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小弟在小區的海邊)
有些讀者看了我寫的幾篇《夏威夷生活隨筆》之後,給我留言說如何羨慕和渴望也能夠來島上居住。然而,如果搬到這裏來的話,離子女就遠了,這樣一來,難得看到子女,自己有個什麽需要的,子女也不方便過來。有人感歎道:“現在小的沒時間看老的,還不是老的看小的。”總之,他們心裏矛盾掙紮著,既向往島上有利於健康和養生的氣候與環境,又放不下與子女相距太遠----去留兩難全。但是去還是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和決定。
我的鄰居馬修和太太自從兩年前搬到夏威夷島上之後,就沒有出過遠門,他們的女兒今年二月份從加州帶著孩子來探望父母。那是我剛搬來的那會兒,每天聽見有小朋友在馬修的遊泳池裏歡笑嬉鬧。馬修在這裏除了建造他們的家園之外,他跟朋友們去打獵、衝浪、釣魚等等,每天不亦樂乎。他的太太也有自己的運動團隊,定期參加比賽。馬修太太也常常邀請她的夥伴們來家裏聚會。馬修說:“我為什麽要去打擾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而我們老兩口有我們的生活。我們很開心他們來看望我們,來這裏度假,大家享受在一起的時候就夠啦!”
馬修的話提醒我想起我的另一位美國人朋友盧克。他八十歲那年,他的八十三歲的哥哥因病去世。哥哥住院期間,盧克去醫院看望哥哥。他們回憶小時候倆人一起玩的情景,後來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工作,再後來各自成家立業等等,各自為生活忙綠難得見麵。我問盧克,你失去哥哥難過嗎?盧克回答我:當然難過。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好的關係。我們這輩子彼此享受了親密的兄弟情。這段回憶是美好的。
我有一次在鄰居瑞先生的餐桌上看到一大堆護膚品,我說,你老頭怎麽會買這些東西呀?他的太太告訴我,這是要給女兒寄去的,女兒喜歡使用夏威夷的天然產品;每隔段時間,他都會給女兒買些寄去。有一次我們在他家吃飯,他坐在椅子上,搖晃著身體很得意的樣子。他的太太說,曾經叛逆多年的女兒,現在懂事了,知道爸爸的腿不好,給爸爸寄來一張座墊。我看見老頭臉上放著光彩,眼睛裏閃著喜樂。有一天我跟他談到父母與成年兒女關係的問題。他說:“離不開子女?是你需要他們?還是他們需要你?子女已經成人了,需要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你在情感上離不開他們,叫他們如何去闖世界?別忘了,我們和我們的子女都是一個獨立的人。”
(瑞在幫我修剪楊桃樹)
我相信,希望看到兒孫的情感是真實的。我在西雅圖有個很好的朋友葛,是一位退休的婦科醫生。他的太太至今仍然在醫院做護士。倒不是因為需要錢。他們絕不是缺錢的人。但是她喜歡自己的工作,所以不想退休。葛醫生在夏威夷有一個度假屋,每年冬天和太太飛來住一段日子,平時他也會來小住兩周。我們幾乎天天在一起遛狗。每當大家談到夏威夷,葛醫生立刻神采飛揚,眉飛色舞地給我們講夏威夷的風光,和他們在這裏的生活點滴。我問他:“既然你這麽喜歡夏威夷,為什麽你不搬去那裏住?”葛醫生說:“我倒是想,可我要看到我的孫子們。”讓葛醫生離不開的“孫子們”,是他的女兒從中國一所孤兒院領養的兩個殘疾兒,其中有一個坐輪椅的孩子屬於重殘,無法大小便,來到美國之後做過七次大的手術。可想而知,這孩子的父母要花費多少精力?!然而,那個孩子的笑容卻是我從沒有見過的甜美。他們一家住在離葛醫生開車五個小時的地方,每過幾個月,這孩子就要來外公外婆家。去年聖誕節我在葛醫生家看見他們,我為倆孩子做了包子餃子和蔥油餅。葛醫生向她們介紹:“這是你們家鄉中國的食物。可好吃啦!”我問這孩子:“你喜歡西雅圖嗎?”“我喜歡。因為我的外公外婆在這裏。他們好愛我。”孩子仰著臉,笑容裏露出受到寵愛的幸福。
(葛醫生不僅愛自己的孫女,也愛所有中國的孩子)
坐在一旁的葛醫生,笑的像個天真的孩子。後來他對我說:“我們的女兒女婿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們為這孩子付出太多太多。我在這裏可以給他們一些支援和幫助,給這孩子一份愛;這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愛她,也需要外公外婆愛她。這對她的成長很重要。”
若幹年後,當那個來自中國,被人遺棄在孤兒院門前的殘疾女孩長大以後,她會如何看待和評價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 我相信她今天燦爛的笑臉,和她後來從輪椅上站立起來的驕傲已經給了我答案:愛的力量強過死亡!
我常常會想:當我們百年之後,我們希望兒女如何記得我們?
我佩服身邊想馬修一樣的鄰居們。他們都有非常清楚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誰。所以,他們在情感上、心理上、身體上不依賴子女,而是有勇氣在黃昏之際再一次創造自己的生活。我敬佩我的朋友葛醫生。他從不害怕自己年老體衰,膝關節疾患令他走路都困難。他每天帶著他家的兩隻大狗去公園,他讓子女孫女、甚至每一個接觸到他的人,都感受到他的關愛、他的支援和鼓勵。他除了每年在夏威夷的度假屋住上一陣子,也去其他地方旅遊;他選擇把家留在西雅圖,不是為了可以有兒女服侍在身邊,而是為了給兒女支持;是為了用他的愛陪伴孫女長大。有一點他們是一樣的:他們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盡心盡意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我也理解那些離不開成年子女的老人。他們一生不知道什麽是做自己,也無法理解和接受父母成年子女,是一個各自獨立的個體;他們覺得永遠擁有兒女,期待兒女孝順;一旦自己有個頭痛腦熱的,或者有點這事那事的,兒女隨叫隨到很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同時,他們也讓這個“負疚感”牌的黏黏膠緊緊地黏住子女。但願,別讓他們的子女手腳黏得太久太緊,而失去生命的活力和身心靈的健康。
虹,很喜歡你的這幾篇新文章,也高興看到你有這麽美好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