容易麽?不是說你掛上一個學者專家的頭銜,人家就非得信你的,這不成了學術崇拜了嗎?一句話,管你是政府還是學者還是布衣,拿出有力證據來,別人自然信服,管你什麽身份。而且請注意,我從頭到尾就沒有說過我知道具體數據是多少,正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才多聽多看多分析多思考,同時在這個過程堅決反對造謠傳謠。造謠傳謠者於澄清真相一點助益都沒有,相反,全是攪那個啥的棍子。你一會兒講三千五百萬,一會兒又說三千五百萬就算不對,一千五百萬也很多。你自己到底想要拿哪個數字出來說話?想清楚了,找到證據了,再來發言也不遲。

至於那位滾刀子肉的觀點,你的一切觀點已經罩在中共是不可信的這頂大帽子下,還討論個啥?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饒啊辣龐評論:
I disagree with your analogy of gun violence in US.
The Second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gives people the right to own guns. This is a mandate to US government that limits what it can do. Attempt to limit gun ownership by law often ends up in Supreme Court as 2nd Amendment violation. You can't have gun ownership w/o death from gun violence. It just can't be done. Death from guns is mostly a choice by American people, not the government. The way to reduce death by gun violence is to make owning gun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 But Americans aren't ready to go there yet AFAIK.

On the other hand, death from famine is very preventable by the government. At the very least,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allow refuge to go begging freely. Tragically, even that is no always the case. Let alone the government can and should get food elsewhere to feed people.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一麵大談人民,一麵連人民最基本的狀況-餓死多少人,都搞不清楚。
你相信這樣的領導人,真的有能力關心人民嗎?還是空話,假話?

中國曆代,即使是昏君時期,餓死多少人,都大概有譜。
所謂最關心人民的毛,倒弄不清楚餓死了多少人?還是他死不認錯?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滾子刀肉的評論: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tatistics, there were 15 million excess deaths in this period.[1] Others have estimated the number of famine victims to be between 20, 36, 43, or 45 million.[2][3][4] The journalist Yang Jisheng estimated that the drop in new births prevented another 40 million from being born.[5] The phrase "Three Bitter Years" is often used by Chinese peasants to describe this period."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學者們的論著和官方的說詞你都不信,我們又與社會學研究無關,那你信自己好了。對於你的問題,如果按官方公布的1500萬也是每班五十學生或群體就有一人餓死,去看電影裏的描述,四千的村莊因餓死人而到處都是哭聲,那可是那個年代的人的親口所言,你最好說那些中科院士或教授們在欺騙讀者。
滾子刀肉 回複 悄悄話 中共自己說是多少?因為中國的所有公布的數據都有“添(減)水”嫌疑,說產量會加水,說餓死人就隻會縮水了,記得中統局(別誤會,是中央統計局)前局長說過一個數字,那應該是最起碼的數目了。
什麽數學模型什麽理論推算等等,全是基於政府公布的數字,那個數字不準確,再推還是不準。
不過,自己公布的數字,比如“餓死”一百萬(隨口舉的例),那最起碼也至少是一百萬了,他再笨也不會自己給自己栽頭上個屎盆子。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雅美之途的評論:
這些“官方”也隻是個人觀點。他們都是些“走資派”,老毛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謂“官方”的這些東西,無非就是想阻止人民往回走而已。
事實是:這三年到底餓死人(多過常年)嗎?到底多餓死多少人?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數據。
但就你而言,你無法回答我的提問。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Go ahead to watch the indicated parts of the movie below, the evidences were all from those who went through the period as they watched their friends dying, those descriptions were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all of us.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請看我的原文,你算得很inflamed。前些年也要年輕網發文質問過類似你的問題,你的問題也適應於問官方的1500萬的數字,那也是高得驚人的2.2%的程度。

"如果此數據靠譜,按中國在六零年的大約六億七千萬的人口總數計算,那些年每一百中國人中就有四至五人以非正常性的方式死亡,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裝出是“公知”的模樣來,好像是比較“公允”和“世外”的樣子,其實你就是在欺騙讀者!中國當時人口是五六億而已,餓死三五千萬,那就是十幾二十個人當中就餓死一個。
請問,你家,你所有的親戚家,你鄰居家,你鄰居的直係親屬家,然後你的同學家,你的朋友家,等等、等等,有沒有人餓死的?!
再問,中國軍人那個年代大約大約是五六百萬,同樣的請問,你家,你所有的親戚家,你鄰居家,你鄰居的直係親屬家,然後你的同學家,你的朋友家,等等、等等,有沒有人是軍人?!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半緣修的評論:
大量的學術專著應該是最serious的形式吧? 中國從來就沒有留詳細史實的習慣,納碎抓猶太人的名字,地點或放在那個集中營都是記錄在案的,可在柏林檔案中查到,南京大屠殺的三十萬如有文檔記錄支持會更具說服力。
半緣修 回複 悄悄話 在這點上,認同且支持julienmum的評論。為人為文要 serious.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唵啊吽的評論:
I agreed with some of what you have stated,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of current government function in China. Again, we were only discussing those terrible three years.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Some people compare Three Years of Disaster to Naking Massacre, and say Communist China kills more people than Naking Massacre. Such a comparing is totally wrong. It was true that many people died during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ommunist government was responsible for that. Chinese people and Communist Party have all admitted that. Just like every year many people died of gun crime in US. US people and government admit the fact and everybody know that it’s the reasonability of US government to reduce the gun crimes. Saying Communist China kills more people than Nanking massacre, however, is just the same as saying democratic America kills more American than 911 attract. As every year about 10 thousands of American was killed in gun crim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lture Revelation as well as three years of disaster and Nanking massacre is just the same as between US gun crimes and 911. One is due to social instability and bad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other is due to foreign invasion. During Culture Revolution, the death rate is much higher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CCP officials than the rate in other group. Saying communist China kills more people than Nanking massacre is just the same as saying Democratic America is killing more America than 911. During three years of disaster, many poor Chinese died of hunger, Chinese people know that, and Chinese government know that, and they all know something is not correct, just like US people know that so many gun crimes in US is not correct. There are more poor people died in three years of disaster than government officials is just like there are more poor people fall as gun crimes victims in US. There must be some communists died during three years of disasters, and many who died have relatives as communists. As we know, during civil war in China, it was the most poor who joint the Communist Party. 1959 was only 10 year after civil war and majority of Chinese population was still in countryside. At that time, most of government and party officials were come from the countryside and come from poor families. If there are someone who wants to killed Chinese people intentionally during 1959-1961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then it should be United States and Soviet Union. They succeed in putting economic sanction on China, which led to humanitarian disasters indirectly.

Communist China is bad. Chinese know it. But Chinese are not foolish enough to overthrow it, as they know that the present China is still the best among all other forms of governments they tried since Opium War. Since Opium War, Chinese tried democracy under Sun Yet-sent but all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cluding democratic ones, just support local war lords in China to extent their state interest at the expense of Chinese democracy and at the expense of Chinese people. That’s why Dr. Sun turned to Soviet and welcomed Communist in China.

In the last a few decades, poverty population reduced all over the world, and China made the number one contribution in reducing world poverty. Many poor peasants of yesterday are rich entrepreneurs today in China, thanks to market economy adapted by Communist China. Regardless the label put on China as communist or capitalist, the present Chinese government works for the better of China and the world.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老兄,我是完全按你的邏輯在說事,你說你見過八千萬之說,但是沒有證實這八千萬的可靠性就來支持你的觀點,按你下麵的觀點至少應該算傳謠。我們都不知道確鑿數據,我文中也沒下結論題目還是問句,但wiki引用那麽多學者的著述,比親政府的觀點可靠多了。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你那中文再回回爐吧,八千萬是我說的嗎?那接下來一個億也是我造的謠了?

那個非正常死亡人數到底是多少,現在還在討論研究之中,而越是在爭論的過程中,越不能不負責任地攪混水。我就是這個意思。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我更相信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寫成的著作,別人寫的學術著作我引用應該與謠言不能等同吧? 你那八千萬的謠言成份更大吧?

政府的數據我是懷疑的,中國美國政府都會美化自己推卸責任,你有相信政府的自由,那你對政策失誤造成官方說的1500萬死亡人數感受如何?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別說餓死三千萬,說餓死八千萬的我都見過,正等著看什麽時候給漲到一個億呢。

不負責任地討論就接近造謠,一定程度的造謠是要負法律後果的。你口口聲聲口誅筆伐的時候,怎麽不見你表態說“說笑而已,各位看客不必認真”。你要認真,大家就都玩認真的;你要耍賴,大家就都玩耍賴的,不能搞雙重標準吧。

說實話,官方的數據還真遠比謠言可靠得多。而且,不能你說一句在中國生活過,官方數據不可信,它就真不可信了吧。還是那句話,要證明你這個觀點,就拿出可靠的證據來,張嘴就說,不算造謠,也算傳謠。是啊,造謠傳謠多簡單啊,上下兩嘴皮子一碰,你完事了,人家還得費半天勁去證明自己。攪混水的一般都是這範兒。

人最好還是對自己的言行有點負責任的態度,不管你是在做社會論文還是隨便發發言。照你的觀點,是不是做論文的時候就要說實話,網上發言的時候就可以滿嘴跑火車?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文章僅起討論作用,這裏不是寫社會學論文,我們當然首先需麵對各方的說法與數據,至於各人如何判斷那是大家自己的事,官方說的1500萬如果確實也是夠震驚的,大家生活在中國過,官方數據你能信? 天氣預報都可以改。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唵啊吽的評論:
那來的炒作,官方都承認死了1500萬,其他專家的數字在2000-4000萬不等,請看下麵的wiki,你說的橫向比較自有其說,但我們討論的是那三年與周圍年份的比較。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tatistics, there were 15 million excess deaths in this period.[1] Others have estimated the number of famine victims to be between 20, 36, 43, or 45 million.[2][3][4] The journalist Yang Jisheng estimated that the drop in new births prevented another 40 million from being born.[5] The phrase "Three Bitter Years" is often used by Chinese peasants to describe this period."

http://www.google.com/search?site=&source=hp&ei=TQOFUZrQDoKm8QT1oYDgCQ&q=chinese+famine&oq=chinese+famine&gs_l=mobile-gws-hp.1.0.0l5.9440.22119.0.26290.15.9.0.6.6.0.276.1532.0j6j3.9.0...0.0...1c.1.12.mobile-gws-hp.DSoFj0ppTu8#itp=open0

http://m.guardiannews.com/world/2013/jan/01/china-great-famine-book-tombstone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xc88888的評論:
這些人口數據與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部從網上來的,並且我也在文中注明"未經核實"。最後一圖來自wiki,似乎與你的人口普查相符,問題是不知誰有更準確的1959-1961年的數據,那位複旦教授又是如何得出那3245萬的結論的。"

樓主能這麽說,那到底哪一樣對你更要緊呢:辯清曆史真實,還是洗脫自己與不負責任數據的關係?
都說真理是越辯越明,你這才剛開始被人家問到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就忙不迭迭地撇清關係說這些數據與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缺點職業操守吧。
既然你也知道是“未經核實”,那就不要拿來這麽言之鑿鑿,不然就要歸屬為謠言類別了。
你反問複旦教授是怎麽得出3245萬的數字,對呀,我也同問。況且,既然是你提出來作論據的,應該由你來證明呀,所以這個問題該由對你此文的質疑者來問你,你怎麽反過來問別人呢,搞反了吧。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人口是四億一千六百萬;到了1881年,中國人口剩下三億六千九百萬,而且其中三分之一吸鴉片成癮。

從1842年至1949年,全球人口從11億增加到25億,增加了128%, 而同時間中國人口隻增加了1.2億,增加了30%。從1949年至1962年,即到三年災害以後,中國人口增加了1.2億,增加了23%, 即建國後到三年災害以後,中國人口的增加等於鴉片戰爭以後100年的人口增加,而1949年至1962年全球人口增加了21%,略低於中國人口增長率。現在有人炒作三年災害的非正常死亡人數,並以此推論新中國建國後是中國曆史最黑暗的年代,這種推論完全不顧曆史事實。百年屈辱才是中國非正常死亡更高的年代。

http://afe.easia.columbia.edu/special/china_1950_population.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rst_Opium_War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peo_pop-people-population&date=1962
http://www.digitalsurvivors.com/archives/World%20Population%20Estimates%20Interpolated%20and%20Averaged.pdf
http://www.cpirc.org.cn/en/totpope.htm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xc88888的評論:
這些人口數據與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部從網上來的,並且我也在文中注明"未經核實"。最後一圖來自wiki,似乎與你的人口普查相符,問題是不知誰有更準確的1959-1961年的數據,那位複旦教授又是如何得出那3245萬的結論的。
wxc88888 回複 悄悄話 因違反經濟規律而人為冒進導致1959-1961三年期間餓死了很多人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用捏造和篡改的數據隻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wxc88888 回複 悄悄話 而且你的人口曲線上引用的人口普查年的數據也沒有一致性。譬如,你從1964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扣除了台灣和港澳僑人口數據,但在其它五次人口普查中你卻保留了台灣和港澳僑人口數據。
wxc88888 回複 悄悄話 從1949年至今,中國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與2010年進行過六次全國性人口普查。你的人口曲線上的其他年份的數據從何而來(尤其是1958-1961年的人口數據)?從下麵人口普查數據來分析,沒有發現什麽人口增長異常。五十年代衛生條件還相當落後,人的壽命還不長。但在文革期間,全國範圍內的衛生防禦運動大大提高了人口壽命,特別是農村人口的壽命,而且當時大量的醫生從城市下放到農村也大大地改善了農村的醫療條件,所以六、七十年代是中國人口發展最快的時期。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總人口601938035人(包括台灣1951年公布的7591298人、國外華僑和留學生共11743320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總人口720370269人(不包括台灣人口、港澳同胞和國外華僑)。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031882511人(包括台灣18270749人、港澳5378624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160017381人(包括台灣20155830人、港澳613000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29533萬人(包括台灣2228萬人、港澳722萬人)。

200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339724852人(包括台灣23162123人、港澳7649900人)。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唵啊吽的評論:
請比較周圍的年份,與明代的死亡率比較,一些人還能得出黨和主席更偉大的結論。我們還應該考慮青黴素等醫學技術對人類的影響,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leemz2002:清末的人口是4.5億到5.2億之間。其中4.5億是滿清的戶籍 人口,實際的人口數字肯定比這個數字高。而1954年人口普查發 現1949年的人口是5.4億。也就是說民國那38年滿打滿算也 隻增加了9千萬人。換算成人口增長率隻有0.48%而已。在沒有 普及避孕手段的年代,自然出生率在3.7%到4.5%之間。也就 是說這38年的平均死亡率至少超過3%,比1949年後死亡率最高的 1960年(2.543%)還高。
[1]
[2]
[3]
[4]
[5]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