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小居

妙航作品及個人心得
正文

真懺悔

(2012-08-19 20:59:22) 下一個

 真懺悔

 

                  摘自《修行者》

    各種宗教都有各種各樣的懺悔活動。例如,佛教裏的拜懺,道教裏的懺悔,天主教徒跪在神父麵前的懺罪,基督教徒向牧師懺悔,以及其它宗教裏的各種形式的懺悔。
  宗教裏的懺悔被廣泛的應用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之中,例如,定期的思想匯報,思想總結,自我檢查,坦白書,談心活動等等。
  如今,在氣功界,不少門派也在應用懺悔的方式傳功、授功,要求弟子、學員在神、佛、三清等等麵前或者師父麵前悔罪。
  現在,需要研討一下,為什麽要懺悔。懺悔僅僅是個手段,懺悔的目的是什麽。通過懺悔活動要達到什麽結果,懺悔的理論基礎是什麽。
  懺悔是個心理活動,人的一生之中總會有過錯,或罪過。按宗教學的理論,不僅此生此世有罪過,就是往生往世也有罪過。這種累世的罪過會使心靈不安,會有報應,會下地獄等等。為了使心靈得安,不遭報應,不下地獄而去天堂,那麽就要懺罪以取得神靈的寬容,從而使心靈得以解脫。
  以上就是懺悔的理論基礎,即懺悔的價值在於使心靈得以解脫。
  現在需要研討的是,通過懺海這種活動,能不能達到上述目的,獲得預期的效果。
  首先根據佛門的理論來研討解釋這個問題。
  佛門一切理論的基礎是宇宙因果律,有因就必有果,無因就不會有果。按《薄伽梵歌》的理論就是,無不會生有,即無因不會有果。有亦不會生無,即有因必有果。
  佛門的理論發展為,斷因才能滅果。古曰: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意為有為就會有反應,有果。
  現在的問題是,有因能不能無果。比如,大量砍伐樹林、森林,放火燒山,能不能不要水土流失以及氣候環境惡化的果呢?按照宇宙的基本法則因果律,是不可能的,此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若要滅果,不發生果,必須斷因,不造成因。如何斷因?除非己莫為!有為就有因,有因就有果。
  故而根據佛門發展引深的理論,有因而無果是不可能的。故經曰:菩薩怕因不怕果。
  菩薩,即有智慧的人,深明大義的人,懂得有因必有果。故而對果不怕,因為怕也無用,果早晚會發生和體現出來,果報完了,也就了事了。為何怕因?因為因能產生果,故處處提防不種下因以求得無果報。
  無智慧的人則相反,不懂得果是由於因產生的,一味去防果的出現,卻防不勝防,防了一萬防不了萬一。
  做了因又怕出果,於是想通過懺悔、懺罪的方式,不讓果報發生。但是,這可能嗎?
  你把山上的樹全砍光了,通過懺罪能避免水土流失嗎?通過懺罪能防止惡劣氣候的發生而下雨嗎?道理很簡單,不能!
  故而,懺悔、懺罪活動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活動,僅僅是一種自我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脫,並不能阻止果報的發生。
  故曰:懺悔、懺罪的唯一價值,就是自我寬慰,自我對心靈負擔的解脫。
  這種虛假的自我寬慰有沒有實際的社會應用價值呢?有!它可以減輕這個人心理上的壓力,可以祛除由於這種心理高壓而造成的精神壓力,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係列的心理、生理上的病變。
  故而,懺悔活動具有防病、祛病的實際療效,這一點是真實不虛的,尤其是對於深陷這種心理壓力而不能自拔的人來說,確確實實可以通過懺悔活動,病就好了,身體就好了。
  但是,懺悔能不能斷因呢?不能!但通過懺悔病又為什麽能好呢?其內在原因是,此人通過懺悔已經能夠適應或承受住果報了,而並不是果未發生。如果果能不發生,菩薩就不必去怕因了。如如不動的,天道有常的因果大律決不會由於懺悔而改變其運行的軌跡。
  懺悔、懺罪的另一個巨大的、隱態的作用,其社會應用價值遠遠大於個人的防病祛病的需要。這個社會價值就是,一切宗教勢力,為了維護勢利的需要,必須采用懺悔的形式對信徒進行精神上的統治,從而獲得物質上的利益。曆代統治者,古今中外,也都是應用這種宗教思想,宗教方式去統治、占有他的子民。
  故而,懺悔是勢力統治的需要,是形成凝聚力的需要,是形成統一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誌的需要。
  當一個群體,具有高度精神統一時,就會形成一股巨大的物質力量,甚至變成一股瘋狂的毀滅性的力量,例如納粹的衝鋒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等等。
  在中國,過去的祠堂,也是一種懺罪的形式,依此形成族長的統治。
  如今,在氣功界也廣泛應用了這種懺悔方式,它的潛在意義是,維持和強化師門的統治。
  氣功界利用懺悔這種方法的原理,與曆代統治者一樣,是抓住了民眾的一種畏罪心理。用聲音或表麵的、偽裝出來的威儀恐嚇民眾,大喝一聲:你有罪!你有罪!你有罪!你何去何從,會有報應。你要懺悔,懺罪,哀求上天的饒恕。
  於是,民眾心中潛在的畏罪心理得以激發,深感自己是個罪人而不能自拔,老老實實地臣服於施罪術者。
  這實質是一種卑劣的做法,用大喊別人有罪,使人感到自我低下,卑微可憐,從而反襯出自己的高大、權威並掩蓋自己的罪惡行為,並以這種手段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去獲取某種利益。
  問題是善良的人們卻心甘情願的去上這個當,誠恐誠惶,唯唯諾諾,去努力開發自己的罪過。
  以上就是懺悔的原理,意義和價值觀。
  但是,在《修行者》一書中,不提倡搞這種懺悔活動,認為一切有形式的懺悔都是假懺悔,並不能斷滅果報,反而會使人套上了精神枷鎖而不能自拔。
  既然有假懺悔,那麽就有真懺悔。何為真懺悔呢?所謂真懺悔,並不是真懺悔,而僅僅是名之為真懺悔。在第三篇、四、五篇中講的《薄伽梵歌》及《心經》兩部聖典裏,講的就是真懺悔。
  那麽何為真懺悔?真懺悔就是不懺侮!就是九陰功法裏的亢龍無悔!
  《薄伽梵歌》講,要去除雙味心理,把一切等同看。何為一切等同看?就是《心經》裏講的要一體同觀。何為罪?何為不罪?千秋功罪又是何人予以評說?
  修行者若陷入善與惡,功與罪,得與失,成與敗,好與壞之中,在理論上叫落二邊見,不是中道行,不是一體同觀。什麽我有功你有罪,我高你低,我本事大,你本事小等等,統統是增上慢,必入泥犁,即修不上去。
  積極修行煉功,把生命能量修上去,開慧了,觀到宙心慧日了,在慧日之下,一切罪惡、功德、成敗、得失統統蕩然無存。這就叫真懺悔。
  按唐朝大顛禪師的說法是,當你修行煉功,修出了摩尼珠,觀到了宙心慧日,那時,一切福罪、過失、功德等等在慧日之下,猶如燒紅的爐子上的一點雪,蕩然無存,此謂真懺悔。
  那麽,什麽是真懺悔?
  郎州山,灃州水,大天白日活見鬼!
  不講了……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