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倫敦奧運成為了中國丟臉的大舞台

(2012-08-07 11:19:58) 下一個

四年一度的奧運,無疑是全世界目前規模最大的一種集會。這種最高層次的競技,是以一種平等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現出力量與美、頑強的意誌與拚搏進取的精神。伴隨著國歌、國旗以及金光閃亮的獎牌和歡呼,顯示著的是一個個國度的綜合實力和一定規則下對勝者為王的尊敬。

作為華人,眼見著開賽以來中國軍團的獎牌數一直雄踞榜首,但內心卻感受不到喜悅,反而為加拿大得到的第一塊獎牌和第一塊金牌而高興不已。

如果說這是對某種榮譽感的轉移,那麽估計也不僅是我一個,大多數有良心的、能正確掌握到事實真相的人可能都會有類似的感覺,因為崇尚美好是一種天性。

我不知道,奧運對中國到底帶來了多少積極的作用?相反,我隻感到這次的奧運,變成了中國丟臉的大舞台。

賽事未開,媒體傳來消息說,奧運場館處處可見警示標語,用中文要求華語記者們尊重工作人員。這是開賽之前對特定人員用特定的語言設定的特定規矩 ---- 中國人都有特殊性。

女子 400 米混泳, 16 歲的浙江小將葉詩文得了金牌,結果引來世界媒體一片嘩然和質疑。後來得知緣起並非完全是因為對第一的嫉妒,而是葉詩文後來的速度竟超過了男子的水平。盡管查不出問題,但中國選手應用興奮劑的曆史和規模是眾所周知的,必然會引起表麵上的質疑而實際上背地裏的唾罵。

緊接著,中國羽毛球隊跟韓國和印尼一起,因為“孤獨求敗”、打假球,遭受到國際羽聯前所未有的處罰,取消了隊員的比賽資格,並勒令搬出了奧運村。消息傳到國內,連沒有多少文化的選手的祖母都叫屈說這是組織命令的結果。這怎能不叫崇尚奧運精神的人們感覺到一種羞辱?

中國運動員的個體素質和拚搏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中國目前的現實中,他們也就是這個舉國體製和政治金牌的意識影響下的組織上的附庸。名譽與利益的驅動,促使體育產業化跟發展經濟的“貓論”一脈相承,這就是為什麽國內一、二十年以來興奮劑和假球現象泛濫成災,違法犯罪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曆次比賽的巨大成功和獎牌的高數量,其背後充斥著政府與組織的巨大作用。這種現實讓所有的人都堅定了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是政府用組織來與各國的個人爭奪獎牌,就像過去加入世貿時外部世界擔心的是整個中國國家就是一個大企業那樣,會對自由市場經濟體產生巨大的衝擊。獎牌已經不是個人拚搏意誌的體現,是組織集體工作的成果,所以金牌得主都“首先要感謝黨和國家”。

2008 年,中國為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承辦奧運,短期內解決了汙染源的問題和眾多場館的建設,並在比賽期內維持一個達標的環境要求,都是在政府的強力推動和行舉國之力才得以實施的,其中國家和民眾做出的巨大犧牲明眼人都能一目了然。就是這個貧窮的國度,承辦了曆史上最大、最奢侈的一次奧運,讓正常的人類價值觀在權力麵前顯得無比粗俗和渺小 ….. 而今又要在西方的文明中心進一步施展她的“魔法”,訴求她應有的榮譽。可以說這是對文明理念和外部世界的歪曲理解和看法。

筆者自小參與運動比賽,深切感受過拚搏至極限時的身心之苦難,像馬拉鬆式的死亡時刻會在每一種比賽中重複出現。盡管有這些不足,但奧運追求的拚搏意識一直受到人類的積極推崇。這種追求和對相應規則的嚴格遵守就是所謂的奧運精神。任何違反規則的惡性行為,都可視為對他人生命的侮辱。榮譽就是要建立在對他人尊重的基礎之上,否則就無從談起。曆史上多次出現的、因為主辦國有嚴重違反人權行為而招其他國家抵製的事件就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目前,奧運興奮劑檢測也就是“道高一尺”的規則不及“魔高一丈”法力,這是人人皆知的現實。但奧運精神能存在和運行的關鍵是民主社會以人為本的法律和道德基礎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強權帶來的舉國體製和組織行為的挑戰,也就是暫時性的,都沒能阻擋過奧運精神的發揮。曆史上的德國法西斯國度,傀儡的東德政府以及蘇聯等都曾試圖利用奧運來為實現其政治上的目的服務,但結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奧運的實質就是一種民主製度。

當今天的倫敦奧運開展得如火如荼之時,中國軍團的獎牌越來越多。當人們用“驚豔”的目光來觀瞻這種舉國體製和組織對個體的控製所帶來的“輝煌”的同時,也勢必會理智地分析和評價各種可能性,從現在起,未來更多的質疑,甚至譴責將不期而至。等到民眾哪一天徹底明白過來之時,將會意識到今天得到的如此之多的獎牌,原來都是在那個令人不齒的體製之下取得的,付出的眾多血淚鑄就的其實是恥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頂,寫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