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0)
2019 (44)
2020 (54)
《巴黎,愛在日落黃昏時》
若敏
電影《Before Sunset》中文翻譯成《愛在日落黃昏時》,這個翻譯很浪漫。九年前,傑西與席琳在火車上不期而遇,怦然心動。在維也納渡過瘋狂而又浪漫的一夜後,他們在日出前分手,並相約在維也納重逢。這部電影是《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拂曉時》,1995年拍攝。
(照片來自網絡)
2004年,九年之後,傑西已成為暢銷書作家,而席琳則是法國環保組織成員。傑西在新書裏娓娓道來的,正是九年前的浪漫夜晚。他一直在尋找席琳,在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簽售新書時,傑西與席琳再次相遇,一生最遺憾的錯過和最難得的重逢,依然浪漫。不過,這一次他們隻有一下午的時光相處,日落之前,傑西要乘飛機趕回美國。
(照片來自網絡)
兩人在午後的巴黎街頭散步,在美麗的塞納河上泛舟,仿佛回到了九年前,侃侃而談,興致勃勃。雖然兩人的臉上都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是感情依舊。就像命運的捉弄,快樂的時光像煙花一樣醉人卻短暫。這就是《Before Sunset》的故事情節,2004年完成。情節簡單,對話與黃昏的塞納河,一直在我的記憶裏出現。
(照片來自網絡)
傑西對席琳一送再送,難以忘情;席琳用吉他和歌聲,懷念著內心深處的愛戀。太陽就快落下去了,傑西就要誤了飛機,又或許他更不想錯過的,是命裏注定的緣分。
(照片來自網絡)
在塞納河的船上,傑西講了一個關於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占領巴黎的德軍在撤出時,在巴黎聖母院埋了很多的炸彈,他們得留一個士兵來按爆破的按鈕。那個士兵卻始終下不了手,因為他捨不得,他呆坐在那裏,驚歎聖母院的美妙,不忍毀掉這樣美麗的建築,故事的最後,他沒有按下引爆的按鈕,於是巴黎聖母院得以保留。故事的真假無法考證。
(照片來自網絡)
席琳最後問了傑西一句話,那就是「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照片來自網絡)
4月15日,一條朋友圈讓我大吃一驚,不敢相信是真的,可是巴黎聖母院燃燒的大火,讓我不得不確認,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火是從閣樓開始燒起,是聖母院最脆弱的部分,橙色的大火吞沒了屋頂,93米高、聳立在聖母院中央的尖塔,在火海中被大火穿透,燃燒近一個小時之後,在半空中折毀,在一片驚呼中墜入火海。
(照片來自網絡)
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見證了路易十四“太陽王朝”的開始、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拿破侖加冕,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解放的鍾聲在這裏敲響。它不僅是法國的文化瑰寶,更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大火終於在淩晨被撲滅,屋頂被燒掉三分之二,但是聖母院的主體結構被搶救下來,聖母院裏最重要的文物-耶穌受難荊棘冠和路易九世的長袍也被搶救出來了。大部分文物都被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是不幸中的萬幸。
(照片來自網絡)
作家雨果在小說《巴黎聖母院》裏,形容這座教堂是“一曲石頭交響樂,一個人與一個民族的鴻篇巨製,集合了時代所有力量的驚世之作。”我正是從這部小說中開始熟悉這個地方。電影《巴黎聖母院》的場景,還曆曆在目。我在2013年和2017年兩次到巴黎,懷著特別的心情尋覓書中的場景。
2013年6月13日,驅車前往巴黎聖母院,尋找停車位就幾經周折,烏雲密布,大有山雨欲來之勢。我們先尋找人行道上鑲嵌的一顆青銅星星,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法國道路的零起點。巴黎至所有法國城市的距離,都是從巴黎聖母院前廣場開始算的,是當之無愧的巴黎中心。
巴黎聖母院所在的西岱島是巴黎的原點和起點(法語:Ile de la Cité,英語:Island of the City),巴黎是城市史、文化史、藝術史繞不開的城市。由此可見島上巴黎聖母院的重要地位。
我們隨著長長的人流走向聖母院的正門。正門的3座尖頂拱門,壯麗而精致,3座門表示了天主教中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最後的審判】雕塑,在中間大門的上方,寓意耶穌死後進入了天國審判人們的靈魂。耶穌在中間站立。
聖母門是左邊的大門,門上的雕塑描繪耶穌受難後又複活的場景、旁邊還有聖者和天使圍繞。門旁有四個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捧著自己頭的雕像。依據史書記載,丹尼的工作是在巴黎傳教,但是當時羅馬還視基督教為邪教,於是被抓起來砍了頭。但丹尼第二天居然站了起來,捧起自己的頭顱,走到河邊,洗淨了血汙,再走了五公裏才倒下。
上麵一排的雕像是在聖經中記載的28位耶路撒冷和猶太的國王,在法國大革命中被以為是法國國王,頭都被削去了,有不少頭像是後來修複的。
(照片來自網絡)
中間大門的最上方雕像是聖母瑪利亞抱著耶穌,後方的圓形玻璃窗是天堂入口的象征。
步入教堂, 仰望著巴黎聖母院的玫瑰花窗,五彩斑斕的光線撒入教堂,幾個世紀之前的花香和詩意撲麵而來。高高的穹頂讓人覺得莊嚴和寬厚,石壁間的回音和跳躍,產生了天堂之音的共鳴和音效。教堂裏有大幅的油畫、牆上的彩繪、精美的雕塑和各式珍寶,建於1403年的管風琴,讓人目不暇接。
巴黎聖母院內的大廳寬為48米,深為130米,可容9000人。廳的高度達35米,仰視,如同置身天國,感受到自我的渺小。
走出大門,左側的邊門,可以登上422步的螺旋式階梯,走上鍾樓,巴黎的風景一覽無遺。哥特式建築布滿精美木雕的塔尖,是聖母院的最高點,近在咫尺,仿佛觸手可及。16尊青銅像,形態各異,圍繞著尖塔。
4月11日,這16尊青銅像都從尖塔上撤了下來,頭和身體分開取下,被運往修複工坊,準備在2022年裝回塔尖。這個純屬偶然的決定,使這些銅像,逃過了4月15日的大火。
我不停地翻看著六年前登上鍾樓的照片,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曾用生命守護著巴黎聖母院的鍾樓和心愛的姑娘,雖曾想到,在戰爭年代幸存的聖母院,如今成為大火中的悲慘世界。
我還看到我在2017年感恩節在巴黎聖母院前的廣場,一群和平鴿圍繞著我的照片,安寧而美麗。
巴黎民眾在聖母院附近跪地祈禱,合唱《聖母頌》的視頻打動了我。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每一處文化遺產的毀滅,都是全人類共同的損失,願世間所有的美好,都能永存,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巴黎聖母院重新豎起高高的塔尖。
期待著、盼望著,就如同雨果寫下的銘言:【Spira, Spera】隻要還有氣息,就還有希望,生生不息。
在教堂頂上,
星空之下你沉睡了,
聽不見
外麵的世界那麽險惡,
你的睡容
那麽甜美,
當你沉睡
可曾夢見你的太陽
——歌劇《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資料來自網絡,部分照片來自網絡,已經標明,感謝!)
終於看到那個零點了!我去過那裏多次,也想找這個原點,可每次廣場上都人山人海,無處尋覓。
倒是有個朋友第一次去聖母院,一大清早去的,一眼看到,她單腳踩在上麵轉了一圈,心誠則靈。
謝謝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