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槍聲之後:誰該為年輕人的暴力行為買單?

(2012-09-05 11:22:16) 下一個

                                    槍聲之後:誰該為年輕人的暴力行為買單?

 

    本月7月二十日,在美國科羅多拉州奧羅拉市舉行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崛起》電影首映式上,二十四歲的年輕人詹姆斯·赫爾姆斯向觀眾開槍射擊,致使十二人死亡,五十八人受傷。此時事件再次深深地震驚了美國社會,不少人認為美國在槍支管理上的疏漏造成,造成頻頻發生的悲劇,有人指責社會越來越多的暴力遊戲是誘導年輕人犯罪的主因。也有人說是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受到歧視”、“性格有缺陷”;或者“一時衝動”而淪為暴力犯罪者。每次槍擊案或者其他暴力行為發生之後,盡管東西方文化都不會在父母身上尋找原因,然而,現代心理科學的研究和發現,早已顯明了父母親是最應該為成年兒女暴力行為買單的人。

     

      世界知名心理分析家愛麗絲米勒博士(Dr.Alice Miller)對兒童虐待做了多年的研究,發現暴力的根源與一個人的童年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簡單地說,孩子的行為是靠模仿的,而不是來自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得到多麽好的教育。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我們不能不承認,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打罵孩子的父母即便是在美國,也並不少見。他們也許不會打罵,但是他們會忽視,甚至不理睬孩子的情感需要。很多父母意識不到,他們在孩子麵前打架、吵架或者冷戰等,都是在實行暴力。他們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朝孩子身上撒氣,並且還要責怪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為了讓孩子成功成才,父母親會以各種手段給孩子施加壓力,甚至不惜對孩子諷刺、挖苦、批評、羞辱等;然後再冠以一個好聽的名字:都是為了好!米勒博士告誡大家:父母親的這些行為其實是在給小孩子中種下一顆仇恨的種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表露自己的情感,孩子會無所適從,他不知道該怎樣得到父母的愛,也不知道該怎樣在家裏表現。這個孩子會變得無助和絕望。那這顆仇恨的種子就會漸漸發芽、長大,最後以暴力形式再展現給父母和社會。正如米勒博士描寫的: “被虐待過孩子將總會找機會在替罪羊身上進行報複,發泄他們在身心和大腦中壓抑的情感。”

 

淒厲的槍聲,用最殘酷的聲音向社會述說著它的故事。

 

沒有暴力是“一時衝動”造成的。心理學的發現告訴人們,那是人童年在情感上被虐待留下的“傷疤”,沒有得到過醫治,在他成年後,將他推進暴力和毀滅的行為。米勒博士提醒大家:“每一個殘酷的行為,不論是多麽殘忍和令人震驚,都可以追索到凶手的過去¼法庭隻懲罰那最後一刻的行為。而那一刻往往連接著施虐者根本意識不到的,罪犯整個早年的傷心史。”

 

瑞士醫生和心理學家保羅屯尼爾(Dr.Paul Turnier)寫到:“暴力就是一個意外事件,以一種長期被壓抑的進攻性、無意識的、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現,沒有人認為自己應該對此負責。”

 

東西方文化都保護父母不為孩子的暴力行為買單。問題在於,但年輕的殺人犯麵對法律製裁的時候,人們隻會對他的行為感到憤怒和遺憾嗎?或者抱怨社會嗎?美國知名精神科醫生卡爾門寧格(Karl Menninger)指出:“如果罪犯受到法律製裁,我們必須先問問:他怎麽會成為一名罪犯的?他的母親是什麽樣的人?”

 

槍聲之後,願每一個父母親深思:那隻搖搖籃的手,掌握著孩子的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uaabill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