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孩子自殺問題,我前天寫了一篇短文“誰會是下一個失去孩子的父母?”有位讀者在回應:她(馬翩然)的父母可能對她究竟經曆了什麽,價值觀是什麽,男朋友究竟是什麽人都不太明了。這是父母們應該反省的。其實,所有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天真和善良”,這隻能證明父母對孩子的原始的愛。我相信沒人會反對這位讀者的看法,然而,也不會有很多父母聽進去這個忠告。太多的父母寧願證明和保持對孩子所謂“原始的愛”,把眼睛盯著孩子身上,也不願意反省自己的育兒之道,提高自己的育兒能力。
我的一位朋友是名兒童精神科醫生,但是她後來死活不肯去做這份工作了。她說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活,她做夠了。我跟她說,你受過多少醫學訓練,才能做這個科的醫生,放棄了多可惜啊!她反問我一句:你也從事這個行業,你清楚孩子的問題是怎麽回事,但是你見過有多少這些孩子的父母願意修正自己?
我沒有辦法反駁她。舉一個例子,我曾經遇到一個由學校轉介來的孩子,因為行為問題麵臨被退學。這孩子的媽媽關心孩子的未來,問我:“會留下治療的記錄嗎?”我告訴她,因為是醫療保險公司買單,他們有權利隨時來檢查我的治療記錄。於是這位媽媽毫不猶豫地對我說:“你盡管給他治,你不要做記錄。我付現錢。花多少錢都沒問題…不要問我什麽,隻管輔導孩子就行。”當我告訴她,以她的情況,需要做婚姻輔導,才能有效地就糾正孩子的行為時,她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你別以為這位媽媽是個奇葩,比她牛的父母多得去了。有一位同樣被學校要求送孩子接受心理輔導的媽媽,第一次約診自己來了,一坐下就說:“好大個事啊!還心理輔導呢!我掙的錢,我的孩子一輩子都花不完,有什麽好擔心的!美國佬就是沒事找事。你給我開個證明,就說我的孩子都正常,不需要做心理輔導,我給你錢。”她講這話時的眼神和手勢,至今我都也記得清清楚楚。
也難怪我的這位精神科醫生不願幹了,在麵對孩子的問題上,拒絕反省自己的父母太常見了。一定有讀者會說,你別拿這樣極端的、典型的例子來說事。好吧,那你去看看所有跟育兒有關的論壇裏,討教方法送孩子爬藤的、參加什麽比賽如何取得第一的、給孩子吃什麽喝什麽的,都可謂用心良苦,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你看到幾個貼子說,我怎樣先“推”自己一把?
當然,我也見過先“推”自己的父母。同樣一位因為行為問題,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的孩子媽,自己先接受心理輔導。後來,媽媽不用吵不必叫,孩子自己都改正了毛病,而且更敬愛媽媽,原來經常吵架的夫妻也變得親密起來。再後來,這孩子順利進了藤校,畢業之後馬上被一家大公司看中,之後事業蓬勃發展。
我常常會觀察用力“推”孩子的父母,和願意“推”自己的父母。他們總讓我想到聖經裏的一句話:“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蠢婦人拆毀家室。” 哎呀呀,這可真是智慧和愚蠢的較量哈!
我在做《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的初稿測試時,越來越明白耶穌的話:“凡是有的,還要賜給他,使他富足有餘;凡是沒有的,連他有的也將從他那裏拿走。”我發現謙卑的人,大都是那些愛書的人。他們的家庭也大都是健康幸福的。有一位媽媽,她說從書裏明白以前很多迷糊的概念;看到她已經有的優勢,懂得如何更好地發揮她的優勢。幾個月之後,她告訴我說,她根據自己對親子關係的新的認識,整合了自己,感覺親子關係、家庭關係、婚姻關係更甜蜜了。我還遇到好幾位有名望的老年學者,他們說看了這本書,讓他們對自己的一生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而這個總結的意義,就是讓他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健康地調節和保持與成年子女的關係。他們給了我很多的靈感和啟發。我常常思考,當我年邁的時候,我可以像這幾位老先生們一樣總結自己的一生嗎?
我也看到,那些糾結在家庭問題堆裏走不出來的人,對我的書有完全不同的態度。我實錄幾句:“我沒有時間看書。”“我的孩子都大了,不需要操這個心了。”“這類東西網上很多的,誰看啊?!”“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怎麽到了你這裏就有問題啦?你這是悖逆!”“你是恐怖分子嗎?你把中國文化炸個底朝天!”“我不信上帝。所以不感興趣。”“原來你是想來宣教啊!”“原來你是反基督教的。”…我可以告訴你,像這類的評語,我收集了很多很多。
我比較這兩種不同的態度:書與我vs 書與作者。前者想的是,這是一本什麽樣的書?我能從書的內容得到什麽?後者想的是,這個作者是個什麽人?作者想要從我這裏得到什麽?兩種態度都給了我啟發,幫助我觀察那些成功的父母和成功的子女,那些有天智但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人,當然,還有那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
麵對孩子們的悲劇,不管是已經發生的,或者還沒有發生的,父母的確需要反省,然後,為什麽大多數父母做不到?而卻習慣把眼光緊緊地盯著孩子身上,忙著不停?僅僅是本能嗎?但是科學告訴我們,這是一代傳一代的思維和生活模式。我也借用《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一書中的一句話:“這樣做,可以讓父母感覺好一點,然而…”有智慧的父母,他們不會去證明自己對孩子“原始的愛”,他們會反省自己是否具備做父母的資格、能力?是否有勇氣麵對父母之愛遠遠大於本能的科學發現?是否有謙卑之心學習父母之愛這門藝術?愛孩子就要知道:自己沒有的,怎樣去給孩子?
《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被台灣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國立台北教育學院、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中國浙江圖書館等收藏。
中文簡體和繁體字版,美洲專銷網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
There was something you could have said to your kid when he or she said, "I have a dream." You could have said, looked the kid in the face, and said, "Go for it, kid, just like I did." ....
有一句極有名的話, 我一直極不感冒:“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並且在那裏開出一朵花來”。 很多年來, 我一直以為,作為女人,無論愛的如何發昏, 都不要打折自己自愛的脊梁。
可這幾年, 每每麵對孩子的教育, 尤其孩子伴隨青春期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我才體會到,做父母, 隻有低到塵埃裏去,才能客觀清醒地刨析自己,找出自己的意識偏差,就找出孩子行為的根源; 用最大的力氣來完善自己, 孩子自然就有樣學樣地去努力提高了。。。
我就接受過兒童心理學家的輔導。她是我的朋友,我很聽她的話,事實證明她的話都是對的。對孩子來講,健康的心理最重要,糾正孩子的行為要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親子關係就會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