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叫明明的孩子,他的父親常年酗酒。明明出生後,這對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動手打架。因為父母親都沒有正式工作,家裏的生活十分拮據。有的時候他們窮到連奶粉錢都沒有。明明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終因不合離婚。明明跟了媽媽。從此明明每天跟著媽媽在外擺攤,回到家裏的時候,媽媽精疲力竭,倒頭就睡了,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明明。如果明明的父母明白童年經曆、環境與基因會互相作用,影響明明長大成人後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也許他們就會選擇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了。這就是最近二三十年來,神經科學、分子學、基因學,以及行為與社會科學的進步,在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上的重大發現。
這個科學的發現,告訴人們,早期的生活經曆以兩種方式影響著人未來的健康。
一種方式是慢慢地、重複性的損害。人的大腦結構和許多身體裏的生理係統,是在人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建造的。因此,在這個建造過程中,孩子的經曆與環境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與成年之後的功能。許多的科學研究顯示,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都與早年生活經曆有關,甚至可以追溯到母親在懷孕期的情況。比如,長期的研究顯示出,成年人的肺病與兒童時代的呼吸疾病的病史有關聯,尤其是早產兒和吸過二手煙的孩子。成人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跟小時候,甚至母親孕期缺乏營養,發育受到損害有關。
有一篇報道說,一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正準備與相戀幾年的女孩結婚,結果突然發現自己罹患癌症。為了不拖累戀人,他以愛上了一個有錢女孩為借口,向他心愛的戀人提出分手。可惜他不知道,他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中長大,他的身體早已受到影響。
另外一種方式是在發育階段的敏感時期,與健康不利的威脅因素闖入大腦和身體器官裏,造成數年後發病。如,居住條件差(包括營養不足、接觸到傳染病)跟成人慢性心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精神疾病有關。出生時體重不足,日後極有可能會罹患心髒病、新陳代謝綜合症、向心性肥胖、胰島素抗性等。
“與健康不利的威脅因素”少不了童年時期遭遇重大的壓力。人的大腦有一個主管壓力的係統。當人遇到壓力的時候,壓力係統就會啟動工作,排放出壓力荷爾蒙,對抗壓力,保護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當人遇到危險時,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突然著火,人會本能地往外跑,或者采取其他自救措施。這種壓力代表著“正麵壓力反應”。另外一種情況被稱作“可以忍受的壓力反應”。它是更嚴重的、具有維護作用的啟動,需要有大人的支援,幫助孩子發展應對能力,使得壓力得到減輕。而“有毒的壓力反應”發生在麵對長期的、較大的負麵經曆,又沒有人可以給與支援。這種情況會削弱大腦的建築結構,重新校準壓力的反應係統啟動裝置。
明明有一個長期酗酒的父親,對他的大腦建造有影響;他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不和睦的、貧窮的家庭中。而突然間父母的離婚,無疑對明明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媽媽忙於掙錢養家,沒有時間陪他,爸爸很少來看他。周圍也沒有親戚朋友可以關照明明。明明缺乏營養不說,父母也沒有能力和精力回應明明的情感需要。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幸病倒了,明明小小年紀的孩子不得不扛起照顧媽媽的重任。這孩子可能會得到周圍大人們的讚揚:看這孩子多懂事啊!可是卻忽視了明明的情感、心理與身體需要!結果誰也看不到,那些有毒的壓力無法排放,都會不斷地侵蝕明明的大腦結構,和他身體裏的生理係統。明明的未來,即便不會在年輕時突然罹患癌症,他的身體也會以其他的疾病方式,訴說他今天挨餓、害怕、孤獨、缺乏的童年。
科學解釋了童年時期生活中慢慢的、重複性的損害,以及在發育的敏感時期,有對健康不利的威脅性因素突然闖進身體和大腦裏,而不把它轟走的話,對人的發育會與什麽後果。讓我們明白了早期經曆、環境條件、基因遺傳如何互相作用,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身體與精神健康的發現,讓我們重新審視當前的育兒理念與方式;重新審視當前以成人為中心的提高健康與疾病預防模式,並可以幫助政策製定者,製定出相應的政策與措施,從對孕婦的教育和幫助開始,加強家庭和社區提高健康的能力。有人把孩子的健康狀態比作火箭發射,剛發射時一個小小的裂變,會對火箭到達終點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從一開始就擺正”並且在孩子早年建立起強壯的生物係統,可以幫助避免日後孩子長大之後,再來花費功夫和精力“修正”他們的問題有效的多。
請問閣下有無國內的博客或微信,因在下想把此篇文章推薦給國內?如沒有,在下能否轉帖到微信?這樣國內也能看到。謝謝!
鑒於閣下繁忙,如果24小時內,閣下無回複,將視為同意,謝謝!並向閣下致敬!
“沒有這樣悲觀,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更新和成長中,隻要順應天道,自然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傷口得以修複,甚至基因得以進化。
身為父母,自然要給他們成長所必須的條件,另外也要帶領和推動他們進入更有福的境地,這才是永久的和更好的養育。“
有句話:瞬間可以造就幾萬個百萬富翁,但百年卻難出一個真正的貴族。
優勝劣汰就是這樣進行的,人類的進化也是這樣形成的。
二運,
三風水。
身為父母,自然要給他們成長所必須的條件,另外也要帶領和推動他們進入更有福的境地,這才是永久的和更好的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