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

若水上仁堪養性 敏思椽筆自陶情
個人資料
若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織錦中的美麗母親

(2025-05-10 14:14:17) 下一個

《織錦中的美麗母親》

文 / 若敏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

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時光的紡錘將八年光陰撚成透亮的絲線,自母親步入天堂那日起,每個晨昏都綴滿晶瑩的思念。夢中常有母親踏月而來,衣袂翻飛間揚起記憶的沉香,驚醒時總見枕上綻開半朵未幹的淚花。提筆如執銀針,每欲繡寫往事,便覺腦海裏纏滿七彩絲線——這世間最溫柔的羈絆,原是不需相見也能在血脈裏生長的藤蔓。

年華似水,時光如煙。我已走過第八個沒有她的母親節。母女之情,從未遠離,在記憶的溫暖中,在歲月的深處悄然綿延。

昨夜母親又攜著滿袖丁香來訪,素緞旗袍,步履生風,我尚未喚出那句積攢多時的"媽媽",晨光已咬破夢的薄繭。自2017年冬至的別離後,每個與母親相關的刻度都會在月光裏複活。如今聽人說起"母親"二字,總忍不住將那句"及時去愛"縫進對話的縫隙——這是母親教我的,關於永恒的另一種寫法。

我曾擁有這世間最美好的母親。她優雅、睿智、慈愛、寬容、堅韌。即使如今身居天堂,她也似在冥冥中為我點亮一盞燈,提醒我珍惜當下,以愛和溫情擁抱生活。

母親之美,美在她對生活的感知與表達。最神奇的是,她總能用剪刀裁去生活的毛邊,讓每個日子都像熨燙過的綢緞般閃光。兒時,她用一雙巧手,把我打扮成“小天使”:梳起長發,穿上小裙子,腳踏紅皮鞋。她常笑著說:“你是最美的小姑娘,要好好打扮。”

為了給我縫製衣裳,她賣掉了結婚時外公外婆從印尼帶回的那塊珍貴的瑞士表,換回一台縫紉機。那是母親愛的方式,她親手縫製了全家的衣服,巧思與巧手,讓生活也變得精致。縫紉機踏板起落的節奏裏,低頭時垂落的發絲,在台燈下織成金色的雨簾。那些從媽媽指間誕生的衣裳,都是會呼吸的日記,記錄著母親如何用一針一線守護著生活的體麵。

最難忘母親打開牛皮箱的瞬間,整個南洋的季風都湧進大連的冬天。母親把舊花裙改作我的罩衫時,衣料上沉睡多年的香雲紗突然蘇醒,告訴我什麽是永不褪色的優雅和高貴。相冊照片裏的母親站在扶桑花叢中微笑,美麗、自然、靈動。父親打趣說,最初在南京新街口照相館櫥窗見到母親的照片,一見傾心,在舞會上終見真容,當年舞池裏旋轉的姑娘,是舞場最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因舞相識、相愛,走進婚姻裏的殿堂。

1965年,外公外婆自印尼來大連探望母親,見她手表不在,外公便將自己的表摘下送給她。外公摘下腕表那刻,時間完成了某種交接。母親戴著男式腕表穿行在特殊年代的身影,教會我優雅的本質是柔韌。這塊瑞士男表,陪伴母親度過了往後的歲月。

我在大連海軍幼兒園時,曾有一件綠色呢子大衣,引來同伴們的羨慕,那是母親從國外帶回的衣料,改製而成。它的秘密不在於衣料,而在於母親總能從生活褶皺裏撫平尊嚴的紋路。

1967年我生日,門牙掉了,母親帶我去照相,我不敢露齒笑,但那張照片,如今看時,卻滿是母女深情與時代的印記。

文革的暴雨來臨時,母親為我們撐起的何止是整潔的衣裳?那是用美學編織的鎧甲,母親身為歸僑,承受了許多不公。但她依然堅持把我們打扮得整潔得體。她常說:“即使生活艱難,也要穿得像樣。”

1977年,隨著與外婆重建聯係,香港又送來了連衣裙,母親眼中閃著久違的光。她始終用衣裳嗬護我們的尊嚴與美感。

後來移民美國,即使年華老去,母親依然素衣簡妝,白發挽起的弧度裏藏著永不妥協的詩意。她也堅持每天精心穿衣、保養自己,在沉靜中煥發著另一種歲月之美。

我們之間最美的對話,是母親為我係上第一枚蝴蝶結時開始的二重奏。

如今朋友們讚歎的"好品味",不過是母親多年前播下的種子,如今在我身上開出的花。

就像卡夫卡說的那樣,我們共享的審美基因,是抵抗時光最溫柔的武器。

愛與美,在代際之間溫柔流轉。我能擁有對美的感知和表達,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是母親的影子藏在我心裏。

在這個萱草芬芳的母親節,我要向雲端上的母親寄去一封無字信箋,文字化作五月風中的柳絮,思念變成晨露裏的虹光。

"我靈魂的調色盤上,每一抹瑰麗色彩都有母親手指的餘溫。"

母親在我心中,永遠是最美的女人:優雅大方,氣質天成。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裏,我滿懷感恩地祈禱,願天堂的母親依然美麗如初,安康喜樂。

我之所有,

我之所能,

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林肯

祝所有的母親們,節日快樂!

(完稿於2025年5月10日,美國亞特蘭大母親節前一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