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朝鮮戰爭中的第五次戰役-2

(2018-12-01 09:10:25) 下一個

第四次戰役後的美軍的攻勢

1951年2月16日,隨著誌願軍39軍有條不紊的撤離砥平裏(Chip’yong-ni)附近,第四次戰役落下帷幕。美騎5團於2月18日接防砥平裏,換下美23團;在原州方向,誌願軍40軍120師撤離了原州以西、沿原州至永州(Yoju)的公路北側的陣地,美陸戰一師則從這一帶越過美2師向橫城推進。原州東麵,北韓軍隊仍試圖攻破南韓軍隊的防守,從而由東向西地對原州進行包抄,為解除這一威脅,剛剛補充修整完畢的美7師被投入到這個方向。在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徳(Edward Almond)建議下,李奇微下令實施“殺手行動”(Operation Killer), 其方案和目標是以美2師控製原州,陸戰1師占領橫城,美7師沿原州東至豐岩裏(Pungam-ni)的公路北上,包圍在這個三角區域內的北韓軍隊,而後美2師再壓上,徹底消滅這些北韓軍隊。但從20日開始,天氣變暖且連日下雨,造成道路泥濘難行,車輛癱瘓在路上,步兵攻擊困難。當美軍形成包圍圈後,北韓的2、5軍團已撤離該地區。

在漢城方向,誌願軍50軍和38軍,在北韓1軍團的掩護下,撤過了漢江。同樣由於從2月20日開始的大雨,不僅造成道路泥濘難行,而且淹沒了靠近江邊的道路,江水上漲使原可涉過的河床無法通過。已占領漢江南岸的韓1師、美3師和美25師除了派遣小分隊過河偵查外,並未過河。

3月7日,經過15天準備的美25師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後 (共發射了45000發105毫米和155毫米的炮彈),從北漢江(Pukhan river)與(南)漢江交匯處附近渡過漢江,與美24師的左翼鏈接形成戰線。其中,美24團(黑人團)從漢南在38軍114師和50軍150師的結合部處,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防線;美27團在美24團東側也突破了114師 342團的防禦;美35團在北漢江以東突破了340團的防線。在整個戰鬥中,中方38軍114師和50軍149師共遺留下3000餘具屍體,美軍傷亡300餘人,其中死亡僅68人。

根據中方俘虜交代,38軍和50軍均在早前的漢城防禦戰中喪失了戰鬥力,38軍的老兵僅剩一半,其餘是來自東北邊防軍168師和169師的補充兵。整補後的9兵團已被重新部署到前線,用以接替13兵團。

渡過漢江的美25師和其右翼的24師繼續向北推進,未受到中朝方的強力阻擊;美25師的推進,對在漢城正麵防禦的50軍和北韓1軍團造成了側麵壓力,迫使他們撤離了漢城防禦陣地,韓1師和美3師於3月16日由漢城正麵渡過漢江,未遭抵抗地占領了漢城。

此時聯合國軍由西向東如下部署:美1軍下屬的韓1師、美3師、美25師及配屬於它的土耳其旅(相當於美軍一個步兵團);美9軍下屬的美24師、騎1師、英軍(共和聯邦)29旅、美陸戰1師;美10軍下屬的韓3師、美2師及配屬於其的法國營和荷蘭營、美7師;韓國第3軍團下屬的韓7師、韓9師;最東麵是韓1軍團下屬的韓5師和首都師。韓2師、韓6師分別為美1軍和美9軍的預備隊,韓8師為韓3軍團預備隊,空降187團為美第八集團軍總預備隊,聯合國軍交替著攻擊前進。

麵對這些聯合國軍進行遲滯性防禦的是北韓1軍團,誌願軍50軍、38軍、42軍、40軍、66軍和北韓2、3、5軍團。其中,麵對著美24師是38軍,麵對著騎1師的是42軍,麵對著英軍29旅的是40軍120師,麵對著陸戰1師的是66軍。這些部隊的作戰地區大致起始於鐵原(Chorwon)正南、北漢江以北,東至華川到橫城公路。這個地區是連綿不斷的山區,山不是很高,100到300米,間或著500米和更高的山峰、公路和河流。美軍推進的路線,美24師主要沿北漢江所經過的河穀,騎1師則沿洪川江(北漢江的一條支流)向東北推進,這些進攻與陸戰1師所正在進行的“殺手行動”相呼應,形成了對中朝方全麵的進攻。

中國軍隊的作戰方式主要是遲滯性的阻擊戰,即在敵軍前進路線上,以連、營單位,控製製高點,設置地雷、路障,阻擊敵人前進。待敵方準備攻擊陣地時,或己方防禦吃力時,迅速趁黑夜退卻;但在某些地點,由於地形好,工事做的好,彈藥充分,就會堅守較長時間,直到人員損失到難以堅持時,才會放棄陣地。

隨著美軍緩慢但堅定地向北推進,聯合國軍再次逼近三八線。在此之前,美國務院根據聯合國軍中各參戰國的意見,曾建議美國總統,限製美軍再次越過三八線。為此,美參聯會主席布萊徳利致信美國總統,認為這不可取,因為從軍事的角度來看,三八線隻是一條標識在地圖上的識別線,在這條線上,無論是占領或者是防守均無法做到;而且,軍隊在何處停止進攻並建立防線,連他作為參聯會主席都不應作決定,應由戰場指揮官作決定。美國總統杜魯門讚同這個觀點,於是,盡管一些國家堅持它們的軍隊不過三八線(這些國家的軍隊被另外部署到三八線以南),美韓軍隊會越過三八線。

占領漢城的韓1師和美3師,在鞏固其對漢城的占領後,於3月23日開始進行“戰斧行動”:以空降187團空降到開城(Kaesong)與漢城之間的汶山裏(又被譯成汶山或孟山裏Munsan-ni),與此同時,美3師的一個營,配以坦克、炮兵和工兵,快速沿漢城至開城公路北上與其匯合,以期截住正在北撤的北韓1軍團,而後與北進的韓1師和美3師將其消滅。然而北韓1軍團卻剛好在空降前渡過了臨津江(Imjin river),撤退到更北的地方,因而逃過被圍,使得韓1師、美3師和187團撲了個空。僅管空降187團未能攔住北韓1軍團,但占領了汶山裏使得美軍可以向東威脅正在議政府(Uijongbu)以北防禦的中國軍隊側翼,而美3師在3月25日占領了議政府後,一直未能突破中國軍隊在此的防禦。

在中部美9軍的區域,美24師沿北漢江南岸的進攻,在接近加平(Kap’yong)後,轉向渡過北漢江朝西北方向進攻,以減小美25師的正麵;騎1師在先於陸戰1師占領春川後,開始沿春川至華川公路繼續向北推進,意圖占領華川大壩,防止中國軍隊蓄水後開啟所有閘門,以水衝垮美軍在漢江上的浮橋。但騎1師未能奪下大壩,再後由陸戰1師接防,騎1師轉為美第八集團軍的預備隊;陸戰1師原停於韓6師後麵,僅派出配屬於它的韓國陸戰團在韓6師和美2師間向前推進;它在4月12日接管了騎1師的防區,並在數日後未經戰鬥就控製了被中方放棄的大壩。美10軍下屬的美2師和美7師所麵對的是士氣低落、人員不足的北韓5軍團,北韓軍隊僅象征式地阻擊一下便退卻,但由於美10軍作戰地區是僅有些山間小道的山區,因此美10軍的推進也快不起來。

4月12日,美軍在絕大部分地區到達(有些地區越過)肯薩斯線。肯薩斯線西起於臨津江口,沿臨津江至漣川(Yanch’on),而後向東直至華川水庫,再沿水庫南岸直到水庫東側的楊口(Yanggu),由楊口至東海岸的襄陽(Yangyang)。這條線已基本上在三八線上,部分地區已越過三八線。李奇微於4月10日發布了新的進攻命令,要求中部的美9軍繼續向北攻擊,爭取控製“鐵三角”的底部。

“鐵三角”是指由平康(P’yonggang)、鐵原和金化(Kumhwa)所構成的三角區域,這個地區位於朝鮮半島東西向的正中部、三八線以北。平康位於平壤東南,它向東與經元山南下的鐵路相連,公路直到東海岸;向西聯接平壤南下鐵路和公路;向北數條公路,可向西北至平壤,或正北至順川等地;向南,可出鐵原經議政府至漢城,或出金化經華川沿半島中部走廊南下,亦能出鐵原和金化兩地經兩地間的次級公路向南進軍。此外,這個地區是傳統的礦區,有許多礦洞可用來儲存物質,不受空襲的威脅地大規模集結軍隊。“鐵三角”地區的這些特點,使它成為雙方必爭之地,一旦美方控製了鐵原和金化,就控製了中朝方的集結地和主要進攻路線;中朝方的一舉一動將全在美軍監視下,中方想在中部集結並發動大規模的攻擊將會極其困難,且避免不了蒙受巨大損失。

對鐵三角地區的進攻(勇氣行動 Operation Courage)是由美1軍屬下的美25師(配以土耳其旅)和美9軍的美24師來進行的,至4月18日,美25師距鐵原隻有10公裏的距離,兩個師的進攻使戰線在此處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在這個進攻過程中,美軍俘獲並迫使中方自行銷毀數個軍火庫,在其中的一處軍火庫,美軍的繳獲裝了60輛兩噸半的卡車。

在勇氣行動進行過程中,4月11日,美國遠東最高司令麥克阿瑟被美國總統解職,其職務由李奇微接任,而李奇微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職務, 由詹姆斯-範弗裏特(James Van Flint)接任,範弗裏特於4月14日趕到韓國大邱接管了美第八集團軍的指揮權。

繼任的範弗裏特繼續李奇微的進攻方案和已製定的防守計劃,但在4月22日美軍開始中止其進攻並準備應付中方的進攻,因美軍早已通過各種情報:空中和無線電偵查;在中國和朝鮮北方的情報人員的報告;中方被俘和投誠人員的交代等,已知中朝方的進攻即將開始。當日,美軍偵查機發現到中朝方軍隊由集結地全麵地向前沿展開,但由於中方通過焚燒雜草和樹枝所形成的煙霧(開始於4月19日),使得美空軍無法出動攻擊。下午6時半,中國軍隊在始於臨津江口至華川的整個西線,發起了中方稱之為的第五次戰役的第一階段的戰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