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非5: 恩戈羅恩戈羅遇險記》
若敏
我甚至還見到過高貴的叢林之王 — — 獅子。有時是在日出時分,當彎彎的殘月還掛在當空時,草叢在月色下泛著銀光,平原一片灰蒙蒙。獅王獵殺歸來,滿麵紅光地穿過平原,向家的方向走去,像一道黑線一樣從草叢中掠過。有時是在正午時分,獅王的家族躺在低矮的草叢裏午睡,它就躺在正中央。我還見到過它躺在自家非洲花園的金合歡樹樹蔭下小憩,樹蔭麵積巨大,地上柔軟無比,躺在上麵如在春日般涼爽。
—《走出非洲節選》
我在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近距離地看到睡在草叢中的一對獅子,然後,他們在我們麵前,表演了一幕野性十足的愛。
2023年8月29日早上9:00,我們從阿魯沙咖啡莊園出發了。坦桑尼亞的司導Rashide帶著憨憨的笑容,一看就是忠厚老實之人,他的話不多,一問一答,與Eric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大約開了一個小時,來到一個木雕和寶石的展廳,這裏可以稍作休整,上衛生間和買東西,也順便看看工藝品。
首先進去的木雕大廳有很多完工的作品,待價而沽。烏木,非洲人叫它黑木。到了中國之後又叫它“黑檀”,是一種名貴的木材。這種來自坦桑尼亞原始森林的珍貴木種,樹幹至心都漆黑,看上去密度非常均勻,顏色烏黑又不失光澤,色柔木涼。
烏木雕是東部非洲特有的木雕形式,由於烏木堅硬,雕刻極其困難。雕刻前,工匠先根據烏木的形狀在腦海裏構思出輪廓,然後用斧頭砍出粗糙的外形,再用鑿子、銼刀等工具雕刻出細節,最後是用砂紙等進行長時間的打磨,一件烏木雕要花去匠人一兩個月的時間。
有工匠正在進行木雕創作,造型各異,誇張的手法,簡約的造型,自然質樸,保留著原木的痕跡。有好幾座烏木雕作品獨特而精致,令人心動,想到買回來,與家裏的裝飾風格不符合,也無處安放,便打消了購買的念頭。
非洲木雕以其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形式,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包括畢加索、馬蒂斯在內的藝術大師,都曾從非洲木雕藝術中受到啟發。近看非洲木雕,運用大寫意的手法,不重細節的刻劃,局部看,顯得十分隨意簡單,整體看,卻透露出一種靈動鮮活的內在生命。
從木雕區出來,還去參觀了寶石專櫃。漂亮的坦桑尼亞寶石,璀璨奪目,價格不菲。
在這裏停留了大約30分鍾, Rashide 說,車子有點小毛病,需要去車行檢查和修理一下,再上路。修車行都是他的熟人,修好汽車後,繼續往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疾駛而去。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英語:Ngorongoro Conservation Area;斯瓦希裏語:Hifadhi ya Ngorongoro)為坦桑尼亞北部阿魯沙區火山口高地的一個保護區,成立於1959年,麵積8094平方千米。此保護區197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通過列為自然遺產,2005年再獲通過列為文化遺產,成為同時兼具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複合遺產。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地形特殊。保護區內的奧杜瓦伊峽穀有一係列人類進化、人類與環境互動的關鍵證據,見證人類進化過程。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內的奧杜瓦伊峽穀是古人類學的重要考古地點。1911年,德國醫師與古生物學家威廉·卡特溫克爾造訪奧杜瓦伊峽穀,發現了已絕滅的三趾馬化石。隨後,1913年德國地質學家漢斯·雷克在此發現古人類遺骸,後來經過放射性碳定年法,測得距今1.7萬年。1959年7月17日瑪麗·李奇在此發現175萬年前的鮑氏傍人的頭骨化石,為古人類學的重大發現。後來又發現更多古人類遺骸與石器,此地成為全球古人類學最重要的地點之一。
恩戈羅恩戈羅名稱的由來是由當地原住民馬賽人對牛鈴發出的聲音之擬聲詞(ngoro ngoro)。名稱特別也很動聽。一路上草原和樹木鬱鬱蔥蔥,大家都興奮地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保護區大門口到了,Rashide 去辦理票務手續,我們下車活動一下,並拍照留念。看了一下手表,12:30.沒想到一波三折,這邊票務說,沒收到旅行社的款項,而旅行社那邊說昨天已經轉賬。我們趕快給盈盈打電話,後來經過處理,終於能夠過關了,這時已經是下午2:00.
進入保護區,我們先到海拔2200米的觀景台俯瞰整個火山口(Ngorongoro Crate)。
東非大裂穀,從莫桑比克穿過非洲直至敘利亞。在地心的巨大壓力下,熔岩從斷層的薄弱處向地麵噴出,形成一連串的火山。恩戈羅恩戈羅正是這些火山中的一個,250萬年前錐體最後—次爆發,熔岩噴出,錐體頂部下塌成凹穴,隻剩下火山口西北邊的圓桌山。在地質學上,稱為破火山口。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寬度19公裏,深400-600米不等。由於天然形成的火山口像巨大的圍牆,把各種動植物都保護在內,除了長頸鹿以外,其它非洲動物和鳥類在穀底延續生命,繁衍生息,使這裏成為伊甸園,恩戈羅火山口的動物密度在坦桑尼亞的保護區中名列第一。這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驅車追獵的火山口。
從恩戈羅火山口的山頂到火山口底部的土路都是坡度很陡且很窄的土路,考慮到安全,我們的越野車停留幾分鍾之後,又開始緩慢下行。
在恩戈羅火山口底部的湖邊,我們見到了數十隻火烈鳥,比安博塞利少了很多。
突然看到一隻藪貓。藪貓是這5種非洲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剛看到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小獵豹,當它轉過頭的時候,我才發現它沒有獵豹的淚紋。
藪貓體型矯健,長著4隻大長腿,彈跳非常好,可跳1米多高、4米遠,齧齒類動物是它們的最愛。在野外,一隻藪貓一年可捕獲上千隻鼠類,這一點,家貓在它麵前是不是很慚愧呢?
看到一隻非常漂亮的東非冕鶴又名灰冠鶴,是一種小型鶴類,主要棲息於非洲沼澤地和熱帶大草原,它因其蓬鬆的羽毛,筆直的氣管,精巧的冠羽,華美的麵部斑紋而又被稱為皇冠鶴。東非冕鶴還是坦桑尼亞的國鳥。灰冠鶴是一夫一妻製,至死不渝的忠貞。就衝著這一點,我也愛上了這種美麗的鳥。
火山口底部有很多的角馬和斑馬,雙馬常常一起走,形影不離。因為角馬"近視",隻能看自己眼前的一點,而斑馬看的遠,所以角馬跟著斑馬有草吃。
最令我們興奮的是近距離地看到一對獅子在草叢裏睡覺。我們到達的時候,旁邊有幾部車都陸續開走了,望著沉睡的獅子,我們也不知道要等多久獅子才能醒來。Rashide 說:大約10分鍾之後,它們可能會“啪、啪、啪”,你們想看嗎?大家略微愣了一下,馬上回答,想看。在東非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大草原上,獅子上演了一場野性的愛,當然不應該錯過。果然,等了5分鍾,母獅先起來了,它走到公獅子旁,將公獅子弄醒,一番挑逗。
公獅子也不示弱,一下子就爬到母獅的身上。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場春宮劇,看得我們目瞪口呆。獅子不尷尬,我們也不尷尬。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野性十足,愛的運動就結束了,真是名副其實的速戰速決。
隨後,公獅子先站起來,在草叢裏打滾的母獅也站起來,並肩走了幾步。
母獅又倒地而臥,公獅子張開嘴大吼起來,不知道是高興還是生氣,總之是要吼兩聲,發泄一下,宣示主權?
接著,公獅也倒地而臥了。睡覺了。我們都很佩服Rashide的判斷力,聽到我們讚賞的話語,他也高興地笑起來,連忙謙虛地說,“一方麵是經驗,一方麵是運氣。下一程運動,估計要等比較久。”
我想大家都看過電影《獅子王》,《獅子王》故事設定於非洲的一個獅子王國,主角為一隻名叫辛巴的幼獅,它將從父親木法沙中繼承榮耀石的王位。但在辛巴的叔叔刀疤(木法沙嫉妒心極強的弟弟)謀殺木法沙後,辛巴被誤導認為自己應對父親的死負責並開始流亡。在和丁滿和彭彭的照顧下,辛巴逐漸成長,最後在兒時好友娜娜和他的薩滿拉飛奇的啟迪下,重回榮耀石來挑戰刀疤以結束他的暴政,並重奪他在“生命的循環”中應有的王位。
我特別去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與所有其他的貓科動物不同,獅子生活在以近親雌性為主的群組中,英文稱為pride,即雌獅群,這些獅群包括姐妹、母親、姨媽和幼子。每個雌獅群都會保衛一大片領地,與常駐雄獅聯合體(coalition)交配。常駐雄獅聯合體(如電影裏的獅子王木法沙和弟弟刀疤,以及後來戰勝刀疤的辛巴,獅子王有絕對的權威)很少能堅持三年以上,因為不常駐的遊蕩雄獅會不斷地挑戰常駐者,期望能取而代之。總之,獅子交戰,勝者為王。
常駐雄獅是所有幼仔的父親,而沒有外來雄獅偷偷進來與雌獅交配繁殖的情況;雄獅與雌獅絕沒有親緣關係,表明了雌獅群避免與它們的近親進行繁殖的自然傾向。
體力占優勢的雄獅聯合體會威脅、攻擊、傷害、甚至殺死失勢的雄獅,然後幹淨利落地將原來的獅爸爸所產的小小幼仔殺死。這一點很殘忍。
母獅們護著幼仔,但可能護不住。令人不解的是,屠殺幼仔後幾天之內,這些先喪夫又失子的雌獅們便進入了發情期,開始與新的常駐雄獅們進行為期一整天的交配儀式。母獅崇拜和愛慕勝利的雄獅?或者尋求安全感?
對獅子而言,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就像是一個島嶼,被山脈牆壁保護著,阻止其他獅子遷入。為數不多的來自鄰近的塞倫蓋蒂的獅子試圖遷入這個地區,很快都被守衛這個領地的常駐雄獅們趕走了。”
資料上說:”火山口作為天然圍欄的一個副作用是,獅子種群高度近親繁殖。因為很少有遷徙的雄獅從外部進入火山口。
數據表明,1962年至2002年間,火山口內的獅子遭受了四次致命的疾病流行。1962年旱季的降雨導致了吸血蠅(Stomoxys calcitrans)的大規模爆發。 它們會吸幹血液,造成皮膚疼痛並引發感染,導致獅子數量銳減至 75頭。到 1975 年,獅子數量恢複到 100 頭左右,並保持穩定,直到 1983 年開始持續下降。自 1993 年以來,獅子數量保持在 60 頭以下,1998 年降至 29 頭的最低水平。2001 年,蜱傳疾病和犬瘟熱在 1 月至 4 月間殺死了 34% 的獅子。獅子數量也受到影響。“
後來,我在塞倫蓋提和馬賽馬拉都看到了雄獅,客觀來說,都比恩戈羅恩戈羅看到的雄獅威武和英俊,也許不久的將來,近親繁殖和瘟疫會給這裏的獅群帶來更壞的結果。
自打越野車進入保護區的第一分鍾開始,Rashide就在尋找黑犀牛的行蹤。
犀牛(Rhino)在非洲能夠看到的犀牛有兩種,分別為黑犀牛和白犀牛(白犀牛又分北白犀和南白犀),關於這個命名來源於一次烏龍,白犀牛名稱最早來自荷蘭語“Weit Rhino”,意思為寬嘴犀牛,表明它的寬嘴特征,後來被人誤傳為“White Rhino”,就變成現在的白犀牛了,而為做區分,另一種非洲犀牛則叫做黑犀牛“Black Rhino”,而事實上如果你從顏色上是沒法對它們做區分的,因為白犀牛不白,黑犀牛不黑,它們都是差不多的灰色。區分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看頭,白犀牛頭比較長,嘴是方形的,黑犀牛頭較短,嘴較圓。
(網絡照片)
因為犀牛角,犀牛的命運和非洲象一樣,成為非洲最受盜獵者撲殺的對象之一,其數量急劇減少。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在肯尼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去世,盡管世界上還剩最後2頭雌北白犀,但“蘇丹”的去世其實已經宣告北白犀這個犀牛亞種徹底滅絕了。
保護區大約有20多頭黑犀牛,司導說,它們通常比較害羞,早晚出現,白天會躲起來,直到天色漸暗,我們也沒找到黑犀牛,在火山口底部260平方公裏的地方,要找出躲著的黑犀牛,如同大海撈針,這個是可遇不可求的,全憑運氣,我們看犀牛的運氣,差了一點點。
從火山口底部到酒店後時,突然下了一場大雨,很慶幸,我們按時回來了。8月是東非的旱季,雨來得快,也去的快,不一會,雨就停了。Check-in,Ngorongoro Serena Safari Lodge,這個建在火山口頂部的酒店,充滿了濃濃的非洲風情。
走進房間,發現有涼台,我太高興了,打開涼台的門,拿著相機,準備拍一下火山口底部的湖。
抬頭一看,一頭大象正在樹叢中瞪著眼睛看著我,與它對視的幾秒鍾,我的心怦怦直跳,實在是太近了。我甚至沒有對焦,匆忙拍了一張照片,跑回了房間。
Jack隨後也拍了一張照片。隔著玻璃門,看到它往這邊走了兩步,就離開了,太驚險了。導遊說,在東非草原,對人類威脅最大的不是獅子,花豹等食肉動物,而是食草動物,比如大象,野牛,河馬等等,他們的防範意識特強,隻要靠近就會攻擊人類。
驚魂未定的我,確認大象走了,再去涼台看外麵的景色。一汪藍色的湖水盡收眼底,我太喜歡這家酒店了,尤其是窗外的美景。
洗過澡後就去餐廳了,雨後的夜晚,冷風習習,工作人員在休息室的壁爐生上柴火。不一會,一群馬賽人出來表演。這是酒店提供的一項服務。這些人穿戴當地特色服飾,跳著非洲傳統的舞蹈。
晚上8點,終於開飯了,晚飯是自助餐,樣式很多,因為大家都在排隊取食物,我也不好意思拍照,已經記不得我那晚吃了什麽,但是美味的百香果,讓我印象深刻,酸甜的味道,讓人意猶未盡。
(Cynthia 拍攝)
回到房間,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太有創意了,會心一笑,蓋上厚厚的被子,進入夢想。
(完稿於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美國亞特蘭大)
你們的鼓勵也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你!
謝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