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

此一言堂非彼一言堂也。此一言堂,乃是萬言堂中之一分子。無此一堂之言,便無百家之爭。故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歡迎轉載,但請注明出處)
個人資料
ShiMaQia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吳瑛教授

(2024-07-31 10:55:18) 下一個

吳瑛教授是著名神經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西北大學講座教授。於今年七月十日自殺身亡。

吳瑛教授長期接受美國NIH的科研基金資助。她最後一個NIH資助的項目總計3,031,670美元。開始於2018年9月18日,終結於2023年6月30日。此後沒有再得到NIH的資助。

局外人可能會覺得五年裏資助三百多萬美元非常多,但細算起來卻很有限。每所大學都要收科研管理費,因為大學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後勤保障,包括實驗室,讀書館,計算設備,電氣,保安,審計等等等等。收取科研管理費的比例隨時間變化。西北大學於2018年到2022年間收取的科研管理費占科研資金的36.7088%,即吳瑛的3,031,670美元NIH資助中的1,112,891美元被學校作為管理費拿走,隻剩下1,918,779美元可以由吳瑛支配。一般越好的大學扣的管理費越多,因為這些大學的實驗室,讀書館,計算設備,電氣,保安,審計等等後勤保障的質量比較高,所以花費也大。扣除管理費後剩下的錢除以5便是每年可用的錢,要買設備,藥劑,參加國際會議,發表文章,還要付科研團隊的工資等等,壓力是很大的。

吳瑛教授的職稱全名是Dr. Charles L. Mix Research Professor。大學裏的“Research Professor”(科研教授),和終身製(tenured or tenure-track)內的教授有很大不同。吳瑛教授曾經是範德堡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知道跳槽到西北大學後是否脫離終身製而成為科研教授。終身製內的教授是要教課的,即使不願意教課也得教,得受死不開竅的學生的差評(雖然大家裝作沒看見)。如渥太華大學終身製內的教授應該花40%的時間開課,40%的時間科研,20%的時間參與管理。他們的工資來自學校的運作經費,是鐵飯碗(除非學校破產)。科研教授則是以科研為主,教書可有可無,大多數科研教授選擇不開課,可以專心搞科研。然而科研教授的工資來源很不一樣。有的科研教授可以通過和學校的談判得到工資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但談判細節是保密的)。大多數科研教授的工資得從自己的科研經費裏支出。他們和學校的關係完全由他們的科研經費來維持。如果得不到科研經費,他們和學校的關係便自動終止。簡而言之,終身製的教授吃的是皇糧,而科研教授如同下海創業開公司。前者不管折腰與否都是五鬥米,後者則要碰運氣。科研一帆風順時,可以得米百鬥;逆水行舟時,勉強湊滿一鬥。人生在世,各有坎坷。

如果吳瑛教授是在一個三流學校,則失去NIH資助根本無所謂,因為前後左右的同行們沒有個得過NIH的資助。在西北大學醫學院,前後左右的同行們都有NIH的資助,所以看不見的壓力,撲麵而來,令人窒息。

自殺的大學教授並不罕見,隻是死者的家屬都不願張揚。我曾經有一位前輩,Dr. Jerry O. Wolff, 也是自殺身亡。Jerry研究齧齒類動物生態,雖然沒有出類拔萃,但也絕非一生平庸。當過係主任,是終身教授。不知何故,自己留下一紙遺囑,帶上一把槍,悄悄地來到猶他州Canyonlands國家公園內的山清水秀之處,將自己的生命定格於2008年5月10日。

吳瑛教授是個優秀的科學家。她的死顯然是悲劇性的。願生者積口德,願逝者得安息。

(如有錯漏,敬請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3)
評論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鑒於此博文的評論區已經離題甚遠,博主隻好將評論關閉,敬請見諒。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和你叫個板兒!隻需要一篇review文章就可以。
老歌經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這是我讀過的最犀利和實事求是的評論,讀後可謂是一針見血,暢快淋漓。強烈建議整理岀來發一個博文。大大地讚一下
bj2009 回複 悄悄話 ShiMaQian 發表評論於 2024-08-02 11:35:53
回複 '雅美之途' 和 shareworld 的評論 :

多謝關注。大家心平氣和為好。
大學入職時都得為待遇和校方談判。一般教授和院長談判工資,starting fund,workload,等等。講席教授和副校長談判其待遇。不同的學校有許多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對文學城的讀者不是很重要。也許無需深究。
===========
博主說得對,大家應該心平氣和的,尤其都是中國人在異國他鄉混,但是最討厭有個別人自己本來沒有兩把刷子,成天在文學城裏貶低別人,吹噓自己,上次居然貶低我的朋友顏寧,自己在家難道不照鏡子嗎?,就像share world說的:你以為大家真的不知道你是誰嗎?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數字旋律' 的評論 : 奧米克戎毒性低是香港首先做,華大跟進,我見過香港那位教授。悄悄話的內容,我隻是轉發,我不對內容負責,隻是覺得馬甲讓我開眼界。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你前麵還說我是 BeijingGirl1 的馬甲,還編造了一個什麽悄悄話。現在又說"你是誰我都知道了,你自己在北京..."。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難道你知道BeijingGirl1是誰?那你直呼其名給我看看?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就別要丟人現眼地來詐唬我是誰了。Contract track faculty 就是指non Tenured/Tenure Track Faculty, 不同的學校稱呼不一樣,比如NYU就叫Full Time Continuing Contract Faculty。就不要費盡心思來轉移話題了,前麵已經給你說明了這個道理,扯任何其他事情都改變不了你的那幾條閃閃發光的笑點。這跟你是不是美國人有個球關係
數字旋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接受道歉。您轉發悄悄話時,麻煩發揮一下科學研究者的判斷力和鑒別力。您的知識麵非常廣,但判斷力和鑒別力仍需加強,比如上次向您指出的,您和張文宏一樣,輕信香港磚家所謂“奧米克戎毒力弱”的垃圾實驗結論,就是一個例子。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數字旋律' 的評論 : 我真不知道這些,也不感興趣,隻是轉發。如果誤會了,抱歉。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你沒有美國生活經驗,更不談理解美國複雜的大學與文化,根本沒有什麽contract-track。你是誰我都知道了,你自己在北京,還瞎操我們美國人的心。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您又開始來轉移話題了,來幾個什麽“沒有出過國”“翻牆”的帽子來掩蓋自己的心虛,估計接下來就會說我是五毛,粉紅什麽的了。任何在美國的人都可以看出我對美國高校和學術界的情況熟悉無比,不然怎麽會直擊你的痛楚。你被校友群驅逐的事,是你們校友所講,以我對那幾個人的人品了解,當然選擇相信。別人也放不著對我這個外人編故事,那個時候還沒有料到會有今天的爭論呢。你那個群主早就是個虛名頭了,跟你的那個個華大title一樣。你自己都說被封了ID,國內校友根本就看不見你的表演,而且很多人都把你這個僵屍群給折疊了,隻有你還以為自己是個什麽群主。你說的Faculty:Staff的比例跟你現在的處境沒有什麽關係。別人是Staff,就大大方方承認,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沒人會成天到網絡上去自摸自嗨自己是華大的什麽員工,也沒有人會去嘲笑他們什麽的,在美國工作本來就沒有貴賤之分。隻有你這種邊緣人,成天混在華人堆裏炫耀和自嗨自己是什麽成功的名校副教授,是Faculty編製,我們當然難免好奇地要去看看這位“大牛”到底是何方神聖,是不是與那個title名副其實。結果太令人失望,當然也不禁為你有點憤憤不平。因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言辭方麵難免有點唐突,抱歉了
數字旋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不認識的文學城網友給悄悄話,..., 有相當的證據表明,這些都是她的馬甲:... ’數字旋律‘,...》

真是莫名其妙。澄清一下:我過去潛水,前一段才偶爾發言,在《文學城》迄今並沒有用過別的筆名發言,且目前對在《文學城》發言一事已越來越興趣索然。雅美先生,您有沒有想過,那位“不認識的文學城網友”又是哪位的馬甲呢?勸您一句,少花功夫在網絡無聊的蹭熱度上,多花時間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與您共勉。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我是我們大班的微信群主,現在還有高達80多人,今天剛慶祝同學生日,熱鬧著呢。你別匿名瞎編故事,人做到這份上何苦。華大Faculty:Staff的比例恐怕是10%:90%,大家都是你說的“科奴”,“技術工人”,在“黑角落”工作。你似乎是沒有出過國的人,翻牆出來的,你這醜出得太大了。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本來響應博主倡議,適可而止。但這位大神又要再啟事端。正好認識幾位同濟醫學院的校友,早聽他們說起過這人:人品極差,說話做事邏輯混亂,悟性又低,又自我感覺特好,愛出風頭又沒有什麽本事,一輩子就是誌大才疏,成天就在校友群裏吹牛霸屏。兩口子省吃節用勤扒苦做買了一套舊房子,就嗨上了天,每天不拿出來自嗨一下就覺得虧了。為人死不認錯,死要麵子活受罪,被抓住了就東扯西拉轉移話題。在校友群早就臭大街了,被多個校友群驅逐。他所在的本科大班群,大家都受不了他的騷擾了,又礙於麵子,隻好另組一新群來避開他,留下他一人在那裏自摸自嗨,別人都把老群折疊隱藏了不再點擊,他以為還有人在看他表演,越嗨越帶勁。現在正好驗證了他的德性,被揭了老底,惱羞成怒又無力反駁,隻好編個馬甲的故事來轉移話題。他就不想想,你扯了個什麽這馬甲那馬甲,難道披露出來的事實就是假的了:一輩子沒拿過大小grant, 1.5篇野雞雜誌的senior author,30年坐在一個黑角落,被老板當科奴,在華大就是一個被邊緣化了的熟練技術工人。這世界上還有這樣的第二個副教授嗎?還成天牛逼哄哄地感覺特好,分明就是一心理扭曲變態的可憐蟲了,不然怎麽會成天在網絡碰瓷,咬人,刷存在感?還大言不慚地“我可以做到自己不想幹了,也可以變相解釋為終身職位”,他也不想想誰會相信他的鬼話,那80幾歲的阿肯森隨時有可能蹬腿或失去grant,他立馬滾蛋。跟這種人把話說明說透徹就夠了,你跟他再去辯論什麽馬甲,網絡恩怨,那正好著了他的道,成功地被他把話題轉移了。
老虎上山 回複 悄悄話 沒有必要理雅美這個人,在他帖子裏發帖不合他意直接刪除,什麽都不說的。這種人和他有什麽可以說的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不認識的文學城網友給悄悄話,讓我大長見識:

“在這篇博文的留言處,BeijingGirl1瘋狂地對你人身攻擊,並且啟動數個馬甲,有相當的證據表明,這些都是她的馬甲:

'shareworld', ’數字旋律‘, 'comethrough', ’風淡雲清2‘, ‘周遊世界’,’江南雅士‘,‘太愛北京了’, ‘dong140'等等。

他們在其他無關的博文中就已經對你進行攻擊過了。 原因就是你揭露她的兩篇博文。此人毫無底線,基本上是個下三濫而已。

因此沒有若幹人對你有什麽成見,而隻是一個小人的瘋狂之舉罷了。

你可以有機會揭露她的惡行。”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您怎麽解釋都可以,我們看到的是過去,您著眼的是未來,反正您還年輕,離80歲還有些年頭。我們還是響應博主的號召吧,打住了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你還在引伸,也讀不懂我的話,這話是進行時:“ 總是拖著沒寫太多文章,通訊作者文章應該不少,但是自己賴而己”。實驗室從來沒小過,你理解偏了。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建議網友們休戰。有六大理由:
1)文鬥往往引起武鬥,而武鬥往往產生不可逆的後果。
2)很多人誤以為相鬥必有輸贏,於是相鬥的雙方都想成為贏家。其實相鬥的結果大都是兩敗俱傷。即使一方暫時贏了,也會留下長時間的後遺症,如國共相爭留給我們的台灣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方法。
3)大家都是華人,似乎還彼此認識,說不定還沾親帶故。一旦說了過頭話,以後見麵尷尬。大家或許都有孩子。如孩子們看到這些帖子可能很不妥。
4)人年紀大了,都想聽些好話。主席年紀大了,想別人給他說些好話,提出三七開。小平不肯讓步,結果差點內戰。習近平也想聽些好話,於是便有“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鈞,掌舵一人”等等的阿諛奉承,於是習的鬥爭哲學,便沒有在國內擴大化(可見為人不齒的阿諛奉承,在一個全過程民主的國度,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5)如今是亂世。華人要自立於亂世,還是要求大同,存小異。主席在井岡山被圍剿,大家開始懷疑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時候,發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於是凝聚了力量。長征後破衣爛衫來到陝北的不毛之地,大家又開始懷疑未來的時候,主席發表了“雪地講話”:"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於是大家又凝聚了力量。團結才有力量。川普都能團結曾經激烈反川的JD Vance,何況我們溫良恭儉讓的華人?
6)戰而能休,則善莫大焉。相逢一笑泯恩仇。或許便能給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提供一些實用的經驗。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江南雅士' 的評論 : well said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您就繼續吹吧,繼續吹您的恩公阿肯森吧,反正牙齒打落了往肚裏吞,隻有您自己知道 :)。可那文章被下架,隻有1.5篇通訊作者文章而且是野雞雜誌,30年沒有辦公室和小年青擠坐在一個狹小的實驗室裏(這都是你自己博客裏透漏的,還說和一個博士後在桌子上劃條線表示界限),等等,這些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您這還在吹:”通訊作者文章應該不少“,請您再找第二篇通訊作者的文章給我們看看?以後不要再提什麽“研究教授照樣做出世界水準的工作”, 那是別人,和您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至於您吹噓的收入什麽的,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己年薪1000萬,反正又不需要上稅,我們也不需要您提供證明了 :)
江南雅士 回複 悄悄話 @comethrough,原來如此!希望此人以後在網上別再嘩眾取寵,自我吹噓,故意misleading,動不動就貶低別人,好像別人都不如他,一個整天在網上炫耀的人,不僅閑,還淺薄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掃得讀了一下,你真有時間啊。偏見十足,寫得雜亂無章,還充滿幻想。你所舉例的研究教授,一輩子沒有獨立,MIT和哈佛畢業生,照樣做出世界水準的工作。Review 都是邀請的,沒有什麽聽到機會投的,那雜誌也有好東西。總是拖著沒寫太多文章,通訊作者文章應該不少,但是自己賴而己。我的從研究設計開始,幾乎都是近乎獨立完成,喜歡與大老板和同事討論,也有技術員幫助。根本不存在大老板壓製的問題,世上很難找的nice guy,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美國優秀的東西。做錯就改,應該是做人的良知。研究教授是很好的職業,別誤解什麽Tenure, 我可以做到自己不想幹了,也可以變相解釋為終身職位,不必半夜醒來或者自殺身亡。沒有必要爭什麽頭銜,總收入比Tenured教授高是肯定的,隨遇而安,自己滿意就行。
到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iMaQian' 的評論 :
方舟子一向刻薄,對吳瑛的惡感從和饒毅結怨之後就開始了,憎屋及烏,否則前幾年也不會講吳瑛幫女兒掛名文章造假的事。至於方舟子評論吳瑛爭名奪利,無法判斷是言之鑿鑿還是立場先行。方舟子說“直到fbi出手,沒我事了”,並沒有和出於同為在美華人立場、或是作為朋友、或是表達人道主義關懷的生者統一戰線。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不是神乎其神,是真實發生的事,一般發生在推薦人和被推薦人比較熟悉的情況下,有時候推薦人會主動說,我最近很忙,你先寫個draft吧,列一下提綱。然後推薦人再做點修改就發給學校了。您沒有聽說過的事,並不意味著不存在。我不是瞧不起研究教授係列,我在前麵也提到了“也有極少數research professor做得不錯的,能獨立拿funding開Lab...", 我是加以肯定的。我隻是想表達research professor的門檻很低,良莠不齊,水分很大。我可以根據公開的信息和您的文章裏常常提到的一些人物來舉例說明這個問題,這個不算是爆隱私啦,先聲明一下,請不要誤會。你們係裏的Dr. Dennis Hourcade, 他也是contract-track research professor, 和你一樣也是你們大老板阿肯森的部下幾十年,但他長期有自己獨立的國家級grant,文章都是自己做通訊作者,學校並給他配備有專用的技術員,基本上是獨立於阿肯森以外。按您的說法,他在你們領域是國際知名的教授。但把他和您作一比較,就會發覺,您從來沒有拿到過任何grant,沒有自己的實驗室,係裏也不給你配備任何助手,都是您自己親自動手跑膠刷試管殺老鼠之類的,連辦公室都是近兩年才給您安排一間,也就是說幾十年來您就是和一些博士後,學生,技術員擠坐在實驗室裏。您也沒有文章的通訊作者署名權(這個下麵再細說),基本上就是“三無人員”(無grant,無senior authorship, 無lab), 實際上和tenure-track professor比較起來應該是“五無”:還要加上無teaching (指給學生上大課,不是那種帶學生做點實驗),無service (指在學校和各級學術組織裏麵承擔的一些行政,社會和學術活動的職位)。可以說您的唯一角色就是替阿肯森幹一些重複性的技術性活,和一個技術員沒有多大差別。用在美老中的說法叫“千老”, 國內的說法叫“科奴”。對不起,開個玩笑,我說的有些直白。但就是這樣的條件,您還能從Instructor升到助教和副教,這足以說明在華大,contract-track 研究型教授係列的門檻是相當相當地低,和Tenure track係列的要求完全不是在一個檔次。說實話,像您這樣的條件,即使到一個一般的州立大學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同等的位置, 甚至海歸都難得找到一個位置, 您不要說曾經有州立學校或大公司邀請你去你不願意去,這些沒有發生過的事說起來也沒有人信也沒有意思。您這種情況唯一的解釋就是華大為了幫助阿肯森這樣的大佬開展科研,也遷就大佬們的一些要求,那就是用最低的工資留住一些熟練的技術人員,也給這些人有點盼頭,給一些晉升的機會,反正是從grant裏開工資,哪天grant沒有了再請走是了,學校損失的就是一點點沒有成本的虛title, 但正教授的title還是不會隨便給的,畢竟學校還要點臉麵, 隻有Dr. Dennis Hourcade那樣的人才有機會提升到正教授。但對tenure track的人確實要求嚴格,畢竟學校要真正靠這批人拿grant和出成果來提高學校的名聲。華大這種給一些資深技術員一個副教的title的行為,很像哥倫比亞為了經濟效益招收大量的水碩,性質是一樣的,實際上這樣學位或title一點用處都沒有。隻能說名校也有難處,誰教美國的人工那麽貴,本國人讀個博士又不願意長期幹一個實驗室的活,隻好用一些虛名頭來穩住那些資質平平,外語又不太好的外國人。

提到阿肯森,我再多說幾句。在您的文章裏,您總是把他神話,推崇之至,說自己和他是亦師亦友。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在拉大旗做虎皮,用阿肯森來抬高自己的身份。我這樣說不是故意貶低您,因為您在他手下幾十年,他實際上是一直把您壓住不當回事的,不給您通訊作者的機會,不幫助您拿grant,連辦公室都是在您60歲了,在您自己的強烈要求下才安排一個位置。一般nice點的老板對於跟著自己多年的手下都是會提攜的,會利用自己的江湖地位盡力去幫助手下拿到獨立的grant,除非手下隻會幹一些重複性的熟練技術活而又上不了台麵。反觀Dr. Dennis Hourcade,也是在阿肯森手下幾十年,但阿肯森對Dr. Dennis Hourcade是多加嗬護,百般提攜,讓他獨立於自己去拿grant,發署名文章,提正教授,並成長為一個國際知名的學者。這裏麵的差異,您難道就從來沒有感受到過?這裏麵有沒有親疏,種族, 能力等等的因素在起作用?或許您也知道答案。難道您不顧事實地一味地把阿肯森拔高和歌頌隻是為了說給華人聽,顯擺給華人看?彰顯您和阿肯森亦師亦友,稱兄道弟,牛逼哄哄,融入了主流?可是真實的情況不是這樣啊。

這裏說到通訊作者,我也解釋幾句。您說 “本人也有通訊作者文章”。這實際上是一種故意混淆時間順序的含糊說法。我說您沒有通訊作者是指您在從助教向副教晉升這個期間是沒有通訊作者文章的,當然助教前就更不可能有了,也就是說您晉升的時候確實是“三無”狀態。您唯一的一篇通訊作者文章是您被promotion之後才有的, 準確的說是1.5篇。那個0.5篇是和別人實驗室合作實驗被列為共同通訊作者,所以我說隻算半篇,也是第一次阿肯森開恩讓您做了一次co-responding author, 或許他太不在乎那篇文章了, 抑或良心發現?另外1篇,是您的熟人告知您有個review文章發表的機會,您趕緊寫了一篇綜述review,投到國內廣州中心血站辦的一個連美國SCI都還沒有收錄的雜誌,Annals of Blood,連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都沒有。這在國內,博士生們都不願意投這樣的雜誌,因為很多學校不計算SCI/SCIE沒有收錄的文章,在那裏發表了是白忙活,學生就不能畢業。也就是說您都年過60了,才隻有這樣勉強說得過去的又不怎麽拿得出手的1.5篇文章,這應該比您的那些不出國的同學都差遠了。說實話,像您這樣的條件無論是到華大以外的任何美國大學還是到國內的大學都難得找到一個Faculty的職位。或許這也是為什麽阿肯森能夠拿捏您一輩子。讓您走又走不了,進取又無門,隻得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找存在感了。客觀講,這個阿肯森的為人是很不地道的,他都80幾了,硬要拉著一個華人為他的學術陪葬。我們旁觀者都覺得寒心,不知為什麽您還感覺那麽好,動輒就說自己是華大的教授,學校排名第幾什麽的,這些跟您有多大的關係嗎?有什麽值得自豪的。單位裏一個鍋爐工會為學校排在第幾激動不已嗎?

最後,還是給您幾句忠告。那就是在網絡上對人,尤其是對華人同胞nice一點,厚道一些,不要成天就是跟在別人後麵蹭熱點玩碰瓷那一套。不要動輒就指名道姓地攻擊和貶低別人。您常常說這個那個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回國,饒毅,顏寧,還有更多的其他人,這些人在您眼裏都是屬於混不下去的這一類。您就不想想您這樣的條件在美國高校都能混一輩子,別人就是萬一離開了tenured的位置了,難道就找不到一個地方混下去?畢竟別人起點要高多了。希望您能遵循“己所不為,勿施於人”的做人基本準則,而不是自己要為所欲為,對別人確是高標準。比如,您向來把國內科研和雜誌或某些在美的華人學者貶低得一錢不值,但當您看到國內廣州血站辦的一個名不經傳的一個小雜誌,說得難聽點在當時就還是個野雞雜誌狀態,您都趕緊去投,並在您的博客文章裏反複吹噓自己如何了得,“發了一篇通訊作者的文章,引起了國際上廣泛的關注”。我不知道一篇綜述又不是原創,而且還是發表在一個毫不起眼的雜誌上, 怎麽會引起轟動?另外一個例子,您總是指責這個人那個人無誠信,說中國文化就是垃圾沒有誠信,論文data作假。但您發表的唯一的一篇第一作者的PNAS文章,在發表後幾個月就被雜誌社下架撤稿了。您自己的解釋是用錯了材料,用錯了antibody什麽的,自己要求撤稿了。問題是,曾經有一個曹院士的文章也是被撤稿,他的解釋也是說用錯了資料,並主動要求撤稿。但您就在網絡上反複嘲笑曹某,說哪還有什麽用錯資料的說法。全然忘了自己也做過同樣的事。嗬嗬 :)。

以上所有舉例都是引用公開發表的信息,不存在任何編造, 特此申明!

在這裏非常感謝博主ShiMaQian大師,謝謝博主的寬容,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平台,各位能暢所欲言!

雅美之途 2024-08-03 04:11:48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你越說越神乎了,在教授提升過程中,我從沒聽說自己draft 推薦信的事,本人也有通訊作者文章。另外,你可能不知道,諾貝爾獎得主Katalin Kariko就是在UPenn的你瞧不起的研究教授係列。
s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iMaQian' 的評論 : 我剛才沒看到他更前麵的推文。他的意思確實是說所有參加千人計劃的所有人都拿錢。看來隻要有一個人沒拿,方就輸了。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e' 的評論 :

你沒看到雙引號嗎?那是方說的話。我們中文裏用雙引號就是直接引用別人的原話。明白?
s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iMaQian' 的評論 : 看了方的推文,他認為吳在中國參與千人計劃是獲取了待遇和報酬的,而且他說這事很常見。你的總結卻說方說加入千人計劃的人就是衝著錢去的。即使他心裏這麽想的,從他這裏的上下文也沒法看出來你說的結論,不知道你為什麽這麽說?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方舟子評論吳瑛時說:“加入千人計劃就是為了拿待遇、報酬,不然加入幹什麽” ?(https://x.com/fangshimin/status/1819953839224816067) 這實在有點小人之心,小人之口。報酬一般指工資待遇。我知道有幾位千人是沒有接受工資待遇的。除了西北大學的吳瑛外,芝加哥大學也有一位千人拒絕了工資待遇。他們確實拿了國內的科研經費,開了實驗室,帶了研究生,但是沒拿工資報酬,而且幾年內就因為討厭國內的關係網而中斷了關係。張口就是“加入千人計劃就是為了拿待遇、報酬”。這是特朗普之流的思維。方舟子年輕時挺有才氣的,沒想到如今淪落成了這個樣子。

當然方舟子可以辯解說他話中的報酬不是工資,而是指免費的吃喝玩樂等等。如果真是如此,倒也可以原諒。從國外回國訪問,確實沒有人可以完全避開不花錢的吃喝玩樂。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你的無知在考驗我們的寬容度,我的正式title是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注意是在美國經常排前五名的超一流醫學院。我在說Katalin Kariko做出成績的時候的職位,遠在獲獎之前,她剛獲得諾貝爾獎不久。你是文學城著名的親中派,無數博主揭露你依靠假點擊常年在城頭位居榜首。但是你又是一個矛盾體,不為中國人驕傲。我就是僅以同濟學位發展到現在的,在多個領域耕耘。你更不知道Katalin Kariko沒有外國博士,學位是在匈牙利取得的。我覺得中宣部應該降你的工資,因為你的留言太不靠譜。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你恐怕不懂原創性科學是怎麽做出來的,套用什麽經營性的團隊,Katie Weissman 做出諾貝爾獎的Immunity paper隻有很少的作者,應該絕大部分實驗都是她與Drew Weissman 做出的。舉這例隻是告訴你些基本科學規律,與我無關,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發現DNA雙螺旋時分別是博士後和博士生。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你完全不知道,然後瞎說一氣。Katalin Kariko是Drew Weissman 實驗室的研究助理教授,自己沒有grant, 正是因為沒有grant才入Weissman 實驗室的,Immunity 論文也是一作。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說盟友是輕的,可能就是一個人。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e' 的評論 :

她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關係給她惹了麻煩。她於2019年及之前發表的的幾篇文章中把她的工作單位寫成雙重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西北大學。這就犯了大忌。她並沒有狡兔三窟,卻白紙黑字留下了可以曲解為狡兔三窟的證據,真是冤枉至極。
s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數字旋律' 的評論 : "更少人知道,她與中國的合作從未接受人才計劃的報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已經把她的信息刪了,是不是有點不夠意思?讓人誤以為吳從他們那拿了多少好處似的。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iMaQian' 的評論 : 這些我詳細了解,也與係主任朋友聊過。我們必須有外校的推薦信,並且規定相當的比例。現在美國Tenure係統受到挑戰,福山早就呼籲取消Tenure, 上次Georgia 係統似乎已經取消。表現不好照樣走人。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methrough' 的評論 : 你越說越神乎了,在教授提升過程中,我從沒聽說自己draft 推薦信的事,本人也有通訊作者文章。另外,你可能不知道,諾貝爾獎得主Katalin Kariko就是在UPenn的你瞧不起的研究教授係列。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數字旋律' 的評論 :

多謝轉載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我補充一點吧。大學裏每個係都有個DTPC(departmental tenure and promotion committee)委員會,各學院有個FTPC(faculty tenure and promotion committee)委員會。申請人的材料通過DTPC後由FTPC審查。FTPC綜合DTPC和external referees的意見以及申請人是否有不錯的文章和研究經費,培養了多少研究生等等,然後向Senate和 Board of Governors送交推薦意見,最後決定是否給tenure/promotion。整個評審過程各校有所不同。從助教授到副教授的申請通常伴隨tenure申請。這一步有的學校時不需external referees,但有的學校則需要。申請正教授時就都要有external referees。申請人可以向FTPC推薦3-4位external referees。FTPC通常會從中選一個,再另外找3-4位external referees。有的學校不看學生對教授的評價,但有的學校則要考慮學生對課程的反饋意見。以上是終身製教授的晉升過程。各大學大同小異。Research Professor的晉升則大不相同,各大學小同大異,但科研能力和科研經費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人緣雖然沒有在中國的大學裏那麽重要,但也是需要的。在北美的大學裏,院長挺重要。在英國的大學係統裏,係主任很重要。
數字旋律 回複 悄悄話 [轉載]王開元先生在吳瑛教授葬禮上的悼詞

2024-8-2 16:48

各位親友:

感謝大家來參加我的老同學Jane的葬禮!

我們在上天或上帝的見證下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完成一張叫做人生的答卷。

有的人卷麵幹淨、整潔,而且交卷迅速,如果再得高分,那一定是優等生,比如Jane。

有的人卷麵塗塗改改,交卷也是磨磨唧唧,得分差強人意,那可能是落後生,比如我。

五十多年前,我和Jane相識時,才七八歲的年紀。我比她大幾個月,但是成績卻比她差一大截。於是,作為“一幫一、一對紅”的典型,我被老師安排為她的同桌,她這個優等生被老師指定幫助我這個落後生。

這種安排奠定了我們一生的相對位置:

在我心目中,她是永遠的女神,優秀、聖潔的女神!

現在你們知道了,為什麽我不敢用英文演講。我怕她會聽不下去我的破英文,又忍不住地要站出來教我。

我們之間綿延半個世紀的友情是無法在這麽短短的悼詞中道盡的,但是關於Jane有三點卻令我刻骨銘心。

首先,她是科學的聖徒。她親口告訴我,她進實驗室就像聖徒進教堂!她為科學而生,也為科學而死;打開實驗室,就打開了生命;關閉實驗室,就關閉了生命。

其次,她是極其負責任的人。永遠把責任扛在肩上,對家庭的責任,對子女的責任,對親友的責任,對單位的責任,對祖國的責任,對所在國的責任,直到扛不動為止。而她自己,永遠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

第三,她生來高貴,超凡脫俗,似水晶般澄澈,也像水晶般易碎。她從來優秀,卻一直低調。以上海第一醫學院第一名畢業並在近四十年來成為其本科生校友中第一位美國講席教授;她是斯坦福的博士、哈佛博士後;她在英國牛津共創延續至今二十年的美國高登“轉錄後基因調控”會議;她還是罕見的美國內科醫師協會女性華人成員......更少人知道,她與中國的合作從未接受人才計劃的報酬......當然也鮮有人知,她直到去世都還擔任著國際公益學術組織大學沙龍的創始董事。

她是純粹的科學家,不關心政治,但政治卻“關心”了她。

她的“美國夢”碎了沒有?這是個問題。她長眠於此玫瑰山公墓,是想要看看玫瑰色的美國夢能持續多久嗎?

她交出了整潔、完美的人生答卷,以她一貫的優等生風格,毫不拖泥帶水地離去。

而我,她一直幫助著的落後生,卻在這喋喋不休。為了不突破她對我的容忍極限,我還是就此打住。

像以往一樣,我把對她的無盡的思念埋入心底。對她的崇敬有多高,對她的懷念就有多深。

Jane,吳瑛,我摯愛的好友,老同學,安息吧。


轉載本文請聯係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聶廣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4865.html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這個過程我比較熟悉,可以說一下。每個學校的過程都是大同小異,但難易程度主要看是屬於哪個track。對於tenure track的,那是相當嚴格,必須要滿足各種指標,拿到國家級的grant,文章數量和檔次,教學量和評估, service等等,再加上同行評議,而且還有過不了的危險。而對於這種老板支持提名的,基本就是走個過場,自己找幾個熟人寫推薦信,很多Draft都是自己寫的,和辦綠卡一樣瞎吹一通就行了,即使沒有獨立的grant,沒有做過PI,沒有通訊作者的文章,沒有教學,都沒有人care, 基本上是沒有過不了的,因為就是老板用自己grant的錢招一個合同工,又不占係裏的指標和資源,老板說行就行,沒人會去較真。這兩種promotion的requirement在學校的文件裏都是分開寫的。那個吳瑛教授的老公饒毅, 20多年前就是你們學校的tenured副教授了吧?他申請tenure的時候,條件都是很不錯的,什麽都具備,有R01, 自己的LAB,文章和教學都符合標準,但通過的時候都很艱難。你可以把他的promotion和20年後你的這種老板加持的晉升比較一下,就應該知道完全是兩回事了,後者基本就是三無,你自己心裏應該明白是怎麽回事,我就不多說了。至於說耗時1年,那隻是個standard procedure,所有申請人都放在一起走一遍,無論是真正憑條件的,還是隻是走個過場的,學校的日程安排就是那樣。所以同樣是AP,兩者的分量是完全不一樣的,不隻是research professor 和tenured professor 簡單的名字一字之差的問題,而是本質上就不是一回事,不然大家為什麽都要削尖了腦袋往tenure track上擠呢?說實話,這些人不都是從Tenure Track這個獨木橋上被擠下來了,才不得不跟著一個老板混, 不然誰願意一輩子都憋屈。也有極少數research professor做得不錯的,能獨立拿funding開Lab,但顯然您還需要努力,如果還來得及的話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reworld' 的評論 : 你與京妞是盟友啊。你說的好輕鬆,像你經曆過似的,還老板願意給就行了。我告訴你吧,我經曆的聖路易斯華大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promotions需要通過這些步驟:1。5-7封國際同行的推薦信,2。Division Chief, 3。 Department Chairman; 4。Ad Hoc Committee; 5。Executive Committee composed by all department heads,自己的係主任必須在這個委員會前解釋不好的評語。最後報Trustees批準,整個過程耗時近一年。
雨女 回複 悄悄話 吳教授的專業領域。第一作者通常是博士生或博士後以及運氣好的本科畢業一兩年的人。通訊作者基本是他們的老板也就是教授們。所以碩吳教授隻有兩篇小短文而沒有第一作者論文,應該是不了解這個領域。吳教授非常優秀。為她感到心痛和惋惜。願吳教授安息。願她家人節哀順變。
shareworl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是這樣,懂得人都懂。在美國正兒八經地上過學,讀過博的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有些虛名頭隻是可以拿去唬唬不在這個領域或不在美國的人。像早些年,一些人把一個research associate的title都翻譯成研究員或院士到國內去忽悠,也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現在進化了些,把老板隨便封的一個什麽虛不拉幾的title也拿到四處招搖,更具欺騙性。其實這樣的title學校也無所謂,助理教授或副教授都行,除外正教授,隻要老板願意給就給,反正不占學校的資金和編製,算是精神鼓勵,否則到哪裏去找這樣廉價的勞力。外界如何識別,就看一條,有沒有自己獨立funding,有了funding就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學校就不得不把你當回事,否則title就是個擺設,還是幹實驗員的活。吳瑛是tenured教授,按正常情況即使Grant斷了學校也要支持她2年左右繼續申請Grant,這個對她不是壓力。她走絕路,主要還是身心太累了,這些年來家庭變故和身患疾病壓力太大,外界看來好像很風光,其實人已經抑鬱了,麵對中美衝突導致的突發事件很容易崩潰。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順便再多說幾句,你在網路上還是要為人nice一點,不要為了博出名,成天就是蹭熱點,攻擊這個,貶低那個,大家都不作聲,實際上都知道你的老底。多在專業上下點功夫,做一些實際有意義的事,古人說,玩物喪誌,希望能引以為戒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和 shareworld 的評論 :

多謝關注。大家心平氣和為好。
大學入職時都得為待遇和校方談判。一般教授和院長談判工資,starting fund,workload,等等。講席教授和副校長談判其待遇。不同的學校有許多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對文學城的讀者不是很重要。也許無需深究。
comethroug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覺得你應該在理解上有錯。學校的Faculty都是分兩大類, contract-track和 tenure-track, 然後每個Track裏麵又有Research, teaching or Clinical等等的細分,各個學校之間隻是在細分上的名稱有差異, 你說的Investigat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隻是細分而已,說明他們的Duty and Responsibilities不一樣。舉例來說,一個在經營一個實驗室Principal Investigator或中國人喜歡說的"老板“, 他/她要麽是屬於contract-track, 要麽屬於tenure-track,但都是做research。至於你說的“在很多事務上是對等的,像占用教授名額、投票權和Professional allowance等等”, 有些是取決於你是否被選進到哪個committee沒有,比如投票權,那是每個人的個人發展了。一般來說,在一個學校純做research的人,沒有自己的grant和實驗室,什麽title都是白搭,因為能有什麽出風頭的事,都被上麵的老板搶去了,工資待遇也是老板說了算,都是壓倒最低下限,發個文章也算是老板的,實際上是很憋屈的事。至於說“離開去州大或工業界”,實際上也是個很難的事,沒有獨立的run一個lab的經曆,別人也不會隨便就相信而接受你,特別是現在各個學校都是競爭激烈,grant為王,沒有能拿grant的能力,學校是不會養一個閑人的,除非你去別人實驗室再從博後或technician做起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reworld' 的評論 : 你說的好多都不是事實,或許你呆的地方不同。我們的Faculty分Investigat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acks, 以Investigator Track為最重要,有些地方已經取消了Tenure track之規定。但是我們所有tracks的Faculty在很多事務上是對等的,像占用教授名額、投票權和Professional allowance等等。Faculty與此些方麵是與Staff很不同的,你故意將此弄混。人生的選擇很多,我自己選擇的路,也走的很好。

我那個留言應該說成是醫學院,沒有什麽hard money的,拉斯卡獎得主如果沒基金也必須關門:“ 在美國私立研究型大學的醫學院,與私立大學的其他院係和州立大學不同,是沒有所謂hard money的。教授們所有的工資都是從基金裏出,除非醫生科學家上臨床或者有些課時的補貼。如果沒有經費運轉實驗室,基本上玩完。

因為沒有實驗室後教授的研究不在前沿,基本上也沒有人找你開課。醫學院的教學任務本身就很少,絕大多數時間是專注科研前沿,經常開會或者被邀做學術報告。

關閉實驗室後,教授通常都會走人。如果以Tenure賴著不走,係主任、教授同事們甚至學生都會有意無意間羞辱你,讓你生不如死。所以Tenure對於研究型一流醫學院基本上沒有意義,況且外麵的世界很精采,可以掙比大學高得多的工資,離開去州大或工業界也是很好的選擇。”
shareworl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說“私立大學沒有hard money,完全是由自己的基金裏出”, 完全就是想當然,也說明你在美國呆了幾十年,對大學裏麵教授的雇傭過程完全一無所知,因為你還沒有到那個層麵,你所依附的老板也不會給你細說。私立學校也是有hard money的,每個招來的人給hard money的比例都是不相同的,取決於你自己的牛逼程度
shareworl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大學裏的教授分contract-track和 tenure-track兩大類,裏麵各自又有research, teaching or clinical 等細分。從來沒有把research professor 和 tenure-track professor並列為兩大類的說法。contract-track和 tenure-track的區別是保障性的問題,後者即使沒有了grant也有一個大大的緩衝期,而前者可能被學校馬上fire掉。你長期在你的文章裏故意誤導,其實就是在為自己定身製作找台階,讓別人以為你的title是和tenure-track同等的。實際上你這種research fellow在contract-track裏也是rank 最低的,因為完全沒有自己獨立的grant和實驗室,就是人身依附一個老板,相當於一個年資高一點的博士後而已 (這也是為什麽你一輩子也就隻能到一個AP,就是跟老板時間長了老板不過意施舍一下,給個虛title好聽一點點,和學校都沒有多大關係),老板沒錢了或死了,你就得馬上開路。當然你老板是tenure的話,沒有grant了他自己還可以呆很長時間,甚至一直到他自願退休,他還可以搞一些教學,臨床,行政工作,取決於他自己和校方的關係和他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即使有人給他臉色看,他也可以賴著不走,校方照樣得給工資,否則法庭上見。完全不是你說的tenure毫無用處,那是你在為自己找安慰和臉麵。希望不要再在你的文章裏麵誤導大家了,也不要把你的那個助理還是副教授的頭銜到處顯擺了,因為完全是useless,基本沒有含金量. 看看你每天就是在中文網上混日子,無所事事,自吹自擂打廣告做點小生意,就可知你自己心裏十分的焦慮,因為你那個老板都80多歲了。
數字旋律 回複 悄悄話 澄清一下:據可靠信息來源,吳教授是非常成功的教授。在西北大學是獨立PI,終身教職,Full Professor with Tenure。吳教授的講席教授Title是Endowed Chair,包括了薪資,不用從申請的研究經費中支出薪水。“Research”隻是捐款人指定的講席教授名稱帶的,說明捐款由於支持從事研究成績卓著的教授,並不指西北大學的“Research Track”教職。博主和其他讀者在這點上的說法有誤。

吳教授的事詳情不知道,但據以上說法推論,近期傳聞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外加腦補的噪音較大。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華人科學家全身心搞科研,有時會忽略一些似乎是次要的東西。比如發表文章時的funding acknowledgement,有人就會忘記更新其中的Grant number。吳瑛也是如此。她近五年發表的文章往往沒寫Grant number或者用了已過期的Grant number。結果是和最近的三百萬美元的NIH資助相關的文章很有限,讓人覺得這三百萬美元是打水漂了。華人科學家有時到國內有些報酬也不記得上報(其實中外科學家幾乎都不會上報)。如果有人專門要和你過不去就麻煩。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孩子無恙。參加葬禮的人看到她的孩子,但是不好問死者的死因。
扭曲時代 回複 悄悄話 Frederick Sanger 拿過兩次諾獎,到了65歲時,就徹底退休了,專注醉心於養花,精通園藝,劍橋河上放舟劃船。

現在是亂世,要有作好人生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
扭曲時代 回複 悄悄話 人生,其實是一種磨難,劫數。

女人,在社會中,同時有著不同的角色,女科學家,女人,母親,隨著不同的年齡時期,這些角色在轉換。

吳瑛教授,曾經與我在一個係裏工作過,不是那麽熟悉。在她的實驗室的一個工作多年的人與我曾常聊。

吳瑛教授是極為敬業的女科學家,極為敬職的單身母親。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有人參加了她的葬禮,但不好問她孩子其母親的死因。有數人聽說環境對她不公,給她發過電郵希望能提供幫助,但她一概不回複。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網上頻傳吳瑛的NIH基金資助於2022年結束。此說有誤。最後一年的五十餘萬美元的資助於2022年7月1日開始,至2023年6月30日結束。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痛惜
sce 回複 悄悄話 她的例子有些特殊,當時她的發展比饒毅還好,去西北大學應該是家庭團聚。他們兩人當時在西北都有自己的實驗室,互相提攜,發展的不錯。沒想到饒毅然回國,當學術明星和反美鬥士去了,再也沒回美國,放了她的鴿子,兩人也最終分手。一個人在事業的巔峰期碰到這麽多個人爛事需要應對,不知道對她有多大影響。她去世前不知道心裏麵在想什麽。當時要是和饒一起回國,會不會就沒有這些事了。估計她女兒當時要不是麵臨升學,她沒準就回去了。
風淡雲清2 發表評論於 2024-07-31 12:59:33
Vanderbilt是著名的私立大學,怎麽可能放棄那裏的終身職位去西北當科研教授?
老天真 回複 悄悄話 可能是吳女士的工作和申請經費的壓力太大,或者其它的家庭個人原因,患上了抑鬱症。類似華裔作家張純如女士一樣。很多抑鬱症患者,自己感覺不到,或者不好意思去就醫,一時想不開,就自我了斷了。所以,心理健康和機體健康一樣重要。必須承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工作,壓力確實很大,並不是外人表麵上看上去那麽光鮮亮麗。
Unix1998 回複 悄悄話 悼念 ,雖然沒聽說過,但華人終身教授都是頂級人才 , RIP.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amlastan' 的評論 :

Timberwolf 的評論倒沒有錯。吳瑛在過去十年確實沒有發表什麽作為第一(單獨)作者的文章,但她曾經發表過不少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另外,如果按獲得科研經費多少來排名的話,她還是排得很靠前的。如果按文章的引用率來排,則需要區分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其它作者的貢獻。比如有兩篇文章,張三是其中一文的唯一作者,另一篇有300人署名,而李四是300人中的一位,而且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訊作者。如果這兩篇文章各被引用一次,過去的統計是張三得一分,李四也得一分。新的統計會給張三積分比李四多一點。最新的斯坦福大學的全球科學家積分排名便是如此(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6)。按照這新的積分排名,吳瑛的排名很一般。
kevinz2015 回複 悄悄話 吳瑛教授和Jerry O. Wolff教授的離世令人感到惋惜。

在網上看到Wolff教授的照片 —— 一位慈善的老人。他在留給家人的告別信中寫道:“I am gone in a remote wilderness where I can return my body and soul to nature. There is no reason for anyone to look for me, just leave me where I am.”坦然超脫地離開人世。

我兩年前曾去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旅遊, 那裏人跡罕至。Wolff教授的遺體在2009年3月才偶然地被一個徒步者發現,讓人不勝唏噓。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扭曲時代' 的評論 :

比如按文章應用率排名的科學家中,西北大學有72名排在前10000,而Vanderbilt隻有36名。Vanderbilt的教授人數多於西北大學,但排名優秀的科學家卻隻有西北大學的一半。由此可見一斑。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文中的這個理解應該有誤,不知西北人怎麽看,我覺得吳瑛是Tenured Professor:“吳瑛教授的職稱全名是Dr. Charles L. Mix Research Professor。大學裏的“Research Professor”(科研教授),和終身製(tenured or tenure-track)內的教授有很大不同。吳瑛教授曾經是範德堡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知道跳槽到西北大學後是否脫離終身製而成為科研教授。終身製內的教授是要教課的,即使不願意教課也得教,得受死不開竅的學生的差評(雖然大家裝作沒看見)”。但是在美國私立的研究型大學,與州立大學不同,是沒有所謂hard money的,所有工資從基金裏出,除非上臨床或有些課時補貼。如果沒有經費運轉實驗室,基本上玩完。因為不在前沿,基本上也沒有人找你開課。一般情況下都會走人,如果以tenure 賴著不走,係主任、教授同事們甚至學生都會有意無意羞辱你,讓你生不如死。所以研究型一流大學基本上Tenure沒有意義,況且外麵的世界很精采,可以掙比大學高得多的工資。
gamlastan 回複 悄悄話 her English name is Jane Y Wu
gamlastan 回複 悄悄話 https://scholar.google.com/scholar?hl=en&as_sdt=0%2C33&q=Jane+Y+wu&btnG=

She is outstanding scientist
扭曲時代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弄錯了。Vanderbilt 排名始終是在全美十幾年來,一直在15。而Vanderbilt Cancer Center ranking 也是一直排名第十。

兩個學校的醫學研究用什麽“不可同日而語”,實在差亦!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淡雲清2' 的評論 :

1. 西北大學在學術上當然要高於Vanderbilt。醫學研究就更不能同日而語了。
2. 她在Vanderbilt是一般教授,在西北大學是冠名的講座教授
風淡雲清2 回複 悄悄話 Vanderbilt是著名的私立大學,怎麽可能放棄那裏的終身職位去西北當科研教授?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這位教授在過去十年間隻有兩篇2-3頁的短文以第一(單獨)作者署名發表。這樣的成就能當得起優秀科學家的稱呼嗎?
https://www.scholars.northwestern.edu/en/persons/jane-wu/datasets/
[1]
[2]
[3]
[尾頁]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