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12月11日剛剛揭曉了其2013年度風雲人物。
自1927年以來,每年年底,《時代》
前兩天正巧讀到一篇網文(鏈接),作者Howard Chua-Eoan 退休前曾任《時代》新聞部主任。
今年的年度人物遴選與往年相比,整個過程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到底最後誰能勝出,
工作人員多半一頭霧水,總編常常舉棋不定。 如果一個不相幹的工作人員能事先猜到謎底,那他肯定是到處嗅來嗅去的, 而過度的好奇心並不招人待見。比如1986年, 我從周圍同事的言行舉止中,猜到科拉鬆·阿基諾將會勝出。 本來我應該緘口不語,心裏明白就行了,可我實在覺得自豪, 因為這位1952年以來的首位女性年度人物是來自我的出生地菲律 賓,就自告奮勇地去幫忙。那些負責這個秘密的人可不高興了, 他們雖然接受了我的幫助,可那叫一個冷淡。 即使是那些認為知道結果的人,最後也可能是錯誤的。比如1985
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的領導人,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因此, 幾乎無需動腦就能想到,他將會是當年的年度人物。當《時代》公司的總編Hen ry Grunwald 來檢查POY項目進展的時候, 我所在的項目組已經基本準備好了宣布戈爾巴喬夫當選所需要的故事和 材料。Grunwald 在雜誌社是所有老板的老板, 剛剛從中國訪問回來。他宣稱,中國在開始改革六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 給他留下極為深刻印象,因此下令《時代》 周刊把鄧小平選為當年的年度風雲人物。前功盡棄,一切推倒重來, 我們在一周內,把這位中國領導人的拚貼畫推上《時代》 年度人物封麵。 那一年的POY項目慶功會是在曼哈頓中城最講究的中餐館舉辦的, 而戈爾巴喬夫不得不等到1989年,才成為了“年代風雲人物”。
有時候,最顯而易見的選項卻完全不能入選。比如1997年最大的
新聞人物是戴安娜王妃,她的死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巨大反響。 一個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被狗仔隊追逐著,在巴黎街頭車毀人亡,瞬間香消玉殞。作為報道她去世消息的那期雜誌的責任編輯, 我已經準備好向總編遊說,推舉黛安娜參選POY。 可我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被告知,年度人物遴選的基本規則之一, 就是候選人必須在世,毫無爭辯的餘地。最終成為1997年度人物的是安 德魯·格魯夫,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 神的旨意介入並發揮作用,也算得上有過一次。1994年,推選紐特·
年度風雲人物的出籠,還會伴隨著其他的冒險和不走運。2006年金裏奇(共和黨眾議院領袖)為年度人物的呼聲很高。 我們那時侯屬意的是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因為自他1978年就任 教皇以來,年年是《時代》年度人物的競爭者, 卻從來沒能當選。這一次,他似乎又處在可上可下的邊緣。有一度, 雜誌社決策的指針已經指向金裏奇了。可這時傳來報告,我們 負責報道約翰.保羅二世的記者設法安排了一個小型的半私人會見,覲見了教 皇,而且竟然膽大包天地告訴教皇,他將是《時代》年度人物。 對於後方的雜誌社編輯而言,要是《時代》被抓到向教皇撒謊, 後果實在不堪設想。沒辦法,金裏奇先生隻能等到第二年再來了。 選出的年度人物是“你”, 即在蓬勃興起的社交媒體中作為內容創作者的千百萬網民。我的朋友 Arthur Hochstein(前《時代》藝術總監) 到處尋找合適的聚酯薄膜材料做那期雜誌的封麵, 希望那種合成材料能像鏡麵,反射出“你”(也即讀者)的形象。這個了不起的嚐試卻飽受批評,因為部分成品雜誌的聚酯薄膜封麵效果不佳,看不出反射出的是誰。 但是這個創意本身確實很有先見之明,令人印象深刻。 它把雜誌封麵變成了一種自拍(selfie),而這個詞在七年後,當選了牛津字典的“2013年度詞匯 ”!
我覺得《時代》雜誌2006年選出的這個年度人物,“你”,即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真是一個很耐尋味的選擇。紛繁的世界,行行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對我們發生著影響。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年度人物。想想看,在過去的一年中,對你而言,什麽人或事對你的影響最為顯著深遠?
(本文包括引文與原譯,轉貼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