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0)
2019 (44)
2020 (54)
《明捷數學隨談(3):張益唐一鳴驚人》
By 明捷
【八.孿生素數猜想和張益唐】
2013年的一天,海外各華語媒體突然爆出一個新聞,一個叫張益唐的人解決了一個古老的數論難題:孿生素數猜想。論文發表在美國最權威的數學期刊上。張益唐是何方神聖?即使是數學屆人士也很少有人聽到過這個名字。仔細讀一下報道,人們發現這裏麵有一個曲折的人生故事。
孿生素數猜想是什麽時候,由什麽人提出的,都不清楚。但其曆史比同樣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要久遠的多。除了1以外,自然數按整除性可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數可以被更小一些的數整除,如4可以被2整除,6可以被2和3整除,等等。這一類數被稱為合數。另一類數除了自身和1以外,不能被任何其它數整除,稱為素數(也稱質數),如2,3,5,7等是素數。顯然,合數可以表示為若幹素數的乘積,如6=2×3,9=3×3,等等。偶數中除了2以外,其它都是合數。而奇數則有可能是素數,也有可能是合數。早在公元前,古希臘的數學家就對素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們發現,隨著數字的增大,素數變得越來越稀薄。比如100到200之間的素數比1到100之間的少,而1000到1100之間的素數要少得更多。會不會數字增大到某個值後,素數就消失了呢?如果是這樣,自然界的素數是有限的,為稀缺數。公元前300年,著名的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用反證法,簡潔而漂亮地證明了素數有無限多個。
(500以內的素數)
歐幾裏得首先假定隻有n個素數,設為A1,A2,…,An。將這n個素數乘起來,再加上1,得到A=(A1×A2×....×An)+1, 顯然,這個A比A1,A2,…An都要大,根據假設,它隻能是合數。但另一方麵,A顯然是個素數,因為它不能被任何一個素數整除。這就說明一開始假設素數為有限個是不對的,因此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很早的時候,人們就發現,有些素數是成對出現的,每對素數的差為2。例如(3,5),(5,7),(11,13),(17,19)等等。於是人們很自然地想到,像這樣相差為2的素數對會不會有無窮多個呢?這就是所謂的孿生素數猜想。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一樣,可以一直驗算下去,找到很多個這樣的素數對,但不能找到無窮多個。因此,這不能算做證明。這其實是所有數論難題中的症結所在,即如何從有限過渡到無窮。歐幾裏得用反證法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素數個數無窮多的命題。然而很多與素數相關的命題卻不能這麽幸運地得到到證明,必須用到高等數學分析的工具,將離散問題轉換為連續問題,從有限過渡到無窮。
張益唐在美國《數學年刊》上發表的文章,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每對數的間距是有限的,他給出的這個有限的間距為7000萬。也許你會說,孿生素數猜想不是說每個素數對間距為2嗎?這個7000萬相差十萬八千裏,怎麽能說解決了這個問題呢?據行家說,張取得的進展是決定性的,剩下的工作是體力活,將7000萬縮減到2隻是時間問題。打個比方,你要去探訪某座城中的一戶人家,這座城的城門在很長時間內都是緊閉的,沒人能打開。現在你用一個方法把城門打開了,進了城,離那戶人家還有段距離,但走過這段距離是早晚的事。張的文章發表不久,天才數學家陶哲軒很快就將素數對的間距從7000萬縮小到1000以內。
張益唐證明孿生素數猜想時,已經58歲了,他當時是新罕布什爾大學的一個講師。在美國,大學講師的職位是臨時的,隻負責教課,沒有科研任務。在這之前二十多年,張隻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數學界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這是怎麽回事呢?後來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報道了張益唐的故事。其它媒體也作了跟蹤報道。有人形容這是一個謙卑的人生故事(a humble life story)。
張益唐出生於1955年。1978年,他考入北京大學數學係。和很多77,78級大學生一樣,張當時不是高中應屆畢業生,上大學前他在北京當過幾年工人。張在大學期間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後來他跟從潘承彪教授讀研究生,專業方向是數論。1985年,張益唐赴美,到普渡大學跟從代數學專家莫宗堅教授讀博士。代數學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但張仍然選擇研究該領域一個著名的世界難題:雅可比猜想。幾年後,張發表論文稱他解決了雅可比猜想,但隨後被人發現是錯的,這個錯誤追溯到他所引用的莫宗堅的一篇論文,那篇論文被發現是錯的。這本來也正常,此前很多證明雅可比猜想的論文都被發現是錯的。但莫宗堅對此很惱火,這事導致張在博士畢業後找工作時得不到莫的推薦信。
在美國,博士畢業若想在學術圈找工作,一定需要導師的推薦信。得不到莫的推薦,張到學術界發展的路被堵死了。那段時間正趕上前蘇聯解體,大批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到美國求發展,有的進了學術界,有的到華爾街搞金融分析。一時間僧多粥少,一職難求。這意味著張益唐的職業生涯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他曾考慮過回國,但因故未能成行。接下來的若幹年裏,張益唐輾轉各州,靠在餐館,旅店打工謀生。在打工生涯的同時,張在工餘時間開始了對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由於他博士期間的專業方向不是數論,他得花很多時間補習一些必要的數論知識,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發展。另外,他對西方古典音樂和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些在他落魄的日子裏,支撐著他的生活。
張的一些同學和朋友時不時地會給他幫助。一個朋友見他一直未成家,就決定給他介紹一個對象。有一天請他到紐約的一家中餐館進餐。酒至半酣,一位女服務員走近前來,朋友問他覺得這位女士如何,他說了幾句好話。幾天後,朋友再次請他吃飯,那位女士也在座,後來就成了他的太太。張在北大的一個師弟後來到新罕布什爾大學數學係做了教授,在這個師弟的引薦下,張謀得了新罕布什爾大學的一個講師職位,從此有更多的時間從事他的研究。在張致力於孿生素數猜想的那些年期間,美國的一些數論專家曾開過一個研討會,討論孿生素數猜想,結果認為,目前解決該猜想的條件還不具備,建議學術界暫緩對該猜想的研究。張益唐沒有資格參加這個會議,對會議決定一無所知,這對他其實是件好事,可以埋頭繼續他的研究。
2012年的聖誕節期間,張益唐到一個朋友家裏做客,聽說時常有鹿會光顧這家人的後院。一天下午,他獨自一人到後院,希望能碰到鹿,同時他仍然想著問題。突然一個想法閃現,他知道問題有望解決了。隨後他把這個想法寫了下來,完成了一篇論文,寄到權威的《數學年刊》。通常在這個雜誌上發表論文需要等兩年的時間,但張的論文一個多月後就發表出來了。此後,張益唐要他太太留意一下這段時間的中文媒體。一段時間後,張益唐的名字遍布了海外各大中文媒體。這時他太太對他說,你現在出名了,以後把頭發梳整齊點。
在一篇張益唐訪談中看到下麵這段對話:
“數學家需要什麽天分嗎?”
“專注”,“而且,永遠不要放棄你的個性”。張益唐說:“也許你麵對的東西非常複雜,需要很長時間,但你應能依據直覺挑出重要的部分。”
“你覺得你聰明嗎”?
“可能有一點吧。”他回答道。
2013年在台灣接受數學家季理真采訪時,張益唐曾這樣強調:“勤能補拙。我根本不覺得我這個人有多聰明,但我有足夠的勤奮,這是我能說的忠告。”
哈代在他的書裏說:“一個數學家可能到60歲時還能勝任,但不要期望他會有原創性想法。”
“這句話可能不適用於我。”張益唐說,“我覺得我仍然富有直覺,我仍然對自己有信心,我仍然還有其他的期許。”“我還有兩三個問題要解決,”他說,“素數的有界距離很成功,但我還有別的問題要幹。”
“和素數分布同樣重要嗎?”
“是的,同樣重要。”
(照片來自於網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