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網友說如果習近平能統一台灣,他就是中國的林肯了。可見有些華人網友對林肯是完全不了解。
林肯的一生,幾乎可以用他的葛底斯堡演說來概括:
------
八十七年前,我們先輩在這個大陸上創立了一個新國家。她孕育於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則。
如今一場規模空前的內戰,正考驗這個國家的生命力,或者任何一個孕育於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則的國家的生命力。就在這一戰爭中的這個偉大戰場上,烈士們為使這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來到這裏,是要把這個戰場的一部分奉獻給他們作為最後安息之所。這正是我們完全應該做的。
但是,這塊土地不是我們能夠奉獻,聖化,或神化的。是那些曾在這裏戰鬥過的、活著的和去世的勇士們,把這塊土地聖化了。我們微薄的力量怎能增減他們的神聖和榮耀!我們今天在這裏所說的話,世人未必在意,更不會銘記在心。但英雄們在這裏的奉獻,全世界卻永遠不會忘記。毋寧說,倒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應該在這裏把自己奉獻給英雄們未竟的事業,以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 烈士們已經獻出了他們所能獻出的一切,但他們的獻身精神將激勵我們奮鬥到底。此時此地,我們向烈士們宣誓,絕不讓他們的鮮血白流,這個國家會在上帝福佑下重獲自由的新生,一個民主、民治、民生的政府將永世長存。
------
簡而言之,林肯的一生,是以人人生而平等為理想,以三民主義(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為手段,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並確保這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能永世長存。
林肯一身正氣,胸懷坦蕩,其君子之心,從他選擇他兩任的副總統便可見一斑。1860年大選時,他選了漢尼巴爾·哈姆林(Hannibal Hamlin)做他的搭檔。哈姆林是廢奴的極端派(Radical Republicans)。林肯挑選了哈姆林,表示他在廢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和堅持蓄奴的南方諸州妥協。南北內戰之時,林肯收到八十多封揚言要刺殺他的恐嚇信件,但他一腔熱血,義無反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些恐嚇信件,隻是在他遇刺之後才在他的遺物中發現。
有人推測,林肯之所以沒有在第一任上被南方恐怖分子殺害,正是因為他的副總統哈姆林和國務卿威廉·蘇厄德(William Seward)是更極端的廢奴主義者。如果刺殺了林肯,隻會對南方諸州更為不利。
第二次大選時,北方聯邦已經勝利在望。為了促成國家的統一,林肯選擇了田納西州的州長安德魯·約翰遜做副總統。約翰遜一直和南方聯盟眉來眼去。林肯勝選後不久,約翰·威爾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等人便行刺林肯、國務卿蘇厄德、和北軍總司令尤利西斯·格蘭特(Ulysses S. Grant)。林肯被害,蘇厄德則因為前幾天受了傷,脖子上係了醫用圍脖,雖然被凶手在頭上脖子上刺了幾刀,居然大難不死。林肯去世後,副總統約翰遜順理成章成為總統,開始複辟,幸而有哈姆林,蘇厄德,和格蘭特等人的堅決反對而沒有得逞。值得一提的是,約翰遜多次利用封官許願拉攏格蘭特,但格蘭特是林肯政策的堅定支持者,為了捍衛林肯路線公開和約翰遜決裂。格蘭特終生遺憾的,是林肯遇刺那天沒有陪總統一起去福特劇院。如果他在,或許刺客未必會成功。
林肯壯誌未酬身先死,但他的路線卻因為有蘇厄德,哈姆林和格蘭特這些戰友而得以持續。
我有時想,林肯有沒有思考過挑選約翰遜當副總統的風險?有了這樣一位副總統,會不會讓南方的恐怖主義者迫不及待地刺殺他而達到讓約翰遜當總統的目的?我估計林肯沒有往這方麵想過。以他的君子之心,安能度小人之腹!正是因為林肯的高風亮節,才會有蘇厄德,哈姆林,和格蘭特這樣的堅定追隨者。
華人可能對蘇厄德不熟悉,但他的一位得意門生,即後來的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則應該是華人熟知的。約翰·海伊看到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巧取豪奪,於是路見不平,於1899年和1900年分別給西方列強寫信,勸告他們有所收斂。約翰·海伊多次表示庚子賠款不合理,並帶頭倡議退回賠款,幫助中國的教育。約翰·海伊不但是蘇厄德的得意門生,也是林肯生前的私人秘書。他對林肯和蘇厄德都極其尊敬。有其師,必有其徒。
後世評論蘇厄德時總是說他是一個擴張主義者,但他做國務卿的八年中,卻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原則。如果擴張的領土內要實行奴隸製,他就反對擴張;反之如果擴張的領土內廢除奴隸製,他就支持擴張。如果我們今天沿用他的原則,那麽一個落後的把人當牛馬的社會,就不應該擴張到一個捍衛人類尊嚴的社會。一個獨裁的製度,便不應該通過武力擴張而取代一個民主的製度。這樣的擴張,必然為蘇厄德所不齒,也必然為林肯所不齒。
西德統一了東德,全世界稱頌有加。為什麽呢?因為是一個先進的製度取代了一個落後的製度,是一個相對平等的製度取代了一個極不平等的製度。
如果習近平統一了台灣,他就成了中國的林肯了嗎?絕不!
我相信海峽兩岸遲早會統一。但文統或武統之前,一定要深入比較兩岸的社會製度。那邊的製度更自由平等,就應該由那邊的製度取代另一邊的製度。
-------------
有些網友對我的筆名有些誤解,請參看: 筆名勘誤
謝謝關注。
我們華人前輩如孫中山等已經擁抱過三民主義,但位高權重之流不肯接受,所以最後發生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革命。如今的一黨專政,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