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吃懶做的男人娶了一個有些弱智的女人為妻。兩人生活在貧困中,生了一個孩子,長到讀書的年齡了,在村裏人的眼中,他是個“憨”孩子,還議論說這孩子“長大了也會一樣沒出息”。如果這個本來就天智不高的孩子,在這樣貧窮、缺乏關愛、營養和教育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話,恐怕村裏人對這孩子的將來不會看走眼。遺傳基因和生長環境,是決定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兩個條件。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得到好的遺傳基因,這個孩子很難長成一個健康的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酗酒的父母,他們所生下的孩子,即便是從一出生就被人領養,長大以後成為酒鬼的比率比其他人酗酒的比率高。有一位媽媽因為吸毒遺棄了女兒,盡管這孩子的養父母非常愛她,可是這個孩子在十五歲那年開始吸毒,她說:“我想知道為什麽毒品會有這麽大的吸引力,讓我媽媽可以丟掉我。”當一個人的生物學父母有酗酒、吸毒,或者反社會人格障礙等,他們的孩子即使被人領養,也很有可能長成一個心裏充滿了敵意和具有人格障礙的人。這就是血緣關係的厲害。但是,遺傳也不是唯一影響人健康成長的條件。
老百姓有句話,叫做“先天不足後天補”。科學發現,即便孩子在出生時,有某些遺傳方麵的缺陷,比如發育遲緩等,隻要早些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幹預治療,比如增加給孩子受教育的機會,給予醫學上的治療,提高孩子的營養等,可以極大地改善和提高孩子的發育狀況。尤其是需要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比如父母需要多與孩子互動,而不是把孩子丟給電視教學節目等。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發育有障礙的孩子。媽媽放棄了工作,全家人搬到大學醫院的附近,便於媽媽每天能夠帶孩子去做治療。等孩子到了入學的年齡,跟正常孩子沒有了太大的差別,學習成績跟得上學校要求,與小夥伴們也相處得融洽。老百姓還有一句話,叫“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如果這孩子的父母沒有及時給孩子治療,這個孩子真的會成為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更別說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上學了。
遺傳與環境,這兩個對孩子健康成長都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發展行為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和大腦發育結構這三項學科的發展展示給人們的。人們在選擇做父母之前,需要慎重對待自己的行為和決定,避免給孩子帶來遺傳疾病;當父母生了一個有發育障礙的孩子,父母不能夠以“聽天由命”的態度,或者依靠宗教信仰的安慰,來替代養育孩子當盡的責任;父母需要在給孩子關愛的同時,積極尋找和使用一切資源,給孩子治療。父母不要說“沒辦法了!”或者“我依靠上帝”,而要說:“隻要有一線希望讓孩子的狀況得到改善,我都要去努力去做。”“這是我對上帝、對孩子、對社會的責任。”
健康的遺傳基因通過健康的環境,才能預備孩子走向光明的未來。
遺傳基因的表達也受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