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0)
2019 (44)
2020 (54)
那些不該忘卻的記憶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讀後感
若敏
感謝筆友張曉京贈書。新出版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分 10 篇 49 個真實的故事,貴在真實。 開篇、學校和工廠三篇是作者親曆發生在文革那個荒唐年代中 的故事。這些故事,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文化大革命是沒有文化的革命,從肉體到精神上對人的摧殘,達到了極致。
【開篇】裏的《吳廳長》一文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作者寫道:“不知是不是上了年紀,近來我有一股寫作的衝動。 小時候,覺著 50 多歲的人就算是老人了,不想一轉眼自己也年 過半百好幾年了。這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 化。在此期間,我們認識的人我們經曆的事,直接的或是間接的,都 打上了這個時代的印記,見證了這段曆史的發展。 我想寫一些東西,但不知該給這些東西們起個什麽名。暫且先叫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吧。在一大堆想寫的人和事中,最先躍出的 是這位吳廳長,前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吳天石。”
吳廳長夫妻怎麽去世的?“ 1966 年 8 月 3 日晚上,南京師範學院的 一夥學生闖進吳廳長家,他們本來是衝著吳廳長的夫人李敬儀來的, 李當時是南師的幹部處處長。學生們要帶李到學校讓她交出幹部的 檔案,李拒絕。吳廳長正好在家,一個西瓜打開剛吃了幾口。吳廳長 知道他夫人身體不好,下樓來問了幾句。學生中有人認出了吳廳長並 知道他是省委拋出的大批判對象。學生們不由分說揪住吳廳長夫婦 去學校開批鬥會。吳廳長穿了一件汗衫,衣冠不整。天氣悶熱加上兩 位老人身體不好,他們被人推推搡搡,沒走多遠就休克了。學生們拖 著架著他們往學校去。有學生說他們裝死,從路邊居民家中弄來涼水 澆在他們的身上臉上,就這樣也沒能把他們澆醒。學生把他們拖上主 席台,兩位老人癱坐在台上,昏迷不醒。批判會持續了幾個小時直到 省委派人趕到。省委的人把他們送進醫院,在醫院裏兩位老人一直沒 有蘇醒過來,8 月 5 日雙雙去世。南師的這些學生們把 8 月 3 日當作 重大的日子,成立了紅衛兵組織“八三師”。”
經曆過文革的人,對這樣的場景是否會有印象?如果沒有文字記載血腥氣十足的文革,隨著歲月的流逝,這段曆史會漸漸地被人們淡忘,從文字裏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讓人性的惡,達到了極點,在殘酷用刑的外在壓力下,讓人的內心動搖和屈服,讓受害者被奴役,受迫害。如今,對這段驚心動魄泣血曆史時期的掩飾和遮蔽越來越甚。感謝作者,用最真實的故事,提醒著人類,忘記,就是背叛。更重要的是對觀念和體製的反思,對人性弱點的反思,防止悲劇重演。
作者的故事,也勾起了我的回憶。這是我經曆的真實故事。
文革開始的時候,我還在大連海軍長托楓林幼兒園上學,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高老師的自殺,因為她兒子在我們班,高老師自殺前,還到我們班來看望她的兒子。當時是午休,高老師親吻一下兒子的臉,把一個蘋果放在他的床上。離開後,就自殺了。
至今腦海裏還有高老師的影子,溫柔優雅身材修長的老師,就因為年輕的時候參加過國民黨的一個組織,被毒打,被摧殘。我的記憶裏,無法抹去這一個慘不忍睹的畫麵。
【學校篇】,作者有這樣一段描寫:“要上文化課,照例要來個大批判開路。一天,一位工宣隊員到我 們班來宣講,批判“讀書無用論”。當時流行的說法是,在階級敵人 鼓吹的“讀書做官論”破產後,他們躲在陰暗的角落裏又散布什麽 “讀書無用論”。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 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所以我們要好好讀書, 以實際行動粉碎階級敵人的陰謀。這一下子把我們學業荒廢近三年 這筆賬全算到躲在陰暗的角落裏,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的階級敵人頭 上去了,這也算是為上文化課找了個理由。這位工宣隊員為了表示學 文化的重要性,出了兩道智力測驗題想考考我們。
第一道題,“你們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14 知道光一秒鍾能走多遠嗎?”“30 萬公裏。”我應聲回答。工宣隊 員愣了一下,又拋出第二道題,“你們知道光一秒鍾能繞地球幾圈?” “七圈半。”我又回答。工宣隊員看兩道智力測驗題被我輕易答出, 有點尷尬。殊不知,我在小學時就把文革前出的八本一套版的《十萬 個為什麽》讀過好幾遍,這兩個問題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小菜一 碟。看工宣隊員吃了一個軟釘子,同學們有點興奮,有同學當場送我 一個外號“博士”。” 作者後來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終於名副其實了。
【工廠篇】裏提到的王師傅可以稱得上是作者生命裏的貴人。
“王師傅 1934 年出身於浙江溫嶺的望族,1952 年他考入上海華 東化工學院。1956 年王師傅畢業分配到北京化工部工作,年紀輕輕,躊躇滿誌。不想一年後,被打成了右派,1961 年他頂著“摘帽右派”的帽子被貶到 南京這家小化工廠。王師傅是廠裏的第一個 大學生,別看政府對他不怎麽樣,廠裏可把他當個寶。王師傅到廠裏 報道的那天,工人們成群結隊去“看大學生”,差點沒把人事科的窗 框擠破。廠裏後來又來了些大學生,成立了技術組,王師傅擔任組 長。那幾年裏王師傅組織開發了幾個產品,為工廠的建設立下汗馬功 勞。文革開始後,一切都亂了套。一個工人出身的技術員當上了技術 組長,王師傅下放到製模車間,做最基本的手工勞動。文革高潮過了 以後,廠裏安排王師傅去了三車間的 372 組讓他負責技術開發工作。
與王師傅的交談激發起我學數 學以及中學其他學科的興趣。我收集了好多本文革前的中學數理化 課本,有的是通過一個分在廢品收購站的同學收集來的,還有的是在 一些舊書店裏買到的,這在當時很不容易。在後來的幾年中,我一本 一本地學,一門一門地啃,王師傅對我的學習給了很大的幫助,一直 到 1977 年我考上大學。王師傅可算得上是我的啟蒙老師。 為了能找到更多的學習資料,王師傅讓我去市圖書館看看。我們 廠有一個南京市圖書館的借書證,那幾年基本上都是王師傅在用。我 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出於好奇,順便翻看了一下王師傅的借書記 錄。好家夥,王師傅這幾年裏借了有一、兩百本書,有的還是英文和 日文書。這些書大部分是化工方麵的專業書籍,也有一些政治,哲學 和文學方麵的書。我知道王師傅中學時學的是英文,在大學裏又學了 一點俄文,我沒想到他還會日文。我忽然明白了王師傅說的有時他中 午打打牌就是他唯一的一點娛樂活動這句話的意思。廠裏沒有多少 人知道那些年裏王師傅一直在默默地走著他的“白專道路”。這位王師傅就是王彭年先生,他早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曾擔任南京某化工廠廠 長、金陵石化研究所總工程師等職務。博學多才,溫文謙虛。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才把初中畢業的作者,推上了77級高考,並且榜上有名。
1994年作者從美國回中國探親的時候,前去看望王師傅,王師傅說了一段話,“這幾年經濟發展是 快,但有一個潛在的危機,就是人的素質越來越差。人的行為要有三 個約束,法律、宗教和道德,現在的人們不講這個,隻認錢。隻強調 發展經濟不注意提高人的素質,遲早會出問題。王師傅的話不幸而言 中。“
【親人篇】中記述了作者祖輩和父輩們生活和奮鬥的足跡,時間跨 越上百年。
【人物篇】是作者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記憶,這是烙下時代印記 的故事。故事生動,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特別是孫家小四和小俞的故事,令人唏噓。
【曆史篇】中有三個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雜記】中是發生在作者兒時和少時的幾個故事。
【 側記】記錄了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趣事。
【 家姐專欄】收錄了作者姐姐的三篇文章。姐姐的文筆了得,三篇故事寫得生動,春梅的故事,讓人心碎,追求愛情的勇敢,30歲英年早逝的悲哀,讓人感歎生命中的無常。父親的遺產一文,更是父女之間最珍貴的回憶。放牛記如栩栩如生的畫麵,在眼前展開。
作者的父親在文革中遭受過迫害,文革以來他父親一直掛在嘴邊評論文革的一句 話“黃鍾毀棄,瓦釜雷鳴”。精辟!
在把階級鬥爭發揮到極致的文化大革命,還是有善良的人們用最大的善意對待落難的知識分子。比如工廠對王師傅的重視,讓他負責科研,重視和關心他。這種善待人的民間倫理,讓人再次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掩卷長歎一聲,這本書裏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都是不可遺忘的記憶,文革是一段泯滅人性的泣血史,是心靈折磨比肉體傷害更甚的曆史,那是一個反知識,反文化,反道德,反人性的運動。對這段曆史的記錄和反思,就是希望文革的噩夢不要重演。如果沒有這些真實的記錄,年輕人就不相信曾經有過這麽瘋魔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是一個恐怖而泯滅人性的暴力運動,自由被限製,生命無尊嚴,十年浩劫給中國的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失,也讓中國人留下了永久的傷痛。感謝作者,揭開了傷疤,那份記憶無法抹去,回顧曆史,有著溫故知新,鑒往知來的意義,那是一段不該忘記的回憶。
寫於2022年7月4日
於亞特蘭大
謝謝菲兒!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