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劉少奇鼓吹窮過渡,大刮“共產風”
1958年3月成都會議製定了《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的合並為大社的意見》,會後,河南省遂平縣、平輿縣及其所在的信陽專區,形成了一個小社並大社的熱潮。7月16日《紅旗》雜誌第四期一篇文章說:“毛澤東同誌說,我們的方向,應該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工業)、農(農業)、商(交換)、學(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裝),組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們社會的基層單位。”8月6日,毛澤東視察了河南新鄉七裏營人民公社,感到很好,很高興。講了“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同時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公”8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段話,“人民公社好”傳遍全國。走集體化道路,是中國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廣大農民積極地加入到人民公社運動中。
1958年8月17日—30日,在北戴河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政治局委員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第一書記以及政府各部門黨組織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除討論1959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外,還討論了在農村建立公社問題。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共六條:
(一)人民公社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社的組織規模,就目前說,一般是一鄉一社、兩千戶左右為合適。有的地方可以由數鄉並為一鄉,組成一社,六、七千產左右。對於達到萬戶或兩萬戶以上的也不要去反對。但在目前也不要提倡。要實行政社合一,鄉黨委就是社黨委,鄉人民委員會就是社務委員會。
(三)小社並大社,轉為人民公社的做法和步驟。要求充分發動群眾,展開鳴放辯論,使廣大農民在思想解放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並大社、轉公社,防止強迫命令。在步驟上,並大社、轉公社,一氣嗬成當然更好,不能夠一氣嗬成的,也可以分兩步走,不要勉強、性急。各縣都應先進行試點,然後逐步推廣。
(四)並社中的若幹經濟政策問題。提倡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幹部和群眾,不要采取算細賬、找平補齊的辦法,不要去斤斤計較小事。
(五)關於社的名稱、所有製和分配製度的問題。大社統一定名為人民公社。所有製在目前還是采用集體所有製為好。由集體所有製向全民所有製過渡,是一個過程,有些地方可能較快,三、四年內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長一些時間。分配製度也還是“按勞取酬”。
(六)現階段我們的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
10月末,公社化高潮在全國形成。原有74萬餘個農業合作社,改組成2.6萬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1.2億餘戶,占農戶總數的99%,平均28.5個農業社並成一個公社,平均三個鄉一個公社,有的則是一個縣一個公社。
有人說: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違背客觀規律,違背人民意誌,是極為輕率地發動起來的;沒有調查,沒有試點,單憑熱情,一味蠻幹。這是一種貌似有理,而不值一駁的臆說。試伺什麽樣的大人物憑著個人的主觀意誌,一聲號令,能把億萬人民轟起來圍著他的指揮捧打轉轉呢?恐怕神仙也做不到。在神話傳說中誰也找不到這種人(神)的影子。隻有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決策,隻有這種決策被一次一次地證實能夠為人民造福,從而取得人民的無比信賴的政黨和領袖們才能做到把人民的積極性最充分地調動起來,隻有這種高度自覺才會眾誌成城,才會形成無敵的力量。曆史唯物主義者和曆史唯心主義者對問題的觀察,是這樣的截然不同!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對同一事物形成兩種根本不同的結論,原本亦是正常的!
在人民公社運動中,的的確確的發生了許多錯誤,惹出了許多麻煩。這是由於劉少奇一些人的“左”傾錯誤造成的。劉少奇一些人的錯誤,主要的是混淆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界限,混淆了集體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的界限,大搞窮過渡,大刮“共產風”……這些“左”傾錯誤必然地助長強迫命令、官僚主義和浮誇風。從而使人民公社運動,大躍進運動,遭受到嚴重挫折,使廣大人民蒙受嚴重苦難!
誰是大刮“共產風”、大搞窮過渡、大搞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第一人、第一事呢?這就是劉少奇,劉少奇親手培植的共產主義試點徐水縣。誰是大吹大捧徐水經驗,放射政治衛星的第一人、第一報呢?這就是宣傳口的把關者鄧小平,和作為輿論權威的第一報,《人民日報》(徐水縣試點經驗詳見本書第16—第20頁)。
劉少奇和鄧小平審定的,1958年9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的《高舉人民公社的紅旗前進》社論,是鼓吹“共產風”,鼓吹“窮過渡”,鼓吹“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又一重要事實!這篇社論是背著毛澤東發表的。在當時的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起了很壞的導向作用。社論要求在建立人民公社時,一定要建立“公共食堂”、“托兒所”、“縫紉組”一類組織,要求婦女勞動力全部參加生產,隻有這樣做才能體現人民公社比農業生產合作社更加社會化,更加集體化的優點。
社論強調在建立人民公社時,要把原來農業生產合作社中還保留的生產資料個體所有製的某些最後殘餘,如自留地、自養牲口、自營成片果樹、一部分較大型的生產工具等,在建立公社過程中,都要轉歸社有。
社論鼓吹少數人民公社可以實行生產資料全民所有製,在分配上試行工資製或供給製。並鼓吹這種實驗是有益的,因為它指出了農村中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前途。
社論鼓吹一般的人民公社實現由集體所有製轉到全民所有製時,經過三、四年或者五、六年就行了。它公然把在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中由毛澤東加上的“或者更長一些時間”這半句刪去。
劉少奇、鄧小平的以上所為,說明了以下問題:
第一,劉少奇、鄧小平主張跨越社會主義進入共產主義的心情非常急切,正像徐水縣試典經驗中所說“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本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上說,集體所有製向全民所有製過渡,是一個過程,有些地方可能快,三、四年內就可以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長一些時間。劉少奇、鄧小平把毛澤東加上的“或者更長一些時間”刪去,正是反映了他們的“左”傾幼稚病。
第二,劉少奇、鄧小平非常獨斷,像這樣重要的涉及到黨的重要方針政策的社論,他們不經過身為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審查同意,就冒然自行決定發表。違背了中央政治局西柏坡會議關於有關重要的涉及到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文件,必須經過毛主席審定的決定。
第三,劉少奇和鄧小平藐視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以及中央各部門的領導同誌,霸氣十足。因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是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如此重大改動,誰都沒有權利,必須大家討論同意。
第四,劉少奇和鄧小平違反了黨章規定的民主集中製。
1958年9月16日—18日,劉少奇到河南視察,9月24日人民日報以《少奇同誌在河南視察時具體闡述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幾個條件》為題目報導了這一重大新聞。報導說:劉副主席在9月13日的人民日報社論中,已經強調,有條件的可以立即過渡到全民所有製,條件還不成熟的最慢不能超過三、四年或五、六年。那麽,要創造那些條件才能過渡到共產主義呢?《人民閂報》將劉少奇在河南視察時的指示,提綱式的歸納為以下幾條,並強調指出,這是辦好人民公社急待解決的問題。
——每個人都應當參加體力勞動:
——對小孩子必須強調社會教育;
——要由低級到高級實行供給製;
——工廠辦半工半讀到大學;
——工廠也可以實行半供給半工資;
接著《人民日報》詳細的報導了少奇具體闡述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條件:
第一,使社會上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都進行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每個人都應當擔負起力所能及的勞動,體力勞動是搞吃穿的,每個人都吃穿,有人不能負擔,別人就要加重負擔。少奇同誌特別強調說,毛主席說過,馬克思、恩格斯都說過。這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一個必要條件。
第二,搞好食堂、幼兒園、縫紉廠,把婦女從家務勞動解放出來,參加生產。(按:在這之前,劉少奇把辦食堂、幼兒園、托兒所、縫紉組放在第—條,說它是“共產主義萌芽,現在放在第二條,把它當作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條件之一了。——筆者注)
第三,要搞技術革命,我在河北看到兩個小高爐煉鐵廠,一個廠要五百人砸礦石,另一個廠一部分礦石粉碎機解決了問題,搞技術革命就能節約大量勞動力。
第四,改進社會的勞動組織,也能節省很多勞動力。(按:這條很要緊,現在報紙上隻登一句話作提綱,到19日,劉少奇視察江蘇時就具體闡述了。——筆者注)
第五,要提高技術水平和文化水平。報導說。少奇同誌十分稱讚河南人民公社實行供給製。當吳芝圃談到許多公社都實行供給製時,少奇同誌說:這要由低級到高級,一半供給,一半工資的做法是很好的。報導又說:少奇同誌說,學校辦工廠,工廠辦學校,也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一個條件。少奇同誌指示,要采取新的辦法辦工廠、辦教育。他說,你們建立新工廠,不要照搬老工廠那一套,目前,公社實行勞動工資加獎勵,除了吃糧食等以外每月發幾塊錢,社員就高興得不得了了。公社可以這樣做,那麽按這個辦法工廠為什麽不可以呢?工人也是農民,農民也是工人,為什麽不可以這樣呢?新工廠也可以辦學校,招一批初中生,就在這裏上課,一個工廠就是一個高中,一天讀幾小時書,做幾小時工,工廠即是學校,學校即是工廠。半工半讀可以搞到高中,也可以搞到大學。要建立每天六小時勞動,二小時上課製度,要比較穩妥的搞它八年到十年,一直到大學畢業,這樣學生也多了,工人也多了,將來出來,即是大學生,也是技術工人。這也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一個條件。
劉少奇違背了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毛澤東說:人民公社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不要過分強調共產主義。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人多,生產規模大,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立以後,要忙於改集體所有製為全民所有製,在目前還是以集體所有製為好,過渡到全民所有製……它的性質還是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毛澤東:《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講話》。高凱主編《毛澤東大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116頁。)
劉少奇違背了《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若幹問題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人民公社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五個條件:
——要經過多少年,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了;
——全體人民的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都極大地提高了;
——全民教育普及並提高了;
——社會主義時期不得不保存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都逐漸地消失了,反映這些差別的不平等的資產階級法權的殘餘也逐步地消滅了;
——國家職能隻是為了對付外部敵人的侵略,對內已經不起作用了。在這種時候,我國社會就將進入到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時代。
劉少奇用他的所謂過渡到共產主義五個條件,來代替“決議”規定的五個條件。
毛澤東對劉少奇鼓吹“窮過渡”進行了批評。毛澤東說:中國是個大國,是個大窮國。今年大躍進,即使根據現在報的數字,全國農民年平均收入也隻有70元上下。全國工人每月平均工資也隻有60元左右,現在有些縣委(按:指山東壽張縣。劉少奇7月14日到那裏視察,作了重要指示後,他們提出“苦戰三年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口號,見吳冷西:《憶毛主席》137頁)不知天高地厚,說什麽苦戰三年就可以過渡到共產主義。這不是發昏說胡話?說是“窮過渡”,馬、恩、列、斯哪裏說過共產主義社會還是很窮的呢?(按:此指劉少奇、鄧小平和彭真——筆者注)要“窮過渡”,這樣的共產主義有什麽優越性和吸引力呢?
毛澤東又說:現在人民公社搞的供給製,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義,中國農民很早就有平均主義思想,東漢末年張魯搞的“太平道”也叫“五鬥米道”,農民交五鬥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飽飯。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的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我們現在有些同誌(按:此指劉少奇、鄧小平和彭真——筆者注)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這非常危險。北戴河會議規定了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五個條件,哪一條也不能少,缺—條也不能向共產主義過渡。
談到這裏,毛澤東很動感情地說:反正我不準備急急忙忙的過渡。我今年65歲,即使將來快要死的時候,也不急急忙忙過渡。
毛澤東強調,過渡要有物質條件,精神條件,還要有國際條件。不具備條件宣布過渡也沒有用。要劃清兩條線:一條是集體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的區別,一條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區別。不要輕易宣布向全民所有製過渡,更不要輕易宣布向共產主義過渡。
毛澤東還說:我們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不僅把杜勒斯嚇了一跳,也把赫魯曉夫嚇了一跳。不過看來赫魯曉夫還比較謹慎,他現在隻講12年內準備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並沒有說到那時候就要過渡。我們有些同誌(按:此指劉少奇——筆者注)頭腦發熱,想搶在赫魯曉夫前頭過渡,這很不好。蘇聯同誌建設社會主義已搞了41年,我們才搞了9年就想當先鋒,還不是頭腦發昏?人有老中青,水有溪河湖海,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度,有相對的規定性,從量變到質變要有一個過程,不能隨意想過渡就過渡。(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曆的若幹重大曆史事件片段,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11l一112頁。以下應用簡稱《憶毛主席》)
《人民日報》報導還說,劉少奇在河南視察時,還“聽取了新鄉七裏營人民公社、修武人民公社和遂平人民公社黨委的匯報,並作了重要指示。”具體作了哪些指示報導沒有具體講。但從毛澤東1958年10月派吳冷西和田家英率領調查組到新鄉七裏營人民公社和修武人民公社的調查報告看,可以認證劉少奇指示的後果:實行一縣一個公社,全縣統一核算,統一收支,共負盈虧,貧隊和富隊一齊拉平;實行全民所有製,搞供給製,實行十六包;實行消滅家庭,搞男女老少分別編班,分開做事,分開居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