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不然我們何至於不遠萬裏。美國現總統說,我們被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欺負了,一直欺負幾十年,成了如此不堪的(最富)國家。是可忍熟不可忍。現在我宣布立即生效每個國家都已欠我國一千億。你們識相點就趕緊來和我談談,來得早給你減免個百八十萬,來晚了不減免。不來的,算你馬上就欠兩千億。誰敢不來!那還你點日元人民幣的行嗎?不行,隻有美元才算錢。必須付我美元。
多麽美好的夢,全世界各國都抖空口袋,獻出最後一個美元。綠花花的,讓我雙手都捧不下。。。仔細一看,這不本來就是我們印出來的最多的產品麽?再多加點,美國比以前更富了嗎?這樣就能算是富裕,那我們可富得隻剩下錢了。這其中道道,名校畢業的財長商長們真的不懂嗎?恐怕真理隻有一條:再懂也不可以比懂王更懂。總統先生一定是在下一盤大棋。。。這中國反應夠遲鈍的,他們不知道我總統說他欠多少錢就是欠多少嗎?的確讓人燒心,鬧下去會誰輸誰贏?要說現在美國對中國,無論什麽戰理論上都有很大的贏麵。隻是,若在本總統與本副總統統帥下,百戰百殆。萬斯一口說出中國農民,我就知道這局輸定了。中國隻要是十五歲以上的農民,對川普總統的兵法計謀都洞若觀火。你不下大棋還好,說到下大棋,中國農民世世代代下,皇帝都下出過無數了,都是俺們幾千年來玩剩的。
這次貿易戰,有人整出個“甲方”“乙方”說。認為中國作為乙方永遠不能得罪甲方。我覺得這是個笑話。也有一定道理的笑話。如果美元能保持著唯一的世界貿易貨幣地位,這個市場總是偏向買方的。但很不全麵,第一別忘了中國每年也買美國幾千億的產品,最多是互為甲乙方。第二,並不是所有產品所有市場都一定是買方市場。現在單論製造業產能,基本上中國一半,世界其餘占一半。但是,如果論到在滿足自己需要後的剩餘產能(能提供貿易),中國也許占80%以上,有時真麽得選。
我總覺得甲方乙方,是用於那些交換技術與生產資料的,比如蓋房修路等。消費者購買商品還夠不上如此一本正經。中國出口美國的許多是消費品,更合適比作商家和顧客關係。這貿易戰,看上去像在爭個是該店大欺客,還是該客大欺店。政府插一杠子加個關稅,怕是於事無補。如果中國的某產品原來賣$10,加145%關稅後變成$24.50。美國自己生產的成本如果不能低於$25.00,還是要買中國的。如果換成從其它“低成本”的國家進口,你覺得價格還會是$10嗎?為什麽不賣$24.48呢?商家又不是做慈善的,就不信沒有兩分錢買不到的customer loyalty。如此,依然手持$10的美國人,是變富了還是變窮了?可以與總統智商媲美的成年人,可以相信一切都沒變,因為口袋裏錢數目沒變。不過家長們自求多福,請向你家小孩解釋:為什麽從三十個玩具娃娃變成三個,還要歡天喜地說更富有了。
判斷貧富,就與看待皇帝的新衣一樣,有兩種眼光。小孩一種,媽媽小時候姐妹幾個共享幾個娃娃,現在一個女兒就有三十個娃娃,隻是都是進口的;過去一個男孩隻有一雙球鞋,現在一年可以買八雙,還是進口的;以前一家隻有一輛車,現在每個孩子上高中就幫他買一輛Kia或Subaru,都不是美國造的。。。家長的眼光中:我的工資高了;股票賬戶漲了;房子漲價Equity多了,可以借出更多錢來。這些確實都是美國印出來的美元。。。
世界各國負責生產消費品,美國負責印刷美元,這是近七十年形成的國際分工。正處於一個微妙平衡狀態。一邊是物品流向國內,一邊是美元流向國外。美國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調節貨幣流向,卻沒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物流方向。通貨膨脹說得過深奧時,我們會忘了這就是個簡單的錢和物品量之間的比例問題。川普總統和不管出於什麽美好的動機,簡單粗暴地要在短時間內將這個流向扭轉,唯一的後果就是拿著大把的錢,買不到想要的東西。物價飛漲隻是可能後果中較輕的一種。你可以騙大人說你賬戶上的美麗的數字變大了,但不見到東西,孩子們可不會輕易買賬。
美國家長們都不造玩具,不造球鞋,不造山地車,卻必須為孩子們提供。家長負責掙錢。不造東西,如何掙錢?他們可以為巴菲特工作。巴菲特是美國人的榜樣,特別會賺錢。現在賬麵上現金就有幾千億!因為他預計經濟不好股市要跌,空出來了。可誰想到經濟滑坡中股市能連漲九天?唯一的解釋,就是錢太多。一年又一年累積出的美元,過剩資本無處去。隻有靠金融市場圈住,才不會衝向實物市場造成泛濫。特別當貿易受阻時,更多錢沒了目標亂串。眼下明擺著利率不定,債券市場在等機會。黃金等市場太小,全擁進股市混些日子。將螞蟻大的消息炒成大象,將無價值的比特幣炒到十萬一枚。賬麵上多了許多億萬富翁。
實業與股市是相互競爭資源的。製造業發達的國家,不會同時有長期瘋狂的股市。這是A股與美股的不同表現的背後原因。中國現在也是資本過剩,但大量資本流向製造業與房地產業。而美國金融業裏有天量資金,寧願昏天黑地炒垃圾股,也不願意投入製造業一分錢。需要總統去滿世界化緣,求外國人來美辦工廠。巴菲特的幾千億閑置資金。。。他已經算是比較關注製造業的,投資了些地毯廠肉加工廠等。可他僅僅是在炒股。除了IPO那次,其它股市上的熱鬧都對製造業沒啥幫助。引以為傲的可口可樂,幾十年來,產品還是那個產品,技術也沒啥變革。股票多了幾十倍,價格漲了幾十倍。賬麵上富了一批人而已。
美國人的確越來越富。奧馬哈市中心大片老廠房還豎著,空置幾十年還沒想好怎麽改造成有用的。但巴菲特住了幾十年的幾萬美元的傳奇住宅,不算文物價值也升了十多倍了。密蘇裏河兩岸的農民,還是那塊地還一樣地種玉米。隻是當年幾百美元一英畝的田,現在要幾萬美元了。農民當然更富了。東西沒有變多,但財富日日增加,這就是美國奇跡。。。其實應該是美元奇跡,因為這財富是按美元數來計算的,不是以物品數計量的。注意,這裏“美元”和“貨幣”決不能互換,必須是美元。前兩年美元兌人民幣大升值,盡管中國生產和出口了更多的東西,用美元計的中國經濟總量相對於美國的,還萎縮了。所以,美元,隻認美元,才能讓我國更富,中國更窮。
中國人與美國人對富裕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中國說富人,說他家有多少房多少礦。美國說這個人的淨值有多少(美元),就是股票市值減去借款。中國人更看中實物,我在八十年代初做論文時,看統計年鑒不算人民幣更不算美元。年產拖拉機多少台;皮棉多少擔,生豬存欄多少頭。這樣統計增長率。而美國,僅僅靠上兩個星期我們猛炒股票,就貢獻了許多GDP。對比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與中國2023年房地產泡沫。同種危機,在美國留下一地壞賬,在中國則留下大片鬼城。一樣的價值巨大浪費過後,中國則留下了技術,優勝劣汰,以及潛伏起來的的產能。而美國,隻是賬麵金融資產的蒸發消失,其它似乎什麽都沒變。過了十幾年,還是那些房子,跌下去的價格全漲回來。又富了,就像做了一場夢。。。
中國與美國,差別在於中國生產東西,而美國生產美元。雖然叫“生產”,但錢它真的不是東西。用美元去換中國生產的東西,會是一個美好的過程。與中國的經曆最美好,因為換到更多。美國並不是不生產東西,也有世界上第二大製造業。可中美製造也有大不同。 中國擅長不斷降低成本,讓產品更便宜,白菜價。讓一個普通收入的家長,能給女兒買三十個娃娃。但美國擅長將白菜概念炒成天價,這樣買的賣的經手的,大家都覺得很富。。。給女兒買兩個娃娃的家長覺得自己富比國王。如果這兩個國家生產同樣的東西,就不共戴天了。福特生產的電動汽車,賣八萬還要虧十萬。比亞迪產的電動車,賣一萬還有小賺。如何共存?
我們美國人對自己富,越來越富,就該比別人富,很有信心。其實這個信心來自於美元,我們可以印了就花,別人總是願意拿東西來換。那麽,美國政府作為美元製造商,最應該做的就是維持好這個形象與信心,讓大家願意接受美元的支付。不幸的是,總統在一夜間倒轉乾坤,讓諸國不敢接受使用美元。因為總統說了:那些用東西來換走我們的美元的人,都是有罪的!
經濟學家們是一群最討厭的家夥,他們總是去推算後果。這很麻煩。所以讓我們”In Dollar We Trust”總統,一切都非常美好。我們會非常非常地有錢,每一艘船進港,都是給我們運錢來;每一件商品過海關,都花花地往下掉關稅。越來越多的國家排隊挨個往我褲兜裏塞錢。不要再提三十個還是三個娃娃,談東西太傷感情。讓我們隻談錢。不管是買幾個,你今年總會花十倍的錢給女兒買娃娃。想一想,這會是多麽富有愛心的父母,這愛心多麽美好!你能多掏錢肯定是比以前富有十倍了麽。天佑我總統,讓他贏大棋。這樣,不用到年底,我們就可以富得隻剩錢了!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