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之路—從抓革命促生產到改革開放(五)

(2017-03-27 09:00:06) 下一個

毛澤東能夠一意孤行地推行它的極端趕超戰略,是有其獨特的政治資本的。首先共產黨是戰爭上台的,隻要不輸了戰爭,不存在下台問題。他本人在黨內的權威已經建立,黨內有一大批堅定地追隨者。黨外他也有極高的威望,因為他結束了百年戰亂。他非常了解那一代人,從戰亂困苦中過來的民眾,隻要給他們和平,加上稍微逐步改善一些的生活水平,就會衷心擁護。同時,用一些本來就在這個戰略以內的“德政”,如治黃治淮,消滅疾病等,再看到一些從無到有的讓人自豪的代表性成果,這代人會同意和他一道艱苦奮鬥,做出犧牲。但下一代人就很難說了,所以他還有很強地緊迫感。

說他“一意孤行”,是因為他的目標之高,在黨內政府內都是絕對少數派。落後就要挨打,工業化沒異議,所有人屁股上還疼著呢。但是不是一開始就要把目標盯著世界第一,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眼界和信心。多數人隻是想著能夠不再挨打,再把日子過得好一點就行了。超過發達國家一事,太遙遠,不現實,也許不可能。事事為了將來打基礎,就會犧牲太多的眼前利益。問題是,這種犧牲哪年才是個頭呢?毛澤東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他很難說服黨內同誌。他的終極目標不能正式進入政府文件,隻能旁敲側擊,不斷鼓吹鼓動。1956年1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首次公開提出“中國第一”。他說:“我國地方大,人口多,位置不錯,海岸線很長,應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科學、技術、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們有社會主義製度,再加努力,是能夠辦到的。幾十年以後,如還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國,是不應該的。現在美國隻有十幾顆氫彈,一萬萬噸鋼,我看沒有什麽了不起,中國應該搞它幾萬萬噸鋼。”

一五期間政府定了個初步目標,準備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基本完成工業化。但同一個“基本完成工業化”,在毛心中應該是世界一流水平,而在絕大部分官員心中,能達到蘇聯三十年前的水平就非常滿意了。中國人的崇洋心是非常重的。黨外知識分子崇美,你說中國兩百年後會超過美國,他們都堅決不信。但隻要美國人來說這事會在今晚七點五十分發生,他們立刻就百分百相信。黨內崇蘇。毛怎麽吹風,其他人總是將信將疑。在1957年,當赫魯曉夫提出要在十五年內實現鋼產量超過美國,黨內卻一片聞風騷動。

毛澤東想要借這股崇洋的東風,販賣他的趕超戰略。緊跟著提出了中國目標是鋼產量十五年超過英國五十年趕上美國。沒想到這次因為有洋人的話在先,黨內一幫人比他還跳得高,搞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的“大躍進”。毛隻提了鋼鐵,但全國各行各業都跟著“放衛星”。毛澤東從小務農,對農業產量上萬斤本是不信的。他不斷地派人出去調查,還請教專家。洋科學家錢學森出來信誓旦旦地作證,於是順水推舟。照理,起碼在農業上,毛的態度不該這麽曖昧動搖。但毛澤東當時的境況太需要一個“大躍進”的幫助。他知道他定的經濟目標太高太遠,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實現,還需要全黨和全國各級官員的具體貫徹和落實。如果真的能放出一顆“衛星”,哪怕隻是曇花一現,哪怕是砸鍋賣鐵換來的,都對他說服全黨,增加大家的信心有大好處。

但大躍進無可避免地慘敗,無一收獲。這對毛的打擊比任何人都要大,直接讓趕超戰略出醜了。讓他的戰略推行難上加難。這其中具體的瘋狂事件毛並沒有直接參與,完全可以推給別人。可他還是把責任全承擔下來。他不能否定“大躍進”,還得肯定並塑造成一麵“紅旗”。氣可鼓不可泄。這和後來他不嚴重處理三年饑荒中餓死人的官員是同一個思路。饑荒從某種程度上也由於這個戰略造成的。對農民搜刮過重,弦繃得太緊而經不起一點風浪。但他和政府不準備改變這個積累戰略,農業一段時間內依然要為工業輸血。政府通過建立國家糧食儲備來解決這個問題。

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承擔責任並作檢討,然後說了也許超過美國的時間要調整,從五十年改到一百年。說話者重點在還是一定要超過美國;但聽話的人,諸如劉少奇鄧小平們,可能隻聽到了“一百年”三個字。剛經曆大躍進的打擊,絕大部分人可能連一百年都不信。好吧,就算信了你,一百年後我們都不在了,這一代人都不在了。你讓我們勒緊褲帶跟著你幹,十年八年的還能忍。可是為了一個一百年後還說不定的目標,有什麽意義呢?官員們還等著享受“勝利果實”, 老百姓等著過美日子,你讓我們各級政府,怎麽去解釋你們這輩子等不著了?你隻管說大話,卻讓一線幹部的工作沒法做了。

經過長期殘酷的戰爭和黨內鬥爭,生存下來的共產黨高層都是非常務實的。像毛澤東這樣充滿理想主義的人能活下來還能成為最高領袖,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劉少奇鄧小平他們能幹肯幹髒活累活,但覺得毛澤東在這件事上不可理喻。《論十大關係》是你自己講的,又不是不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工業化還是要搞,隻是需要其中的傾斜度稍變一變。建國十年的積聚已經非常可觀了,哪怕你肯把手稍微鬆一鬆,從手指縫裏漏出來的,就足夠改變市場麵貌,讓人們生活迅速改善。

毛澤東確實固執。他認定自己所做的,是為了這個民族的長遠利益和生存地位,也注定為大部分人所不能理解接受。既然大部人認都認定不可能,正說明這個目標按常規行事的確不可能。但越是這樣,越是要加大投入,采用非常規手段,犧牲更多的眼前利益才有希望。哪怕犧牲一代人兩代人也在所不惜。對老百姓解釋的事情,交給我。但是如果黨內政府內,有任何人敢反對、動搖、甚至質疑這個長期戰略,政治鬥爭中見。廬山會議上,他把反對意見強行壓下去了。進入六十年代,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毛澤東為了捍衛他的趕超戰略,注定要用全部餘生來和各種“修正主義”作鬥爭了。

 

(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