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

此一言堂非彼一言堂也。此一言堂,乃是萬言堂中之一分子。無此一堂之言,便無百家之爭。故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歡迎轉載,但請注明出處)
個人資料
ShiMaQia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哥薩克騎兵和大清的隕落

(2024-08-29 11:37:30) 下一個

曆史是不能預測的,因為曆史幾乎都是很多小概率事件的組合。正如蝴蝶效應,如果我看到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便預測德克薩斯將有龍卷風,世人都會說我是瘋子。同理,如果我的博文一開頭就斷定哥薩克騎兵和大清的隕落存在著因果關係,恐怕馬上就會被讀者怒斥為胡說八道。試想每一件事情發生,都有內因外因,有時內因重要,有時外因重要。大清的隕落,其內因和外因似乎都很清楚。內因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落後的上層建築,限製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不能強國強軍。外因是列強環伺,巧取豪奪。所以大清隕落的因果關係,昭然若揭,哪裏還需要額外的原因?胡適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但大膽的假設切不可信口開河、標新立異。

所以還是先談談哥薩克騎兵做個鋪墊吧。

“哥薩克”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的文字中。俄文稱為“守衛者”,土耳其語言裏稱他們為雇傭兵,草原強盜。波蘭文裏稱他們為哥薩克強盜。誰給他們錢,他們便願意給誰辦事,但卻並不對他們的雇主忠誠。他們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上馬是騎兵,下馬是農牧。既能打仗,又能屯田。

哥薩克騎兵驍勇善戰,世人皆知。但華人對哥薩克騎兵的了解可能大多來源於兩部俄文小說。第一部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在截擊潰逃的拿破侖大軍時,雨中的森林裏出現兩人兩騎。其中之一是俄軍軍官捷尼索夫,濕漉漉的渾身不自在的模樣。轉眼看另一騎,卻是輕鬆舒適,人馬合一。雖然托爾斯泰和他書中的俄羅斯人並不尊重哥薩克人,但這簡單的“人馬合一”,卻是哥薩克騎兵的真實寫照。

《戰爭與和平》裏哥薩克騎兵有兩次突襲法軍。第一次差一點就逮住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若阿尚·繆拉(Joachim Murat)。隻是因為看到很多財寶和戰馬,哥薩克騎兵便立馬就地分贓,顧不上追捕繆拉了。第二次突襲差一點就逮住了法蘭西皇帝拿破侖,但也是因為哥薩克騎兵貪戀財寶和戰馬,顧不上擒獲拿破侖。不過拿破侖也已經被嚇破了膽。本來冬天來臨,應該往南到俄羅斯帝國的糧倉烏克蘭去過冬休整,但想到往南就會碰上哥薩克騎兵,所以隻得叫聲苦,不知高低,最終選擇往北麵斯摩棱斯克的大路穿過白俄羅斯回法國。

我於2015年訪問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納斯,和當地一位學曆史的東道主在尼姆納斯河畔發呆(Nemunas River,《戰爭與和平》的英譯本中為“Niemen”,所以通常也常稱為尼曼河)。東道主指著下圖中的大橋說,1812年俄法戰爭爆發。拿破侖率領大軍攜帶大捆大捆的盧布偽幣於1812年6月11日(按《戰爭與和平》中的舊曆,新曆是6月24日)越過尼曼河進擊俄羅斯,同年冬天又由此橋倉惶敗退。進入俄羅斯的68萬法國聯軍,僅有兩萬人回到法國。

另一本描述過哥薩克騎兵的俄文小說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有哥薩克紅騎兵和哥薩克白騎兵。後者屬於以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西蒙·佩特留拉為首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軍隊。佩特留拉試圖維持烏克蘭獨立自主,所以隻要是俄羅斯的軍隊,不管是紅軍還是白軍,都是他的敵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佩特留拉的軍隊一概被稱為佩特留拉匪幫。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是《烏克蘭仍在人間》,歌詞的最後一句,便是“我們屬於哥薩克民族”。小說裏佩特留拉到舍佩托夫卡視察他的軍隊時,樂隊演奏的樂曲便是《烏克蘭仍在人間》。士兵們唱的歌也挺有意思:

為什麽喧嘩?
為什麽呐喊?
因為佩特留拉,
來到了烏克蘭…

我每次讀到這裏,便想起“因有能人毛潤之, 打從湖南來安源。他和工人把話談,解決問題不為難...“ 奧斯特洛夫斯基顯然反對個人崇拜,所以他的小說裏隻有佩特留拉匪幫才搞個人崇拜。我們國家也隻有沒文化的或打油詩水平的偽劣秀才熱衷於個人崇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第一部第五章裏描述了幾位年輕的布爾什維克謝廖沙、瓦莉亞、克利姆卡和還沒有成為布爾什維克的少年保爾·柯察金把猶太人藏在自己家裏或在發電廠裏,幫助他們躲過佩特留拉匪幫的虐猶暴行。謝廖沙來看保爾的時候頭上纏著繃帶,臉色蒼白,因為他被佩特留拉匪徒砍了一刀。

少年柯察金救走被捕的布爾什維克朱赫來後,帶著三個佩特留拉匪兵來抓柯察金的就是個哥薩克少尉。在哥薩克紅騎兵出現之前,佩特留拉匪幫和哥薩克騎兵是劃等號的。

說完了哥薩克匪軍的壞話,總得說幾句哥薩克紅騎兵的好話。哥薩克紅騎兵的高光時刻,始於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於1918年在蘇俄內戰時在頓河流域組織的一支騎兵部隊,即後來的第一騎兵軍。軍長是布瓊尼,軍政委伏羅希洛夫(也是烏克蘭人,出生於烏克蘭盧甘斯克州利西昌斯克)。布瓊尼自己就是哥薩克騎兵出身,深愛頓河馬,並由此培育出布瓊尼馬。這支以哥薩克騎兵為主的第一騎兵軍在蘇俄內戰中經常千裏奔襲,立功無數。

1919年10月24日,白軍統帥鄧尼金的什庫羅騎兵軍穿過庫爾斯克,所向披靡,躍馬過了頓河,揮刀直取沃羅涅日(Voronezh),並號稱要踏破莫斯科。布瓊尼率領第一騎兵軍和什庫羅騎兵軍在沃羅涅日城外大戰,擊潰了什庫羅騎兵軍,收複了沃羅涅日,一舉扭轉了頓河流域南方戰線的局勢。

放眼庫爾斯克,當年是戰場,今天還是戰場。

1935年,蘇聯設立元帥軍銜。有五人獲此殊榮,其中便有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可見第一騎兵軍(或哥薩克騎兵)在蘇軍中的地位。這五人之中,也隻有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沒有被斯大林處決。布瓊尼過分癡迷於騎兵,以至於不能認識坦克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導致二戰時蘇軍在德軍閃電戰中潰不成軍。一代戰神,由此謝幕,唯留布瓊尼馬,至今還可以在中國新疆看到。曾經人馬合一的哥薩克騎兵,隻剩下嘶鳴的神駒。

網友讀到此處,或許會開始有些不耐煩。這能征慣戰的哥薩克騎兵,和萬裏之外的大清的隕落有什麽因果關係呢?說好的蝴蝶效應,為什麽千呼萬喚還不出來呢?

曆史老人回答說,還有一段最重要的故事沒講。這故事發生在三百多年前,史稱北方大戰。其結果是一個帝國的衰亡和另一個帝國的誕生。

十七世紀末葉,歐洲北方二虎爭雄。其一是俄羅斯的彼得大帝, 他10歲登基,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伊凡共同治理俄羅斯。伊凡體弱,難理朝政,27歲便去世了。於是彼得大權獨攬,開始勵精圖治,建功立業,要在一個龐大而又落後的國土上實現他的俄羅斯夢,讓西歐諸國知道俄羅斯並非蠻夷之邦。彼得深知俄羅斯積弱已深,於是戒急用忍,合縱連橫,其結盟國包括波蘭-立陶宛聯邦、丹麥、挪威、普魯士、漢諾威王朝、等等。

此時在俄羅斯的西邊,卻有另一個老牌帝國,即瑞典帝國。該帝國的查理二世,於1697年登基。查理二世早熟,雖然登基時僅14歲,卻早已胸懷大誌,大凡吃喝玩樂,墮落腐化的事情一概不做,全心習練騎射,鑽研用兵之道。到了1700年,其麾下77000官兵一個個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到了1700年,兩虎相逢,北方大戰爆發。吃瓜群眾以為必有一場惡鬥,沒想到俄羅斯卻是紙老虎。查理二世的軍隊以少勝多、遇神殺神、見佛殺佛,掃蕩俄羅斯極其同盟國如同風卷殘雲,無堅不克。盡管連年征戰,其軍隊反而增加,於1707年達到12萬官兵。

彼得大帝看到自己的軍隊雖然數倍於敵軍,但總是一觸即潰,於是進入臥薪嚐膽模式。

轉眼到了1707年。雖然查理二世的軍隊兵精將勇,所向披靡,但畢竟人數有限,要想征服歐洲北部,卻是捉襟見肘。查理二世原以為攻下一個王國,便可以培植一個傀儡政權,給他的軍隊提供後勤支援。但沒想到幾乎所有的傀儡政權都是爛泥扶不上牆。查理二世一走,這些傀儡政權便被推翻。所以查理二世隻好在這些傀儡政權之間遊走,勉強維護他們的存在。正如獅王進入鬣狗的領地。獅王在時,鬣狗作哈巴狗狀,獅王一走,哈巴狗又回歸鬣狗。

讀者至此,難免會聯想到中國曆史。楚漢相爭,劉邦勝出,蕭何是第一大功臣。自從韓信打下三秦,蕭何便領著一幹能吏把三秦治理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不管劉邦失敗多少次,蕭何總能在後方提供足夠的兵員和糧草,就如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銀行,做了劉邦這個賭徒的後盾,所以劉邦雖然屢戰屢敗,最後卻能一擊成功。

再看諸葛武侯,雖然六出祁山,攻城略地,卻事必躬親,沒有一個像蕭何這樣的人物幫他治理,所以始終無法在祁山之外建立根據地。攻下的城池,得而複失,如此反複多次。攻城易,攻心難。連老謀深算的諸葛亮都束手無策,更不要提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查理二世。

當1707年六月17日來臨的時候,查理二世已經25歲。在外征戰多年,親友都說他應該娶妻生子。但查理二世遇到攻城易,攻心難的困境,欲走不能,隻叫得苦。有謀士說,蛇無頭則不行,擒賊先擒王,不如先打莫斯科。查理二世想想也對,於是率四萬大軍向莫斯科進發。一路打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冬天卻已經到了,所以隻好就地過冬。那一年冬天極冷。

如此便到了1708年6月,查理二世的四萬瑞典大軍離開冬營,繼續向莫斯科進發,一路凱歌高奏,打到第聶伯河畔。沒想到俄羅斯軍隊打了幾場敗仗之後便不再和瑞典軍隊正麵交鋒,反而采用傳統的焦土戰略。其時已到10月中旬。查理二世想到1707年冬天過得艱辛,不敢再往東去。恰好此時紮波羅熱的哥薩克酋長伊萬·馬澤帕邀請他到烏克蘭過冬,而且說來年可以召集數萬哥薩克騎兵相助他進攻俄羅斯。查理二世大喜,於是便折而向南,希望能在伊萬·馬澤帕總部所在的巴圖林得到物質供應。沒想到俄軍預先得了風聲,在查理二世到達巴圖林之前便把那裏的居民屠殺殆盡,把財物洗劫一空。查理二世的瑞典大軍於是又麵臨饑寒交迫。1708年的冬天,偏偏是歐洲500年一遇的極寒冷的冬天。

順便提一句。哥薩克分三大部落,其一在紮波羅熱,其二在頓河口,其三在更南方的庫班。部落之間經常發生大規模的遷徙。紮波羅熱哥薩克也叫烏克蘭哥薩克,遊離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和沙俄的南緣,既不肯臣服於波蘭-立陶宛聯邦,也不願依附於沙俄。頓河哥薩克和庫班哥薩克則統稱俄羅斯哥薩克。他們居住在沙俄統治區的南緣,但慢慢地接受沙俄的統治。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瑞典四萬大軍在紮波羅熱吃喝拉撒,把當地人搞得焦頭爛額。於是邀請他們來的伊萬·馬澤帕人心盡失。原來答應過會召集數萬哥薩克騎兵幫助查理二世進攻莫斯科,結果隻招到幾百個半心半意的哥薩克兵丁。瑞典四萬大軍在饑寒交迫中過冬,到1709年春天青黃不接之際,兵力隻剩下兩萬。這時候彼得大帝以逸待勞,在頓河口和庫班招募了大量哥薩克騎兵,賦予他們和家庭免稅和其他優惠,於是深得民心。

瑞典大軍因為食不果腹, 於是便想攻下第聶伯河東邊富庶的波爾塔瓦市吃餐飽飯。兩萬人馬包圍一個城市,本來已經勉為其難,又遇到彼得大帝率領包括大批能征慣戰的哥薩克騎兵的八萬餘人馬的反包圍。查理二世受到內外夾擊,結果可想而知。瑞典軍大敗,查理二世逃往奧斯曼帝國。瑞典帝國由此終結。俄羅斯帝國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這一仗,打出了本文開頭提到的蝴蝶效應。

彼得大帝擊敗查理二世後,馬上便對紮波羅熱的哥薩克實施鎮壓。大批哥薩克人被流放遠東。也有很多是自願逃到遠東,因為已經有一些哥薩克人在遠東立足。對紮波羅熱的哥薩克人的鎮壓,從彼得大帝斷斷續續維持了半個多世紀,一直延申到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the Great)。之所以沒有徹底鎮壓,是因為彼得大帝和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不斷發動戰爭,特別是因為葉卡捷琳娜發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六年大戰(1768-1774),需要哥薩克騎兵的幫助。俄羅斯大勝奧斯曼帝國之後,葉卡捷琳娜便覺得不能再養虎遺患,決定卸磨殺驢,因此於1775年密令波將金(俄羅斯陸軍元帥)將紮波羅熱哥薩克人徹底剿殺。可憐的紮波羅熱哥薩克人無處立足,隻得發聲喊,四散奔逃,於是逃往遠東的哥薩克人增加得更快。(讀者可能不熟悉波將金其人,但可能看過《戰艦波將金》這部無聲電影。故事發生於1905年。戰艦上的水兵嘩變,反對沙俄統治。戰艦停泊於烏克蘭港口敖德薩時得到當地居民自發的歡迎和支持。正當軍民同樂之時,忽然出現一排哥薩克士兵,舉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對著人群不斷走近不斷開槍,霎時間死人無數,嬰兒也不能幸免......。哥薩克雇傭兵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隻要給錢,他們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幹出來。)

我前麵提到哥薩克人的特點就是上馬是騎兵,下馬是農牧。既能打仗,又能屯田。被流放到遠東的哥薩克人於是便生殖繁衍,因此沙俄政府便能以極少的花銷創建越來越龐大的哥薩克軍團。下圖中可以看到哥薩克軍團的快速建立。外貝加爾哥薩克軍團成立於1851年,不到四年又成立了阿穆爾哥薩克軍團,其總部就在讓華人提到就落淚的海蘭泡和江東64屯。這些人馬合一的哥薩克軍團,讓大清的騎兵聞風喪膽。1858年《璦琿條約》簽訂,令中國失去了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到烏蘇裏哥薩克軍團於1889年成立時,大清已經完全失去與彼爭鋒的能力。此時離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年)正好是兩百年,大清卻已經從如日中天到日薄西山。康熙在簽訂《尼布楚條約》時給出了底線,這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非比尋常,乃是我大清的發祥地,是大清的立國之本,分毫不能失去。沒想到不到兩百年,這立國之本便不留分毫。可見底線需用實力才能捍衛。

十月革命後於1920年4月6日建立了布爾什維克遠東共和國,但以烏克蘭人居多的地區便想聯合起來成立一個獨立於蘇俄的國家,稱為綠烏克蘭,其領土(淺黃色)和國旗如下圖。但這一舉措在蘇俄的大環境下顯然不能成功,隻能間接提示我們當時居住在大清的發祥地上的烏克蘭人很多。

哥薩克騎兵弓馬嫻熟,早在康熙時已經廣為人知,隻是那時在遠東的哥薩克人很少,而且其中很多人也不願為沙俄服務。康熙的清軍於1685年攻陷阿爾巴津打敗俄國之後,帶了50個當地哥薩克少年隨軍回到北京,編入鑲黃旗。華人讀者可能覺得正黃旗應該比鑲黃旗更高貴,其實不然。鑲黃旗才是八旗之首。大清的皇帝,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都屬於鑲黃旗。正因如此,鑲黃旗不設旗主,由大清皇帝親自統帥。將哥薩克人編入鑲黃旗,可見康熙對人馬合一的哥薩克人還是很尊重的。但將哥薩克人帶入京城,正如將鱷魚先生(Crocodile Dundee)帶到紐約,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後來便如一滴水融入大海,無聲無息了。

我有時懷疑《隋唐演義》中羅藝手下的燕雲十八騎應該是作者褚人獲根據哥薩克騎兵的傳說而杜撰的。《隋唐演義》成書於1675年,初印於1695年。書中燕雲十八騎的黑色鬥篷,強弓彎刀,來如電,去如風,似乎正是哥薩克騎兵的化身。

茫茫千古,有兩類人像幽靈般地遊離於正史之外。一類是吉普賽人,另一類就是哥薩克人。曆史老人似乎也不知道如何評判哥薩克人,尤其是哥薩克騎兵。一方麵他們崇尚自由,熱愛自然,理應頌讚;但另一方麵,他們又經常殺人如麻,滅絕人性,天理難容。

哥薩克騎兵幫沙俄奪取了大清的立國之本,屠殺了無數無辜的華人百姓。從華人的角度看,似乎罪大惡極。但我們祖宗說,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昏君劣國,是否也應該人人得而滅之?大清多行不義,人不滅之,天必滅之。

當年橫行於外滿的哥薩克軍團,如今也早已煙消雲散。論其對異族人的凶暴殘酷,人不滅之,天必滅之。

謹以此文憑吊死於兵災戰亂中的無辜華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e' 的評論 :

沙俄是趁人之危下毒手。那時大清軍隊一邊和太平天國和撚軍內戰,一邊和英法聯軍外戰(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實在無力抗俄,無奈於1858年簽了《璦琿條約》。如果現在向俄羅斯發難,或許可以消掉過去憋著的一肚子氣。但我們國家本來就沒有這種趁人之危的傳統,況且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地球村,還是和為貴。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死人也可以為政治服務。
sce 回複 悄悄話 如果老毛子這場戰爭久拖不決,育齡男性死亡傷殘個一兩百萬,北高加索會先打起來,遠東和西伯利亞也會大亂,那時候應該有機會,到時候還要要看包叔的本事。讓它們先打個3-5年再說。

京工人 發表評論於 2024-08-30 08:39:41
漢人還是得想個辦法把被毛子奪去的土地弄回來才好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彼得留拉的塑像如今矗立在基輔。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工人' 的評論 :

得先想出辦法能讓那裏的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其實對香港、台灣都應該如此,除非其政府要助紂為虐。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漢人還是得想個辦法把被毛子奪去的土地弄回來才好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e' 的評論 :

都是曲解“攘外必先安內”的惡果。半壁江山沒了,南宋還可以偏安;如果皇位沒了,那才是心腹之患。
sce 回複 悄悄話 大清雖然把東北看作龍興之地,但主要精力都用在防漢人身上了,以致被老毛子抄了後路。如果不是後來開禁,內滿也應該會丟。當年老毛子克裏米亞都被打出屎來了,太平洋艦隊退入黑龍江口避難才發現大清的防禦形同虛設,而且還在抽調人馬去打太平軍,不然外滿也不會那麽容易丟。這些哥薩克騎兵別說在歐洲,就算碰到半工業化的倭人騎兵也會現出原形。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ger812' 的評論 :

機關槍大規模射殺騎兵的鏡頭是在電影“The Last Samurai”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ladirk' 的評論 :

多謝建議。至於懲罰哥薩克就不必了。葉卡捷琳娜要對他們實施種族滅絕。他們已經逃到天邊,真的無處可去了。再說那時的人普遍沒有人性。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在南美搞種族滅絕,英國人和法國人在北美搞種族滅絕,葉卡捷琳娜在烏克蘭搞種族滅絕,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在遠東對我們華人搞種族滅絕。這類事如今在中東還在發生。隻希望能建立一個種族滅絕博物館讓人反思。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記得國內出版過一本有關哥薩克騎兵的書,書麵好像是“哥薩克騎兵的末日”,說英國弄出了“馬克辛”機槍最終把殺人如風的騎兵從戰場王者綴了下來。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要真是那些烏克蘭哥薩克幫老毛子幹的,應該懲罰他們?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不過內容太分散。博主可以分開寫幾個相關的博文。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城頭散仙' 的評論 :

你這是氣話。我們華人心裏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將心比心,彼此和平相處。
城頭散仙 回複 悄悄話 哥薩克人就是今天烏克蘭人的祖先,二毛子烏克蘭人就是哥薩克,它們的國歌裡麵就有一句讚美哥薩克榮耀的話。 所以今天看大毛子跟二毛子打個你死我活,把它們幾代人都耗進去,是很讓人開心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