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最美的一朵五毛之花,是從孔子的屍體上綻放的。是後世五毛們不舍晝夜往孔子墳上灌水的結果。
五毛孔子的熱情,持續兩千多年,至今還白熱灼人。至於針對孔子的五毛成果,雖童泰山而作筆,竭東海以為墨,不能書之萬一。和《春秋》一樣,《孔子世家》中的每一個字,都被後世五毛了幾萬遍。精確地講,對孔子的五毛,從受精卵開始。第一句: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這一句吵了兩千多年,至今還在吵。
依我說,地球人都知道野合是怎麽回事。古今中外,風俗而已。漢族直至近代,仍有野合娛神,促五穀豐登的習俗。一些少數民族就更直接了。所以孔子可能是一場社區狂歡活動的產物,他媽當天和老鄉長鑽了樹林。這件事,不能以後來的道德倫理觀念來評價。在當時,就是很常見的一件事。叔梁紇不會覺得做錯了什麽,當時,也沒人覺得他事後需要對這件事負責。
但五毛斷斷不能接受這個說法。從《史記》一出,一直折磨到今。孔子也就成了世界上出生方式最多的人,不下一千種。下麵是我讀的史記上的索引和正義,都是五毛成果。之所以錄這麽多,是因為這段,其五毛手法,既精彩又經典,我們能時時看到。
索隱:家語雲“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雲“野哉由也”,又“先進於禮樂,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
正義: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皆為野合。故家語雲“梁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據此,婚過六十四矣。
先看唐朝司馬貞的索引,其五毛手法有三。一是引偽書否定真書。引用《孔子家語》這本偽書作證據。這是三國時魏的王肅連編帶湊,並假冒孔子的孫子作序的偽書。清朝人就說自唐伊始知其偽而不能廢。就算不計較偽書,他還用了第二個手法:故意混淆時間先後。這是一種春秋筆法。他明明先引用三國時成書的內容,卻又指著西漢時成書的史記說:“今此雲“野合”者”。顯然是在暗示時間先後。第三個手法是化真相說明為字義辨析,轉移戰場。
唐朝張守節的正義,也很有意思。他這裏為什麽要講一大通生理衛生知識呢?這種五毛手法為孟子所創,我們以後還要細講。就是在核心內容之外加上一個保護殼。這裏他讓你在男孩究竟是幾個月長牙,女子究竟是四十八還是四十九絕經等等之間,繞不出來。就沒法和他辯論什麽是野合。
這些五毛們,包括(引用)《孔子家語》,五毛出一個子虛烏有的婚姻出來。還是“從父命為婚”。司馬遷不信,我也不信。孔子和叔梁紇,除了一個孔字和一枚精子,其它沒有任何關係。要是有婚姻,孔子能夠不知道父親的墓在哪裏?母親死後不知道往哪裏葬,隻好先埋在大路邊?季氏招待士,十七歲的孔子趕過去,結果被季氏家臣陽虎婉拒。不同於戰國時雞鳴狗盜之徒都可稱士,春秋時士身份有嚴格的定義。陽虎講得很清楚:“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陽虎其實是個很講信用的人。如果他父母有婚姻關係,孔丘則是大夫的庶子,那他就是個標準的士,陽虎是不敢阻攔他的。
仲尼不是私生子,他隻是一場風俗的產物。他母親是個單身媽媽。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深感生存的壓力。他敏銳地意識到,有個士大夫家族背景的重要性。所以,當鄰裏老太太告訴他叔梁紇墓地所在時,機會來了。他刨開了叔梁紇的墓,強行將母親遷葬入。這是仲尼第一次和孔家發生交集。這時孔家已經沒落了,隻剩一個瘸腿的庶子,沒法抗衡一個十七歲的血氣少年。所以孔子的姓氏、身份都是鬥爭來的。當然到了他三十而立時,孔家要倒過來靠他了。但陰影一直跟了他一輩子。你可見過其他人成天把“我從大夫之後”掛在嘴邊?
這隻是第一句中的“野合”兩個字,相關五毛就已經汗牛充棟。諸如有人根據所傳生日推算出該卵子受精應該在十一月,考證山東那裏這個時間太冷了,野合不便,所以不成立等等。一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我能肯定,大部分五毛,既不是知之者,也不是好之者,而是真樂之者。孔子的人格學問,道德文章,和他是怎麽生的有關係嗎?他從土中出來,比從天上下來,更讓我景仰。孔子的媽媽一定要去做別人的小妾,才光榮嗎?敬佩孔母,獨立撫養教育仲尼。更折服於孔母的骨氣,一輩子不和孔子提他的那個僅僅是生理意義上的父親。同時,我也同意仲尼去爭回他的身份,春秋不比今天,沒有這個身份,他一絲上進的機會都沒有。
我再一次懷念顏回了。他來自孔子母親家族。如果是顏回,他會說:單親媽媽有什麽關係?隻要把孩子養大有出息,一樣是偉大母親。單身怎麽了?單身然後顯偉大!如果自己沒有學問,該我羞恥。但生下來不養不教,是做父親的恥辱。沒爹又怎樣?沒爹然後見天才。唉,難怪孔子說昔有顏回者好學,今也則亡。先師看學生的眼光真準。看看後來這些等而下之的五毛,整天樂此不疲地幹這些錦上添花、花上添泥巴的事兒。
五毛孔子的戰火,一直燒到二十一世紀,燒到海外,燒進文學城。這就是另一朵奇葩,關於孔子殺少正卯。這件事,《史記》記載很簡略,一句話:“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在荀子《宥坐》篇裏寫得相當完整。孔子掌權第七天,殺了少正卯,還陳屍三日,以儆效尤。並詳細解釋了為什麽必殺的五點理由。孔子到底有沒有殺?這件公案一樣吵了兩千年未決。有意思的是,這件事年代久遠,人死證湮,又沒有少正卯後人告狀追究,能吵起來全是憑五毛的專業熱情。而且雙方都是五毛,拳來腳往,仿佛在給我們演示五毛大法,煞是好看。
要說這兩千五百年前的事兒,殺還是沒殺有多大區別?你我不感興趣,其實五毛們感興趣的也不在到底殺沒殺。同一個五毛,當需要反對自由化思潮時,就會出來證明一定是殺了,殺得必要殺的及時。但當他需要支持普世價值,言論自由時,又會出來證明孔子肯定沒殺。這真是難得的機會讓我們看到五毛運用同樣的材料得出相反的結論的技巧。
說殺了的,占主場之利,因為史載是殺了。他們隻要證明殺得好。不殺世界等不到2012就先亡了。還有,這個殺人之事,恰好證明了孔子是仁義的,因為《大學》有雲:唯仁人,能愛人,能惡人。
證明沒殺的客場五毛們,難度大一些。但他們展示了多方麵的技藝,很經典。歸納如下:
1. 孔子一直講仁義,所以不會殺人;
2. 不是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嗎?所以春秋時候不會發生殺大夫事件;
3. 根本就沒有過少正卯這個人;
4. 亞聖孟子都沒提到過,怎麽可能有;
5. 是荀子惡意編造抹黑的。他是隱藏在儒家隊伍裏的法家臥底。他有韓非李斯兩個大法家學生,證據確鑿。
6. 所有人都讀錯了,“誅”不是殺,而是罵的意思。(參見野合中的“野”字)。
我還見過其中有的五毛,大概是炫技派,把以上種種羅列在一篇文章中。結果變成:孔子上任七天,就大罵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叫少正卯的人一頓,因此載入史冊。不過大家不可不察,以上六條是五毛用來否定曆史事件存在的基本手法,可以當公式到處套用。比如說前一陣討論“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三千萬人”之類的話題,大家有沒有見過什麽出了這些的新手法?
(待續)
您跟著驢凶長老鼻子知識了,還不趕快磕謝他老人家?!哈哈。。。。
看到真有人這麽生氣,我就很放心了。
該打馬賽克的地方就要打,很糾結是不是要把你的圖片刪掉。。。
聖人可憐。這句話還不如“我爸是李剛”底氣足。
問個問題,懂不懂“樂之者”的意思?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這種文字真是汙人耳目。
把幾千年一勺子燴了,胡亂地加些佐料,這個叫四不象。說是驢呢,倒也不完全是驢。