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念海倫 (一)

(2014-11-24 15:03:31) 下一個

透過窗戶看見一輛破舊的棕色尼桑開過 Love Creek,一個陌生的年輕人穿過小橋,橋的這邊隻有我們一家,心裏嘀咕這個不速之客一定就是朋友Jacqueline來的。果然年輕人還未坐定,就一個勁兒地從紙袋裏往外掏東西。

Christopher在老人院做義工時認識了海倫,海倫不斷地向他提起了與民國第一夫人的一段經曆,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產生了寫腳本的念頭。邊說邊袋裏拿出錄象帶。我問:“既然你有興趣,又是學文學的,幹嘛不自己寫?”他夏天就要畢業,工作已經實了,要搬到洛杉磯,希望有人能接手。

最初我以為是一個年輕的美國孩子吃飽了撐的,聽說第一夫人的故事就拿著棒槌認起針來,所以沒當回事。所以每次打電話我總以忙沒時間推托,後來索性跟他說:“假如他願意搜集資料,我願意幫著他解釋翻譯,但是我對台灣的事不太有興趣,或許與從小受的教育有關。可是 Christopher 特別較真,“我不會撒手全扔給你的,我一定會幫你到底。” 不能不說他這句話多少讓我有幾分慚愧。為了這件事,我來到Jacqueline家中。  

 

倫托人找到學校,我是係裏唯一的中國人,你說我不管誰管? 遞上了一杯茶,Jackie開始解釋事情的原委。Jackie 在同一所大學教中文。海倫的經曆顯然已經為不少人所知,熱心好事的美國人千回百轉找到了文學院的語言部。這個Christopher  熱情倒是挺高,可是我覺得他寫不了這個東西。正好他畢業找到工作,你就可以接手了。

“我接手什麽呀? 這年月我寫封信都提筆忘字,再說了,關宋美齡的事兒都是道聽途,連一本正史都沒有看過,即使想了解,也不知從何處查找資料。我一推六二五。

“你說的正史是大陸的定論的曆史吧?要知道現代史還沒寫完呢。我們人人有份兒。不過倫要講的不是美齡的故事,是慶齡先生的事兒。” Jackie 微笑地看著我,我的楞了一下,這個回答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著來吧!些都是曆史的見證。慶齡先生一向為人低調,有關她個人的事跡外界知道的非常有限。象海倫這樣活著的見證人已經為數不多了。有這樣的機會,我們也是有責任把們整理出來的。” Jackie 一副義不容辭的口氣。

慶齡先生的事就更不行了!您怎麽想起我來了?”我不解回答。Jackie 勸我不必太擔心,隻要海倫講故事,先整理出來也可以

 

下班後忙完了一天的家務,我打開Christopher送來的紙袋,翻出那卷錄像帶。能看得出錄像的設備簡陋,燈光昏暗。像中是一個年逾70的華裔老太太,她一定就是海倫。口述用的是英文。一共有兩部分,每部15簡單述說了海倫的身世。

倫對童年的記憶很模糊,隻記得她很早就去世的祖父是個富有而慈善的銀行家。他對黃包車夫尤其關照,夏天供他們茶水,冬季發放坎肩禦寒。當他祖父去世的時候,全城的黃包車夫排著長隊參加葬禮。海倫7 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因為生意上的事離家出走,海倫姐妹成了孤兒,寄居在叔父家,過著半仆半主的生活。在家和堂姐堂妹一起讀私塾。後來年齡慢慢大了,嬸娘不願意繼續提供她在教育方麵的開銷說女孩子過幾年就到了說婆家嫁人的歲數,錢在教育上是浪費。倫不想這樣隨便讓家裏人把自己發了。叔父打聽到北京女子師範正在招生,不需學費,管吃住,問她願不願意。海倫覺得畢業後當個教書先生,也能自食其力。於是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女師。不久北伐戰爭開始,一所軍事院校大批招人。海倫被轟轟烈烈革命感染,毅然投筆從戎,成為為數不多的女兵。一聽到 Military School軍事院校)一詞,我的心一下子振奮起來。這個Military School 肯定指的是黃埔軍校。那可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搖籃,它會讓人聯想到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反反複複的國共合作以及國共兩黨無數中人物。難怪Jackie Christopher 寫不了

我決心去拜訪海倫!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