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聊聊聊經濟嗎(五)什麽樣的經濟才是好經濟

(2024-07-18 21:28:26) 下一個

首先,老驢常談:“好”“壞”都是形容詞,形容詞沒有意義。所以,單說一個經濟“好”還是“壞”,等於什麽都沒說。什麽都沒說,卻也經不住我們天天都在說。當然,如果你不是經濟學家,而且是真心地在作交流。這說好說歹的意義就在於表達你的情感。是一種個人感覺。既如此,感覺就會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比如房價大漲,對持有很多房產投資的人來說,挺好的。但對那些剛成家準備買自己第一套房的人來說,糟透了。不過對於政治家,你的感覺確實比經濟自身更重要。當下感覺好的投拜登,感覺不好的投川普。目前你的感覺會被很小心地照顧到十一月份。有兩個人會不厭其煩地來Touch your feeling。。。

正經經濟學家,一般不會去嚼這個舌頭根子。統計數據,自是沒有情感的。而宏觀經濟管理者,隻會設立些“目標”。比如美聯儲堅持要通脹率達到2%。為什麽不是0%,1%,或3%?沒什麽好壞,一個經驗數據罷了。反正不論多少,總是有人感覺好有人差。對於消費者,道理上應該是東西越來越便宜感覺最好。雖說人人都是消費者,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僅通過消費物價來感受經濟。這些人同時還是工薪領取人、投資者、商人、企業主、政府官員、食利者等。他們對經濟的感覺來自於不同渠道多個方麵。還沒發現哪個單一指標能指示經濟“好”“壞”。

在沒有經濟學(統計)之前,人們對經濟確實也隻能泛泛地說個好壞。簡單化又理想化。以色列人在荒原流浪了四十年,他們對“好”追求明確:隻要能搶到那塊“流著奶和蜜”的土地。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可惜今天他們不再這麽認為了,這塊應許之地上現在流的是血與火。孟子曾經規劃了一個王道樂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雖然不足,隻要搞好分配規則,不亂不搶,就算好經濟。經濟反正也就那樣,如何去“感覺”才是關鍵。沒有肉吃,別急。等活到七十歲(古來稀)之後再來抱怨(有資格感覺不好)。如果是今天的平均壽命,這個年齡限合適劃到一百零七歲。

我們不難發現,古代人沒有多少發展的概念。他們的好經濟的模板,都是安定不變,一勞永逸的。司馬光著名的雄辯: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全部經濟問題隻剩分配問題。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滿意,改變現有分配規則隻會造成動亂。到近代重商主義理論,上麵那句變成財富“不在你國,則在我國”。可以一個國家整體感覺都好(建立在另一個國家不好的基礎上)。可西班牙從美洲搶到天量金銀,百年後卻發現自己的感覺比起鄰居們並不那麽好。直到亞當斯密的分工促進生產力提高,李嘉圖的貿易能夠雙贏說,人類才看到了有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縷曙光。很快馬克思又來說,即使蛋糕做大每人都能多些,分配規則的不公平依然會導致大多數人感覺不好,後果會嚴重到毀滅舊世界的地步。。。

現代人與古代人在感覺經濟的時候有什麽不同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發展觀念,相對概念。經曆了工業革命技術革命,對增長的期望,已經進入人類DNA。一把鐵鍬,用了兩千年沒人不滿意。但凡蘋果手機某一年的新款沒有重大功能改進,就算是失敗。大家感覺都不好了。。。沒有人再滿足於平平安安一年又一年。現在的感覺,建立在相對比較上。今年必須比去年好,我要比鄰居好;我國要比他國好。。。到底好什麽好?樣樣都得更好。。。工資每年漲2%是計劃內的,並不特別好。若是其它人居然漲了3%,我的感覺比不漲還要更不好。。。

經濟學本身是沒有價值判斷的,但經濟學家不少喜歡指點江山,引導輿論。現在經濟發展到了遠超出滿足基本生存供給的地步,如何進步才是關鍵。可不管絕對發展水平有多高,來一次衰退感覺就全糟了。於是有經濟學家指出可持續發展的才是“好經濟”。很有道理,可惜做到太難了。想要可持續發展還不出現起伏,需要人為管理幹預經濟。但上世紀全麵管理的社會主義統統失敗了。國家幹預的凱恩斯主義又不靈光。今天鮑威爾苦鬥那“短暫”的通貨膨脹已經良久矣。。。

比起古代。我們的進步還包括有了經濟學理論,有了完備的經濟統計體係。但這些理論政策工具等,並不足以讓我們能有效地管理經濟。既然拿國民經濟沒轍,我們可以改變思路,來管理國民感覺,這就容易多了。尤其是全民教育,信息社會,大家都能講道理聽道理。雖然小到人體感覺不到,數據告訴我們GDP上個季度增長0.3%,這個季度又增長0.2%。一直在增長,應該對前途充滿信心,不該感覺經濟不好。拜登總統說,川普當位時通貨膨脹率是9%,我現在努力降到了3%。且不管真假,總統用心良苦教育大家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正確的角度去理解。

管理不了經濟,就管理對經濟的感覺,管理正在感覺的人。是從摩西孟子等一路傳承下來的智慧。以前有過的,都陰魂不散。隻是從內容到手法上都改頭換麵。古代重安定,現代重變化。摩西孟子隻能許個景願,川普拜登卻能直接發錢。古代靠堅定信仰,現代靠統計數據。古代希望有萬古不變的政策,現代可以前三年照顧有錢有勢的,選舉年偏向選票數多的集團。更重要的是,古代更多是國家內部的分配問題,現在可以在國際間轉移蛋糕。。。

好壞隻在你的一念間。但錯綜複雜讓你不知道該如何去念想。於是統計數據比宗教更有魔幻力。今年GDP增長3%,我們是全世界最好的經濟。那不是某國經濟增長還有5%的。。。不能這麽說。那國是從10%的增長率跌下來的。我國是從2%增加到3%的。一個增長率下降了100%,一個增長率增長了50%,當然風景這邊獨好。怎麽這季度又變成1%了?周期是難免的麽,豈不見德國都已負增長了,我們依然是發達國家中最好的。通貨膨脹太高?你去看看日元貶值得有多慘,我們的購買力大大增加了。別隻盯著通貨膨脹率。。。要看到我們每個月都新增許多工作崗位,經濟形式一片大好啊。這個月失業率又上來了?好!那就更接近4%的合理(充分就業)指標,國民經濟更健康了!

說好說歹真沒什麽具體意義。不過大家還是想說就說吧。大聲地說。別去理會什麽經濟學家或統計數據。民主社會,起碼保證每隔幾年你的感覺會被重視一次――也可以說被精細管理一次。美國人民是享受充分自由的,隻是他們的感覺像是迷途的羔羊,需要牧羊犬看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